1.
新时期党的作风建设主要集中表现在六个方面:一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
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的学风;一切从实际出发,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二是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
强调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共产党的力量在于保持同群众的密切联系;坚持群众路线,虚心向群众学习,一切为了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三是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
强调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共产党人坚强的标志;批评要光明正大和实事求是,防止主观武断和批评庸俗化;对犯错误的人要实行“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四是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作风。
强调要永远保持谦虚进取的精神;艰苦奋斗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坚持自力更生、勤俭建国的方针。 五是民主集中制的作风。
强调民主集中制是党内生活的基本准则;充分发扬民主,调动广大党员和群众的积极性;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反对一切派别组织和派别活动。六是秉公用权廉洁从政的作风。
马克思主义权力观认为权力来源于人民,是人民赋予的;强调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坚决抵制各种诱惑,不为名利所累,保持清正廉洁,做到一身正气,两袖清风。
2.党的作风建设常识中延安整风在历史上是如何记载的
是全党范围内的一次普遍深刻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也是 一次使我们党从各种错误思想桎梏中解放出来的伟大思想解放运 动。
这次整风从1941年5月开始,至1945年4月结束。其内容 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 八股以整顿文风。
中心内容是反对主观主义,即既反对教条主义, 也反对经验主义,以树立一切从实际出发、调查研究、理论与实际 相结合、实事求是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作风。运动采取“惩前毖 后,治病救人”的方针。
运动的宗旨是:弄清是非,团结同志,即从 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和自我批评,达到在新的基础上的团 结。 整风运动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整风的预备阶段,毛 泽东在延安干部会议上做了《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标志着整 风的开始,也是全党进行整风的准备阶段。第二阶段,毛泽东在中 央党校和延安干部会议上做了《整顿党的作风》和《反对党八股》的 报告,明确提出了整顿三风的问题。
中央宣传部做出了《关于在延 安讨论中央决定及毛泽东整顿三风报告的决定》,规定了整风的方 法、步骤和阅读的文件。整风普遍开始后,各地采取了理论与实际 相结合、领导与群众相结合、批评与自我批评相结合的方法,检查 个人的思想、工作和历史,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第三阶段,毛泽东 做了《学习与时局》的报告,党的扩大的六届七中全会讨论通过了 《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延安整风的胜利结束。经过 整风,全党提高了马列主义水平,分清了路线是非,在政治上、思想上达到空前的团结,为党的七大的胜利召开和争取抗日战争的最 后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
3.有关中国的革命的知识问答
大致经过:在湘鄂川黔根据地的红军二,六军团,于1935年11月从湖南桑植出发,转战湖南,贵州,云南三省,击溃国民党军的拦截,渡过金沙江,经西康,四川,于1936年6月底至甘孜,与张国焘率领的南下受挫的红四方面军会师.二,六军团合组为二方面军.7月,二,四方面军共同北上,在红一方面军接应下,10月先后在甘肃省会宁县城和静宁县将台堡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至此,红军长征结束. 长征经过的城市:一九三四年十月间,中央红军主力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作战略大转移,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甘肃、陕西等十一省,击溃了敌人多次的围追和堵截,战胜了军事上、政治上和自然界的无数艰险,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一九三五年十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
一、长征的意义: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红军创造的人间奇迹,是中国革命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长征的胜利,为中国革命保存了骨干力量,使中国革命有了长期稳定的大本营;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的领导;提出了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主要内容的政治路线,促成了国内革命战争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变。
正是从这些意义上说,长征是中国革命事业的伟大转折点。 二、长征的历史作用:为中国革命保存了骨干力量,使中国革命有了长期稳定的大本营。
长征是以中央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斗争中失利、党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撤离中央苏区拉开序幕的。先后踏上战略转移征途的各路红军,在征战中深感没有根据地作依托、失去苏区人民支持就无法摆脱困境,无法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因而迫切需要寻找新的根据地作为立脚点。
像最早以抗日先遣队名义开始战略转移的红七军团,奉命前往浙江、皖南地区开辟根据地,他们与方志敏领导的红十军会合后组成红十军团,继续执行这一战略任务,但在敌人重兵的进攻下,最后遭受惨重损失。中央红军起初的战略转移目标是到湘西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师,在懋功地区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后制定了在川陕甘开辟根据地的计划,最终在榜罗镇确定了与陕北红军会师奠基西北的方针。
各路红军为创建新的根据地进行了艰苦斗争,在长征途中一路斩关夺隘,杀出一条生路,最终实现了红军三大主力会师西北。红军进行长征,虽然失去了南方原有的根据地,损失了很大一部分力量,但到达陕北后,先后进行了东征和西征,使根据地发展到陕甘宁三省交界的广大地区。
1937年1月,中央领导机关移驻延安。此后,陕甘宁根据地努力进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建设,为中国革命保存了骨干力量,同时使中国革命有了长期稳定的大本营。
这对于中国革命事业来说,具有举足轻重的重大意义。 三、通过长征,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的领导。
红军之所以被迫实行战略转移,主要是由于当时党内“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和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的错误指挥,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长征开始后,红军广大指战员从第五次反“围剿”以来的屡屡失利中逐步认识到,红军要摆脱困境,就必须纠正“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
1935年1月,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在遵义会议上,毛泽东同志对博古、李德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进行了分析,阐述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战术问题和今后军事上应采取的方针。
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在党内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在领导长征中,批判和纠正了长征初期机械教条的军事路线,重新确立了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和正确军事路线,从而争取了战场上的主动权;抵制和纠正了宗派主义的干部路线,坚持和实践马克思主义政党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正确地开展党内斗争,加强和充实了红军的各级领导。
长征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的领导,在极其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这不仅是夺取长征胜利的基本条件,也是此后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
四、长征的政治影响:提出了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主要内容的政治路线,促成了国内革命战争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变。长征中,红军一方面同顽固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国民党军队进行殊死的搏斗,另一方面进行抵抗日寇侵略的全民动员和准备,自觉肩负起拯救民族危亡的历史责任。
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毛泽东同志针对民族危机的加重和中国革命的不平衡发展,提出北上抗日、建立川陕甘革命根据地、促进全国抗日高潮的正确方针。随后,毛泽东同志又在瓦窑堡会议(1935年12月17日—25日)上提出:战略方针应是坚决的民族革命战争,要首先把国内战争与民族战争相联系,一切战争都在民族战争的口号下进行。
12月27日,毛泽东同志根据会议精神,在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作了题为《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瓦窑堡会议决议和毛泽东同志的报告,分析了日本侵略者打进中国之后。
4.关于安全知识的问答题
1、党的安全方针是什么? 答: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2、九届全国人大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的《安全生产法》是什么时间正式实施的? 答:2002年11月1日起正式实施。 3、《矿山安全法》是什么时间公布、实施的? 答:1992年11月7日公布,1993年5月1日起实行。
4、安全生产责任追究指的是什么? 答:是指生产经营单位、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及其他有关责任人员对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或者其他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应当承担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 5、《安全生产法》立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是什么? 答:第一,制定《安全生产法》是依照加强监督管理,是各级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依法行政的需要。
第二,制定《安全生产法》是预防和减少事故,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的需要。第三,制定《安全生产法》是依法制裁安全生产违法犯罪的需要。
第四,制定《安全生产法》是建立和完善我国安全生产法律体系的需要。 6、煤矿生产的三大规程是什么? 答:煤矿安全规程、作业规程和煤矿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7、《矿山安全法》立法的宗旨是什么? 答:保障矿山生产安全,防止矿山事故,保护矿山职工人身安全,促进采矿业的发展。 8、煤矿法律体系四个层次是什么? 答: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行政规章。
9、新版《煤矿安全规程》是什么机构发布,何时施行的? 答:新版《煤矿安全规程》是2001年9月28日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发布,自2001年11月1日起施行。 10、安全检查的内容是什么? 答:查领导、查思想、查制度、查管理、查隐患。
11、矿山建设工程的“三同时”指的是什么? 答:矿山建设工程的安全设施必须和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12、冲击地压一般有哪些现象? 答:煤(岩)体遭破坏,伴随着震动和声响,在煤(岩)体边缘可能出现裂缝,震动时还可能发生粉尘飞扬,并伴有煤(岩)喷出或散落在巷中的现象。
13、煤矿生产经常提到的“三不伤害”指的是什么? 答: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 14、区、队、班组长对所管辖范围的安全工作负什么责任? 答:负直接责任。
15、工人在工作面有何种权力? 答:对威胁生命安全和有毒有害的工作地点,工人有权力立即停止工作,撤到安全地点,险情没有得到处理不能保证人身安全时,工人有权拒绝在这类地点工作。 16、每一矿井对入井人员和出井人员必须建立什么样的制度? 答:必须建立入井人员检身制度和出井人员清点制度。
17、煤矿生产的五大自然灾害是什么? 答:是指水、火、瓦斯、煤尘、顶板事故。 18、什么是周边眼? 答:用来崩落岩石,并形成巷道的设计断面,决定巷道形成的炮眼。
19、掘进工作面的掏槽眼有什么作用? 答:增加辅助自由面。 20、掘进工作面打眼扶钻人员应注意哪些事项? 答:要躲开眼口方向,站在钻机侧面,禁止骑在钻架上,以免断钎伤人。
21、掘进工作面打完眼后“一净三齐”的内容是什么? 答:“一净”是指钻具、风水管路从工作面撤干净;“三齐”是指撤出的电缆吊挂整齐、撤出的风水管路靠一帮盘放整齐、撤出的钻具存放整齐。 22、巷道片帮、冒顶的征兆有哪些? 答:主要征兆有:岩石有新产生的裂隙或断裂,用长把工具撞击时,发出沉闷的咚咚声;岩石发出清脆的断裂声;有小块岩石掉落,煤巷里出现碎煤从支架上方顶板落下。
23、局部通风机群可以代替主要通风机进行通风吗?为什么? 答:不行。局部通风机群不能保证矿井供风的稳定性。
24、井下硐室在什么情况下可以采用扩散通风方法? 答:如果硐室深度不超过6米,入口宽度不少于1.5米而无瓦斯涌出时,可采用扩散通风法。 25、矿工自救应遵守的”五字”原则是什么? 答:灭、护、撤、躲、报。
26、煤矿引燃(引爆)瓦斯的火源有哪些? 答:有井下煤层自然发火点、明火、电气火花、电弧或有炽热表面的物体、放炮火焰、磨擦火花、撞击火花等。 27、煤矿井下比较容易发生瓦斯积聚的地点有哪些? 答:有掘进工作面风流达不到处,回采工作面的上隅角,采煤机、掘进机截割部附近,顶板冒落的空洞处,停风的盲巷废巷、风流小的巷道顶板处。
28、综合防尘措施可以用哪五个字来表达?各表示什么意思? 答:综合防尘措施可以用“风、水、密、净、护”来表达。这五个字表示:风,通风除尘;水,湿式作用降尘;净,净化空气风流除尘;密,密闭抽尘;护,个体防护防尘。
29、电机车司机必须离开机车时,应如何操作? 答:必须切断电动机的电源,将控制器手把打在零位,并取下保管好,扳紧车闸,但不得关闭车灯。 30、为防火井下必须使用什么胶带? 答:必须使用阻燃胶带。
31、对胶带机司机资格有何要求? 答:必须经过本工种的安全技术培训,时间不少于1个月,并考试合格,取得“安全资格证书”。 32、井下供电的“三全”指的是什么? 答:即防护装置全,绝缘用具全,图纸资料全。
33、粉尘、毒物超过国家标准的作业场所的作业人员必须佩戴什么? 答:必须佩戴防尘或防毒等 个体劳动防护用品。 34、采掘工作面透水的征兆有哪些? 答:挂红、挂汗、空气变冷、发生雾气、顶板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