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幼儿舞蹈创编的发展资料
一、幼儿舞蹈的特性 1、富有幼儿舞蹈的特性和情趣 作为幼儿舞蹈教师应带着一颗童心深入到孩子中间去,用他们的眼光去观察世界,去想象自然,只有这样才能理解幼儿流露出来的姿态、动作、表情。
创编出富有幼儿特点和情趣的幼儿舞蹈。 2、具有直观性,形象性和模仿性。
幼儿认识舞蹈是从生动、有趣的形象动作开始。一个姿态做出来要使幼儿能辨认出是孔雀还是蝴蝶,是小鸡还是小猫。
3、较为单纯、简洁、短小。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无论是从孩子们的理解力还是从其身体承受的角度,都应单纯、简洁,但切不可和简单画等号。
幼儿舞蹈应在情绪和情节上注重单一。风格纯正。
音乐形象鲜明,篇幅短小,服装和舞台布置清新简洁,这样的幼儿舞蹈才具有艺术生命力,并深受孩子的喜欢。 二、幼儿舞蹈的分类 幼儿舞分两大类。
1、自娱性幼儿舞蹈。2、表演性幼儿舞蹈 1、自娱性幼儿舞蹈:主要以娱乐性为主,于娱乐之中。
常见的有:幼儿律动、幼儿歌表演、集体舞、音乐游戏。 (1)、幼儿律动:又分生活类律动和动物类律动,是指在音乐和节奏伴奏下,以身体动作为基础,以节奏为中心的音乐活动,要求节奏感强,动作形象简单。
(2)、幼儿歌表演:幼儿在唱歌的时候,配以形象生动的动作,用声音和形体共同去表达情感,其特点是以歌为主,动作为辅,以简单的动作表现出来。可以坐在凳子上全体围成圆圈,也可以站着跳。
(3)、幼儿集体舞:是一种集体娱乐的歌舞形式。它以规定的队形和动作相结合,参加者成双结对。
集体舞又分邀请舞、单圈集体舞和双圈集体舞。它能培养幼儿之间的一种情感文流和集体意识,达到相互了解,团结友爱的目的。
(4)、幼儿音乐游戏:是通过有趣的身体活动,在音乐或歌曲的伴奏下进行的有一定规则的游戏活动,目的是为了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培养节奏感,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表演性幼儿舞蹈:是指编导者通过对幼儿生活的观察,经过艺术加工,提炼出的一种表演性来反省幼儿生活的舞台艺术作品。
(1)、传绪舞蹈:如幼儿舞蹈《向前冲》通过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抬腿、摆肩、扭腰等动作。表现那股斗志昂扬、奋发向上的情绪。
(2)、情节舞蹈:如《井冈山下种南瓜》表现一群苗族小朋友上山挖地、种地的场景后来通过劳动结出了一个大南瓜,孩子们高兴地围着南瓜跳起来,培养孩子们热爱劳动的好品德。 三、不同教材创编提示: 1、幼儿律动: (1)、明确目的:是训练节奏感?是发展幼儿的模仿能力?还是训练幼儿动作协调性。
(2)、音乐注意形象突出,节奏鲜明。 (3)、适合年龄特点,符合幼儿的生活实际。
(4)、设计动作应发挥幼儿创造性,可编成单一律动或组合律动。 2、幼儿歌表演: (1)、歌曲选择注意音乐形象突出易于用动作表现。
(2)、不同年龄班应有不同的歌曲选择。 (3)、动作形象简单与音乐和谐,唱为主、动作为辅。
3、幼儿集体舞: (1)、确定内容和形式:若要团结友爱可用邀请舞,其他则应选择单圈、双圈舞。 (2)、选定音乐。
(3)、设计主要动作。 (4)、设计队形与队形变化。
4、幼儿音乐游戏: (1)、确定主题,内容和形式。 (2)、根据内容选择音乐。
(3)、设计游戏的动作与队形变化。 音乐游戏的动作不宜设计过多过难。
重点应在情感交流上,力求动作形象直观,富有趣味性。 5、幼儿表演性舞蹈: (1)、要选材、立意要新。
(有特色) (2)、编出典型的动作、立体动作、科学合理多次重复运用、表现。 6、舞美设计:服装、背景、灯光、化装。
注意简明形象,色彩明快有儿童特点。 四、介绍幼儿舞蹈常见的队形,构图技巧: (1)、三角形显得稳定。
倒三角形给人一种紧张感,显得灵活、锐气。 (2)、圆形热情柔和能使画面集中、紧凑。
并具有热烈、欢快的性格,即激烈又平静、极富表现力。 (3)、圆弧形,产生一种广阔的空间感。
(4)、长方形、正方形,稳定,刚直。 (5)、S形深远的感觉。
五、创编幼儿舞蹈对教师的要求 舞蹈编导的教师不但应会跳舞或编舞蹈动作。还应具有广博的文化修养和其他知识修养。
虽然舞蹈是认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却融会了文学、音乐、美术、戏剧等妹妹艺术因素。同时舞蹈和其他艺术的这种紧密关系也丰富和发展了舞蹈艺术本身的表现力。
因此,广博的知识修养是编导创作的源泉和生命力。对创编者的要求: 1、要不断的学习,丰富舞蹈知识,技能会抓住实际,善于积累,做个有心人。
2、要深入幼儿生活,全面了解幼儿身心特点。 3、了解创编的一般规律。
(1)、幼儿舞蹈是文学、动作、音乐3位一体的综合表演艺术。 (2)、选材立意:题材新颖、具有童心情趣,民族特色,立意高尚。
(3)、动作设计 善于从幼儿生活中挖掘动作素材,经过组织和艺术加工,动作力球舒展开放,形象逼真使幼儿显得活泼、丰满。 舞蹈教学要求: 1、舞蹈应普及教学中,动作从小训练,循序渐进,不应突击教学。
2、用生动形象语言给幼儿讲解和示范动作,切忌机械性操作。 3、整个舞蹈构思以故事形式讲解。
4、排练中不急躁,不大声吼叫,不耍态度,不急于求成。 5、排练时间不宜过长,关键。
2.幼儿舞蹈创编的基本专业要求有哪些呢
舞蹈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一种艺术,它能训练幼儿健美的身材,灵活性、协调性,培养幼儿对美的追求,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要求我们幼儿教师在舞蹈创编的过程当中,有心去体验与感应新鲜、神秘、清纯、质朴、至真至善、冰清玉洁的童心,才能捕捉幼儿生活纯真的、浓郁的灵感和灵性,要适应幼儿的心理,要走进幼儿的情感世界,主题鲜明,内容健康,形式新颖,富有时代感的好作品能够打开孩子情感的心扉,拓宽幼儿理想的视野,对他们的成长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二、用童心追求童趣,是幼儿舞蹈创作的归宿;幼儿舞蹈是幼儿心中的一片绿洲,在这方绿色的世界里,幼儿从自身的表演或观赏到酝酿和吸收丰富营养,从全身心投入到心智与体能的全面,都贯穿着幼儿舞蹈童趣的魅力,童趣就是欢快和开心,天真和活泼,幻想与渴望,一位幼儿教师要重视情趣在幼儿舞蹈中的重要性;三、用幼儿的视角多方位选材;从幼儿的视角出发,用舞蹈的思维方式去观察,体验幼儿生活,深入幼儿的心灵,多方位多角度选择舞蹈题材,是幼儿编导必须遵守的幼儿舞蹈艺术创作的规律;四、内容充实,突出幼儿特;幼儿舞蹈教师必须站在幼儿的角度,去挖掘、探索幼儿们纯洁美好的心灵,和对未来充满希望与憧憬,这样既表达出孩子们纯真、唯美、聪明活泼的可爱形象,又突出了幼儿的情趣和丰满的想象力,达到了直观、形象的艺术效果;五、塑造幼儿形象,反映当代幼儿精神风貌。
3.幼儿舞蹈创编的发展资料
一、幼儿舞蹈的特性 1、富有幼儿舞蹈的特性和情趣 作为幼儿舞蹈教师应带着一颗童心深入到孩子中间去,用他们的眼光去观察世界,去想象自然,只有这样才能理解幼儿流露出来的姿态、动作、表情。
创编出富有幼儿特点和情趣的幼儿舞蹈。 2、具有直观性,形象性和模仿性。
幼儿认识舞蹈是从生动、有趣的形象动作开始。一个姿态做出来要使幼儿能辨认出是孔雀还是蝴蝶,是小鸡还是小猫。
3、较为单纯、简洁、短小。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无论是从孩子们的理解力还是从其身体承受的角度,都应单纯、简洁,但切不可和简单画等号。
幼儿舞蹈应在情绪和情节上注重单一。风格纯正。
音乐形象鲜明,篇幅短小,服装和舞台布置清新简洁,这样的幼儿舞蹈才具有艺术生命力,并深受孩子的喜欢。 二、幼儿舞蹈的分类 幼儿舞分两大类。
1、自娱性幼儿舞蹈。2、表演性幼儿舞蹈 1、自娱性幼儿舞蹈:主要以娱乐性为主,于娱乐之中。
常见的有:幼儿律动、幼儿歌表演、集体舞、音乐游戏。 (1)、幼儿律动:又分生活类律动和动物类律动,是指在音乐和节奏伴奏下,以身体动作为基础,以节奏为中心的音乐活动,要求节奏感强,动作形象简单。
(2)、幼儿歌表演:幼儿在唱歌的时候,配以形象生动的动作,用声音和形体共同去表达情感,其特点是以歌为主,动作为辅,以简单的动作表现出来。可以坐在凳子上全体围成圆圈,也可以站着跳。
(3)、幼儿集体舞:是一种集体娱乐的歌舞形式。它以规定的队形和动作相结合,参加者成双结对。
集体舞又分邀请舞、单圈集体舞和双圈集体舞。它能培养幼儿之间的一种情感文流和集体意识,达到相互了解,团结友爱的目的。
(4)、幼儿音乐游戏:是通过有趣的身体活动,在音乐或歌曲的伴奏下进行的有一定规则的游戏活动,目的是为了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培养节奏感,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表演性幼儿舞蹈:是指编导者通过对幼儿生活的观察,经过艺术加工,提炼出的一种表演性来反省幼儿生活的舞台艺术作品。
(1)、传绪舞蹈:如幼儿舞蹈《向前冲》通过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抬腿、摆肩、扭腰等动作。表现那股斗志昂扬、奋发向上的情绪。
(2)、情节舞蹈:如《井冈山下种南瓜》表现一群苗族小朋友上山挖地、种地的场景后来通过劳动结出了一个大南瓜,孩子们高兴地围着南瓜跳起来,培养孩子们热爱劳动的好品德。 三、不同教材创编提示: 1、幼儿律动: (1)、明确目的:是训练节奏感?是发展幼儿的模仿能力?还是训练幼儿动作协调性。
(2)、音乐注意形象突出,节奏鲜明。 (3)、适合年龄特点,符合幼儿的生活实际。
(4)、设计动作应发挥幼儿创造性,可编成单一律动或组合律动。 2、幼儿歌表演: (1)、歌曲选择注意音乐形象突出易于用动作表现。
(2)、不同年龄班应有不同的歌曲选择。 (3)、动作形象简单与音乐和谐,唱为主、动作为辅。
3、幼儿集体舞: (1)、确定内容和形式:若要团结友爱可用邀请舞,其他则应选择单圈、双圈舞。 (2)、选定音乐。
(3)、设计主要动作。 (4)、设计队形与队形变化。
4、幼儿音乐游戏: (1)、确定主题,内容和形式。 (2)、根据内容选择音乐。
(3)、设计游戏的动作与队形变化。 音乐游戏的动作不宜设计过多过难。
重点应在情感交流上,力求动作形象直观,富有趣味性。 5、幼儿表演性舞蹈: (1)、要选材、立意要新。
(有特色) (2)、编出典型的动作、立体动作、科学合理多次重复运用、表现。 6、舞美设计:服装、背景、灯光、化装。
注意简明形象,色彩明快有儿童特点。 四、介绍幼儿舞蹈常见的队形,构图技巧: (1)、三角形显得稳定。
倒三角形给人一种紧张感,显得灵活、锐气。 (2)、圆形热情柔和能使画面集中、紧凑。
并具有热烈、欢快的性格,即激烈又平静、极富表现力。 (3)、圆弧形,产生一种广阔的空间感。
(4)、长方形、正方形,稳定,刚直。 (5)、S形深远的感觉。
五、创编幼儿舞蹈对教师的要求 舞蹈编导的教师不但应会跳舞或编舞蹈动作。还应具有广博的文化修养和其他知识修养。
虽然舞蹈是认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却融会了文学、音乐、美术、戏剧等妹妹艺术因素。同时舞蹈和其他艺术的这种紧密关系也丰富和发展了舞蹈艺术本身的表现力。
因此,广博的知识修养是编导创作的源泉和生命力。对创编者的要求: 1、要不断的学习,丰富舞蹈知识,技能会抓住实际,善于积累,做个有心人。
2、要深入幼儿生活,全面了解幼儿身心特点。 3、了解创编的一般规律。
(1)、幼儿舞蹈是文学、动作、音乐3位一体的综合表演艺术。 (2)、选材立意:题材新颖、具有童心情趣,民族特色,立意高尚。
(3)、动作设计 善于从幼儿生活中挖掘动作素材,经过组织和艺术加工,动作力球舒展开放,形象逼真使幼儿显得活泼、丰满。 舞蹈教学要求: 1、舞蹈应普及教学中,动作从小训练,循序渐进,不应突击教学。
2、用生动形象语言给幼儿讲解和示范动作,切忌机械性操作。 3、整个舞蹈构思以故事形式讲解。
4、排练中不急躁,不大声吼叫,不耍态度,不急于求成。 5、排练时间不宜过长,关键是看幼儿的情绪。
6、严要求,善引导。 幼儿舞蹈教育教学任。
4.通过舞蹈创编课有什么认识与提高
舞蹈教育作为艺术领域的一部分,在其他不同领域的交叉融合过程中发挥着中介作用,非其他各领域所能比拟。
幼儿的知识面和联想虽然不够丰富,但对音乐的感受力并不差,而且自我表现欲望很强,在听一首音乐时,幼儿往往会用点头、拍手,扭屁股等动作来表现音乐,这是孩子们感受音乐最自然的方式。舞蹈教学的重点是习惯、兴趣的培养和智力的启蒙。
而不少艺术教育中,我们通常采取的是灌输式教学,幼儿在教师的指挥下千篇一律的唱、跳,忽视了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思考力,在幼儿舞蹈教学中常把现成的作品教给幼儿,很少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如:在教学中小鱼怎样游?我们通常让孩子手做鱼尾状,小碎步游走,却忽视了幼儿想象的各种手的摆放,及步伐。应该说,在舞蹈教育中模仿是必要的,任何艺术的审美创造都来源于生活,模仿着世间万物的千姿百态。
因此,培养创造力并不是要摒弃模仿。在舞蹈教育活动中,模仿是需要的,它是最初的学习方式,但必须较快地跨越这一阶段,独立思考,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
因此,通过舞蹈创编活动来发掘幼儿的潜能,塑造幼儿健康活泼的个性,促进幼儿全方面的发展,使舞蹈教育真正成为各教育领域之间联系的纽带,以新观念、新理念对待幼儿舞蹈教学,需要在创新教学中进行尝试。下面谈谈我对幼儿舞蹈创编教学活动的几点认识。
一、通过教材选择进行幼儿舞蹈创新教学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本班实际情况,选用具有教育性、艺术性、趣味性的教材。所选的教材风格应贴近幼儿生活、体现幼儿情趣。
(一)选择可爱的小动物形象幼儿喜欢小动物,一些小动物特征明显,动作优美,幼儿易于模仿,因此就引导幼儿观察小动物的特征、动作(如:小兔的特征,长耳朵、短尾巴、走路蹦蹦跳等)小鸟的翅膀煽动飞舞、捉小虫时点点头等,教师为幼儿创设一个情景,将舞蹈动作融汇到游戏中、故事中并能合拍做动作;教师在组织活动时语音要简单、形象、生动活泼,使幼儿易于理解。 (二)选择幼儿喜爱的动画片角色动画片是幼儿最喜欢的节目,如:“喜羊羊和灰太狼”、幼儿都喜欢喜羊羊的聪明、机智,喜欢美羊羊的美丽、善良,还有“小哪吒”中小哪吒正义勇敢的形象,将这些元素融入到舞蹈创编活动中,幼儿对这些形象有认识、有了解,对音乐也非常熟悉,因此,在教学中有助于幼儿更好、更快乐的学习。
(三)选择本土的民族民间艺术活动选择当地的民间艺术活动,让幼儿对家乡的民间艺术、独有的道具有所认识,并借助这些道具进行舞蹈教学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幼儿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因此,结合我园申报的课题“大理白、彝族文化在幼儿园艺术活动中的实践研究”,我设计了白族舞蹈的创编活动“欢庆”。
二、以幼儿兴趣为主,进行舞蹈创编活动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幼儿主动学习的前提。3——6岁幼儿的特点是好动、思维方式简单、情绪落差较大、身体机能不协调、控制稳定性差等学习的积极性直接受兴趣的支配,因此在目标制定上把激发幼儿兴趣放在首位,在激发幼儿兴趣基础上让幼儿学习最基本的技巧。
从兴趣入手,也使得幼儿尽快地进入角色。 (一)创设环境,提供机会轻松愉快的环境能让幼儿在活动中收获更多,也能使幼儿更好的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如在组织“欢庆”活动中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自由的活动氛围。 1、在组织活动前,让幼儿对白族有一定认识,如:服饰、生活习惯、能歌善舞、勤劳勇敢特点等,2、组织活动时,教师身穿白族服饰向幼儿介绍白族女装的特点,着重介绍包头风、花、雪、月的四景,引起幼儿的兴趣,初步了解白族服饰的特点及白族人民能歌善舞的特点,3、让幼儿欣赏具有白族特色的舞蹈“八角鼓舞”,让幼儿说说、做做,并鼓励幼儿把看到的动作模仿出来。
在这个过程中让全体幼儿互动,在分发“八角鼓”环节时,设计了游戏“和小乐器做朋友”,将奥尔夫音乐教学方法贯穿到活动中,来丰富此次活动。先让幼儿玩鼓,在玩儿的过程中探索能使八角鼓发声的方法,这时得到了好多好的答案,如:用手敲、拍肩、拍地板、拍膝盖等等,这个环节也是为下一环节幼儿创编舞蹈做积累和铺垫,教师将幼儿所说的这些方法加以修饰变成舞蹈动作,让幼儿合拍练习,练习中一些幼儿又有了新的创意,他们两人一对、三人一组有的拉手、有的勾脚又有了新的动作,在一片愉快的音乐声中,幼儿们展示着自己的风采,还有的小朋友邀请了客人老师、朋友们和他们一块舞蹈,在这样的一次活动中幼儿不仅认识了家乡白族八角鼓舞,更丰富了他们的学习经验,创造力、审美力也得到了发展,将幼儿一贯的模仿学习变为创造性学习,提供给幼儿主动活动的空间,充分挖掘幼儿的创造潜能,让幼儿各方面能力得到锻炼,增强了自信心,从而使孩们在活动中更感兴趣、更投入、更富有成就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使幼儿真正在艺术活动中体验舞蹈的乐趣,感受艺术活动带来的美。
(二)在故事中愉快学习幼儿舞蹈不同于成人,教师在教学时语言应简单、形象、生动、活泼,使幼儿易于理解。因此,教师在组织活动时可先将舞蹈内容编成故事。
5.舞蹈常识:什么是舞蹈编导
有不少初学舞蹈编导的网友要求能登载一些有关舞蹈创作方面的文章,其实舞蹈的创作手法多种多样,如交响编舞法,撞击编舞法还有动态编舞法等等许多的创作手法,但是舞蹈创作并非一成不变,关键还要看编者对舞蹈的感悟能力和自身文化的修养以及如何灵活运用舞蹈创作手法进行编舞。
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无论你是用什么方法进行创作,特别是初学者,都要掌握一些舞蹈创作的最基本规律,为此,本站站长特别撰文,从这些最基本的创作规律出发,抛砖引玉,为一些初学舞蹈编导的舞蹈爱好者起一个桥梁作用,也希望能有更多的网友共同交流您的舞蹈创作方面的心得和体会。将来我们还将陆续推出一些其它创作方法的文章。
一、舞蹈编导(概述)1.什么是舞蹈的编导:就是一个舞蹈作品的编者和导演。2.戏剧导演与舞蹈编导有哪些不同:戏剧导演是把文学剧本搬上舞台演出过程中所需要的全部工作。
但这不是一般的工作,而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即把文学剧本变成表演节目的再创造(也叫二度创造)。在戏剧艺术中,剧作家只负责写出剧本就可以了。
而进行舞台艺术的再创造(演出),则是导演的事。在舞蹈艺术中,舞蹈编导本身既是全部剧本和“台词”(舞蹈动作)的创作者,又是把它搬上舞台的导演。
肩负着编和导的双重使命。对舞蹈作品来说,不参加“编”就无法“导”,导演也就是编者。
由于舞蹈的特殊性,一个舞蹈创作从一开始就不能不同时考虑,原本是属于“导演构思”中的很多部分,如:形体、表情、台词、场面调度,对作曲、美工和舞美的特殊要求。作为一个舞蹈编导,只有掌握了一定的舞蹈表现技能和舞蹈创作知识以后,才可能开始创作工作。
首先,必须透彻地理解舞蹈艺术特征,舞蹈的表现手段和表现手法,舞蹈的类别等,才能掌握舞蹈创作的特殊规律进行编排舞蹈节目,否则将无法入手。二、舞蹈的起源中国的舞蹈艺术历史是最年轻的,解放初期才真正有了舞蹈的专业工作者。
49年以后,上海舞院54年办从事舞蹈的人女11-13岁,男12-14岁,文化水平低,舞蹈的理论薄弱。舞蹈起源于劳动:在原始社会,远古的先民们在没有文字和完善语言之前,就学会了手舞足蹈。
如:狩猎、祈祷、恋爱、南朝鲜模仿仙鹤的动作、傣族模仿孔雀的动作等等。后来,为了娱乐,逐渐从劳动中向上层社会发展,如“交谊舞”。
劳动生活创造了舞蹈,而舞蹈又用来反映人们的生活、理想和愿望,并为社会服务。没有社会生活就没有舞蹈的存在。
舞蹈作品的产生,终不是个人意想的产物,是属于上层建筑的,反映人类社会生活的意识形态,是一切文学艺术的普遍原则,也是舞蹈艺术的普遍原则。三、舞蹈的艺术特征1.舞蹈是人体动作的艺术:舞蹈艺术的主要表现手段是依靠人体的动作。
在欧美,舞蹈一词源于高地日耳曼语的DANS这个词,意即“伸展拔体”。在亚洲,日本、朝鲜都称舞蹈为“舞踊”。
“踊”即跳的意思。我国古代称上肢体的动为“舞”,下肢体的动为“蹈”,配合起来称为“舞蹈”。
美国现代派舞蹈创始人依莎多拉.邓肯认为“凡借助身体动作以表达思想感情的创造性活动,都是舞蹈艺术”。因此,舞蹈是人体的造型艺术,舞蹈是通过人体动作表达思想感情的。
人们首先做出的反映,往往是情不自禁的动作或伴有声音的动作。所以,当语言(甚至喊叫)不足以表现人的强烈感情的时候,作为舞蹈的特殊手段——人体动作——却具有鲜明而又有力的艺术表现能力。
舞蹈艺术所要求的人体动作不是自然形态或单纯生理状态的,而是具有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经过美化的极富于感情色彩的动作。所以人们把舞蹈的构成归纳为三大要素:即动作(空间)、节奏(时间)、表情(感情),其中缺一不可。
空间:舞台、场地;时间:音乐,一定的时间;舞蹈的艺术特征是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用身体的动作表达感情的艺术。由于这种艺术手段上的特征,也决定了舞蹈是以“抒情”见长的。
因此,舞蹈编导要熟习、了解舞蹈的这种特殊手段,扬长避短,选择适宜于人体动作表现的题材和内容。2.舞蹈的独特表现手法:舞蹈是以人体动作为艺术手段,为此,它有相应的一套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
概括起来即:舞蹈的动作(舞姿、动作组合、步法),舞蹈的队形、画面(构图)和一些哑剧手法(如手势、面部表情等)须掌握。A. 舞蹈动作:舞蹈语言的单字、单词就是“舞蹈动作”。
这种动作不同于生活动作,要有艺术加工的造型性——即“舞姿”。把经过美化的动作和富有造型性的舞姿按需要表达的内容连接起来,就是“动作组合”。
连接动作组合的还有“舞蹈步法”,舞蹈步法帮助或突出舞蹈语言的轻重缓急。舞蹈动作更重要的是塑造人物形象。
技巧动作也是塑造舞蹈中人物性格或表现特定情节的主要“语汇”。B.队形、画面:舞蹈的队形、画面,在创作舞蹈的环节中称为构图。
它是舞蹈表现作品内容、处理情绪变化、连接舞蹈动作和步伐的纽带。演员在台上的位置或调度所形成的队形、图案称为舞台调度。
好的队形就像一幅活动的图画。C.哑剧手法:哑剧也是一种不用语言而以人体动作、手势和面部表情表达剧情的手段。
作为舞蹈中的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