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历史的知识问题及答案解析

1.历史问答题

秦朝统一六国的原因:(1)统一六国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和人民要求。

(2)秦通过商鞅变法增加了国力,奠定了统一六国的基础。(3)秦始皇重用人才,促进了统一的到来。

〔教师讲解〕战国时期,各国通过改革,社会经济都发展较快,经济文化的交流也日益频繁。可是这种发展趋势与当时的政治局面发生了严重的矛盾。

诸侯割据,相互之间森严壁垒,关卡林立,交通受阻,货币不一。而且长期的战争给社会生活带来了严重的破坏。

所谓“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正是这种现实的写照。

因此,削除封建割据,结束混战状态,实现全国的大统一,既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也是各国人民的共同需要。秦的统一正是符合了这种历史发展趋势。

其次,秦国的商鞅变法较东方六国彻底,政治方面,政权巩固,效率较高,社会稳定。经济方面,重农抑商、农业发展、国力增强。

军事方面,军功授爵,军队战斗力较强。到秦昭王时,秦国的国土面积已超过了东方六国所剩领土的总和。

相比之下,东方各国谁都不如秦国强盛,这一点决定了由秦来实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再次,秦始皇促进了统一的到来,秦始皇即位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平定了嫪毒叛乱,接着整顿内政,对外继续采用“远交近攻”的策略,重用人才,李斯、尉缭、蒙恬、王翦等人在秦灭六国、统一全国过程中做出了很大贡献。

来自北大附中《秦王扫六合》秦国之所以能统一六国,最主要的原因是商鞅变法之后,整个生产力提高了;第二,国家的军队,政治都要有组织,有秩序,一切都在上轨道。秦国当时做到了提高生产力水平,政治,军事也都组织得很好,所以他能平定六国。

其它国家像楚国,虽然屈原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但是没有受到重视,很悲哀。楚国军事没有组织好,政治也没有组织好,不安定,生产力水平也没有秦国提高的那样快,所以跟秦国斗争的时候,楚国就失败了。

当时全国统一是符合潮流的,对提高全国人民的经济生活水平是有好外的。—-金庸《金庸畅谈中国历史大势》 强悍的军队是统一不可或缺的武装力量!秦国统一中国的军队 他们和蒙古人一样残暴,当然他们并不是野蛮人,和屠城的蒙古人或者日本人不一样,他们屠杀的是和他们一样勇猛的战士,长平一战坑赵军40万! 他们并非游牧民族,他们可能不如蒙古人嗜血,但是他们绝对渴望战争,他们听说要打仗,就顿足赤膊、急不可待,根本就无所谓生死……他们左手提着人头,右胳膊下夹着俘虏,追杀自己的对手……而且他们善骑射。

我们没法判断单兵作战时蒙古人和秦人作战时哪一个会胜出,但是我相信蒙古人宁可遇到野兽。 这支部队比蒙古人更强大的战斗力来源于它比蒙古人更优的特征:纪律森严――严明可能无法说明。

赏罚分明――这一点没有哪个朝代可以达到秦国的水平,所以他们才会不怕死,所以他们甚至会抢首级。 更大的编制――一百万,蒙古人可曾面对过? 更优的武器生产线――不同时代的兵器有同样的尺寸,中国史上最强的弩兵,别忘了弓弩对付骑兵最有效,他们曾经一年之内把匈奴人赶到黄河北边更好的后方――秦国守城也可以把只会破坏的蒙古人饿死。

更强的为战争服务的国家机器――这其实就是上边优点的总结,500万人口可以支持60万军队在外常年征战,这是什么概念?如果说蒙古帝国征战了80多年,秦国从一个小国到一统江湖打了500多年的战争。这个国家任人唯贤,而且君主对军队的控制比它后来的朝代更加有效…… 更先进的生产力――(这点有些与时俱进啦)一千多年后的蒙古人除了后来有些火炮之外,它哪一点比得上秦国?千年历史其实都活在狗身上了。

毫无疑问,这是世界上火枪出现前最强大的军队,它完全可以用来让一个孩子马上取得天下。 秦代将军服饰复原图。

这种铠甲为临阵指挥的将官所穿。胸前、背后未缀甲片,皆绘几何形彩色花纹,似以一种质地坚硬的织锦制成,也有可能用皮革做成后绘上图案。

甲衣的形状,前胸下摆呈尖角形,后背下摆呈平直形。其他原因:六国的灭亡,并不是(因为他们的)武器不锋利,仗打不好,弊病在于拿土地贿赂秦国。

拿土地贿赂秦国亏损了自己的力量,(这就)是灭亡的原因。有人会问:“六国接连灭亡,都是因为有贿赂秦国的吗?”(回答)说:“不贿赂秦国的国家因为有贿赂秦国的国家而灭亡。

原因是不贿赂秦国失掉了强有力的外援,不能单独地保全。所以说:‘弊病在于贿赂秦国’。”

秦国在用战争夺取土地以外(还受到诸侯的贿赂),小的就获得邑镇,大的就获得城市。比较秦国受贿赂所得到的土地,实际多到百倍。

六国诸侯(贿赂秦国)所丧失的土地,比战败所丧失的土地,实际也要多到百倍,那么秦国最大的欲望,六国诸侯最大的祸患,当然不在于战争。 他们的祖辈父辈,冒着寒霜雨露,披荆斩棘,才有了很少的一点土地。

子孙对那些土地却不很爱惜,全把他送给别人,好象抛弃(不值钱的)小草一样。今天割去五座城,明天割去十座城,这才能睡一夜安稳觉。

(可是第二天)起床向四境一看,秦国的军队又来了。既然这样,那么诸侯的土地有限,强暴的秦国的贪心永远没有满足。

(诸。

2.说几个有关历史的问题带答案

著名的“赵州桥”位于(河北省)

“宋瓷”闻名世界,宋代五大名窑除定窑、哥窑、钧窑、官窑外,还有 (汝窑)

宋代制瓷业非常繁荣,著名的汝窑位于哪个省 (河南)

北宋庆历年间,印刷技术逐渐成熟,在雕版印刷基础上出现了“活字印刷”,这项技术的发明人是 (毕升)

东汉时期,纸张逐渐代替竹简和丝帛来书写文字,这项造纸技术的发明人是(蔡伦)

东汉时期我国出现了世界上第一台监测报告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它的发明者是(张衡)

“景泰蓝”工艺品的主要原料是(铜)

古代工艺中的“云雕”是指 (一种漆雕工艺)

翡翠是古代一种贵重的玉器材料,它在材质上属于(矿物)

古代民间所用的“顶针”属于(缝纫用具)

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建造者是(李冰)

3.历史问题 解答题

相同点:

①根本原因和根本目的一脉相承: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变中国为英国等国家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②战争的性质一脉相承:对于英法来说都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中国人民进行的是正义的自卫战争.

③结果相同:中国战败,被迫签定不平等条约.

不同点:

①从战争进程来看

A,侵略力量扩大.鸦片战争侵略军只有英国;第二次英法两国出兵,美俄参与.

B,侵略时间增长.第一次两年多;第二次延续达四年之久.

C,侵略区域扩大.第一次主要在长江以南沿海地区:第二次从沿海一直侵入北京.

D,订约国和条约增多,第一次只与英法美三国签约;第二次与英法美俄四国签订了七个条约.

②从危害和影响来看:

A,开辟的通商口岸和割地增多.第一次只开5口,割香港岛:第二次增开11处,英增割九龙司,沙俄割去我国东北,西北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B,中国主权遭到更多破坏.第一次,中国领土,领海,司法,关税等主权被破坏.第二次外国公使进驻北京,中国内河航运权的丧失等,使中国主权进一步遭到破坏,外国侵略势力由中国沿海进入中国内地.

同鸦片战争相比,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程度进一步加深了.因此我们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4.初一历史复习题,至少10道,有答案更好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共40分)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远古时期我们的祖先就曾创造过辉煌的文明,为人类做出过巨大的贡献,据此请回答1-3题。

1.国庆十一长假,小明高兴地到了元谋人遗址地去参观,元谋人遗址在我国的( ) A.云南省 B.贵州省 C.浙江省 D.陕西省 2.能最早种植粟、制造彩陶、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子里的原始居民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3、考古发掘的遗址实物是研究历史的第一手资料,最能证明“中国是水稻的故乡”的遗址是( ) A.北京周口店遗址 B.河姆渡遗址 C.半坡遗址 D.大汶口遗址 禹传子 家天下 自夏朝开始,我国从此进入到奴隶社会,此后出现的商、周又将我国的奴隶社会延伸了一千多年。回答4-6题 4.历史文物是后人了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通过下图所示的文物,我们可以了解哪一时期的历史( ) A.商朝 B.秦朝 (四羊方尊) (司母戊鼎) C.西汉 D.东汉 5.在夏、商、西周时期,出现了桀、纣、周厉王等三个有名的暴君,在他们统治期间的共同特点是 ①贪图享乐 ②统治残暴 ③百姓怨声载道 ④治国有方 A.①②③ B. 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6.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遂鹿中原,战乱不休,诸侯国的出现源于西周的( ) A.世袭制 B.郡县制 C.禅让制 D.分封制 春秋时期是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战国时期是封建社会的确立时期,在这个新旧社会交替的历史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被后人称为大变革的时代。

回答7-9题。 7.春秋时期,第一个当上霸主的是 ( ) A.齐桓公 B.宋襄公 C.晋文公 D.秦穆公 8.在哪个战役之后,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抗秦军的进攻( ) A.桂陵之战 B.马陵之战 C.城濮之战 D.长平之战 9.孔子曾说“中上之人,可以语上(深奥的学问)也,中下之人,不可以语上也。”

这表明他提倡( ) A.启发诱导 B.因材施教 C.温故而知新 D.有教无类 秦汉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辉煌时期,这一时期统一的封建国家开始建立起来,中外联系也开始变的紧密起来,秦汉文化影响更是远波中外,今天外国朋友们称我们中国为China,而China正是秦汉的谐音。回答10-20题。

10.我国第一个封建王朝是( ) A.夏朝 B.商朝 C.秦朝 D.汉朝 11.电影《英雄》中的刺客无名对秦王说“剑字有18种写法,互不相同”,秦王说“统一以后,这些杂七杂八的文字一律废除,只留下一种写法”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有( ) ①秦始皇完成国家统一后,只是在局部地区统一了文字 ②秦统一以后,把小篆作为通行全国的标准字体;③文字的统一促进了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④文字的统一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2.以下西汉时期四位皇帝按在位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汉高祖 ② 汉武帝 ③汉景帝 ④汉文帝 A.①④③② B.③④①②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① 13.集中体现两汉时期我国冶铁技术成就的发明是( ) A.耧车 B.筒车 C.水排 D.风车 14.我国是世界上最先发明纸的国家,其最早出现于( ) A.战国时期 B.西汉时期 C.东汉时期 D.三国时期 15.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记述了我国古代( ) A.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B.从夏朝到三国时期的历史 C.从商朝到唐朝的历史 D.从战国到西晋时期的历史 16.东汉末年关羽被毒箭射伤,当时能为他手术疗伤的首选医生是( ) A.张仲景 B.华佗 C.扁鹊 D.李时珍 17.右图所示的仪器,发明于_________是_________发明的( ) A.东汉 王景 B.东汉 杜诗 C.东汉 张衡 D.南朝 祖冲之 18.下列事件没有对中国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是( ) ①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 ②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 ③秦朝统一文字、度量衡、货币 ④秦始皇焚书坑儒 A.①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②③④ 19.三国时期的夷洲指的是( ) A.吴国 B.台湾 C.海南岛 D.日本 20.一个东汉地主家的账房先生计算地主家的田亩面积,他的知识可能会来自下列哪本书( ) A.《缀术》 B.《九章算术》 C.《伤寒杂病论》 D.《道德经》 三、材料解析题(第22题7分,第23题9分,第24题7分,第25题7分;共30分)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7分)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请回答: ⑴以上材料是谁说的话?他生活在什么时代?是哪家学派的创始人?(3分) ⑵他在教育方面做出了哪些主要贡献?(2分) ⑶以上材料对你的学习有什么帮助和指导?(2分) 七年级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 一. 单项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D B A A D A D D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A C B A B C A B B 三.材料解析题 22.⑴孔子,(1分) 春秋时期,(1分) 儒家。(1分) ⑵孔子是大教育家,他创办私学,不问出身贵贱和家境贫富,广收门徙,先后培养的学生有三千人。

孔子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他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他要求学生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以便温故而知新。(2分) ⑶孔子的三段话教育我们对学过的知识要经常复习,要不断总结和向别人学习好的学习方法,要具有老老实实和谦虚好学的态度,才能学有所成。

(2分)。

5.历史问答题怎么答

一、问答题的种类 问答题按照题的性质和要求,可分为叙述、综合、分析、比较、评述、材料式问答题等不同种类。

1.叙述题:将历史事件、历史现象或历史人物活动的原因(或背景)、经过、意义(或性质、影响、作用、评价)按一定顺序直接叙述出来。 2.综合题:将分散在不同章节、不同国度、不同历史时期但又有某种联系的历史内容系统归纳,贯穿融会,进行表述,并得出适当结论。

难度较大。 3.分析题:将复杂的历史事件、现象或内容分解成几个方面:背景、原因、性质、特点、结果、意义、作用、经验教训等,揭示其本质并得出结论。

如说明了什么?有什么启示等等。 4.比较题: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进行归纳,找出它们之间的可比点加以比较,求同析异,以加深对历史事件本质的理解。

这是认识和分析历史问题的常用方法。 5.评述题:先将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人物的活动,给以综合归纳,概要叙述,再依据当时的具体条件,给予历史唯物主义的评价。

评价历史人物还要注意结合时代背景,实事求是地评述。可先叙后评或边述边评,夹叙夹议。

6.材料式问答题:即材料解析题(含图表、图片)和问答题的融合,从形式上看它由两部内容构成:一是材料;二是设问。近几年高考主观试题几乎全部采用了这种形式。

二、问答题的结构及其作用 1.问答题的结构。任何一道题意明确、表述完整的问题都有四项基本构题成分,即:提示项、限定项、中心项、求答项。

选例并图解如下: [例题]根据史实说明近、现代史上日本对中国发动大规模侵略战争的原因。中国各种主要政治势力对两次战争的态度如何?中国最终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是什么?高考试题均由提示项、限定项、中心项和求答项构成。

但在题文中有时有合理省略的情况,合理的省略无损于题意。 2.问答题结构的作用。

(1)提示项:限定解答的方式,包括考生答题的思维方式和表述方式。 (2)限定项:指定解答的已知条件,例如:时间、空间、史实、观点、引语等。

(3)中心项:规定解答所依据的内容。中心项千变万化,无一相同。

它涉及到政治、经济、制度、人物、国际关系等各种知识领域。中心项是构题的核心部分,其他三项都从属于中心项。

(4)求答项:指定解答的“未知”项目。常见的求答词语有原因、经过、结果、性质、特点、意义、影响、相同点、不同点等。

还有“哪些”、“如何”、“什么”、“怎样”、“为什么”等,既是求答词,又是提示词。这四项结构共存于题目之中,它们出现的次数不一,先后位置多变。

但四者互相依存,合理统一,共同发挥考查能力的作用。 3.解问答题的读、审、答 (1)读题:对题目要全读、细读、多读,领会材料题意。

(2)审题是解答问答题的至关重要的一步。在高考中有许多考生答题情况很不理想,究其原因,除了知识和思维能力上的缺陷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没有审明题意和抓住思路,答题乱了套,甚至答非所问,即使掌握了充分的知识也起不了作用,如何审好题应注意以下几点: 考生临试审题是科学知识和思维能力在短时间内综合、灵活的运用。

考生能不能很快了解题目要问什么,要你回答什么,能不能对试题进行深入地发掘,实际上也是一种信息处理能力。审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审要求。

审题首先明确试题的具体要求,要学会分析试题的结构成分。一道完整的、题意明确的历史问答题在一般情况下由提示语、限定语、主干语(也叫中心项)、答项语四种成分构成。

分析清楚试题的结构成分,就可完整准确把握题意。第二,深入发掘题意,突破重点难点。

第三,审题型。审题时还应判定该题属于何种题型。

如前所述,历史问答题大致分为叙述题、综合题、分析题、比较题、评述题、材料式问答题五种题型。不同类型的试题,各有不同的特殊要求,答题形式和方法也不尽相同。

因此,判定题型对加强答题的针对性是有帮助的。另外,一道试题如有几问,那就要注意这几问是否属于同一题型。

因为一道有几问的试题,不同问属于不同题型的情况并不鲜见。 第四,审求答重点。

试题的问法,提问的方式、角度不同,答题的重点也就不同。确定答题的重点,有利于详略得当地组织材料,科学分配答题时间。

(3)答案规范化。 第一,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是解答问题最基本的要求。

“史”是指具体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论”是指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概念或观点。史论结合,就是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去分析史实,得出正确的评价或结论,做到材料(史实)和观点相统一。

叙述史实是答题的基础,好比“画龙”;简要的分析、评论是答题的灵魂(即考生的立场和政治方向),犹如“点晴”。答题既要反对缺乏分析的材料堆砌,也要反对缺乏史实的泛泛空论。

第二,叙事有序,论证有力:历史问答题各种类型题虽然各有其特征和能力考查的侧重点,但解答时都离不开史实的叙述和对历史问题的分析、评论、论证。叙述史实要有序,或按时间顺序,或按空间顺序,或按逻辑顺序,切忌杂乱无章,颠三倒四。

分析史实,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论证某种观。

6.高考历史论述题的练习题,不要选择题

1、(2008年海南单科26题)(12分)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天下已平,(汉)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孝惠、高后时……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

—- 《史记》工商杂色之流,假令术逾侪类(同辈之人)……止可厚给财物,必不可超授官秩,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 《旧唐书》古者官民一家也,农商一事也……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辅,而非求以相病,则良法美意,何尝一日不行于天下哉。

—- (宋)陈亮:《龙川集》士之子恒为士,商之子恒为商。严氏之先,则士商相杂,(严)舜工又一人而兼之者也。

然吾为舜工计,宜专力于商,而戒子孙勿为士。盖今之世,士之贱也,甚矣!—- (清)归玄恭:《归庄集》评述中国古代商人社会地位的变迁。

(12分)(解析)本题以商人的社会地位变迁为线索展开的,考查学生通过对抑商到“工商皆本”的社会地位的变化,进一步阐述对社会的影响,应坚持站在生产力的发展方面看问题,才能更好地对商人的社会地位和“重农抑商”的政策有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本题是开放性的题目,要注意观点正确文字通顺,逻辑严谨。(评述题,先述后评)评分标准:本题为开放性试题,采取分项评分办法。

分项评分项目:观点、论证、表述。第一等:11-12分。

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能充分运用所给材料;对古代商人地位的变化及其原因分述完整,并作出总体性评价;文字通顺,逻辑严谨。第二等:7-10分。

要求:观点正确,基本能够运用材料说明问题;对古代商人地位的变化及其原因分述比较完整;文字通顺,有一定逻辑性。第三等:4-6分。

要求:观点基本正确,材料和观点尚能结合;对古代商人地位的变化及其原因有所说明;表述较为清楚。第四等:0-3分。

要求:根据本题要求酌情给分。范文:(答案仅供参考)第一部分:分述地位变迁汉朝,严格限制商人的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

唐朝,商人经济地位有所提高,但政治地位低下。宋朝,农商并举(并重),地位提高。

清朝,商人社会地位甚至超过士,社会重视商人。第二部分:分述地位变迁的原因汉初经济残破,为恢复发展农业。

严格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唐朝商品经济发展繁荣,政府实行开明的政策(中唐以来,重农抑商政策有了某种松动)宋朝商品经济进一步繁荣清朝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拜金逐利的社会风气。

(注:以上两部分可以按朝代顺序逐条对应着写,条理更清楚,更不容易丢分。)第三部分:总体评价商人社会地位提高是生产力发展,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重农抑商政策是违背经济发展客观规律,虽在封建社会初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长远看不利于社会经济发展。所以农商并举、农工商并重,社会各阶层和谐共处,才最有利社会发展。

清朝商人地位高于士,也不是正常的社会现象。2、(2011年全国新课程卷41题)(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西方的崛起曾被视为世界历史中最引人入胜的历程之一。这一进程始于民主与哲学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出现,继之以中世纪欧洲的君主制和骑士制度,经过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结束于西欧和北美对全世界军事、经济和政治的控制。

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的人们只有在遭遇欧洲探险或被殖民时才会被提到,他们的历史也就是从欧洲的接触和征服才开始的。然而,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一些历史学家对上述概括提出了颠覆性的认识。

他们认为在1500年前后的经济、科学技术、航海、贸易以及探索开拓方面,亚洲与中东国家都是全世界的引领者,而那时欧洲刚走出中世纪进入文艺复兴时期。这些历史学家认为,当时的欧洲要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地方的许多文明,直到1800年才赶上并超过那些领先的亚洲国家。

因此,西方崛起是比较晚近才突然发生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其他文明的成就,而不仅仅取决于欧洲本土上发生的事情。——摘编自杰克·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1500~1850)》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

(12分)(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评分标准:(观点是材料中的,或是你对材料观点的判断,史实都是教材中的) 一等(12~10分)①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 ②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③论证充分,一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9~5分)①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②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③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三等(4~0分)①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②未引用史实;③论证欠缺说服力。

表述不清楚。范文一:(答案仅供参考)观点:我认为西方崛起是西方历史发展的结果,非洲、拉美、亚洲是被西方文明征服的。

史实:西方的崛起的开端是新航路开辟、资本主义兴起。思想:经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资产阶级人文主义和理性主义成为思想核心,民主科学思想逐渐深入人心。

政治: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经济: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水平,又通过殖民扩张(外交)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所以西方的崛起是西方历史发展的结果。当西方崛起的时候,亚非拉各国相对落后。

7.历史问题解答

一、1封建专制主义制度出现后。2、秦朝。3、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维护皇权至高无上。

二、1、西周时。2、春秋战国时期。3、中央已经失去了对诸侯国的控制,不再受周天子控制 。4、诸侯割据,为战乱不断,奴隶制度开始瓦解。

三、1、春秋齐桓公任命管仲为相,管仲变法,齐桓公称霸。2、公元前7世纪中期,齐桓公在葵丘会盟,成为霸主。周王室派代表参加,承认齐桓公在中原的霸主地位 。3、晋文公、楚庄王。

四、1、李白。2、秦始皇嬴政、公元前221年。3、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4、第一,争霸战争加快了统一中国的步伐。第二,争霸战争加速了新旧制度的更替过程。第三,争霸战争,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

虽然频繁的战乱给百姓带来灾难,但从历史发展角度是进步的。总之,争霸战争打破了列国的分野,逐渐泯灭了各族的界限,形成了南方以楚国,东方以齐国,北方以晋国、燕国,西方以秦国几个融合的中心。随着民族交往联系的频繁,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社会经济获得了飞跃的发展,各族共同走上了封建制的轨迹。但是,

8.有关历史脑筋急转弯,智力题和答案

哪位历史人物最欠扁?(苏武)原因:苏武牧羊北海边(被海扁)。

伟大人物大多数出生在什么地?(产房)历史上哪个人最贱?(勾践)历史上谁的暗器本领最高?暗器最厉害的: 诸葛亮,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拿眼泪当暗器。 历史上谁是近视眼?近视眼是李白,因为“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把月光看成霜近视的是张飞,因为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相貌堂堂-颜良不准干涉–吴兰正色–颜严大地主–田丰绣花枕头秀才–颜良文丑四面屯粮–周仓桃李逢春–张苞历史上谁跑得最快?答:曹操,说曹操,曹操到;历史上谁的内功最强?答:诸葛亮,诸葛亮弹琴退司马懿,超级音波功。

%title插图%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