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电化学的知识点

1.求高中化学 电化学部分知识点总结 谢谢

装置特点: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①、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形成条件:②、电解质溶液(一般与活泼性强的电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原 ③、形成闭合回路(或在溶液中接触)电 负极:用还原性较强的物质作负极,负极向外电路提供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池 基本概念: 正极:用氧化性较强的物质正极,正极从外电路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原 电极反应方程式:电极反应、总反应。理 氧化反应 负极 铜锌原电池 正极 还原反应反应原理:Zn-2e-=Zn2+ 2H++2e-=2H2↑电解质溶液电极反应: 负极(锌筒)Zn-2e-=Zn2+正极(石墨)2NH4++2e-=2NH3+H2↑①、普通锌——锰干电池 总反应:Zn+2NH4+=Zn2++2NH3+H2↑干电池: 电解质溶液:糊状的NH4Cl特点:电量小,放电过程易发生气涨和溶液②、碱性锌——锰干电池 电极:负极由锌改锌粉(反应面积增大,放电电流增加);电解液:由中性变为碱性(离子导电性好)。

正极(PbO2) PbO2+SO42-+4H++2e-=PbSO4+2H2O负极(Pb) Pb+SO42–2e-=PbSO4铅蓄电池:总反应:PbO2+Pb+2H2SO4 2PbSO4+2H2O电解液:1.25g/cm3~1.28g/cm3的H2SO4 溶液蓄电池 特点:电压稳定。Ⅰ、镍——镉(Ni——Cd)可充电电池;其它蓄电池 Cd+2NiO(OH)+2H2O Cd(OH)2+2Ni(OH)2Ⅱ、银锌蓄电池锂电池①、燃料电池与普通电池的区别不是把还原剂、氧化剂物质全部贮藏在电池内,而是工作时不断从外界输入,同时燃料 电极反应产物不断排出电池。

电池 ②、原料:除氢气和氧气外,也可以是CH4、煤气、燃料、空气、氯气等氧化剂。负极:2H2+2OH–4e-=4H2O ;正极:O2+2H2O+4e-=4OH-③、氢氧燃料电池: 总反应:O2 +2H2 =2H2O 特点:转化率高,持续使用,无污染。

废旧电池的危害:旧电池中含有重金属(Hg2+)酸碱等物质;回收金属,防止污染。腐蚀概念:金属或合金与周围接触到的气体或液体进行化学反应而腐蚀损耗的过程。

概述: 腐蚀危害:腐蚀的本质:M-ne-→Mn+(氧化反应)分类: 化学腐蚀(金属与接触到的物质直接发生化学反应而引起的腐蚀)、电化腐蚀定义:因发生原电池反应,而使金属腐蚀的形式。负极(Fe):Fe-2e-=Fe2+;正极(C):O2+2H2O+4e-=4OH-电化 吸氧腐蚀: 总反应:2Fe+O2+2H2O=Fe(OH)2腐蚀 后继反应:4Fe(OH)2 +O2 +2H2O =4Fe(OH)3 钢铁的腐蚀: 2Fe(OH)3 Fe2O3 +3H2O 负极(Fe):Fe-2e-=Fe2+;析氢腐蚀: 正极(C):2H++2e-=H2↑总反应:Fe+2H+=Fe2++H2↑影响腐蚀的因素:金属本性、介质。

金属的防护: ①、改变金属的内部组织结构;保护方法:②、在金属表面覆盖保护层;③、电化学保护法(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定义:使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而在阴阳两极引起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装置特点: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①、与电源本连的两个电极;形成条件 ②、电解质溶液(或熔化的电解质)③、形成闭合回路。电极 阳极:与直流电源正极相连的叫阳极。

概念 阴极:与直流电源负极相连的叫阴极。电极反应:原理:谁还原性或氧化性强谁先放电(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放电顺序: 阳极:阴离子还原性 S2->I->Br->Cl->OH->SO42-(含氧酸根)>F-阴极:阳离子氧化性 Ag+>Fe3+>Cu2+>Pb2+>Sn2+>Fe2+>Zn2+>H+>Al3+>Mg2+>Na+电子流向 e- e-氧化反应 阳极 阴极 还原反应反应原理:4OH–4e-=2H2O +O2 Cu2++2e-=Cu电解质溶液电解结果:在两极上有新物质生成。

总反应:2CuSO4+2H2O 2Cu+2H2SO4+O2↑粗铜板作阳极,与直流电源正极相连;①、装置 纯铜作阴极,与直流电源负极相连;用CuSO4 (加一定量H2SO4)作电解液。阴极:Cu2++2e-=Cu电解精炼铜 阳极:Cu-2e-=Cu2+、Zn-2e-=Zn2+②、原理: Ni-2e-=Ni2+阳极泥:含Ag、Au等贵重金属;电解液:溶液中CuSO4浓度基本不变③、电解铜的特点:纯度高、导电性好。

①、概念:利用电解原理在某些金属的表面镀上一薄层其它金属或合金的过程。将待镀金属与电源负极相连作阴极;②、方法:镀层金属与电源正极相连作阳极;电镀: 用含镀层金属离子的电解质溶液配成电镀液。

③、原理:阳极 Cu-2e-=Cu2+ ;Cu2++2e-=Cu④、装置:⑤、电镀工业:镀件预处理→电镀液添加剂→装置:(如图)现象 ①、阴极上有气泡;②、阳极有刺激性气体产,能使湿润的淀粉KI变蓝;电解食盐水 ③、阴极区附近溶液变红,有碱生成原理: 通电前: NaCl =Na++Cl- H2O H++OH-原理 阴极(Fe):Na+,H+移向阴极;2H++2e-=H2↑(还原反应)通电后:阳极(C):Cl-、OH-移向阳极;2Cl–2e-=Cl2↑(氧化反应)总反应:2NaCl +2H2O 2NaOH +Cl2↑+H2↑阳极、阴极、离子交换膜、电解槽、导电铜棒等①、组成:阳极:金属钛网(涂有钌氧化物);阴极:碳钢网(涂有Ni涂层)阳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阳离子通过,阻止阴离子和空气通过;②、装置:离子交换膜 法制烧碱:。

2.原电池的知识总结

一、原电池、电解池的两极

电子从负极通过导线流向正极,电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电流的方向是正极到负极,这是物理学规定的。

阴极、阳极是电化学规定的,失去电子的极即氧化极,也就是阳极;得到电子的极即还原极,也就是阴极。

原电池中阳极失去电子,电子由阳极通过导线流向阴极,阴极处发生得电子的反应,由于原电池是一种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它作为电源,通常我们称其为负极和正极。在电解池中,连着负极的一极是电解池的阴极,连着正极的一极是电解池的阳极,由于电解池是一种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我们通常说明它的阳极和阴极。

二、原电池、电解池、电镀池的判断规律

(1)若无外接电源,又具备组成原电池的三个条件。①有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②两极用导线互相连接成直接插入连通的电解质溶液里;③较活泼金属与电解质溶液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有时是与水电离产生的H+作用),只要同时具备这三个条件即为原电池。

(2)若有外接电源,两极插入电解质溶液中,则可能是电解池或电镀池;当阴极为金属,阳极亦为金属且与电解质溶液中的金属离子属同种元素时,则为电镀池。

(3)若多个单池相互串联,又有外接电源时,则与电源相连接的装置为电解池成电镀池。若无外接电源时,先选较活泼金属电极为原电池的负极(电子输出极),有关装置为原电池,其余为电镀池或电解池。

三、分析电解应用的主要方法和思路

1、电解质在通电前、通电后的关键点是:

通电前:电解质溶液的电离(它包括了电解质的电离也包括了水的电离)。

通电后:离子才有定向的移动(阴离子移向阳极,阳离子移向阴极)。

2、在电解时离子的放电规律是:

阳极:

金属阳极>S2->I->Cl->OH->含氧酸根>F-

阴极:

Ag+>Fe3+>Cu2+>H+(浓)>Pb2+>Sn2+>Fe2+>Zn2+>H+>Al3+>Mg2+>Na+>Ca2+>K+

3、电解的结果:溶液的浓度、酸碱性的变化

溶液的离子浓度可能发生变化如:电解氯化铜、盐酸等离子浓度发生了变化。

因为溶液中的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放电,所以酸碱性可能发生改变。

四、燃烧电池小结

在燃烧电池反应中确定哪一极发生的是什么反应的关键是:

负极: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正极: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总反应式为:两极反应的加合;

书写反应时,还应该注意得失电子数目应该守恒。

五、电化学的应用

1、原电池原理的应用

a.原电池原理的三个应用和依据:

(1)电极反应现象判断正极和负极,以确定金属的活动性。其依据是:原电池的正极上现象是:有气体产生,电极质量不变或增加;负极上的现象是:电极不断溶解,质量减少。

(2)分析判断金属腐蚀的速率,分析判断的依据,对某一个指定金属其腐蚀快慢顺序是:

作电解池的阳极>作原电池的负极>非电池中的该金属>作原电池的正极>作电解池的阴极。

b.判断依据:

(1)根据反应现象原电池中溶解的一方为负极,金属活动性强。

(2)根据反应的速度判断强弱。

(3)根据反应的条件判断强弱。

(3)由电池反应分析判断新的化学能源的变化,分析的思路是先分析电池反应有关物质化合价的变化,确定原电池的正极和负极,然后根据两极的变化分析其它指定物质的变化。

2、电解规律的应用

(1)电解规律的主要应用内容是:依据电解的基本原理分析判断电解质溶液。

(2)恢复电解液的浓度:

电解液应先看pH的变化,再看电极产物。欲使电解液恢复一般是:

电解出什么物质就应该加入什么,如:电解饱和食盐水在溶液中减少的是氯气和氢气,所以应该加入的是氯化氢。

(3)在分析应用问题中还应该注意:

一要:不仅考虑阴极、阳极放电的先后顺序,还应该注意电极材料(特别是阳极)的影响;二要:熟悉用惰性电极电解各类电解质溶液的规律。

3.高中电化学知识

负极失电子 正极得电子 酸性溶液中不能出现氢氧根 碱性溶液中不能出现氢离子 氧离子不存在 对于金属——金属电极,通常较活泼的金属是负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是正极。(具体还要看金属在电解质溶液中表现出的活泼性)如原电池: Fe——Cu——稀硫酸中,Fe作负极,Cu作正极; 在原电池内电解质溶液中,阴离子流向负极,阳离子流向正极.盐桥只是用来形成闭合回路使电子流过.原电池是由于得失电子所形成的电流.氢氧化钠为电解质,两极为铜和银,铜会失去电子,所以可以发生反应同理铁和铜 原电池条件下,水中的氢离子和氢氧根,即使很少也能作为反应物了,这个观点是错误的.要看电解质中是否有比氢离子先析出的离子.判断离子的活泼性.我给你个表吧Ag+>Hg2+>Fe3+>Cu2+>Pb2+>Sn2+>Fe2+>Zn2+>H+>Al3+>Mg2+>Na+>Ca2+>K+ (特别注意的是以下阳离子的放电顺序:Fe3+>Cu2+>Fe2+>Zn2+>H+) (特别注意的是以下阳离子的放电顺序:Fe3+>Cu2+>Fe2+>Zn2+>H+) 意思就是有铜离子的存在就先析出铜 氢氧根一般都是它反应,也给你个表阴离子放电(失电子)顺序:S2- >I->Br – >Cl- >OH->含氧酸根离子 下面是一个教学视频 我觉得还可以 我只能解释到这里了,书本没带回来,看不懂不要怪我

参考资料:

1.掌握基础,理解实质

原电池与电解池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原电池是能够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是放热的氧化还原反应才能设计成原电池反应;一般的电解池是不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需外界提供能量(如电能)才能完成的氧化还原反应。

2、解电化学习题之前要“三看”

(1)一看有无外加电源,区分原电池与电解池

在解有关电化学习题中,部分同学审题不明,往往不看习题中介绍的是原电池还是电解池,上来就做,往往解题的出发点就错了。原电池与电解池关键的区别是看是否有外加电源。尤其是电解池与原电池串联的装置,要分清原电池与电解池。

(2)二看电解池阳极材料,确定阳极的氧化反应

电解池中若阳极材料是活性电极,则金属电极被氧化溶解,而非电解液中的阴离子在阳极氧化。若为惰性电极则后看溶液中的阴离子,且阴离子放电有先后顺序。

(3)三看电解液中的阴阳离子的种类,确定发生反应的离子

若为惰性电极则后看溶液中的阴离子,且阴离子放电有先后顺序。而阴极与电极无关,只与溶液中阳离子有关,且阳离子得电子也有先后关系。

上也很全面

4.电化学基础知识

一、铜、银、锌电极的制备 —————————————————————————– (1)银电极的制备 将欲镀之银电极两只用细砂纸轻轻打磨至露出新鲜的金属光泽,再用蒸馏水洗净。

将欲用 的两只Pt 电极浸入稀硝酸溶液片刻,取出用蒸馏水洗净。将洗净的电极分别插入盛有镀银 液(镀液组成为100mL 水中加1.5g 硝酸银和1.5g 氰化钠)的小瓶中,按图Ⅲ 15 1 接好 线路 ,并将两个小瓶串联,控制电流为0.3mA,镀1h,得白色紧密的镀银电极两只。

(2)铜电极的制备 将铜电极在1∶3 的稀硝酸中浸泡片刻,取出洗净,作为负极,以另一铜板作正极在镀铜液 中电镀(镀铜液组成为:每升中含125gCuSO45H2O,25gH2SO4,50mL 乙醇)。控制电流为 20mA,电镀20min 得表面呈红色的Cu 电极,洗净后放入0.1000molkg-1CuSO4 中备用。

(3)锌电极的制备 将锌电极在稀硫酸溶液中浸泡片刻,取出洗净,浸入汞或饱和硝酸亚汞溶液中约10s,表面 上即生成一层光亮的汞齐,用水冲洗晾干后,插入0.1000molkg-1ZnSO4 中待用。 二、盐桥的制备 —————————————————————————— 1、琼酯-饱和KCl 盐桥: 烧杯。

一、铜、银、锌电极的制备 —————————————————————————– (1)银电极的制备 将欲镀之银电极两只用细砂纸轻轻打磨至露出新鲜的金属光泽,再用蒸馏水洗净。将欲用 的两只Pt 电极浸入稀硝酸溶液片刻,取出用蒸馏水洗净。

将洗净的电极分别插入盛有镀银 液(镀液组成为100mL 水中加1.5g 硝酸银和1.5g 氰化钠)的小瓶中,按图Ⅲ 15 1 接好 线路 ,并将两个小瓶串联,控制电流为0.3mA,镀1h,得白色紧密的镀银电极两只。 (2)铜电极的制备 将铜电极在1∶3 的稀硝酸中浸泡片刻,取出洗净,作为负极,以另一铜板作正极在镀铜液 中电镀(镀铜液组成为:每升中含125gCuSO4??5H2O,25gH2SO4,50mL 乙醇)。

控制电流为 20mA,电镀20min 得表面呈红色的Cu 电极,洗净后放入0.1000mol??kg-1CuSO4 中备用。 (3)锌电极的制备 将锌电极在稀硫酸溶液中浸泡片刻,取出洗净,浸入汞或饱和硝酸亚汞溶液中约10s,表面 上即生成一层光亮的汞齐,用水冲洗晾干后,插入0.1000mol??kg-1ZnSO4 中待用。

二、盐桥的制备 —————————————————————————— 1、琼酯-饱和KCl 盐桥: 烧杯中加入琼酯3 克和97ml 蒸馏水,在水浴上加热至完全溶解。 然后加入30 克KCl 充分搅拌,KCl 完全溶解后趁热用滴管或虹吸将此溶液加入已事先弯好 的玻璃管中,静置待琼酯凝结后便可使用。

琼酯-饱和KCl 盐桥不能用于含Ag+、Hg2 2+等 与Cl-作用的例子或含有ClO4-等与K+作用的物质的溶液。 2、3%琼酯-1mol??dm-3 K2SO4盐桥:适用于与作用的溶液,在该溶液中可使用Hg―Hg2SO4― 饱和K2SO4 电极。

3、3%琼酯-1mol??dm-3 NaCl 或LiCl 盐桥:适用于含高浓度的ClO4-的溶液,在该溶液 中可使用汞-甘汞-饱和NaCl 或LiCl 电极。 4、NH4NO3 盐桥和KNO3 盐桥在许多溶液中都能使用,但它与通 常的各种电极无共同离子, 因而在共同使用时会改变参考电极的浓度和引入外来离子,从而可能改变参考电极的电势 。

另外在含有高浓度的酸、氨的溶液中不能使用琼酯盐桥。 5、(1)简易法 用滴管将饱和KNO3(或NH4NO3)溶液注入U型管中,加满后用捻紧的滤纸塞紧U型管两端 即 可,管中不能存有气泡。

(2) 凝胶法 称取琼脂1g 放入50mL 饱和KNO3 溶液中,浸泡片刻,再缓慢加热至沸腾,待琼脂全部溶 解后 稍冷,将洗净之盐桥管插入琼脂溶液中,从管的上口将溶液吸满(管中不能有气泡), 保持 此充满状态冷却到室温,即凝固成冻胶固定在管内。取出擦净备用。

三、电镀常识 ——————————————————————————- 电镀常识 表面处理的基本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前处理,中间处理和后处理。 1 前处理 零件在处理之前,程度不同地存在着毛刺和油污,有的严重腐蚀,给中间处理带来很大困 难,给化学或电化学过程增加额外阻力,有时甚至使零件局部或整个表面不能获得镀层或 膜层,还会污染电解液,影响表面处理层的质量。

包括除油、浸蚀,磨光、抛光、滚光、吹砂、局部保护、装挂、加辅助电极等。 2 中间处理 是赋予零件各种预期性能的主要阶段,是表面处理的核心,表面处理质量的好坏主要取决 于这一阶段的处理。

3 后处理 是对膜层和镀层的辅助处理。 电镀过程中的基本术语 —————————————————————— 1 分散能力 在特定条件下,一定溶液使电极(通常是阴极)镀层分布比初次电流分布所获得的结果更 为均匀的能力。

亦称均镀能力。 2 覆盖能力 镀液在特定条件下凹槽或深孔处沉积金属的能力。

亦称深镀能力。 3 阳 极 能够接受反应物所给出电子的电极,即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

4 不溶性阳极 在电流通过时,不发生阳极溶解反应的电极。 5 阴 极 反应于其上获得电子的电极,即发生还原反应的电极。

6 电流密度 单位面积电极上通过的电流强度,通常以 A/dm2 表示。 7 电流密度范围 能获得合格镀层的电流密度区间。

8 电流效率 电极上通过单位电量时,其一反应形成之产。

5.谁有电化学基础知识点给我发来谢了

原电池部分 一、构成原电池的条件:(1)电极材料。

两种金属活动性不同的金属或金属和其它导电性(非金属或某些氧化物等);(2)两电极必须浸没在电解质溶液中;(3)两电极之间要用导线连接,形成闭合回路。说明:①一般来说,能与电解质溶液中的某种成分发生氧化反应的是原电池的负极。

②很活泼的金属单质一般不作做原电池的负极,如K、Na、Ca等。二、铜锌原电池示意图:三、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1)由组成原电池的两极材料判断:一般来说,较活泼的或能和电解质溶液反应的金属为负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或能导电的非金属为正极。

但具体情况还要看电解质溶液,如镁、铝电极在稀硫酸在中构成原电池,镁为负极,铝为正极;但镁、铝电极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形成原电池时,由于是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失去电子,因此铝为负极,镁为正极。(2)根据外电路电流的方向或电子的流向判断:在原电池的外电路,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

(3)根据内电路离子的移动方向判断:在原电池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移向正极,阴离子移向负极。(4)根据原电池两极发生的化学反应判断:原电池中,负极总是发生氧化反应,正极总是发生还原反应。

因此可以根据总化学方程式中化合价的升降来判断。(5)根据电极质量的变化判断:原电池工作后,若某一极质量增加,说明溶液中的阳离子在该电极得电子,该电极为正极,活泼性较弱;如果某一电极质量减轻,说明该电极溶解,电极为负极,活泼性较强。

(6)根据电极上产生的气体判断:原电池工作后,如果一电极上产生气体,通常是因为该电极发生了析出氢的反应,说明该电极为正极,活动性较弱。(7)根据某电极附近pH的变化判断:析氢或吸氧的电极反应发生后,均能使该电极附近电解质溶液的pH增大,因而原电池工作后,该电极附近的pH增大了,说明该电极为正极,金属活动性较弱。

四、电极反应式的书写:(1)写总式。(2)划价、找极。

化合价升高、失电子、被氧化-负极;价降、得电子、被还原-正极。(3)看介质、写主体。

(4)调整系数保证三大守恒(转移电子的数目守恒、电荷守恒、质量守恒)。 另外:在酸溶液中,电极反应式中不能出现OH-;在碱溶液中,电极反应式中不 能出现H+;CH4、CH3OH等燃料电池,在碱溶液中碳(C)元素以CO32-离子形式存在,而不是放出CO2气体。

五、原电池的设计:从理论上讲,任何一个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均可设计成原电池,而两个电极反应相加即得总反应方程式。所以只要知道总反应方程式和其中一个电极反应,便可以写出另一个电极反应方程式。

还原剂做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氧化剂不一定做正极,但一定发生还原反应。例如请根据反应 2Fe3+ + Fe = 3 Fe 2+设计原电池,你有哪些可行方案?六、原电池原理的应用:原电池原理在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科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1. 化学电源:人们利用原电池原理,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制作了多种电池。如干电池、蓄电池、充电电池以及高能燃料电池,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在现代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中,电池发挥的作用不可代替,大到宇宙火箭、人造卫星、飞机、轮船,小到电脑、电话、手机以及心脏起搏器等,都离不开各种各样的电池。2. 加快反应速率:如实验室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用纯锌生成氢气的速率较慢,而用粗锌可大大加快化学反应速率,这是因为在粗锌中含有杂质,杂质和锌形成了无数个微小的原电池,加快了反应速率。

3. 比较金属的活动性强弱:一般来说,负极比正极活泼。4. 防止金属的腐蚀:①金属的腐蚀指的是金属或合金与周围接触到的气体或液体发生化学反应,使金属失去电子变为阳离子而消耗的过程。

②在金属腐蚀中,我们把不纯的金属与电解质溶液接触时形成的原电池反应而引起的腐蚀称为电化学腐蚀。电化学腐蚀又分为吸氧腐蚀和析氢腐蚀:在潮湿的空气中,钢铁表面吸附一层薄薄的水膜,里面溶解了少量的氧气、二氧化碳,含有少量的H+和OH-形成电解质溶液,它跟钢铁里的铁和少量的碳形成了无数个微小的原电池,铁作负极,碳作正极,发生吸氧腐蚀:负极:2Fe -2*2e- =2Fe2+ 正极: O2 + 4e-+ 2H2O = 4OH- ③电化学腐蚀是造成钢铁腐蚀的主要原因。

因此可以用更活泼的金属与被保护的金属相连接,或者让金属与电源的负极相连接均可防止金属的腐蚀。④防止金属锈蚀的一般方法:改变金属结构、涂层、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6.电化学原理如何复习

电化学复习时要关注六个“四”一、电化学四极正负极是根据物理学上的电位高低而规定的,多用于原电池。

正极电位高,是流入电子(外电路)的电极;负极电位低,是流出电子(外电路)的电极。阴阳极是化学上的规定,多用于电解池或电镀池。

阳极是指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阴极是发生还原反应的电极。二、电化学中四个池子1.原电池: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除燃烧电池外,一般有活泼金属组成的负极。

2.电解池: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3.电镀池:应用电解原理在某些金属表面镀上一层新的金属的装置,镀层金属接电源正极,待镀金属的物件接电源负极,电镀液含有镀层金属离子。

4.电解精炼池:应用电解原理提纯某些金属的装置,待提纯的金属接电源正极,该金属的纯净固体接电源负极,电解液含有待提纯金属的阳离子。三、原电池电极的四种判断方法1.根据构成原电池的电极材料判断:活泼金属作负极,较不活泼金属或导电的非金属及金属氧化物作正极。

2.根据电子流向或电流流向判断:电子流出或电流流入的电极为负极,反之为正极。3.根据原电池的反应进行判断:发生氧化反应的为负极,发生还原反应的为正极。

可依据电极附近指示剂(石蕊、酚酞、湿润的KI淀粉等)的显色情况,推断该电极是H+还是OH-或I-等放电,从而确定正、负极。如用酚酞作指示剂,则溶液变红色的那一极附近溶液的性质为碱性,是H+放电导致c(OH-)>c(H+),H+放电是还原反应,故这一极为正极。

4.根据两极现象判断:溶解或质量减少的一极为负极,质量增加或有气泡产生的一极为正极。四、电解的四种类型1.只有溶质发生化学变化如用惰性电极电解CuCl2溶液、HCl溶液:CuCl2 Cu+Cl2↑;2HCl 2H2↑+Cl2↑2.只有水发生化学变化如惰性电极电解H2SO4、NaOH、Na2SO4溶液的电极反应均为:2H2O 2H2↑+O2↑3.溶质、水均发生化学变化如惰性电极电解CuSO4溶液:2CuSO4+2H2O 2H2SO4+2Cu+O2↑惰性电极电解NaCl溶液:2NaCl+2H2O 2NaOH+H2↑+Cl2↑4.溶质和水均未发生化学变化如铁器上镀铜,阳极铜棒:Cu—2e-=Cu2+,阴极铁器:Cu2++2e-=Cu五、书写电极反应的四原则1.加和性原则:根据得失电子守恒,总反应式为两个反应式之和,若已知一个电极反应式,可用总反应式减去已知的反应式,得另一电极反应式。

2.能否共存原则:因为物质得失电子后在不同的介质环境中所存在的形式不同,所以电极反应式必须考虑介质环境。碱性溶液中CO2不可能存在,也不可能有H+参加反应;当电解质溶液成酸性时,不可能有OH—参加反应。

如甲烷燃料电池以KOH为电解质溶液时:负极反应式:CH4+10OH-—8e-=CO32-+7H2O;正极反应式:2O2+4H2O+8e-=8OH-。3.加氧失氧原则:加氧时,就在反应物中加H2O(电解质为酸性时)或OH—(电解质溶液为碱性或中性时);失氧时,就在反应物加H2O(电解质为碱性或中性时)或H+(电解质为酸性时)。

如“钮扣”电池以KOH为电解质溶液,其总反应式为:Zn+Ag2O+H2O=2Ag+Zn(OH)2,负极Zn→Zn(OH)2,根据加氧原则,负极反应式为:Zn+2OH-—2e-=Zn(OH)2;正极Ag2O→Ag,根据失氧原则,正极反应式为:Ag2O+H2O+2e-=2Ag+2OH-。4.中性吸氧反应成碱原则:在中性电解质溶液环境中,通过金属吸氧所建立起来的原电池反应,其反应的最后产物是碱。

如银锌电池、铁的吸氧腐蚀、以铝、空气、海水为材料组成的海水电池等。六、电解原理的四种用途1.电解饱和食盐水制氯气、氢氧化钠(氯碱工业)。

2.电解法冶炼活泼金属(Na、Al、Mg)等。3.电镀。

4.电解精炼铜。

7.化学选修4电化学的基础的知识点

原电池

电解池

电极

正极、负极

阴极、阳极

电极确定

由电极材料本身的相对活泼性决定,较活泼的是负极,较不活泼的是正极

由外接直流电源的正、负极决定,与负极相连的是阴极,与正极相连的是阳极

电极反应

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阴极发生还原反应

阳极发生氧化反应

电子流向

电子由负极经导线流入正极

电子从电源负极流入阴极再由阳极流回电源正极

能量转变

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电能转变为化学能

反应自发性

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

反应一般不能够自发进行,需电解条件

举例

Zn+CuSO4=Cu+ZnSO4

CuCl2 Cu+Cl2↑

装置特点

无外接直流电源

有外接直流电源

相似之处

均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且同一装置中两个电极在反应过程中转移电子总数相等。

%title插图%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