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画基础
国画,也叫中国画,顾名思义,就是用中国传统的绘画工具,按照中国人的审美习惯而画出来的画。
中国的国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独树一帜。它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下面,我们就简单介绍一下中国画的基本常识: 相对西洋画来说,中国画有着自己明显的特征。 传统的中国画不讲焦点透视,不强调自然界对于物体的光色变化,不拘泥于物体外表的肖似,而多强调抒发作者的主观情趣。
中国画讲求“以形写神”,追求一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感觉:而西洋画呢?则讲求“以形写形”,当然,创作的过程中,也注重“神”的表现。 但它非常讲究画面的整体、概括。
有人说,西洋画是“再现”的艺术,中国画是“表现”的艺术,这是不无道理的。 中国画与西洋画相比有着自己独特的特征,还表现在其艺术手法、艺术分科、构图、用笔、用墨、敷色等多个方面。
按照艺术的手法来分,中国画可分为工笔、写意和兼工带写三种形式。 工笔就是用画笔工整细致,敷色层层渲染,细节明彻入微,用极其细腻的笔触描绘物象,故称“工笔”。
而写意呢?相对“工笔”而言,用豪放简练的笔墨描绘物象的形神,抒发作者的感情。它要有高度的概括能力,要有以少胜多的含蓄意境,落笔要准确,运笔要熟练,要能得心应手,意到笔到。
兼工带写的形式则是把工笔和写意这两种方法进行综合的运用。 从艺术的分科来看,中国画可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画科,它主要是以描绘对象的不同来划分的。
而中国画中的畜兽、鞍马、昆虫、蔬果等画可分别归入此三类。 中国画在构图、用笔、用墨、敷色等方面,也都有自己的特点。
中国画的构图一般不遵循西洋画的黄金律,而是或作长卷,或作立轴,长宽比例是“失调”的。但它能够很好表现特殊的意境和画者的主观情趣。
同时,在透视的方法上,中国画与西洋画也是不一样的。透视是绘画的术语,就是在作画的时候,把一切物体正确地在平面上表现出来,使之有远近高低的空间感和立体感,这种方法就叫透视。
因透视的现象是近大远小,所以也常常称作“远近法”。西洋画一般是用焦点透视,这就像照相一样,固定在一个立脚点,受到空间的局限,摄入镜头的就如实照下来,否则就照不下来。
中国画就不一定固定在一个立脚点作画,也不受固定视域的局限,它可以根据画者的感受和需要,使立脚点移动作画,把见得到的和见不到的景物统统摄入自己的画面。 这种透视的方法,叫做散点透视或多点透视。
如我们所熟知的北宋名画、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用的就是散点透视法。《清明上河图》反映的是北宋都城汴梁内外丰富复杂、气象万千的景象。
它以汴河为中心,从远处的郊野画到热闹的“虹桥”;观者既能看到城内,又可看到郊野;既看得到桥上的行人,又看得到桥下的船;既看得到近处的楼台树木,又看得到远处纵深的街道与河港。 而且无论站在哪一段看,景物的比例都是相近的,如果按照西洋画焦点透机的方法去画,许多地方是根本无法画出来的。
这是中国的古代画家们根据内容和艺术表现的需要而创造出来的独特的透视方法。 在用笔和用墨方面,是中国画造型的重要部分。
用笔讲求粗细、疾徐、顿挫、转折、方圆等变化,以表现物体的质感。 一般来说,起笔和止笔都要用力,力腕宜挺,中间气不可断,住笔不可轻挑。
用笔时力轻则浮,力重则饨,疾运则滑,徐运则滞,偏用则薄,正用则板。要做到曲行如弓,直行如尺,这都是用笔之意。
古人总结有勾线十八描,可以说是中国画用笔的经验总结。而对于用墨,则讲求皴、擦、点、染交互为用,干、湿、浓、淡合理调配,以塑造型体,烘染气氛。
一般说来,中国画的用墨之妙,在于浓淡相生,全浓全淡都没有精神,必须有浓有淡,浓处须精彩而不滞,淡处须灵秀而不晦。用墨亦如用色,古有墨分五彩之经验,亦有惜墨如金的画风。
用墨还要有浓谈相生相融,做到浓中有淡,淡中有浓;浓要有最浓与次浓,淡要有稍谈与更淡,这都是中国画的灵活用笔之法。 由于中国画与书法在工具及运笔方面有许多共同之处,二者结下了不解之缘,古人早有“书画同源”之说。
但是二者也存在着差异,书法运笔变化多端,尤其是草书,要胜过绘画,而绘画的用墨丰富多彩,又超过书法。笔墨二字被当做中国画技法的总称,它不仅仅是塑造形象的手段,本身还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
中国画在敷色方面也有自己的讲究,所用颜料多为天然矿物质或动物外壳的粉未,耐风吹日晒,经久不变。敷色方法多为平涂,追求物体固有色的效果,很少光影的变化。
以上谈的中国画的特点,主要是指传统的中国画而言。但这些特点,随着时代的前进。
艺术内容和形式也随之更新,并不断地发生变化。特别是“五四”之后,西洋画大量涌入,中国画以自己宽阔的胸怀,吸收了不少西方艺术的技巧,丰富了中国画的表现力。
但是,不管变化如何,中国画传统的民族的基本特征不能丢掉,中国画的优良传统应该保持并发扬光大,因为中国画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独特的体系,它在世界美术万花齐放,千壑争流的艺术花园中。
2.中国画的基本知识有什么
国画的特点 中国画一般特点 学习中国画,首先应了解中国画的特点是什么,所以这本书就先从这里谈起。
要想简明地用几句话回答以上的问题并不容易。传统的中国画具有悠久的历史,适应中国的文化土壤而生根开花,在立意、构图、技法和程式化的表现诸方面,都具有自己的特点,这些特点,也正是目前国画理论家正在讨论总结的问题。
这里试举数点。 一、首重立意胸有成竹- -中国画的构思 中国画创作,以立意为先,许多绘画理论家都首先强调这一点,不管是画山水、画人物、还是画花鸟。
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有一段关于”六法”的论述:”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大意而归乎用笔。
“他认为立意在完.画中才能有变态、有奇意。 宋代以画梅花著名的华光和尚,法号仲仁,传为华光著作的《画梅指迷》中,有一段”画梅全决”, 开头就是”画梅全决,生意为先”。
到了清代的方薰,著有《山静居画论》.在这里也强调了立意与作画之关系,他说:”作画必先立意以定位置,意奇则奇,意高则高,意远则远,意深则深,意古则古”。他认为平庸者作画必平庸,俗气者作画也俗气,因为缺乏画家最宝贵的”立意”,所以作品平庸。
意人利文艺复八时期的画家达·芬奇,也有近似的近在他曾说:”一个画家应当描绘两件最主要的东西,人和人的思想意图。”这与我国晋代人物画家顾消之所提出的”巧密于精思”是十分一致的。
“意”是从哪里来的?一是画家对现实生活的丰富体察、创作经验的充分积累;另一点便是画家本人的修养,这样在创作之先,画什么,怎么画,在头脑中形成了成熟的构思。 宋代画家文与可,别人称赞他”胸有成竹”,即在他没有落笔画竹之前,头脑中已经有了竹子的形象,在胸中、笔下跃跃欲出,这时便能落笔而就。
“‘胸有成竹”遂成为我国赞誉善于计划安排事情的成语。 在张彦远提出的”立意”之前,南产时代的谢赫即有’创意”、’明意”之说。
创意之画,不落陈套,用意精当,借景以生境,笔少而意多,在这一意义上讲作为一个画家,不仅要在平时注意练笔、锤炼个人的表现技巧,更为重要者,还要认真地加强练意之功。很多习画者,常常只是注意在练笔上下功夫,而忽略了练意,这是值得注意的。
二、以线造型以形传神——中国画的造型规律 中国画是以线存形的,通过线勾出轮廓、质感、体积来。德国的诗人歌德称美术有用光表现得神态活现的那种本领,说明西洋画用光为造型手段之一。
但中国画主要是以线为造型之基础,这就使中西绘画在造型手段上有明显之分野,但这并非说西洋画完全排斥用线,而是说光可以作为绘画的主要语言而用于绘画的。法国的罗丹曾经强调过:”一根规定的线通贯着大宇宙”,是说造型艺术从宇宙如何分割出来的问题,也并非以此作为绘画的主要表现手段来看待。
而中国画无论对山水的破线或是衣服的纹线,都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线型,巧妙地描绘着各种形象。 “以形写神”是晋代画家顾恺之的一句名言,从而确立了中国艺术神高于形的美学观。
它与纯以抽象性为高的近代欧洲美学观具很大的区别,即画人不仅仅于形似.还要升高于神似,画出人的精神面貌,不停止于外形之模拟,不拘泥于自然之真实,这一论见为艺术家建立起艺术应竭力企求之高度,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历代出现许多传神写照的佳作,成为指导绘画的一个重要准则。 三、多点透视 计白当黑——中国画的构图法则 中国画既用焦点透视法,也用散点透视法,既有严守真实的画面空间和布白.也有打破真实按构图需要而平列的空间和布白,这样就使物象在画面出现时,可以按实物在画面上的艺术需要.伸长或缩短变化其形象,更换其位置。
一株低于视平线的牡丹花.也可架高于祝平线之上,而取得透视的最佳效果。 中国画在空白处尤其注意经营,常常借用书法上的计白当黑.即没有画面的部位要象有画面的部位一样作认真的推敲和处理。
四、随类赋彩色彩相和- -中国画的色彩法则 中国画的色彩,不拘泥于光源冷暖色调的局限,比较重视物体本身的固有色,而不去强调在特殊光线下的条件色。画那一件物品,就赋予那一件物品的基本色,达到色与物、色与线、色与墨、色与色的调和。
五、情景相生气韵生动- -中国画的意境 中国画要求笔与墨合,情与景合、现实中无限丰富的景象,绘画家以强烈的形象感染力。画家凭借着这种感受,激起描绘这些景象的激情,于是作品作为情景相生的复写而重现,使情景交融在一起。
至于气韵生动,即是画家所创造的艺术灵境,不同于一般的写生画,应成为富有生气,新鲜而活泼,有诗一般的韵味,使观者神往无穷。如果没有表现出如此生动、如此韵味丰富的内涵,当然,就不能给予人这一些感受,而达不到中国画富有引人入胜的意境。
六、诗书画印纸笔- -中国画的独特形式 可以说只有中国画,才有题字盖印的做法,不仅文人画,可以显示其诗、书、画三绝之长,即是一般的画作,也总要题字盖印,这样才有传统艺术的浓厚风味。 题字和诗句,可以提高或补充观者对作品的欣赏和理解,也丰富了构附的变化,起到互相衬映,互为显彰,点缀与平衡构。
3.中国画的基本知识有什么
你必须要知道的中国画的四个基本常识: 中国画的概念梳理、分类方法、工具材料、装裱品式。日常生活中大家对中国画并不陌生,多多少少都看过一些中国画,无论是古代的,还是当代的是要说出中国画这三个字到底是什么意思便颇费踌躇。
那中国画到底为什么叫做中国画呢?真正的绘画体系,我指的是纯粹的观赏性艺术概念,只有中国绘画体系和西方绘画体系,其中中国绘画体系的基础是书法,西方绘画体系的基础是素描。中国画按材质、内容、画家和技法分为四类。这同时对应了四个问题:在哪里画,画什么,谁画的,怎么画。
中国画的文房四宝,就是我们常说的:笔墨纸砚。中国画的书画形制主要有:立轴、横披、手卷、册页、成扇。中国画的由来构成了中国画的上限,中国画的分类构成了中国画的下限,而中国画的工具材料则是在中国画的左边,中国画的画幅品式在中国画的右边。这样的上下左右的多维立体结构,构成了中国画系统的基础知识体系。
扩展资料:
水墨画:中国画的一种。指纯用水墨所作之画。基本要素有三:单纯性、象征性、自然性。相传始于唐代,成于五代,盛于宋元,明清及近代以来续有发展。以笔法为主导,充分发挥墨法的功能。
“墨即是色”,指墨的浓淡变化就是色的层次变化,“墨分五彩”,指色彩缤纷可以用多层次的水墨色度代替之。北宋沈括《图画歌》云:“江南董源传巨然,淡墨轻岚为一体。”就是说的水墨画。唐宋人画山水多湿笔,出现“水晕墨章”之效,元人始用干笔,墨色更多变化,有“如兼五彩”的艺术效果。唐代王维对画体提出“水墨为上”,后人宗之。长期以来水墨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占着重要地位。
院体画:简称“院体”、“院画”,中国画的一种。一般指宋代翰林图画院及其后宫廷画家比较工致一路的绘画。亦有专指南宋画院作品,或泛指非宫廷画家而效法南宋画院风格之作。
这类作品为迎合帝王宫廷需要,多以花鸟、山水,宫廷生活及宗教内容为题材,作画讲究法度,重视形神兼备,风格华丽细腻。因时代好尚和画家擅长有异,故画风不尽相同而各具特点。鲁迅说:“宋的院画,萎靡柔媚之处当舍,周密不苟之处是可取的。”(《且介亭杂文?论“旧形式的采用”》)
参考资料:中国画百度百科
4.美术常识试题
中外美术史常识试题 中国部分 一、填空 (1)长沙楚墓中出土过两幅战国帛画,一幅是《人物龙风帛》。
另一幅是 ___。 (2)南朝画家、理论家谢赫在《画品》中提出的“六法”是:_ _;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
(3)“吴带当风”、“曹衣出水”样式的创造者分别是 __和_。 (4)唐代画家张萱的代表作品是 捣练图,《挥扇仕女图》的作者是 。
(5)五代花鸟画家黄筌和徐熙分别创造了不同的绘画风格,人称“黄家富贵,___。” (6)“元四家”是指:黄公望、吴镇、__和王蒙。
(7)清初画坛上四位著名的和尚画家,人称“四僧”他们是:八大、__髡残、弘仁。 (8)明清时期,全面形成了三个最大的年画中心,它们是:天津的__;苏州的桃花坞和山东涨县的杨家埠。
二、选择 1、“人面鱼纹彩陶盆”属于我国新石器时代的: a 龙山文化 b 仰韶文化 c 马家窑文化 d 红山文化 2、霍去病墓石雕时代是 a 战国 b 秦 c 西汉 d 东汉 3、北朝的著名画家有: a 杨子华 b 张僧繇 c 曹仲达 d 陆探微 4、龙门北魏时期的代表洞窟有: a 宾阳洞 b 古阳洞 c 莲花洞 d 石窟寺洞 5、隋唐时期的水墨山水画家有: a 李思训金碧山水 b 李昭道青绿山水 c 展子虔设色山水 d 王维 6、《韩熙载夜宴图》的作者顾闳中为: a 南唐画家 b 西蜀画家 c 北宋画家 d 唐代画家 7、保存有大量元代壁画的永乐宫现位于山西的: a 太原 b 芮城 c 稷山 d 永济 8 明代后期花鸟画的代表人物有: a 陈洪绶 b 崔子忠 c 陈淳 d 徐渭 9 属于“海派”的画家有: a 任伯军 b 赵之谦 c 虚谷 d 吴昌硕 10提出“以美育代宗教说”口号的是: a 鲁迅 b 陈独秀 c 胡适 d 蔡元培 三、解释 1?《步辇图》 2“吴门四家” 中国美术史试卷 装潢艺术设计专业 一、填空(每空1分,共15分) 1.以运用磨制石器和发明__为主要标志的新石器时代,是古代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新起点。 2.中国的青铜器发端于___流域。
3.秦汉时期的美术,从历史纪年来划分,应始于公元前221年,止于公元____年。 4.我国最早的寺院,是东汉时期建于洛阳的__。
5.敦煌莫高窟开凿于前秦建元二年,即公元__年。 6.古代最早享有盛誉的画家是三国时东吴的__兴_。
7.魏晋时期的“书圣”王羲之,其最具代表的作品当数作于永和九年的__。 8.唐代宗教美术的一个显著变化,便是其现实性因素的增多,这种倾向也被称为__化。
9.唐太宗李世民在世时营造的___陵,开创了“因山为陵”的先例。 10.《韩熙载夜宴图》的作者是南唐画家__。
11.宋代风俗画家中以善画婴戏而著称的是__,其传世作品有《秋庭戏婴》等。 12.宋代山水画家__所绘《千里江山图》,堪称青绿山水之典范。
13.元代学米氏云山而自成一家的少数民族画家___。 14.南宋缂丝名家有定州沈子蕃、松江___等。
15.清初,江西画家_开创了江西派。 二、单项选择题 1.人物画“墨骨”画法,由( )所创。
A. 宋代李公麟 B. 明代李公麟 C. 宋代曾鲸 D. 明代曾鲸 2.元代永乐宫的壁画,其规模宏伟壮丽为世所罕见。永乐宫地处我国( )。
A. 山东省 B. 山西省 C. 河北省 D. 河南省 3.我国近代最早建立图画手工科的是( )。 A. 两江师范学堂 B. 中西美术学校 C. 上海图画美术院 D. 中华美术学校 4.明代刺绣艺术成就最高的当数( ) A.苏绣 春秋 B.湘绣 汉 C. 顾绣 D. 蜀绣 东晋 5.五台山佛光寺正殿,是( )重要的建筑实物。
A. 汉代 B. 北魏 C. 唐代 D. 宋代 6.莫高窟至今尚存( )洞窟。 A. 292个 B. 392个 C. 492个 D. 592个 7.唐代以画马而著名的画家有( )。
A. 阎立本 B. 尉迟乙僧 C. 韩滉 D. 韩干 8.从绘画题材来看,《清明上河图》应属于( )。 A. 风俗画 B. 历史故事画 C. 山水画 D. 人物画 9.吴门画家中,由职业工匠出身而跻身文人之林的画家是( )。
A. 沈周 B. 文征明 C. 唐寅 D. 仇英 10.秦始皇陵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它发现于( )。 A. 1954年 B. 1964年 C. 1974年 D. 1984年 三、多项选择题 1.新石器时代半坡类型彩陶的代表性作品有( )等。
A. 三鱼纹盆 B. 四鹿纹盆 C. 舞蹈纹盆 D. 人面鱼纹盆 E. 涡旋纹瓮 2.唐代绮罗人物画家张萱流传下来的代表作品有( )。 A. 簪花仕女图 B. 挥扇仕女图 C. 捣练图 D. 虢国夫人游春图 E. 宫骑图 3.宋代文人士大夫绘画渐成潮流,其代表人物为( )。
A. 苏轼 B. 李公麟 C. 文同 D. 米芾 E. 杨补之 4.清初,著名的和尚画家有( )。 A. 八大 B. 石涛 C. 弘一 D. 弘仁 E. 髡残 5 .清中期,扬州画坛活跃着一批革新派画家,史称“扬州八怪”。
其中名家有( )。 A. 金农 B. 郑板桥 C. 李(鱼单) D. 黄慎 E. 李方膺 四、判断说明题 1.在黄河流域,属于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是河姆渡文化与磁山文件。
( ) 2.汉代画像石、画像砖的广泛流行,无疑与当时的厚葬风气有密切关系。 ( ) 3.西汉雕塑艺术的成就,突出地表现在大型纪念性石刻及陵墓装饰雕刻上。
( ) 4.对于“六朝三杰”的画风,有人评价是“张得其骨,陆得其神,顾得其肉”。 ( ) 5.以顾恺之的《论画》和谢赫的《画品》为代表的著述,是绘画史上最早出现的理论专著。
( ) 6.江苏吴县保圣寺罗汉像,传说是宋代雕塑家杨惠之的作品。 ( ) 7.文人画赋予松、梅、兰、石以道德品格,。
5.美术B级基础知识自测参考题答案
A.B级美术基础知识参考题 一 一.填空题 1、美术的特点可以从 视觉性、静态性、空间性、造型性 四个方面来把握。
2、美术除了认识功能和教育功能之外,更重要的功能是 审美 功能。 3、美术也可称 造型艺术、空间艺术、静态造型和 视觉艺术。
4、美术的主要门类有 绘画、雕塑、书法、设计、篆刻、园林、工艺美术、建筑 等。 5、绘画按工具材料和技法的不同,分为 油画、版画、水彩画、水粉画、国画 等主要画种。
6、中国画按技法的工细和粗放,分为 工笔画、写意画。 7、版画是使用刀和笔等工具在木版、石板、铜板等上面进行刻画,版画可分为 凹版、凸版、平版、和漏版等。
8、雕塑是 雕、塑、刻 三种制作方法所塑造的艺术形象的总称。 9、绘画按描绘对象的不同,分为 历史画,风俗画、人物画。
10、三原色是指 黄色、红色、蓝色;三间色是指 绿色、橙色、紫色。 11、物体在光线照射下呈现明暗变化五种,明部、暗部、明暗交界线、反光、投影,我们把它称为明暗五调子。
13、青铜是 红铜 加 锡 的合金,具有 熔点低 和 硬度高 的优点。 14、宋代瓷器有驰名中外的五大名窑:钧窑、汝窑、定窑、哥窑、官窑。
15、历史上有名瓷都之称的是 江西景德镇 ,有陶都之称的是 江苏宜兴。 16、唐代瓷器有“南青北白”之说,青瓷以浙江 越窑 最为著名,白瓷以 河北刑窑 著称。
17、秦代兵俑主要艺术特点是表现手法 写实 而严谨、形象塑造古朴而生动。并注重表现形象的 性格 特征。
18、中国享誉世界的四大石窟是 敦煌石窟、麦积山石窟、龙门石窟、云冈石窟。 19、最早具有独立意义的绘画作品是出土于湖南长沙的《人物龙风图》和《人物御龙图》这两幅战国时期的帛画。
20、我国最著名的道教壁画是元代山西永乐宫的《朝元图》。 21、仰韶文化:《人面鱼纹盆》马家窑文化:《舞蹈放彩陶盆》。
22、“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中的黄家指的是黄笙,代表作为《写生珍禽图》。 23、《洛神赋图》是我国东晋画家 顾恺之 的杰作。
24、宋代画家崔白的代表作是《双喜图》.《寒雀图》。 25、唐太宗李世民陵墓前最著名的石刻为 昭陵六骏 ,它是唐代现存最有价值的纪念性石雕,是唐代时代风格和民族气概的体现。
26、南宋画家 粱楷,开创了泼墨入画,其传世名作《李白行吟图》以飘逸简练的用笔达到笔简意赅的艺术效果。 1 27、沈周是“吴门四家”的代表人物,传世代表作品是《庐山高图》。
28、中国花鸟画按艺术风格可分为工笔和写意两大类,其传统的分法是 泼墨、水墨、没墨、重彩、白描 等五类。 29、《杂花图卷》为明代画家徐渭所作,全卷共计十三种花卉,以 牡丹 起首,水墨淋漓,恣意汪洋,为画家逸笔草草,是泼墨的写意的代表作。
30、北宋风俗画长卷《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 张择端 。 31、《韩熙载夜宴图》是五代画家 顾闳中 所作。
32、隋代山水画家展子 的传世作品《游春图》,是现存最早的一件山水画卷。 33、唐代山水形成风格不同的两大流派。
一种是以李思训代表的 青绿 山水,另一种是以王维为代表的 水墨 山水。 34、《富春山居图》是元代山水画家 黄公望 传世之作。
35、宋代传世真迹白描《五马图》的作者是 李公麟。 36、《溪山行旅图》是北宋山水画家 范宽 的代表作品。
37、唐代传世纸画真迹之一《五牛图》的作者是 韩晃。 38、元代的山水画四大家是 王蒙、黄公望、吴镇、倪瓒。
39、天津杨柳青 是我国盛产木版年画的地方,在我国北方地区影响很大。 40、油画《开国大典》的作者是 董希文,《父亲》的作者是 罗中立。
41、“国立艺术院”(今中国美院)首任院长是 林风眠。 42、“上海美专”的创建人是 刘海粟。
43、“西泠印社”首任社长 吴昌硕。 44、文房四宝为:笔、墨、纸、砚。
45、中国书法历史悠久,有 楷、草、篆、隶、行 等书体。 46、《石鼓文》是现代发现的最早的石刻文字之一。
已知最早的汉字是 甲骨文。 47、金文由 甲骨文 演变而来。
48、文学家把 篆书 向 隶书 的转变过程称作“隶变”。 49、篆书的种类很多,主要可分为,金文、小篆、甲骨文 三大类。
50、《说文解字.叙》中称六为 指事、象形、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51、楷书,草书 两极的高峰,使唐代书法是以雄视千古 52、今草书可分为 小草、大草、狂草 几种。
53、书法的作品形式有 条幅、扇面、手卷、对联、中堂、横披。 54、写在书籍、书面、碑拓前面的叫 题,后面的叫 跋。
55、魏钟繇擅长楷书,被尊为 正书之祖。 56、章草是汉代草书的主流,被称为“草圣”的是 张芝。
57、王羲之,生活年代是 东晋,行书力作《兰亭序》被誉为 “天下第一行书”。颜真卿 的行书 《季侄季明文稿》被名誉为“天下第二行书;苏东坡的行书《黄州寒食诗》被名誉为“天下第三行书”。
58、《鸭头丸帖》书者是 王献之。王献之小楷以《洛神赋十三行》最著名。
2 59、今草书主要以“二王”为代表,“二王”指 王羲之、王献之。 60、《礼器碑》的朝代是 汉 时期,它的书体是 隶书。
61、《真草千字文》书者是 智永。《九成宫醴泉铭》书者是 欧阳询。
《麻姑仙坛记》、《多宝塔碑》书者是 。
6.(国画基本知识)
一、高古游丝描(极细的尖笔线条,顾恺之用之);二、琴弦描(略粗些);三、铁线描(又粗些);四、行云流水描;五、马蝗描(马和之用之,近似兰叶描);六、钉头鼠尾;七、混描;八、撅头丁(撅,一作橛,秃笔线描,马远、夏圭用之);九、曹衣描(有两说,一指曹仲达用之,一指曹不兴用之);十、折芦描(尖笔细长,梁楷穿工扁继壮荒憋维铂哩用之);十一、橄榄描(颜辉用之);十二、枣核描(尖的大笔);十三、柳叶描(吴道子用之);十四、竹叶描;十五、战笔水纹描(粗大减笔);十六、减笔(马远、梁楷用之);十七、柴笔描(另一种粗大减笔);十八、蚯蚓描。
亦见于明代汪砢玉《珊瑚网》,其中钉头鼠尾作钉头鼠尾描,撅头丁作撅头描,其余同 参考资料:baike.baidu.com/view/161469.html?wtp=tt。
7.国画基础理论都包括哪些
基础理论包括《中国美术史》,里面直接包括书法,绘画,雕塑等,《画论》 基础课程是白描、工笔花鸟、工笔人物、写意花鸟、写意人物,山水。
写意花鸟的笔法:中锋用笔、侧锋用笔、顺逆用笔 写意花鸟的画法:没骨法、凹凸法、撞水撞水法、小写意、半工意、兼工代写、大写意等 写意花鸟的构图:中国画的透视用的是散点透视,和素描用的透视不一样。其关键在于取势。
物有势,画才易得势。现实中的花草树木,没有现成而且贴切入画的势,这就需要“造势”。
造势与造型同理。花卉草木的势一般来说都呈向阳性。
孰说“草木有情”,情都是人赋予对象的,须发于人。花鸟画构图极为重视呼应。
顾盼的关系。意笔写生的关键在于取势。
8.关于中国画的一些知识
中国画起源古代,象形字,奠基础;文与画在当初,无歧异,本是一个意思。.我国夙有书画同源之说,有人认为伏羲画卦、仓颉造字,是为书画之先河。文字与画图初无歧异之分。
中国画历史悠久,远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就出现了画在丝织品上的绘画——帛画,这之前又有原始岩画和彩陶画。这些早期绘画奠定了后世中国画以线为主要造型手段的基础。两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由稳定统一到分裂的急剧变化,域外文化的输入与本土文化所产生的撞击及融合,使这时的绘画形成以宗教绘画为主的局面,描绘本土历史人物、取材文学作品亦占一定比例,山水画、花鸟画亦在此时萌芽,同时对绘画自觉地进行理论上的把握,并提出品评标准。隋唐时期社会经济、文化高度繁荣,绘画也随之呈现出全面繁荣的局面。山水画、花鸟画已发展成熟 ,宗教画达到了顶峰,并出现了世俗化倾向;人物画以表现贵族生活为主,并出现了具有时代特征的人物造型。五代两宋又进一步成熟和更加繁荣,人物画已转入描绘世俗生活,宗教画渐趋衰退,山水画、花鸟画跃居画坛主流。而文人画的出现及其在后世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画的创作观念和表现方法。元、明、清三代水墨山水和写意花鸟得到突出发展,文人画成为中国画的主流,但其末流则走向因袭模仿 ,距离时代和生活愈去愈远。中国画自19世纪末以后在近百年引入西方美术的表现形式与艺术观念以及继承民族绘画传统的文化环境中出现了流派纷呈、名家辈出、不断改革创新的局面。
山水 欣赏中国山水画,先要了解国画制作者的胸襟意象。画家把名山大川的特色,先储于心,再形于手,所以不以“肖形”为佳,而以“通意”为主。一树一石、一台一亭,皆可代表画家的的意景。不必斤斤计较透视比例等显示的问题。 动物 动物种类繁多,大小不一,狮、虎、猫、犬可称为走兽,各种鱼类可称为游鱼,蝉、蝶、蜻蜓称为草虫,各种雀鸟称为翎毛。动物可以归到花鸟画。 人物 可分为古今两类:古装人物,或者是历代英雄名士为一类;现代服装,或者模特儿写生为一类。由于人物要有动作、表情,所以人物画是比较深奥的制作。 根据制作技巧、笔法,国画可以分为工笔、写意和兼工带写。 工笔 用细致的笔法制作,工笔画着重线条美,一丝不苟,是工笔画的特色。 写意 心灵感受、笔随意走 ,视为意笔,写意画不重视线条,重视意象,与工笔的精细背道而驰。生动往往胜于前者。 根据画面内容又可以分为传统绘画和现代绘画。 传统 中国画画龄以千年计,形成了一套笔法、构图法 、皴法等固定的模式,所以具有此种风格的国画称为传统绘画。
9.水墨画基础知识
国画教学 国画工具与材料 笔毛笔以其笔锋的长短可分为长锋、中锋和短锋笔,性能各异。
长锋容易画出婀娜多姿的线条,短锋落纸易于凝重厚实,中锋、短锋则兼而有之,画山水以用中锋为宜。又根据笔锋的大小不同,毛笔又分为小、中、大等型号。
画山水各种型号都要准备一点,一般“小山水”小狼毫、“大山水”大狼毫各备一支,羊毫笔”小白云”、“大白云”各备一支,再有一支更大的羊毫“斗笔”就可以了。新笔笔锋多尖锐,只适于画细线,皴、擦、点擢用旧笔效果更好。
有的画家喜欢用秃笔作画,所画的点、线别有苍劲朴拙之美。 制笔和选笔有四个标准,即「尖、齐、圆、健」四德,「尖是笔锋合拢后顺畅而尖,尖则点划不失其锋,「齐是锋毫齐平,齐则易於变化,「圆是笔毫本身圆整,圆则书写时圆劲不分叉,「健是笔毫具有适度的弹性,健则坚固耐用。
中国的毛笔不同於西洋的油画笔,中国毛笔是圆锥状,油画笔是扁平的刷子,近似我国排笔。笔的性质决定於制作的技术与所采用的比毫种类,供作画用的毛笔大致可分为硬毫、软毫及介於两者之间的兼毫三大类。
硬毫笔主要用狼毫(黄鼠狼的尾尖毛制成),以有用貂、鼠、马、鹿、兔毛制成,硬毫的笔性刚健,适合画线条,常见的「兰竹」、「小精工」、「小红毛」、「叶筋 笔」、「衣纹笔」、「书画笔」等,日本笔有「山马笔」、「面相笔」、「勾勒笔」等。软毛笔主要用羊毛制成,也有用鸟类羽毛制造的,性质柔软,含水性强,适合作大面的渲染用,常见的软毫有「大鹤颈」、「白圭笔」、「染笔」、「大鹅」、「纯羊毫提笔」、等,日本笔则有「彩色笔」、「隈取笔」等。
兼毫笔是用羊毫与狼毫(或兔毫)相配制成,性质在刚柔之间,如「七紫三羊」、「白云笔」、「纯紫尖毫」,日本笔有「则妙」、「玉兰」、「长流」等. 好的毛笔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圆、齐、尖、健,使用起来才能运转自如。画笔用后应及时清洗干净,避免墨汁干结损坏笔毫。
墨常用制墨原料有油烟、松烟两种,制成的墨称油烟墨和松烟墨。油烟墨为桐油烟制成,墨色黑而有光泽,能显出墨色浓淡的细致变化,宜画山水画;松烟墨黑而无光,多用于翎毛及人物的毛发,山水画不宜用。
挑选墨首先看其色,墨色发紫光的最好,黑色次之,青色又次之,呈灰色的劣墨不能用;然后听其音,好墨扣击时其声音清响,研磨时声音细腻,劣质的墨声音重滞,研磨时有粗糙响声。磨墨要用清水,用力均匀,按顺时针方向转慢磨,直到墨汁稠浓为止。
作画用墨要新鲜现磨,存放过久的墨称为宿墨,宿墨中有浓缩后的渣滓,用不好有脏黯之。现在北京、天津等地生产的书画墨汁(如一得阁),使用方便,已为许多书画家所用,但墨汁中胶重,最好略加清水,再用墨锭研匀使用。
墨色更佳。 纸中国画在唐宋时代多用绢,到了元代以后才大量使用纸作画。
中国画用的纸其它画种不同,它是青檀树作主要原料制作的宣纸,宣纸产于安徽泾县,古属宣州,故称宣纸。宣纸又分为生宣、熟宣和半生熟宣。
熟宣纸是用矾水加工制过的,水墨不易渗透,遇水不化开,但和其它纸张的效果也不一样;可作整细致的描绘,可反复渲染上色,适于画青绿重彩的工笔山水。生宣纸是没有经过矾水加工的,特点是吸水性和渗水性强,遇水即化开,易产生丰富的墨韵变化,能收到水晕墨章、浑厚化滋的艺术效果,多用于写意山水画。
熟宣用画容易掌握,但也容易产生光滑板滞的毛病;生宣作画虽多墨趣,但渗透迅速,不易掌握。故画山水一般喜欢用半生半熟宣纸。
半生熟宣纸遇水慢慢化开,既有墨韵变化,又不过分渗透,皴、擦、点、染都易掌握,可以表现丰富的笔情墨趣。可以代替宣纸作画的纸还有东北的高丽纸、四川的夹江宣纸、江西的六吉纸等等,其性能接近于半生半熟的宣纸。
砚砚台我国最有名的砚是歙砚和端砚。歙砚产于安徽歙县,端砚产于广东高要县。
好的砚台。一般书画选择各地产的砚台可以了,选择砚台主要择其石料质地细腻,湿润,易于发墨,不吸水。
砚台使用后要及时清洗干尽,保持清洁,切忌曝晒、火烤。砚的优劣,对墨色有很大的影响、最理想的是广东肇庆出产的端溪砚,或安徽的砚,都是石坚致细润,发墨快,墨也磨的细,且能贮墨甚久不易乾,但良质的砚价格昂贵,本省二水出产得螺溪石砚品质亦佳,但不宜选购树脂加石粉灌出来的塑胶品选择砚台虽然以石质细润为佳,但过於光滑(如台湾大理石砚),亦不容易发墨。
砚台的形状也有多种款式,以墨海一型最便利,储墨多,使用后可盖上盖子,以免墨水乾涸。经过一段时间后,残墨积的太多,应先用水浸泡,再洗除墨垢,保持砚台清洁。
颜料 我国的绘画发展到唐代,以重彩设色为主流,自从宋代水墨画盛行以来,在文人标 淡雅的趋势下,色彩的运用有逐渐衰退的倾向;然而习画者应该对传统的绘画颜料有所认识,作多面性的发展,或与水墨作更佳的结合。传统的颜料两大类。
矿物性颜料从矿石中磨炼出,色彩厚重,覆盖性强,常用的有: (一)石绿:通常呈粉未状,使用时须兑胶,石绿根据细度可分为头绿、二绿、三绿、四绿等,头绿最粗最绿,依次渐细渐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