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无论是否按商业价值划分,知识的创造和经营应当有一个基本准则
无论是否按商业价值划分,知识的创造和经营应当有一个基本准则,这个准则就是符合人类共同的、最基本的价值观要求,符合法律的要求。
有效的知识管理已经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因此,企业要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就必须重视新知识的创造和转移,就必须努力克服各种障碍来加快新知识的创造,这种创造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其中包括:树立长远的知识愿景、加强成员间的知识交流、提高员工之间的相互信任和知识共享。
知识创造要遵循以下三条原则:
(1)积累原则。知识积累是实施知识的创造基础。
(2)共享原则。知识共享,是指一个组织内部的信息和知识要尽可能公开,使每一个员工都能接触和使用公司的知识和信息。
(3)交流原则。知识管理的核心就是要在公司内部建立一个有利于交流的组织结构和文化气氛,使员工之间的交流毫无障碍。
知识积累是实施知识的创造基础;知识共享是使组织的每个成员都能接触和使用公司的知识和信息;知识交流则是使知识体现其价值的关键环节,它在知识创造的三个原则中处于最高层次。
2.知识创造与经营判断与答案
无论是否按商业价值划分,知识的创造和经营应当有一个基本准则,就是符合人共同的、最基本的价值观要求,符合法律的要求。
正确的价值观标准:第一、价值观正确与否,必须看其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是否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例如,发达国家向海洋倾倒工业废料,向发展中国家出口垃圾。
再如,各种各样的邪教,其共同特征是反科学反人类,正直的人们对此种价值取向是反对的,如果相信和支持邪教,这种价值取向就违背了客观规律和全人类的根本利益。第二、衡量我国人民价值观正确与否的标准是能否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这是价值观评判最高标准的具体化要求。因为这一基本路线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符合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是人类根本利益的组成部分。
第三、衡量各部门各地区各单位价值取向正确与否的标准是是否符合“三个有利于”。如,对义利关系,一种是重义轻利,一种是重利轻义,一种是见利忘义,对前两种价值取向,我们绝不能简单地判断其高尚和低下,主要看其是否符合“三个有利于”。
因为哲学上所讲的价值,包括个人的价值观,也包括单位或集体的价值观,还包括一国的价值观,是对各种价值观的抽象。第四、衡量具体个人的价值观正确与否,不仅要看其是否符合客观规律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还要看其是否符合社会主义的道德和法律,是否损害国家、集体的利益和他人的合法权益。
如,有的地方靠拆废旧电脑从中提取贵金属发了财,但却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人们对废旧电脑的取舍反映了一种价值取向,而且当地政府的领导对此也采取了地方保护主义的态度,这说明对错误的价值观要靠道德和法律来制约和规范。
第五、一种价值观的正确与否,还要看其是否符合社会主义的道德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孤寡老人、落水儿童、歹徒行凶等具体的人和事,要做出正确的具体取舍,就必须讲正气、讲道德。
再如,“见利忘义”的价值观,违背社会主义道德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我们就予以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