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秦朝的各种知识
1内史直管咸阳今陕西西安、咸阳之间2陇西郡狄道今甘肃临洮县南3北地郡义渠今甘肃庆城县西北4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5巴郡江州今重庆市6汉中郡南郑今陕西南郑东7南郡江陵今湖北江陵8洞庭郡(前身为黔中郡)临沅今湖南常德市西9南阳郡宛县今河南南阳市10苍梧郡(前身为长沙郡)湘县今湖南长沙市11陈郡(西汉误作楚郡)陈县今河南淮阳12九江郡寿春今安徽寿县13四川郡(西汉误作泗水郡)相县今安徽淮北市14薛郡鲁县今山东曲阜15东海郡郯县今山东郯城西南16会稽郡吴县今江苏苏州17邯郸郡邯郸今河北邯郸市西南18钜鹿郡钜鹿今河北平乡19太原郡晋阳今山西太原市西南20上党郡长子今山西长子县21雁门郡善无今山西朔州右玉县22代郡代县今河北尉县西南23云中郡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24河东郡安邑今山西夏县北25东郡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26砀郡砀县今安徽砀山县南27上郡肤施今陕西榆林东南28三川郡雒阳今河南洛阳市东北29颍川郡阳翟今河南禹州30临菑郡临淄今山东淄博市东31琅琊郡东武今山东诸城32渔阳郡渔阳今北京密云西南33上谷郡沮阳今河北怀来东南34右北平无终今河北蓟县35广阳郡蓟县今北京市36辽西郡阳乐今辽宁锦州市西37辽东郡襄平今辽宁辽阳市38九原郡九原今内蒙古包头西南39南海郡番禺今广东广州40桂林郡桂林今广西贵港境内41闽中郡冶县今福建福州42象郡临尘今广西崇左县境内43胶东郡即墨2▪ 商鞅变法▪ 大国兴起▪ 攻灭六国▪ 北征匈奴▪ 降服百越▪ 严刑峻法▪ 走向灭亡。
2.有关秦朝的知识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二十六年,诸侯割据称雄的封建国家结束,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的汉族统一国家开始了。
这是古代历史上特殊的伟大事件。自秦朝起,中国形成了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大国,不管豪强公开割据或外族侵入建立政权,最后总是还原为汉族作主体的统一国家。
秦王嬴政建都咸阳,成为中国郡县制王朝中第一个皇帝。作为一个大一统王朝,在幅员辽阔的统治区域内,创立了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具体为:1、政治方面: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凡行政、军事、经济等一切大权,均由皇帝总揽;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制和行政机构即三公九卿制。
三公分别为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太尉(负责管理军事)、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召令,兼理国家监察事务),互相没有统属关系,由皇帝掌握最终决断权。地方实行郡县制,皇室任免郡县的主要官吏;2、经济方面:实行土地私有制,按亩纳税;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统一车轨,修驰道。
3、文化方面:书同文,将小篆作为标准文字;“焚诗书”,加强思想控制;以吏为师,严禁私学。秦朝创下的一套中央集权国家政治制度在以后中国社会的历史中,只有修修补补,基本框架不变。
为了巩固统治,秦始皇下令把原来六国的兵器收缴销毁,然后铸成12个铜人。为了加强控制,原六国的贵族被强行迁到咸阳附近居住。
秦朝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对于后世影响极大。秦始皇还在全国修筑道路,尤其是开通了通往东方和东南的驰道。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爆发,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农民起义,影响极为深远。前207年11月左右,秦朝被推翻。
国号来源秦人是华夏(汉)族西迁的一支。其国君嬴姓秦氏。
秦之先祖为先贤伯翳,本为古部落首领,舜帝赐姓“嬴”。至夏末,费昌当夏桀之时,去夏归商,为商汤御,败桀于鸣条,其后嬴姓世代辅佐殷商。
故史载嬴姓多显。至商末,蜚廉、恶来父子皆以材力侍纣,后周武王伐纣,败商军,武王亲射恶来之口以泄愤,蜚廉奔霍太山,嬴姓中衰。
至周穆王,造父为周王御,千里平定徐国之乱,受封于赵城,其宗族乃为赵氏(注:先秦时代“姓”只是表示来源,多为祭祀所用,用于女子称谓,“氏”则表示家族分支,用于男子称谓),造父侄孙非子为周孝王牧马有功,周孝王赐给了他一小块土地——秦(今天水清水县秦亭,一说秦州清水县谷名),让其继续嬴姓的祭祀。后来秦襄公又救周有功,被封为诸侯,秦始皇统一六国,始建“秦”朝。
秦朝疆域领土范围秦朝初立便北击匈奴;南下百越。疆域迅速扩展并进一步完善炎黄地图,但因为秦二世而亡,所以没能对北方游牧民族进行收复统一。
然其当时疆域西部已达到今甘肃、四川;西南到云南、广西;北到阴山。管理秦朝首都咸阳及其附近关中平原由内史直接管理;秦朝的郡设郡守(主持民政)、郡尉(主持军事)、郡监(主持监察事务),郡守下设郡丞,作为郡守的副职。
县大者置令,小者置长,县令、县长之下设县丞、县尉等佐属官员。行政区秦朝建立之后,秦始皇采纳丞相李斯的建议,取消分封制,国家管理上推行单一的郡县制,废诸侯,立郡县,分天下为36郡;其后南并五岭以南之南越地,置南海、桂林、象郡三郡,北取阴山以南地置九原郡,之后陆续分析出东海、恒山、济北、胶东、河内和衡山等郡。
秦朝没有采用分封制,而是采用郡县制,最初将全国分为三十六个郡,后来增加至四十六个。部分郡大体位置如下表:秦朝一级行政区(郡)序号 郡名 治所 今所在地 1 内史直管 咸阳 今陕西西安、咸阳之间 2 陇西郡 狄道 今甘肃临洮县南 3 北地郡 义渠 今甘肃宁县西北 4 蜀郡 成都 今四川成都 5 巴郡 江州 今重庆市 6 汉中郡 南郑 今陕西南郑东 7 南郡 江陵 今湖北江陵 8 洞庭郡(前身为黔中郡) 临沅 今湖南常德市西 9 南阳郡 宛县 今河南南阳市 10 苍梧郡(前身为长沙郡) 湘县 今湖南长沙市 11 陈郡(西汉误作楚郡) 陈县 今河南淮阳 12 九江郡 寿春 今安徽寿县 13 四川郡(西汉误作泗水郡) 相县 今安徽淮北市 14 薛郡 鲁县 今山东曲阜 15 东海郡 郯县 今山东郯城西南 16 会稽郡 吴县 今江苏苏州 17 邯郸郡 邯郸 今河北邯郸市西南 18 钜鹿郡 钜鹿 今河北平乡 19 太原郡 晋阳 今山西太原市西南 20 上党郡 长子 今山西长子县 21 雁门郡 善无 今山西朔州右玉县 22 代郡 代县 今河北尉县西南 23 云中郡 云中 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 24 河东郡 安邑 今山西夏县北 25 东郡 濮阳 今河南濮阳西南 26 砀郡 砀县 今安徽砀山县南 27 上郡 肤施 今陕西榆林东南 28 三川郡 雒阳 今河南洛阳市东北 29 颍川郡 阳翟 今河南禹州 30 临菑郡 临淄 今山东淄博市东 31 琅琊郡 东武 今山东诸城 32 渔阳郡 渔阳 今北京密云西南 33 上谷郡 沮阳 今河北怀来东南 34 右北平 无终 今河北蓟县 35 广阳郡 蓟县 今北京市 36 辽西郡 阳乐 今辽宁锦州市西 37 辽东郡 襄平 今辽宁辽阳市 38 九原郡 九原 今内蒙古包头西南 39 南海郡 番禺 今广东广州 40 桂林郡 桂林 今广西贵港境内 41 闽中郡 闽中 今福建福州 42 象郡 临尘 今广西崇左县境内 政治制度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公元。
3.求关于秦朝历史的一些知识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完成古中国的统一大业并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秦王赵政(《史记索隐》引《世本》谓“生于赵,故曰赵政。”《史记·秦本纪》:“秦以其先造父封赵城,为赵氏”。
先秦时期男子称氏不称姓,故称之赵政、秦王政为妥,但后世多称之嬴政。)[1][2]建都咸阳,成为中国郡县制王朝中第一个皇帝。
作为一个大一统王朝,在幅员辽阔的统治区域内,创立了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具体为:1、政治方面: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
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凡行政、军事、经济等一切大权,均由皇帝总揽;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制和行政机构即三公九卿制。三公分别为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太尉(负责管理军事)、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召令,兼理国家监察事务),互相没有统属关系,由皇帝掌握最终决断权。
地方实行郡县制,皇室任免郡县的主要官吏;2、经济方面:实行土地私有制,按亩纳税;秦朝钱币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统一车轨,修驰道。3、文化方面:书同文,将小篆作为标准文字;“焚诗书”,加强思想控制;以吏为师,严禁私学。
最著名的例子就是“焚书坑儒” 秦朝创下的一套中央集权国家政治制度在以后中国社会的历史中,只有修修补补,基本框架不变。 为了巩固统治,秦始皇下令把原来六国的兵器收缴销毁,然后铸成12个铜人。
“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贾谊《过秦论》 为了加强控制,原六国的贵族被强行迁到咸阳附近居住。 秦朝还颁布了严苛的法律,对农民实行什伍编制。
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对于后世影响极大。他接受丞相李斯的主意,除少数几种书籍之外,大量诗书、典籍、诸子百家著述一律烧掉,并将460多名方士活埋,留下了一个骇人听闻的“焚坑”的历史事件。
秦始皇还在全国修筑道路,尤其是开通了通往东方和东南的驰道。 秦始皇自命“始皇帝”的时候,一心想让秦朝的天下千秋万代延伸不休,但他决没想到,仅仅15年之后,才传到第二个皇帝时秦朝就灭亡了。
尽管他采取了种种巩固统治的措施,但他的独裁专制、横征暴敛,早已埋下了祸根。他征发了70多万人筑阿房宫,又动用大量人力财力修骊山墓,“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就是对他残酷赋役的控诉。
频繁的战争、庞大的官僚机构、连续的大兴土木,动摇了统治基础,人民不堪重负,痛苦到了极点。 前209年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爆发,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农民起义,影响极为深远。
前207年11月左右,秦朝被推翻。 由于过去的割据局面所造成的影响,反秦过程中重新出现了分裂的倾向。
在接踵而来的争夺统治权的楚汉之争(前206~前202年)中,汉胜楚败,使分裂形势得到控制,统一了国家。继秦之后,又一个中央集权的王朝就这样建立了。
[编辑本段]国号来源 秦人是华夏(汉)族西迁的一支。其国君嬴姓赵氏。
秦之先祖为先贤伯翳,本为古部落首领,舜帝赐姓“嬴”。至夏末,费昌当夏桀之时,去夏归商,为商汤御,败桀于鸣条,其后嬴姓世代辅佐殷商。
故史载嬴姓多显。至商末,蜚廉、恶来父子皆以材力侍纣,后周武王伐纣,败商军,武王亲射恶来之口以泄愤,蜚廉奔霍太山,嬴姓中衰。
至周穆王,造父为周王御,千里平定徐国之乱,受封于赵城,其宗族乃为赵氏(注:先秦时代“姓”只是表示来源,多为祭祀所用,用于女子称谓,“氏”则表示家族分支,用于男子称谓),造父侄孙非子为周孝王牧马有功,周孝王赐给了他一小块土地——秦(今天水陇西县秦亭,一说秦州清水县谷名),让其继续嬴姓的祭祀。后来秦襄公又救周有功,被封为诸侯,秦始皇统一六国,始建“秦”朝。
[编辑本段]版图疆域 秦朝初立便北击匈奴;南下百越。疆域迅速扩展并进一步完善炎黄地图,但因为秦二世而完,所以没能对北方游牧民族进行收复统一。
然其当时疆域西部已达到今甘肃、四川;西南到云南、广西;北到阴山。 管理 ●秦朝首都咸阳及其附近关中平原由内史直接管理; ●秦朝的郡设郡守(主持民政)、郡尉(主持军事)、郡监(主持监察事务),郡守下设郡丞,作为郡守的副职。
●县大者置令,小者置长,县令、县长之下设县丞、县尉等佐属官员。 秦朝的政区 公元前221年,秦国最后灭齐国,秦王朝建立。
秦朝建立之后,秦始皇采纳丞相李斯的建议,取消分封制,国家管理上推行单一的郡县制,废诸侯,立郡县,分天下为36郡;其后南并五岭以南之南越地,置南海、桂林、象郡三郡,北取阴山以南地置九原郡,之后陆续分析出东海、恒山、济北、胶东、河内和衡山等郡。 秦朝没有采用分封制,而是采用郡县制,最初将全国分为三十六个郡,后来增加至四十六个。
部分郡大体位置如下图: 秦朝诸郡图秦朝诸郡辽东郡、九原郡、云中郡、辽西郡、上郡、太原郡、巨鹿郡、胶东郡、邯郸郡、琅琊郡、北地郡、东海郡、陇西郡、咸阳、南阳郡、汉中郡、九江郡、会稽郡、南郡、衡山郡、蜀郡、巴郡、黔中郡、长沙郡、闽中郡、南海郡、桂林郡、象郡、右北平郡、渔阳郡、广阳郡、上谷郡、代郡、雁门郡、。
4.求关于秦朝历史的一些知识
贴吧里找到,楼主可以搜索:秦朝皇宫礼仪 试试。
一、立容: 贾子曰:固颐正视,平肩正背,臂如抱鼓。足闲二寸,端面摄缨。端股整足,体不摇肘,曰经立;因以微磬曰共立;因以磬折曰肃立;因以垂佩曰卑立。 参考文物,经立时正身、平视,两手相合,掩在袖子里。手从胸口到下腹,放在任何位置都行,甚至持着、拄着东西也行(古人是很通融的^_^)。注意:中国人注重自然,而不是笔挺,所以手臂要柔软,切忌僵直——这样汉服才会顺势铺成柔和的曲线,展示出华夏之美。 我们常见夫子行叉手礼的像——但这个动作应当是配合磬折来表达敬意的——也就是说,腰应当同时弯曲大概三十度。当然,处于艺术上的考虑,画家还是画成了直身。 应用:窃以为经立是汉服同道必须注意的,对师长应当共立。鉴于现在人不行大礼,我们可以根据情况增减躬身的程度——但至少,低头示敬是必须的。 二、坐容: 贾子曰:坐以经立之容,胻不差而足不跌,视平衡曰经坐,微俯视尊者之膝曰共坐,仰首视不出寻常之内曰肃坐,废首低肘曰卑坐。 参考文物,汉代的经坐(这在古人就叫坐,现在为了区分,专称雅坐)是膝盖并紧,臀部坐在脚跟上,脚背贴地,双手放在膝盖上,目视前方。对于胡坐,道理一样,端正,两腿不得叉开,双手放在膝盖上。双手可以握拳,冲前方;也可收拢抱在腹部。 应用:随着汉文化的复兴,会有越来越多的场合需要雅坐。若在这种正规场合,您只能通过稍稍上下膝盖的方式解除一下疲劳。当然,对于友人聚会等生活场景,大家箕距(臀部着地,两腿叉开)或者趺坐(佛教式的盘腿)都行。 三、行礼: 1、正规揖礼:左手压右手(女子右手压左手),手藏在袖子里,举手加额,鞠躬九十度,然后起身,同时手随着再次齐眉,然后手放下。 2、一般揖礼:直立,两臂合拢向前伸直,右手微曲,左手附其上,两臂自额头下移至胸,同时上身鞠躬四十五度。正规场合,对朋友。 3、拱手:类揖手,只是身子和胳膊不用动。 4、颔首致意。 5、正规拜礼:直立,举手加额如揖礼,鞠躬九十度,然后直身(这段叫鞠躬),同时手随着再次齐眉。然后双膝同时着地,缓缓下拜,手掌着地,额头贴手掌上(这叫拜),然后直起上身,同时手随着齐眉(这叫兴)——然后根据礼节,平身或再拜……平身时,两手齐眉,起身,直立后手放下。 6、一般拜礼(用于雅坐时):抬起臀部,直起上身,膝盖支撑身体,然后拜手(手至地,头贴手)或叩头(头扣地)或稽首(时间长)或顿首(时间短)。 7、女子行礼:本着平等的精神,不要求女子特殊行礼。但处于忍让的风度——女子行礼两手合拢放胸前,微屈膝,微低头即可;若拜礼,上身直,膝着地,拢手下垂,头微低,即可。 应用:5用于一般用于祭祀,或非常敬重的场合。6用于雅坐时。1到4,应当作为汉服时的日常行礼,依据具体情况——对方受尊敬的程度,和具体场合容许你表现礼节的程度……现在人缺少礼仪观念,不必过分要求,但拱手应当能做到。如果在与人交谈的时候又有人来,当注意问候时要根据身边人的情况,决定行礼的程度。 四、迎宾: 古人迎宾讲究衣冠严整,所以如果主客在门口不期而遇,那么主人会装作不认识,不理不睬地把门关上,等换上衣服再开门迎宾。迎宾时,主人立在门右(其实就是主人在东,客人在西——如果在外面迎接客人就更是如此),客人走门左。迎客进门以后,为客人指路,每到拐角,要说“请”,客人答“请”,要为客人开门、掀帘子……主人请客人上座(就是做到右边的椅子上),客人请辞——最终看情况决定坐次。 今天这一切都不必要了。由于现在建筑布局多样,所以不可能主位客位分清楚,但主人引路,客人后主人行,是应当把握的精神。 五、宴请: 东道先说“请”,客人辞让,东道固请,同时拿筷子就可以了,不必过分谦让。 喝茶、饮酒时,用左手的大袖挡住杯子,以求雅观。 总之,原则是:心安则行之,可以行则行之——其他不强求。
5.关于秦朝的各种知识
1内史直管咸阳今陕西西安、咸阳之间2陇西郡狄道今甘肃临洮县南3北地郡义渠今甘肃庆城县西北4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5巴郡江州今重庆市6汉中郡南郑今陕西南郑东7南郡江陵今湖北江陵8洞庭郡(前身为黔中郡)临沅今湖南常德市西9南阳郡宛县今河南南阳市10苍梧郡(前身为长沙郡)湘县今湖南长沙市11陈郡(西汉误作楚郡)陈县今河南淮阳12九江郡寿春今安徽寿县13四川郡(西汉误作泗水郡)相县今安徽淮北市14薛郡鲁县今山东曲阜15东海郡郯县今山东郯城西南16会稽郡吴县今江苏苏州17邯郸郡邯郸今河北邯郸市西南18钜鹿郡钜鹿今河北平乡19太原郡晋阳今山西太原市西南20上党郡长子今山西长子县21雁门郡善无今山西朔州右玉县22代郡代县今河北尉县西南23云中郡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24河东郡安邑今山西夏县北25东郡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26砀郡砀县今安徽砀山县南27上郡肤施今陕西榆林东南28三川郡雒阳今河南洛阳市东北29颍川郡阳翟今河南禹州30临菑郡临淄今山东淄博市东31琅琊郡东武今山东诸城32渔阳郡渔阳今北京密云西南33上谷郡沮阳今河北怀来东南34右北平无终今河北蓟县35广阳郡蓟县今北京市36辽西郡阳乐今辽宁锦州市西37辽东郡襄平今辽宁辽阳市38九原郡九原今内蒙古包头西南39南海郡番禺今广东广州40桂林郡桂林今广西贵港境内41闽中郡冶县今福建福州42象郡临尘今广西崇左县境内43胶东郡即墨2▪ 商鞅变法▪ 大国兴起▪ 攻灭六国▪ 北征匈奴▪ 降服百越▪ 严刑峻法▪ 走向灭亡。
6.关于秦始皇的知识
秦始皇(前259—前210),嬴姓(一说赵姓),名政,秦庄襄王之子,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统帅。
中国统一的秦王朝的开国皇帝。嬴姓,名政。
秦庄襄王之子。13岁即王位,39岁称帝。
战国末年,秦国实力最强,已具备统一东方六国的条件。秦王政初即位时,国政为相国吕不韦所把持。
公元前238年,他亲理国事,免除吕不韦的相职,并任用尉缭、李斯等人。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魏、楚、燕、赵、齐六国,终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秦朝。
秦王政创立了“皇帝”的尊号,自称始皇帝,宣布子孙称二世、三世,以至万世,代代承袭。随后,他在全国范围内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在皇帝的直接控制下,建立自中央直至郡县的一整套官僚机构。
以秦国原有的法律令为基础,吸收六国法律的某些条文,制定和颁行统一的法律。将原六国贵族豪富迁至关中、巴蜀,以防止他们的分裂复辟活动。
又明令禁止民间收藏武器,销毁没收得来的武器,铸造12个金人。 在经济上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扶植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始皇三十一年(前216)下令占有土地的地主和自耕农只要向政府申报土地数额,交纳赋税,其土地所有权就得到政府的承认和保护,并以商鞅所制定的度量衡为标准统一全国的度量衡制度。统一全国币制。
为发展全国水陆交通,又实行“车同轨”,修建由咸阳通向燕齐和吴楚地区的驰道,以及由咸阳经云阳(今陕西淳化西北)直达九原(今内蒙古包头西)的直道;在西南地区修筑了“五尺道”,开凿沟通湘江和漓江的灵渠。 在文化思想方面,以秦国通行的文字为基础制定小篆,颁行全国。
并利用战国阴阳家的五德终始说,以秦得水德,水色黑,终数六,因而规定衣服旄旌节旗皆尚黑,符传、法冠、舆乘等制度都以六为数。水主阴,阴代表刑杀,于是以此为依据加重严刑酷法的实施。
始皇三十四年,下令销毁民间所藏《诗》、《书》、百家语,禁止私学。随后因求仙药的侯生、卢生逃亡,牵连儒生、方士四百余人,而将其全部坑杀于咸阳。
秦始皇即位后,派蒙恬率兵出击匈奴,还把战国时秦、赵、燕三国北边的长城连结起来,修筑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在征服百越地区后,设置桂林、象郡、南海等郡。
始皇末年,秦郡数由统一之初的36郡增至40余郡,其版图“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 秦始皇在统一六国之后,修建豪华的阿房宫和骊山墓,先后进行五次大规模的巡游,在名山胜地刻石纪功,炫耀声威。
为求长生不老之药,又派方士徐(即徐福)率童男女数千人至东海求神仙等等,耗费了巨大的财力和人力,加深了人民的苦难。三十七年,秦始皇巡游返至平原津得病。
于是作书命长子扶苏送葬,并继嗣帝位。行至沙丘(今河北广宗西北),秦始皇病死。
赵高勾结始皇少子胡亥和李斯,伪造遗诏立胡亥为太子,并赐扶苏死。秦二世胡亥即位后不久,即爆发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大起义。
秦朝灭亡。皇帝,是中国封建王朝的最高统治者,是政教合一的领袖,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皇帝”两字,取“德兼三皇、功盖五帝”之义, 最早由秦王嬴政在统一六国后确定之,也由他最先使用的,也就是所谓始皇帝也。儿时历难 少年成帝王。
励精图治 十年灭六国。政治改革 建立大秦国。
焚书坑儒 苛政猛于虎。向东求仙 寿终却归西。
秦始皇于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于赵国邯郸,是秦庄襄王与吕不韦的姬妾所生,所以有人说秦始皇为吕不韦之子。出生后,姓赵。
公元前247年,庄襄王死,嬴政即秦王位,时年13岁。相国吕不韦掌握实权。
公元前238年,22岁的秦王政加冕亲政。这年,宦官嫪毒发动宫廷政变,秦始皇派昌平君、昌文君率兵围剿长信侯嫪毒,并悬赏说:“有生得毐,赐钱百万;杀之,五十万。”
(《史记·秦始皇本纪》)。将把叛乱者一网打尽。
第二年,又借嫪毒事件,免去“仲父”吕不韦的相国职务,把朝政大权收回到自己手中。又听从李斯之议,继续重用客卿,定下金帛利诱与武力打击相结合的方略,加快兼并六国的战争步伐。
秦王政十一年(前236),乘赵攻燕之机,遣军由南北两路攻赵,夺占赵国大片地区。十三年,桓齮攻赵国平阳,杀赵将扈辄,斩首10万。
十四年,在攻平阳,取宜安,破赵军,杀赵将。桓齮定平阳、武城。
十七年,派内史腾灭韩,俘韩王安。将韩国设为三川郡。
十八年,用计离间赵国君臣,除去曾两次大败秦军的赵国良将李牧。十九年三月,王翦军乘势猛攻,一举击败赵军,杀赵葱,占东阳(太行山以东)。
颜聚惧逃。十月,王翦、羌瘣军攻破邯郸,俘虏赵王迁。
赵公子嘉带领宗族数百人逃代(今河北蔚县四北),自立为王。但此时赵国已名存实亡,秦于赵地设邯郸郡。
代地赵军与燕军联合驻上谷易水(今河北怀来西北),企图阻止秦军继续北进。二十一年(前227年)又为秦军击败。
至二十五年(前222年),王贲率军在攻灭燕赵残余势力后,破代,俘代王嘉,赵彻底灭亡。二十年,燕太子丹使荆轲刺秦王。
被秦王发现,将荆轲体解。秦王派王翦、辛胜攻燕。
燕。
7.本人现急征有关秦朝的知识
秦朝 (前248-前206)前二四六年,秦王赢政即位,因年幼朝政由太后和相国吕不韦及嫪毐掌管。
前二三八年(秦王政九年),秦王政亲政,除掉吕、嫪等人,重用李斯、尉缭,并着手进行统一六国之策略。前二三零年,秦派内史腾领兵攻韩,俘虏韩王安,韩国灭亡。
前二二九年,秦派将军王翦领兵攻赵,前二二八年秦军进入邯郸,赵王迁献出地图投降,赵国遂亡。前二二五年,秦派王贲领兵攻魏,引河水和沟水灌魏都大梁,魏王假投降,魏亡。
前二二三年,秦派王翦领兵六十万攻打楚国,楚王负刍被俘,楚亡。早在前二二七年时,燕太子曾派荆轲前往刺杀秦王,未成,秦乘机于前二二六年攻下燕都蓟城,燕王喜迁到到辽东,至前二二二年,秦攻辽东,俘燕王喜,燕亡。
前二二一年(秦王政二十六年),秦派王贲领兵由北向南攻齐,俘虏齐王建,齐亡。至此,秦终于全部并吞了六国,完成了一统全国之大业。
建立中国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帝国。中国历史上诸侯割据纷争达五百余年的春秋战国代终告结束。
为了加强全国之大一统,使秦帝国长治久安、万世不移,嬴政在政治、军事、经济、交通、文化及对外开拓诸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新的政策。始皇的一系列政策与措施,大大加强了全国之一统,对后世亦产生颇大的影响,不过其事业系在残酷压榨民众的条件下,于短短的十来年内集中完成的,故秦朝之统治不免带有苛急、暴虐之特点。
在始皇当政的十二年间,其为政之苛暴业已显露无遗。秦帝系表 始皇帝嬴(221 B.C. — 210 B.C) -> 二世胡亥(210 B.C — 207 B.C) -> 秦王子婴(206 B.C)。
8.中国历史小常识:中国秦朝至明清常用历史常识有哪些
春秋、战国、秦、汉它们之间的联系是按照历史的时间先后排列。
春秋
春秋是中国历史阶段之一
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联手在晋阳打败智氏,其后逐步将晋国进行了瓜分,自己分别建立了国家,就是著名的”三家分晋”。
公元前379齐国田氏取代姜姓成为齐侯,是为”田齐”。于是,七雄并立,互相争霸的时代逐步到来,春秋时期走向了战国时期。
战国
战国时期(前476年,一说前453年或前403年~前221年),或称战国时代,简称战国,是中国历史上东周的一段时期(秦统一中原前),这一时期各国混战不休,故被后世称之为“战国”。
在前403年之前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有前473年越王勾践灭吴,和前403年三家分晋。从这以后,天下经过韩赵魏三家分晋,田氏代齐后,逐渐形成了七个实力强大的国家:韩、赵、魏、齐、楚、燕、秦。而战国七雄则为七个君王(一说是七个国家):韩昭侯、赵武灵王、魏惠王、齐威王、楚悼王、燕昭王,以及秦始皇。
秦
秦朝(前221年至前207年),是由战国时代后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统一大帝国。秦朝开国君主秦王政自称始皇帝,从此有了皇帝一词语。国号秦,王室嬴姓,故史书上别称嬴秦,以别于其他国号为秦的政权。秦朝从统一六国到灭亡,只有15年国祚。
汉
汉朝(前202年-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继秦朝后出现的朝代,在中国历史上极其具有代表性,扮演了承先启后的重要关键地位。
汉朝分为西汉(前202年-9年)与东汉(25年-220年)两个历史时期,合称两汉;亦有以东汉与西汉的首都代指,合称两京。
西汉为汉高帝刘邦所建立,建都长安;东汉为汉光武帝刘秀所建立,建都洛阳。其间有王莽短暂自立的新朝(9年-23年)与西汉更始帝时期(23年-2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