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怎样 开展幼儿园保育员消毒培训
为幼儿提供干净,舒适,整洁的环境,减少疾病发生,首先从空气消毒、紫外线消毒、化学消毒方面入手,规范各项消毒的正确方法,特别是对紫外线消毒提出严格的规范要求,要求消毒后开窗通风幼儿方可进入;要求抹布要严格做到清消清(先用洗涮用品清洗干净,再消毒,再冲洗干净,不能混用)。
一、要了解消毒的重要性:日常发生疫情时应做好预防性消毒工作——预防传染性疾病的发生传染病流行。二、院内的消毒点期或发生传染病疫情时,保洁和消毒措施均应加强,主要包括:1、加倍消毒剂浓度2、增加消毒次数3、扩大消毒区域 三、空气消毒:四、教师物表消毒:五、玩具和用具消毒:六、餐具消毒(1):七、餐具消毒(2):八、毛巾消毒:九、传染病流行感冒等疾病预防:10、消毒方法: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习惯才是最重要的) 扩展资料:消毒遇到的问题如何处理如下:1、大量吸入:要迅速从有害环境中撤到空气清新处,更换被污染的衣物,洗手和其他暴露皮肤,如大量接触或有明显不适的要尽快的附近的医院就诊。
2、皮肤接触:接触高浓度消毒剂后及时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用淡肥皂水清洗,如皮肤仍有持续疼痛或刺激症状,要在冲洗后就近去专科医院就诊。3、眼部接触:溅入后立即用流动清水持续冲洗不少于15分钟,如仍有严重的眼部疼痛、畏光、流泪等症状,要尽快到附近医院就诊。
4、误服中毒:对成年人要立即口服不超过200毫升的牛奶,可多次服用。也可服用生蛋清3-5个。
一般不要催吐、洗胃。含碘消毒剂中毒可立即服用大量米汤、淀粉浆等。
出现严重胃肠道症状者,要立即到附近医院就诊。参考资料:搜狗百科-消毒。
2.怎样 开展幼儿园保育员消毒培训
开展幼儿园保育员消毒培训,应该作为幼儿园保育员培训上岗的主要内容之一。
1、幼儿园保育员消毒操作是幼儿园保健环境的基本要素。保育员消毒培训是一个提高保育员业务能力的主要措施。
所以领导和个人都要重视,首要的是要有保育员的健康证意识;2、开展幼儿园保育员消毒培训,要做到组织落实、计划落实、人员落实,实施幼儿园保育员培训上岗证制度;3、幼儿园保育员消毒的内容,包括消毒方法的类别、消毒器械的性能、消毒方法的操作步骤、消毒方法的安全防护、以及注意事项;4、要经过调研和实践确认,选择消毒性价比好、方法简便、易于安全的消毒方法;确定重点消毒的环境部位;5、消毒效果的检验评价方法、消毒记录表的填写和监督等;6、幼儿园保育员消毒操作时,出现的任何问题要注意随时解决。
3.幼儿园保育员预防传染病培训内容有哪些
(一)、加强宣传教育,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1、做好个人卫生,勤洗手、勤洗澡、勤换衣服、勤晒被褥。
2、坚持体育锻炼,随天气变化合理增减衣服,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3、饮食均衡,保持平衡膳食,合理休息,劳逸结合,
防止过度的紧张和疲劳,并注意防寒保暖。三种与膳食营养在学龄前儿童中比较常见有关的疾病是:反复呼吸道感染、超重与肥胖、潜在缺铁及缺铁性贫血。
4、不混穿他人衣物,个人生活用具单独使用。
5、不随地吐痰,打喷嚏是要进行遮掩,不直接面向他人。
6、讲究食品卫生,不喝生水,不暴饮暴食,不购买不食用过期变质
“三无”食品。
(二)、搞好大环境卫生
1、注意活动室、寝室等生活环境的每天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
打扫卫生时要坚持湿式打扫,避免尘埃飞扬。
2、幼儿经常停留的场所要定期进行消毒,活动室、桌椅、窗台、
玩具、橱柜、地面等等。可以用含氯消毒剂如84液进行消毒
(三)、加强幼儿园食堂管理,做好防蝇、灭鼠工作,防止食物食品的污染,对公用餐具要定期消毒。
消毒:消毒很重要,清洁更重要。幼儿园常用的清扫方法是 湿式清扫法。
消毒:日常消毒和终末消毒
日常消毒:个人卫生、环境和物品表面消毒
发生疫情的托幼机构和幼儿园停课后应及时做好终末消毒。
包括:园区内室内外地面、墙壁,门把手、楼梯及扶手、场所内各种物品表面,特别要注意患儿的衣服、被褥、玩具,餐饮具,厕所、卫生间、污水、垃圾等。
我们园使用的消毒:消毒液84液 日光暴晒 紫外线直接照射、红外线照射、煮沸法、主要是通风。
擦拭消毒法适用范围:家具表面、儿童玩具的消毒。
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用布浸以消毒剂溶液,依次往复擦拭被消毒物品表面。必要时,在作用至规定时间后,用清水擦净以减轻可能引起的腐蚀作用。
喷雾:地面消毒先由外向内喷雾一次,待室内消毒完毕后,再由内向外重复喷雾一次。
二、卫生清扫:1、一个姿势不要超过半小时,2、首先将自己成功快感激发出来,如用方块消除法;3、清洁物品的次序要合理(检查时)
专业人士经验说:地板革一般情况下寿命是3年,必须使用干度是90%的拖把或是抹布。物品的使用:消毒桶、抹布 、盖子、端碗、勺子、玩具架(玩具摆放)等有固定位置,就是尽量不要伤到幼儿。
三、常见病的诊治及小外伤的处理:低血糖、高热惊厥、鼻出血、发热、腹痛等,碰肿、出血,手抓伤、咬伤等。
4.幼儿园日常卫生消毒的内容有哪些
一、生活制度参照一日活动保教人员工作安排。
二、饮食制度(一)饮食管理1、幼儿伙食专人负责,专款专用,民主管理,建立膳管会,并充分发挥膳管会的作用,定期开会,讨论研究膳食情况。2、严格食品购置、验收、审核制度。
3、准确掌握幼儿出勤人数,按人按需供应主副食、水果,不吃隔日剩饭菜。4、教职工伙食和幼儿伙食严格分开,不侵占儿童伙食。
5、每月进行一次营养分析,要求达Ⅱ级以上,并向家长公布幼儿进食量和营养素摄取等情况。6、每天播放餐前小喇叭,营造良好就餐环境,向幼儿介绍菜谱及有关营养知识,科学合理分配食物,按时开饭,幼儿进餐时间二十至三十分钟,鼓励幼儿吃完自己的饭菜,吃饱吃好。
7、每周制定菜谱,两周不重复,精心配制一餐两点,保证质量,品种多样化,科学烹调,减少营养素的流失。8、膳管会人员经常深入班级了解幼儿的进餐情况。
9、及时了解、做好特殊儿(体弱儿、食物过敏、患病儿等)的照顾。(二)饮食卫生1、保持厨房清洁,经常打扫。
2、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厨房用具、刀、案板、盆、筐、抹布等要做到生熟分开,洗刷干净,幼儿食具每餐消毒。3、搞好儿童进餐卫生,饭前用肥皂、流水洗手,饭桌擦洗干净。
4、培养幼儿不偏食、不挑食的良好习惯。5、炊事员要坚持上灶前洗手、入厕前脱衣服、便后用肥皂流水洗手。
三、体格锻炼制度1、有组织以经常开展适合幼儿特点的游戏及体育活动,重视早锻炼,认真做好二操。2、在正常情况下,每天坚持二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加强冬季锻炼,要创造条件充分利用日光、空气、水等自然因素,有计划地锻炼幼儿体格。
3、锻炼要循序渐进,运动项目和运动量要适合各班年龄的特点,对个别体弱儿给予必要的照顾。四、健康检查制度1、入园体检:幼儿入园前必须进行全身体检检查,离园三个月后重新体检。
同时要了解幼儿疾病史、传染病史、过敏史和生活习惯史。工作人员参加工作前必须进行必要的体检,检查合格并无严重生理缺陷者方可就职。
2 、定期体检制度:幼儿每年全面体检一次,每学期测身高、视力一次,每季测一次体重,测量要准确并做好记录,进行健康分析、评价、疾病统计,及时矫治缺点。每位幼儿均建立健康档案。
工作失员每年全面体检一次,发现肝炎或其它传染病者应立即离职治疗,待痊愈后持市以上医疗单位的证明方可恢复工作。患慢性痢疾、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滴虫性阴道炎、化脓性皮肤病、麻风病、精神病等保教人员应调离工作。
3、坚持晨检及全日健康检查制度,认真做好一摸:有无发烧,二看:咽喉部、皮肤和精神,三问:饮食、睡眠、大小便等情况,四查;有无携带不安全物品,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五、卫生消毒及隔离制度(一)、环境卫生1、建立健全室内外环境清扫制度。
每天一小扫,每周一大扫。周一为打扫个人包干区时间,每周1~2次不定期检查公布。
医务室要有计划地安排全园大扫除,要消灭蚊、蝇、蟑螂等害虫。2、幼儿玩具要保持清洁,每周消毒一次。
3、要经常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阳光充足,冬天也要定时开窗通风换气。每周一次空气消毒(紫外线照射或02-0.5%过氧乙酸喷雾),传染病流行期间每天消毒.室内要有防蚊、防蝇、防暑和取暖设备。
4、厕所要清洁通风,定时打扫并消毒。(二)、幼儿个人卫生:1、幼儿每人二巾一杯,每天消毒,日常用品专人专用。
2、幼儿饭前便后洗手,早晚用流水洗手和脸,经常保持清洁。3、饭后漱口,大中小班幼儿每天早晚刷牙。
4、保持幼儿被褥整洁,每半月晒垫絮或被子一次,每学期清洗床单、被子。5、保护幼儿视力,注意用眼卫生,保证室内采光。
6、工作人员个人卫生:经常保持仪表整洁,勤洗头、洗澡、剪指甲,饭前、便后、给幼儿开饭前用肥皂流水洗头。(三)、消毒隔离制度1、设立医务室。
2、幼儿及工作人员患传染病立即隔离,所在班级要彻底消毒,患者待隔离期满病愈后,经医生证明方可回园。3、加强对传染病接触史的幼儿的管理,检疫期不串班。
4、幼儿离园一个月以上或外出(离本市)返回时,应向家长询问有无传染病史,并经过医护人员重新体检,有传染病接触史的待检疫期满后方可回园。5、工作人员及幼儿家长中发现有传染病人时应报告领导,采取必要措施。
六、预防疾病制度1、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做好经常性的疾病预防工作。2、及时了解疫情,发现传染病要及时报告,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早隔离。
积极采用各种办法防治疾病,降低发病率。3、加强体格锻炼,增强儿童体质,提高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4、做好每学期开学和结束各室的彻底消毒工作,幼儿晨检牌每天清洗,每周消毒。5、传染病流行期间,医务室对幼儿进行喉头喷雾。
七、安全制度1、各项活动均要以幼儿为中心,工作人员要保证幼儿在视线范围内活动。2、要注意房屋、场地、玩具、用具使用的安全,避免触电、砸伤、摔伤、烫伤等事故的发生。
3、经常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学习自我保护的方法。 4、妥善管理药品,消毒用药由医务人员严格保管,幼儿服药由各班保教人员。
5.幼儿园常用的消毒方法有哪些
1、物理消毒方法:
a:开窗通风。此为空气消毒首选方法,安全有效。
b:紫外线照射消毒,应达到1.5w/m3,照射30分钟以上。
2、化学消毒:过氧乙酸熏蒸消毒法:室内空气和光滑表面过氧乙酸熏蒸消毒用量1g/m
3、熏蒸时将过氧乙酸原液用水稀释成5%左右的水溶液,放置于搪瓷盆内(请注意勿与金属接触),放于有石棉网的电炉上,密闭门窗,接通电源,待过氧乙酸蒸发至数十毫升时切断电源,作用30-60分钟。打开门窗即可。此法为最严格空气消毒法,一般情况勿用。
传染病消毒是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消灭停留在不同的传播媒介物上的病原体,藉以切断传播途径,阻止和控制传染的发生。其目的:
(1)防止病原体播散到社会中,引起流行发生。
(2)防止病者再被其他病原体感染,出现并发症,发生交叉感染。
(3)同时也保护医护人员免疫感染。
仅靠消毒措施还不足以达到以上目的。须同时进行必要的隔离措施和工作中的无菌操作,才能达到控制传染之效。
扩展资料:
不同的传播机制引起的传染病,消毒的效果有所不同。肠胃道传染病,病原体随排泄物或呕吐物排出体外,污染范围较为局限,如能及时正常地进行消毒,切断传播途径,中断传播的效果较好。
呼吸道传染病,病原体随呼吸、咳嗽、喷嚏而排出,再通过飞沫和尘埃而播散,污染范围不确切,进行消毒较为困难。须同时采取空间隔离,才能中断传染。虫媒传染病则采取杀虫灭鼠等方法。
酸碱类消毒剂:市场上的酸碱类消毒剂包括硝酸、氢氧化钠、生石灰等。在食品加工行业的应用较广。一般作为管道的卫生清洗和预消毒。
氧化类消毒剂:该类消毒剂均为高效、广谱类灭菌剂,安全、快速、杀菌效果好、无残留、使用方便,但个别产品不稳定、易分解、使用成本高、有味等。市场上主要的产品有二氧化氯、过氧乙酸、双氧水等。主要应用与设备、管道、器具、空气、食品、手等各个领域的消毒和灭菌。
醛类消毒剂:2013年市场上主要的醛类消毒剂产品有甲醛、戊二醛、环氧乙烷等。直到2013年主要用于医疗行业的器械表面和空气的消毒,该类消毒剂不能用于食品领域的消毒。
醇类消毒剂:醇类消毒剂的优点使使用方便、安全、快速、易挥发,缺点是使用成本高。主要产品乙醇、异丙醇等,主要应用于食品加工、医疗行业的工艺器具、器械、手等表面的消毒。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消毒
6.如何做好幼儿园的卫生消毒工作
科学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人们对儿童保健观念也越来越重视。 随着二期课改的不断深入,把儿童保健工作推向了又一个高潮。消毒工作对我们幼儿园来说是老生常谈的常规工作,但要真正做好此项工作并不是一件易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的消费观念也有了提高,人们把饮食卫生中的消毒工作也摆在生活中的头等大事之中,
家长们对幼儿园的消毒工作也较为重视,那么作为幼教工作者,幼儿园的保健该如何贯彻执行上级要求,努力做好消毒工作,让幼儿安全成长。给家长一个满意的答复呢?
一、加强学习,提高消毒卫生意识
首先,我们要提高消毒意识,就是要加强学习《上海市托幼机构消毒隔离工作常规》,通过学习加强了这方面的知识,从而完善了工作中的一系列的消毒常规。如,平时我们的消毒时间要到位,浓度要保证。通过学习我们认清了消毒的重要性,更深一步的了解了时间不够不能起到有效的杀灭细菌。故作为保健教师要加强检查,保育员、营养员把消毒工作落实到位。
二、切断传播途径,降低发病率
幼儿园是幼儿集体生活的场所,是易感人群集中的地方,保护儿童健康成长是其首要任务。保健教师要针对季节做好消毒与诊断工作,冬春季节是上呼吸道传染病的易发季节,因此要经常到班级或卧房进行紫外线与空气的消毒,保证教室与卧房空气新鲜,平时要督促保育员与教师经常打开教室窗门。在晨检中,针对不同传染病有的放矢的进行检查与诊断,发现异常现象及时处理并于隔离,最后要通知家长带幼儿看病,只有切断了传播途径也就保证了幼儿的身体健康
三、规范到位,完善幼儿园的消毒工作。
消毒工作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幼儿的身体健康,作为幼儿园的保健教师要随时做好卫生保健工作的检查,让每位教工都能自觉做好消毒卫生工作,加强消毒意识,保证消毒工作的正常运转。对一些不明确的问题能及时向儿保医生讨教,只有把这项工作做好了幼儿才能在我们的保护下茁壮成长,同时也为家长减轻了后顾之忧。
儿童是人类生存的起点,也是人类发展的未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是我们每位保健工作者的神圣的职责,我们只有加强预防消毒工作,才能使孩子们幸福快乐健康地渡过幼儿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