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知识分子的作用800字
1、知识分子的地位 我国的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是工人阶级中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较多的主要从事脑力劳动的一部分,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和教育科学文化工作的主要承担者,是科教兴国的主力军,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承担着重大的历史责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支重要依靠力量。
2、知识分子的作用 21世纪是高科技发展的世纪,也是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世纪。综合国力的竞争更主要是科技力量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新的形势发展表明,知识分子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正承担着越来越重大的历史责任,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说,能不能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才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们民主的盛衰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中华民族要在世界高科技领域中占有应有的位置,就必须坚定地推进科技进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
知识分子特别是科技人员是科学技术的载体,科学技术的每一个进步,都离不开知识分子的努力。知识分子运用先进科技有力地推动着生产力的发展,用先进科技武装起来的劳动者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知识分子作为人类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继承者和传播者,作为“四有”公民的培育者和优秀精神产品的生产者,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高劳动者素质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女知识分子在古代叫什么
古代女子对自己爱人的称呼大致有良人、官人、丈夫、夫君、相公、郎君等。具体称呼以及来历如下:
1、良人
最早时妻子称呼自己的丈夫”良人”,好听吧!从中我们不难看到古代丈夫们光辉高大的形象,古诗里就有”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持戟明光里”。
“良人”一词显示不出男女性别,妻子称自己的丈夫为”良人”;丈夫称自己的妻子亦为”良人。从这儿可以看出当时男女地位大抵还是比较平等的,但这种不加区别也给夫妻间称呼带来很多不便。
2、郎
所以后来就根据”说文解字”,在”良”字音义上加以区别;在”良”右边加”阝”,变成”郎”;在”良”左边加”女”,衍成”娘”。”郎”就代表丈夫,李
白有”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义山诗有”刘郎已恨蓬山远,又隔蓬山一万丛”,花间词中有”问郎花好侬颜好”。”郎”多亲切的称呼啊!
3.谁是中国最大的知识分子
中国女性自由知识分子也许更合符爱德华.W.萨义德对于理想知识分子的要求:扮演的是质疑,而不是顾问的角色。
或者如贾克比再三强调的他对于知识分子的观念:不对任何人负责的坚定独立的灵魂。我这样指认中国女性自由知识分子,并不完全是在理想化的层面为某个或某些个自然身份是女性的自由知识分子说话,某种意义上,自己身在自然女性知识分子之中,同时深切明白这也注定了社会身份的中国女性自由知识分子,或许是她们的性别限制使她们,也或许是性别的自觉令她们可以如此。
在界定中国女性自由知识分子时,我不必做出种种排除,如什么是什么知识分子,什么才是自由知识分子。她们承担着远比男性知识分子沉重的人生负担:她们通常必须在家务和抚养孩子之后,用男性知识分子休息的时间工作。
或者她们中有人被迫放弃做母亲,为了工作。又比如学术官僚体制对于成就的双重标准,在同样的质量和数量下,她们的论文可能被认为是没有学术价值的。
为此她们要承担远比男性知识分子沉重的精神负担。如果说自从“五四”以来,这个新生的阶层就体现了她们全部的潜力,包括数千年被压抑积累的能量,她们只要能够生存,就在发言,发言中就充满了批判与质询,批判与质询中就呈现了真正的知识分子品质。
那么,第二次洗礼正是这个阶层的自我成长与成熟,女性主义思潮是她们贡献给中国文化的最大成果。作为中国人的解放的重要构成,中国女性主义思潮首先是从中国女性自由知识分子中生发的,后来才与国际女性主义运动接合,但依然体现着中国本土思想解放的特点与深度,体现着中国女性独立思考的意志,这一份宝贵迟早会在国际女性主义运动经验中得到呈现。
中国女性主义思潮浮现于*革结束与改革开放之际,这正是它清醒的地方,对于荒谬历史和错综复杂未来充满怀疑精神而不是简单的清算主义、乐观主义或投机的功利主义,这也正是中国女性自由知识分子的清醒所在。与“五四”传统一脉相承,女性主义思潮最初的声音由文学发出,是中国最活跃也可能最敏感的女性自由知识分子的作为,她们对权力体制扭曲人性种种进行暴露,深刻的洞察力抵达了人性和文化反思的核心。
其中一些重要的作品现在和将来都是研究中国社会问题和人性结构的最好材料,如戴厚英的《人啊人》、张洁的《方舟》、《无字》、铁凝的《玫瑰门》、遇罗锦的《冬天里的童话》等等。事实上20多年来中国女性写作的全部成果都是重要见证。
关于女性命运的思考交织在对于权力及文化构成的思考之中,中国女性主义思潮因此而获得不断发展的内力,在80、90年代之间,更新一代女性自由知识分子成长起来,她们来自学院或一直生活在学院之中,与上一代有过上山下乡经历的知识女性不同,更直接体会了与知识男性之间思想意识的冲突,同时学院体制一方面接纳另方面歧视知识女性的生存现实,也使她们与上一代知识女性区别开来。她们中不仅出现了思考型作家,专业的女性主义批评家,也出现了行动的女性主义社会活动家。
应该说,自觉的女性主义立场已经成为她们的共识,尽管可能表述不同。在各种媒体或自办的书刊发表言论,及至创立民间社团,她们所从事的工作是纯粹知识分子式的,通常不计报酬,或者还要自谋经济出路。
但是,作为知识生产者的自觉带给了她们独立的信心,有时也有响应的快乐。这样的情景在当下的中国,如同生机绿意,已经形成一片向中国知识界特别是体制化的学术界,播送新鲜氧气的自由场所。
也许中国女性自由知识分子将与中国女性主义思潮互为生产,在持续发展之中,形成女性主义的知识女性传统,果如是,就是中国文化的福祉了。当我们指认中国存在一个女性自由知识分子阶层时,我们不过说出了一个早已存在的事实,所以也必可以接受追问:这个阶层出现了她自己代表性的知识分子了吗?回答这个问题远不像回答男性自由知识分子那么困难,那么需要在寥寥可数的星辰中确认,我所困扰的反而是,在众多的闪闪星辰中,谁是批判力识别力最强的?因为过去和今天的许多优秀的女作家和女学者都是具有不同程度批判力和呈现了建立于良知之上的识别力的。
在今天,有些名字在体制之外的读者中众所周知:像王安忆、李小江、李银河等等。然而,我仍然觉得,可以借助男性自由知识分子的种种尺度,来说出一个体制之外始终发言的人,一个像王小波一样的人。
这样的女性自由知识分子,具有足够理性,又具有与体制对抗的能力,勇士一样可以不要公职,是完全的自由撰稿人。尽管我从来不认为一个男性知识分子只有如此才算是彻底的自由知识分子。
然而,我的确可以找到这样一位女性自由知识分子:残雪。一位思想型作家,同时是人性批评家。
我的意思是,在中国女性自由知识分子阶层中,这样彻底的自由女性知识分子,至少意味着一个高度。残雪很早就拒绝了公职,生孩子后,她靠从事个体裁缝养家糊口。
就是在承担生活重量的同时,她写出了著名的批判作品《黄泥街》。此后,她一直不停地发表对于体制和人性双重批判的小说和思想随笔。
她的近作思想随笔就有《地狱里的独行者》,而且她在进行《神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