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食品安全知识有哪些,至少三条(简略)
1、避免食物交叉污染
尽量按需备餐、点菜,打包食物应当及时冷藏。冰箱内的食物要分类管理,熟食和生食分开放,避免两者接触后发生交叉污染。
2、不要盲目尝鲜
外出就餐时,要选择清洁卫生的餐馆就餐(餐馆的食品安全量化分级标志会放在醒目位置)。大家可以有选择性地尝鲜,但不要盲目猎奇,不要采摘、购买、食用有关部门明令禁止或来历不明的食物,以免发生食物中毒。
3、平衡膳食,饮酒适量
很多人容易出现暴饮暴食、饮食不规律、过度饮酒的现象,消化系统疾病易发、高发。居民应当有意识地控制摄入食物总量,保持食物的多样性,比如肉类、蛋类、蔬菜、水果、五谷等。饮酒一定要适量,不要空腹饮酒。
4、选购食物要注意安全
购买食品时,尽量选择正规途径,并保存好购物凭证。购买前,要认真阅读包装上的各种标识,尤其要注意食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保存条件、营养标签等。
5、不要囤菜
很多家庭还有节前囤菜的习惯。食安办建议大家在囤菜时,尽量选择葱姜蒜、土豆、胡萝卜等耐储存的蔬菜。如果选用的食材出现了腐败变质,千万不要再继续食用。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春节期间,怎样吃才安全 看看食安办发布的注意事项
2.食品安全小常识
一、我们日常生活中容易引起中毒的蔬菜有哪些?
1.被农药污染的蔬菜。菜农为了蔬菜长得快长得好,使用高浓度农药喷洒蔬菜而且提早上市。
2.没有煮熟外表呈青色的菜豆和四季豆,含有皂甙和胰蛋白酶抑制物,可使人体产生中毒。
3.发芽的马铃薯和青色番茄均含有龙葵碱毒性物质,食后会发生头晕、呕 吐、流涎等中毒症状。
4.用化肥生长的豆芽因化肥都是含氨类化合物,在细菌作用下可转变为一种致癌物叫亚硝胺。长期食入可使人患胃癌、食道癌、肝癌等疾病。
5.鲜黄花菜(也叫金针菜)含有科水仙碱,当进食多量未经煮泡去水或急炒 加热不彻底的鲜黄花菜后会出现急性胃肠炎。
6.蚕豆。有的人吃蚕豆后会得溶血性黄疸、贫血、称为蚕豆病(又称胡豆黄) 。
7.鲜木耳。其中含有一种啉类光感物质,它对光线敏感食后经太阳照射可引起日光性皮炎。
另外一定要注意对于蔬菜的选购和贮藏保鲜,蔬菜食用前一定要做到”一洗、二浸、三烫、四炒熟以保证安全。
二、隔夜菜的存放期限
隔夜菜因受到食用时的污染,又存了一段时间,菜中微生物含量较高,确实存在卫生问题,食用不当会影响健康。那么,隔夜菜处理有什么窍门呢?
饭菜如果有剩余,食用后就尽快放入冰箱,缩短在常温下的存放时间,以减慢菜中细菌中生长繁殖速度。其次就是下顿食用前必须经过加热回烧,因为有些致病细菌虽不会致食物变质,但能致人生病。如将食品加热,可杀灭食品中大部分的微生物。
隔夜菜的存放期限:1、隔夜菜在5度以下的低温环境,可存放1—2天。如存放3天以上,蔬菜中天然存在的硝酸盐会转化为亚硝酸盐,有致癌作用,加热也不能去除。2、动物性食品在25—30度时,3—4小时即变质。3、色拉、海蜇之类的凉拌菜,由于加工时就受到了较多污染,即使冷藏,隔夜后也很有可能已经变质,应该现制现吃。4、腌制食品盐分多,安全食用期限可延长到3—4天。
三、怎样减少蔬菜农药残留。
1.浸泡水洗法:蔬菜上沾染的农药主要为有机磷类杀虫剂,一般先用水洗掉表面污物,然后用清水浸泡30分钟,如此反复清洗浸泡2至3次,基本上可清除绝大部分残留农药。
2.碱水浸泡法:方法是先将表面污物冲洗干净,浸泡到碱水中(一般500毫升水中加入碱面5-10克)5-15分钟,然后用清水冲洗,重复3-5遍。
3.储存法:蔬菜上的残留农药随着时间的推移,能够缓慢地分解。冬瓜、南瓜等不易腐烂的蔬菜可以先放1周再食用。
4.热水法:有些蔬菜瓜果可通过热水去除部分残留农药。常用于芹菜、菠菜、青椒、菜花、豆角等,先用清水将表面污物洗净,放入沸水中2-5分钟捞出,然后用清水洗一、二遍。
四、食品的保质期和保存期
购买食品要注意:食品的保质期或保存期是一段时间,它是从生产日期算起。生产日期是指食品产品完成全部生产(加工)过程(程序),并达到销售的标准日期。
在购买食品时我们会发现,在食品的包装上或标签上除了印有食品名称、配料、制造者、经营者等项目外,还有一项相当重要的内容就是食品的保质期或保存期。为了增强健康卫生自我保护意识,应当了解食品的保质期或保存期的含义。
保质期是食品的最佳食用期,而保存期是推荐的最终食用期。如果保质期或保存期与食品的贮期条件有关,必须表明贮藏方法,如冷藏贮存、避光保存、阴凉干燥处保存等。消费者在选购食品时也应注意销售商的销售环境是否符合标签上规定。
3.急
一、什么是食品质量安全?
食品质量安全是指食品质量状况对食用者健康、安全的保证程度。包括三方面内容:
一是食品的污染导致的质量安全问题。例:生物性污染、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等。
二是食品工业技术发展所带来的质量安全问题。如:食品添加剂、食品生产配剂、介质以及辐射食品、转基因食品等。
三是滥用食品标识。例:伪造食品标识、缺少警示说明、虚假标注食品功能或成分、缺少中文食品标识(进口食品)等。
二、什么叫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
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是指为保证食品的质量安全,具备规定条件的生产者才允许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具备规定条件的产品才允许生产销售的一种行政监管制度。它是一项行政许可制度。制度建立的原则是事先保证和事后监督相结合、政府监管和企业自律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它主要包括三项基本内容:
1、食品生产企业必备条件审查制度:在国内加工销售食品的企业,必须具备保证产品质量的必备条件,并按规定程序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后方可生产食品;
2、强制检验制定:食品生产企业必须履行法律义务,产品经检格后方可出厂销售;
3、食品质量安全标志制度:检验合格出厂销售的食品必须在其包装上加印(贴)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标志,即“QS”标志。
三、目前必须标注QS标志的食品有哪些?
第一批必须标注QS的食品共5类,分别是小麦粉、大米、食用植物油、酱油、醋。
第二批必须标注QS标志的食品共分10类,主要包括肉制品、乳制品、饮料、调味品(糖和味精)、方便面、饼干、罐头食品、冷冻饮品、膨化食品及速冻米面制品。
第三批必须标注QS的食品共分13类,主要包括糖果制品、茶叶、葡萄酒及果酒、啤酒、黄酒、酱腌菜、蜜饯、炒货、蛋制品、可可制品、咖啡、水产加工品、淀粉及淀粉制品。
四、如何判别伪劣食品?
伪劣食品犹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但人们在日常购物时却难以识别。《伪劣食品防范“七字法”》,以通俗易懂易记的方式引导消费者强化食品安全自我防范,以期使伪劣食品因缺乏市场而退出市场。防范“七字法”:即防“艳、白、反、长、散、低、小”。
一防“艳”。对颜色过分艳丽的食品要提防,如目前上市的草莓象蜡果一样又大又红又亮、咸菜梗亮黄诱人、瓶装的蕨菜鲜绿不褪色等,要留个心眼,是不是在添加色素上有问题?
二防“白”。凡是食品呈不正常不自然的白色,十有八九会有漂白剂、增白剂、面粉处理剂等化学品的危害。
三防“长”。尽量少吃保质期过长的食品,3℃贮藏的包装熟肉禽类产品采用巴氏杀菌的,保质期一般为7—30天。
四防“反”。就是防反自然生长的食物,如果食用过多可能对身体产生影响。
五防“小”。要提防小作坊式加工企业的产品,这类企业的食品平均抽样合格率最低,触目惊心的食品安全事件往往在这些企业出现。
六防“低”。“低”是指在价格上明显低于一般价格水平的食品,价格太低的食品大多有“猫腻”。
七防“散”。散就是散装食品,有些集贸市场销售的散装豆制品、散装熟食、酱菜等可能来自地下加工厂。
4.关于食品安全常识
一、什么是食品质量安全? 食品质量安全是指食品质量状况对食用者健康、安全的保证程度。
包括三方面内容: 一是食品的污染导致的质量安全问题。例:生物性污染、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等。
二是食品工业技术发展所带来的质量安全问题。如:食品添加剂、食品生产配剂、介质以及辐射食品、转基因食品等。
三是滥用食品标识。例:伪造食品标识、缺少警示说明、虚假标注食品功能或成分、缺少中文食品标识(进口食品)等。
二、什么叫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 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是指为保证食品的质量安全,具备规定条件的生产者才允许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具备规定条件的产品才允许生产销售的一种行政监管制度。它是一项行政许可制度。
制度建立的原则是事先保证和事后监督相结合、政府监管和企业自律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它主要包括三项基本内容: 1、食品生产企业必备条件审查制度:在国内加工销售食品的企业,必须具备保证产品质量的必备条件,并按规定程序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后方可生产食品; 2、强制检验制定:食品生产企业必须履行法律义务,产品经检格后方可出厂销售; 3、食品质量安全标志制度:检验合格出厂销售的食品必须在其包装上加印(贴)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标志,即“QS”标志。
三、目前必须标注QS标志的食品有哪些? 第一批必须标注QS的食品共5类,分别是小麦粉、大米、食用植物油、酱油、醋。 第二批必须标注QS标志的食品共分10类,主要包括肉制品、乳制品、饮料、调味品(糖和味精)、方便面、饼干、罐头食品、冷冻饮品、膨化食品及速冻米面制品。
第三批必须标注QS的食品共分13类,主要包括糖果制品、茶叶、葡萄酒及果酒、啤酒、黄酒、酱腌菜、蜜饯、炒货、蛋制品、可可制品、咖啡、水产加工品、淀粉及淀粉制品。 四、如何判别伪劣食品? 伪劣食品犹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但人们在日常购物时却难以识别。《伪劣食品防范“七字法”》,以通俗易懂易记的方式引导消费者强化食品安全自我防范,以期使伪劣食品因缺乏市场而退出市场。
防范“七字法”:即防“艳、白、反、长、散、低、小”。 一防“艳”。
对颜色过分艳丽的食品要提防,如目前上市的草莓象蜡果一样又大又红又亮、咸菜梗亮黄诱人、瓶装的蕨菜鲜绿不褪色等,要留个心眼,是不是在添加色素上有问题? 二防“白”。凡是食品呈不正常不自然的白色,十有八九会有漂白剂、增白剂、面粉处理剂等化学品的危害。
三防“长”。尽量少吃保质期过长的食品,3℃贮藏的包装熟肉禽类产品采用巴氏杀菌的,保质期一般为7—30天。
四防“反”。就是防反自然生长的食物,如果食用过多可能对身体产生影响。
五防“小”。要提防小作坊式加工企业的产品,这类企业的食品平均抽样合格率最低,触目惊心的食品安全事件往往在这些企业出现。
六防“低”。“低”是指在价格上明显低于一般价格水平的食品,价格太低的食品大多有“猫腻”。
七防“散”。散就是散装食品,有些集贸市场销售的散装豆制品、散装熟食、酱菜等可能来自地下加工厂。
5.有关食品安全的知识40字
宣传标语
1、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2、群众利益无小事,食品安全是大事
3、实施食品放心工程,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4、关注食品安全,关爱健康人生
5、建立诚信体系,保障食品安全
6、加强农村食品监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7、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创造幸福美好生活
8、以人为本,确保饮食安全
9、从源头抓质量,确保食品安全
10、食品安全,人人有责
6.食品安全小常识食品教育小常识
食品安全常识
1、购买食物时,注意食品包装有无生产厂家、生产日期,是否过保质期,食品原料、营养成分是否标明,有无QS标识,不能购买三无产品。
2、打开食品包装,检查食品是否具有它应有的感官性状。不能食用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若蛋白质类食品发粘,渍脂类食品有嚎味,碳水化合物有发酵的气味或饮料有异常沉淀物等等均不能食用。
3、不到校园周边无证摊贩处购买盒饭或食物,减少食物中毒的隐患。
4、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自己的餐具洗净消毒,不用不洁容器盛装食品,不在食堂乱扔垃圾防止蚊蝇孳生。
5、少吃油炸、油煎食品
7.食品安全小常识食品教育小常识
食品安全常识
1、购买食物时,注意食品包装有无生产厂家、生产日期,是否过保质期,食品原料、营养成分是否标明,有无QS标识,不能购买三无产品。
2、打开食品包装,检查食品是否具有它应有的感官性状。不能食用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若蛋白质类食品发粘,渍脂类食品有嚎味,碳水化合物有发酵的气味或饮料有异常沉淀物等等均不能食用。
3、不到校园周边无证摊贩处购买盒饭或食物,减少食物中毒的隐患。
4、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自己的餐具洗净消毒,不用不洁容器盛装食品,不在食堂乱扔垃圾防止蚊蝇孳生。
5、少吃油炸、油煎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