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特点

1.古代知识分子性格特点

1、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

中国古代知识分子这种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并不是为了政治而政治,而是为了社会而政治,为整个人文之全体性的理想而政治。

2、修身以致良知的人文精神

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修身以致良知的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重义轻利、群体至上、舍生取义、正道直行、自强不息等五个方面。

3、诉诸纸笔的语言方式

在中国的文学史上,“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知识分子数不胜数。《道德经》、《庄子》、《论语》都可以说是“知识分子”将其思想诉诸纸笔的一个范本,其哲理、想象和文采,风流至今。

2.古代知识分子性格特点

1、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

中国古代知识分子这种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并不是为了政治而政治,而是为了社会而政治,为整个人文之全体性的理想而政治。 2、修身以致良知的人文精神 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修身以致良知的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重义轻利、群体至上、舍生取义、正道直行、自强不息等五个方面。

3、诉诸纸笔的语言方式 在中国的文学史上,“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知识分子数不胜数。《道德经》、《庄子》、《论语》都可以说是“知识分子”将其思想诉诸纸笔的一个范本,其哲理、想象和文采,风流至今。

3.中国的知识分子有哪些特点

你好,中国的知识文人一般来说都是受儒家思想的。

从汉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历来的读书人就开始了在儒家经典里寻求出路的历程。受儒家文化影响,中国文人一般是有着积极的入世思想的。

正所谓“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而所谓的“隐士”,一般也是在他们的政治诉求失败以后,才不得已而采取的消极举动。范仲淹在《岳阳楼记》当中的一句话足以表明历来中国文人的思想: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因此我们也就不难看出历来的文人都是比较“愤青”的。

4.古代知识分子和近代知识分子有何异同

古代知识分子跟近代知识分子的最大的区别有二:

第一,忠君思想。

古代知识分子(北宋程朱理学发展起来之后到清朝后期的知识分子),讲究天地君亲师,在他们的道德排序中,君王(皇帝)的排序,在亲人、师长之前。君忧臣辱,君辱臣死,这种忠君思想是那个时代的代表思想之一。将君王等同于国家进行效忠,是忠君思想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近代知识分子,尤其是鸦片战争以后的知识分子,开始思考忠君与爱国的区别、君主与国家的区别。这是西方思想传入中国的结果。也是这个结果,开始让中国人开始思考忠君与爱国、君主与国家的区别。

第二,民族观。

清朝鸦片战争之前,中国的知识分子并没有民族观或者国家观,而是一种将朝廷等同于国家、等同于天下的观念。近代知识分子,因为中国屡受西方列强欺凌,开始思考学习西方思想中的国家观念、民族观念。

这种源自西方的国家观、民族观,跟中国儒家传统思想的结合,形成了具备浓郁中华文明色彩的国家认同感、民族认同感。直接促使了辛亥革命的爆发,推翻了帝制。五四运动后,中华民族开始进一步觉醒。

5.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文化品格有哪些类型

这是一个伪命题,知识分子这个概念就是近代以来才有的,而问古代知识分子有什么品格,几乎是问古代的司机在身体上有什么要求。

比如官和吏就是两类截然不同的“知识分子”,其品格也迥异。

也许真正的问题是“今天的知识分子从古代文化中吸收了那些精神内涵”,即便是这个问题也比较儒家了,并不能代表一个广泛的群体。

粗糙一点说:“吾善养我浩然之气”,或者用宋代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民生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事开太平”。

其实各个时代的目的相差很多。例如战国时代的“知识分子”尽管有自己的描述,但主要服务于国家理论的构建;南北朝的南方“知识分子”在批判中寻求超越,而北方的佛教“知识分子”则寻求在解脱后的重建;唐代有多元化的内容,宋代则又收敛集结;明代再批判和超越,清朝到末期又有再次的启蒙与所谓的回归。

能说都没有超越农民社会吗?顾亭林似乎有所超越,而先秦思想家竟然更少这种局限。古代“知识分子”文化品格问题没多少讨论意义,倒是研究近代以来知识分子的品格比较现实。而上述古代思想精神却实实在在是近代知识分子的历史倒影,还有一面来自西方的镜子。有的人照见的是唐装汉束,有的人看到的是旗袍马褂、西服革履,也有的人看到的是赤裸裸的身体,或者是赤膊上染尽了汗水裤脚上沾满的泥土。

%title插图%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