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想要初中化学有关原子、分子、质子、中子的一些知识点啊资料什么
物质的构成 (l)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 ① 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分子构成的物质:共价化合物(如:水、酒精、二氧化碳等);大部分非金属单质(如:氢气、氧气、氮气、硫等) 原子构成的物质:金刚石、石墨、单晶硅;稀有气体;金属单质 离子构成的物质:离子化合物(如氯化钠、氢氧化钙等) 注:(1)单一的离子是不能够形成物质的。例如:氯化钠是由氯离子与钠离子形成的,千万不能说是由氯化钠离子形成的 (2)离子化合物是通过阴阳离子相互吸引而形成的,共价化合物是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 (3)判断方法:由金属元素(或铵根)与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都是离子化合物,完全由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 简单的判别方法:看其化合物的名称中是否有“钅”字旁,如有则是离子化合物,没有则是共价化合物 ② 原子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的,但并不是所有的原子中都含有三种粒子(如:氢原子中没有中子) ③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仅是数值关系) 相对分子质量=∑(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 ④ 分子、原子、离子为微观概念;物质、元素为宏观概念 在做选择题、填空题中应注意概念的微观宏观匹配性 (2)分子、原子和离子微粒的数量级 ① 原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阴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② 化合价是元素的性质;单质的化合价为零;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化合价原理不同 离子化合物中化合价与得失电子有关,得电子为负,失电子为正,数目与得失电子数目相同;共价化合物中化合价与共用电子对有关,偏向为负,偏离为正,数目与共用电子对数目有关;化合价规则:化合物中,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③ 在写化学式的同时,特别要注意化合价与元素符号的下表是否匹配 (3)纳米材料及其应用前景 ①概念 纳米材料是指晶粒直径为纳米级(10-9米)的超细材料。它的微粒尺寸大于原子簇,小于通常的微粒,一般为0.1一100nm。
②纳米材料研究及应用前景 纳米材料研究是目前材料科学研究的一个热点,纳米技术被公认为21世纪最具有前途的科研领域。纳米技术在陶瓷领域、微电子学、生物工程、光电领域、化工领域、医学、分子组装等方面应用前景广阔。
(4)分子、原子和离子的比较 分子 原子 离子 不同点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 离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解为原子,原子又可以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 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再分且不能变成其他原子 在化学变化中,可以通过得失电子转变为原子,或组合成新的分子 相同占 质量、体积都非常小,彼此间有间隔,总是在不停地运动。同种分子(或原子、离子)的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或原子、离子)的性质不同,都具有种类和数量的含义 相互关 系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可以分解为构成它的原子。
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集团,部分 离子可以通过得失电子转变为原子(5)原子与离子的转变关系2.原子的组成 (1)原子的构成(2)原子中的微粒电性 ①不带电荷的微粒:中子。②带负电荷的微粒:电子。
③带正电荷的微粒:原子核、质子。(3)原子中的电量关系 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因是中子不带电)。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因是原子不带电)。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4)原子中的质量关系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一个电子的质量仅为一个质子或中子质量的1/1840.(5)更微小的基本粒子 质子和中子还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质子和中子都是由更微小的基本粒子—夸克构成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随着科学家对微观粒子研究的不断深人,将会发现更多的微观粒子。
2.初三化学上详细知识点最好是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知识点的
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水,常见的气体(稀有气体除外He,Ne,Ar)——氦气,氖气,氩气
分子的性质:分子很小,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分子之间有间隔。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由原子构成的物质: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石墨
分子与原子的联系:在化学变化中(前提,不可缺)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分子由原子构成
原子的构成:原子核,电子(负电荷)
原子核的构成:质子(正电荷)中子(不带电)
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原子得失电子变为离子
氢原子中中子数为零
离子分为阴离子和阳离子
离子和院子的联系: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和离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
这是我上初三时记的笔记,重要的就是这些了
3.化学原子和分子那张的知识整理
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人类最经典的、使用最为广泛的基本假设。原子的假设,可用来精确的解释物理学中力学、热力学、光学、量子力学、统计力学等等几乎物理方方面面的问题,以及同为自然科学的生物学(用物理学家的眼光看,一切生物过程都是原子的运动)、化学(化学可以使用量子力学等解释)等等,在未来,或许会延伸到各个学科。
原子的假设建立时是基于人类直观的感觉-物质的粒子性。但在物质波动性上也可以神奇地找到它的影子。也许就是因为原子的假设,使物理学有现在这样辉煌的成果。
原子可看作地球一样大的体育馆里的一颗乒乓球(原子半径的数量级在10的-10次方),研究原子的方法也好比在这个体育馆里放置10的23次方以上的乒乓球,并且让这些球不停地跳动起来。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更外层有电子围着原子核高速转动。
原子是构成自然界各种元素的基本单位,由原子核和核外轨道电子(又称束缚电子或绕行电子)组成。原子的体积很小,直径只有10的-8次cm,原子的质量也很小,如氢原子的质量为1.673 56*10的-24g,而核质量占原子质量的99%以上。原子的中心为原子核,它的直径比原子的直径小很多。
原子核带正电荷,束缚电子带负电荷,两者所带电荷相等,符号相反,因此,原子本身呈中性。束缚电子按一定的轨道绕原子核运动,当原子吸收外来能量,使轨道电子脱离原子核的吸引而自由运动时,原子便失去电子而显电性,成为离子。
原子是构成元素的最小单元,是物质结构的一个层次.原子一词来自希腊文,“意思是不可分割的。”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物理学家德谟克利特提出这一概念,并把它当作物质的最小单元,但是差不多同时代的亚里士多德等人却反对这种物质的原子观,他们认为物质是连续的,这种观点在中世纪占优势,但随着科学的进步和实验技术的发展,物质的原子观在16世纪之后又为人们所接受,著名学者伽利略、笛卡儿、.牛顿等人都支持这种观点.著名的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所发现的周期律指出各种化学元素的原子间相互关联的性质是建立原子结构理论时的一个指导原则.从近代物理观点看,原子只不过是物质结构的一个层次,这个层次介于分子和原子核之间.
2 分子
是独立存在而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分子有一定的大小和质量;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分子在不停的运动;分子间有一定的作用力;分子可以构成物质,分子在化学变化中还可以被分成更小的微粒:原子.
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最小的分子是氢分子的同位素,是没有中子的氢分子,称为氕,质量是1.大的分子其相对分子质量可高达几百万以上。相对分子质量在数千以上的分子叫做高分子。分子是组成物质的微小单元,它是能够独立存在并保持物质原有的一切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分子一般由更小的微粒原子组成.按照组成分子的原子个数可分为单原子分子,双原子分子及多原子分子;按照电性结构可分为有极分子和无极分子.不同物质的分子其微观结构,形状不同,分子的理想模型是把它看作球型,其直径大小为10-10m数量级.分子质量的数量级约为10-26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