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革命的胜利知识点

1.高中历史俄国十月革命胜利重点知识框架

一、十月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1. 客观条件:①俄国已经具有帝国主义的基本特征,但落后于其它资本主义国家。②帝国主义的各种矛盾在俄国表现得特别突出,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2. 主观条件:①无产阶级受双重压迫,革命性较强;②有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

③广大贫苦农民成为革命的同盟军。

二、十月革命的过程:

⑴爆发:1917年3月,推翻罗曼诺夫王朝。

⑵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⑶结果:俄国出现了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1.二月革命——两个政权并存局面出现

2.《四月提纲》发表——指明俄国革命的方向

3.七月流血事件:标志着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结束,政权完全落入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手中,革命和平发展已经不可能。

4.十月革命的胜利,1917年11月7日,革命爆发,推翻了克伦斯基为首的临时政府,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府。①彼得格勒武装起义②工人、士兵向冬宫进攻,工人、士兵向冬宫进攻“阿芙乐尔”号为俄国波罗的海舰队的巡洋舰,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21时45分,投入革命阵营的该舰官兵按照列宁的起义计划,用炮声发出进攻冬宫的信号。为了纪念这一历史事件,“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作为革命纪念物,现停在圣彼得堡市内的涅瓦河畔。

5.苏维埃政权的建立和巩固

①全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代表大会开幕

三、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

1.对俄国历史的影响: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劳动人民当家作主,为俄国社会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2.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成功地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上打开了一个缺口,沉重地打击了帝

国主义的统治,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2.十月革命的胜利和历史意义

(1)条件:

客观条件:俄国已具有帝国主义的基本特征;俄国成为各种矛盾的集来合点;一战激化了俄国的各种矛盾。主观条件: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成熟。

(2)十月革命的胜利源:二月革命及两个政权并存局面;《四月提纲》;七月事件;十月革命及工农苏维埃政府成立;2113《布列斯特和约》;共产国际的成立。

(3)历史意义: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打破资本主5261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向全世界宣告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由理想变为现实;对国4102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是一个极大的鼓舞和推动;使人类进入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新时期,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1653

3.俄国的十月革命都有哪些重要考点

十月革命爆发的背景:1.俄国二月革命以后,临时政府坚持参战,形式严峻;2.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要求实现社会主义革命,并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3.“七月流血事件”后,形式更加严峻,无产阶级革命一触即发。

十月革命最早在俄国发起的原因:1.俄国是帝国主义国家中最薄弱的一环;2.俄国国内矛盾,特别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矛盾尖锐;3.一战对俄国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同时激化了社会矛盾。十月革命的主要事件:1.1917年4月,列宁发表《四月提纲》,确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2.1917年7月,在布尔什维克领导的大型示威活动中,临时政府制造了骇人听闻的“七月流血事件”革命形式变的越发严峻;3.1917年11月,伴随着阿芙乐尔号上的炮声,俄国十月革命爆发,革命爆发后的次日凌晨,布尔什维克攻占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大本营,十月革命宣告胜利。

4.俄国的十月革命都有哪些重要考点

十月革命爆发的背景:

1.俄国二月革命以后,临时政府坚持参战,形式严峻;

2.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要求实现社会主义革命,并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3.“七月流血事件”后,形式更加严峻,无产阶级革命一触即发。

十月革命最早在俄国发起的原因:

1.俄国是帝国主义国家中最薄弱的一环;

2.俄国国内矛盾,特别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矛盾尖锐;

3.一战对俄国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同时激化了社会矛盾。

十月革命的主要事件:

1.1917年4月,列宁发表《四月提纲》,确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

2.1917年7月,在布尔什维克领导的大型示威活动中,临时政府制造了骇人听闻的“七月流血事件”革命形式变的越发严峻;

3.1917年11月,伴随着阿芙乐尔号上的炮声,俄国十月革命爆发,革命爆发后的次日凌晨,布尔什维克攻占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大本营,十月革命宣告胜利。

5.十月革命的胜利意义是什么

1、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时代,使马克思列宁主义传遍世界,极大的震撼了资本主义世界。

2、十月革命向全世界宣告崭新的社会制度由理想变为现实。它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消灭剥削和压迫的不平等社会,第一次尝试建设公平正义共同富裕的美好社会。

3、十月革命沉重的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极大的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

4、改变了俄国历史的发展方向,用社会主义方式改造俄国的道路,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扩展资料

十月革命爆发的历史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俄国革命形势迅速趋于成熟。1917年2月,俄国爆发了第二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沙皇制度,但出现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士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立的局面。

4月,列宁从国外回国,发表《四月提纲》,提出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根据列宁的指示,布尔什维克党在群众中积极进行宣传并多次领导工人和士兵举行示威。

9、10月问革命形势完全成熟,解放运动空前高涨。临时政府企图先发制人,防止布尔什维克党发动武装起义。 11月2日,临时政府派士官生占领彼得格勒最重要的据点。

临时政府到处搜捕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人,切断彼得格勒苏维埃与工人区的电话联系,密令彼得格勒军分区司令派兵进攻斯莫尔尼宫–革命军事委员会所在地。

11月6日,列宁写信给党中央委员会,要求无论如何必须在当天晚上逮捕临时政府人员,解除士官生等的武装。根据列宁的指示,布尔什维克党决定提前于11月6日(俄历10月24日)举行武装起义。

这时,彼得格勒卫戍部队的士兵和喀琅施塔得的水兵与工人赤卫队,已转到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深夜,列宁来到斯莫尔尼宫,亲自领导武装起义。

起义的工人和士兵包围了冬宫。革命军事委员会勒令临时政府在六时二十分前无条件投降,但临时政府指望前线调回援军,负隅顽抗。

九时四十五分,停泊在涅瓦河上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以空炮射击发出了开始向冬宫总攻的信号;接着,赤卫队和革命士兵向冬宫发起总攻。

在冬宫前的一百一十七级云石阶梯上和冬宫的一千零五个房间里与敌人短兵相接,展开白刃战。到8日凌晨2时,冬宫全部被攻占,临时政府的十六名部长全部被逮捕。

11月7日深夜,全俄工兵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在斯莫尔尼宫召开。会议在11月8日通过和公布了列宁起草的《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

11月7-16日,苏维埃政权在莫斯科、确立,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辉煌胜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十月革命

6.第三单元知识总结

第三专题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1、了解魏源、林则徐、严复、康有为、梁启超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 (1)林则徐:近代中国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 《四洲志》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 (2)魏源:《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第一部由中国人编撰的最详备的世界史地著作 (3)严复:翻译《天演论》,敲响警钟,为维新变法服务 ①人类社会同样受“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天演法则的支配,不能及时进步的民族会被别的民族灭绝. ②“世道必进,后胜于今”,弱国只要肯发愤图强,奋起直追,就能够在竞争中由弱变强. (4)康有为: ①著作:《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等 ②思想特点: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相结合 ③借用进化论的观念,论证君主立宪制是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 (5)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指出变法中国的唯一出路 2、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1)戊戌维新是一场资产阶级启蒙运动,开阔了知识分子们的眼界,提高了他们参与政治的热情. (2)戊戌维新是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一次爱国运动.他们将救亡与政治变革结合在一起,虽然没有成功,但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维新派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客观上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3、了解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 (1)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2)代表人物:李大钊、胡适、鲁迅,蔡元培(兼容并包)等 (3)指导思想:民主与科学 (4)主要阵地:《新青年》 (5)中心:北京大学 4、了解新义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① 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愚昧与专制 ②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尊孔复古思想的实质是:复辟帝制; 封建伦理道德是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 ③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胡适:《文学改良刍议》,主张文学从形式上革命:写白话文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内容革命 5、认识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1)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形成思想解放的潮流,为各种新思想的涌入开辟道路. (2)促进民众的觉醒,唤起人们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 (3)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对中国的政治、思想、伦理观念等方面产生深刻影响,为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提供新模式. (4)局限性:动东西方文化的看法过于偏激,绝对肯定西方文化,否定中国传统文化. 6、了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从开始传入、广泛传播到成为主流思潮这一过程中的主要史实 (1)十月革命前,马克思主义的开始传入:梁启超是中国较早介绍马克思的人 (2)十月革命以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正式传播: 李大钊:①发表第一篇介绍十月革命的文章 ②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号召学习十月革命,建立劳工社会奋斗 (3)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 ①撰写文章:1919年5月,《新青年》出版了《马克思主义专号》,李大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介绍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②开设课程:李大钊还在北京大学和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分别开设了与社会主义有关的课程,利用讲坛向学生宣传社会主义思想. ③论战:问题与主义之争:实质: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之争(李大钊和胡适) ④成立组织:①1920年,李大钊在北京:“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 ②陈独秀等人在上海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7.十月革命是怎样取得胜利的

解题关键:党的正确领导和方向的正确是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的法宝。

思路引领:应从二月革命为十月革命作了铺垫和准备、列宁在革命中的重要作用、苏维埃政权的巩固三个方面展开。

答案提示: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俄国,成为帝国主义各种矛盾表现得最集中、最尖锐的国家。第一次世界大战加速了革命形势的发展,为俄国革命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身受资本主义和封建农奴制残余的双重压迫的俄国无产阶级在有列宁领导下的比较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正确领导下,争取到广大的贫苦农民为革命的同盟军。利用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后的革命时机,在列宁《四月提纲》要进行社会革命的指导下,发动了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及时通过政治上、经济上、外交上措施来巩固政权。

%title插图%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