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类接受知识的速度会不会赶不上知识增长的速度
我以前也曾疑惑过,为什么人不能一出生就掌握先辈所有的只是和技能呢。人毕竟只是生物,而在时间中延续和发展的不是人,而是人类这个群体,所有的知识在种群中可以不断传递来维系发展。
至于人类接受知识的速度和知识增长达到动态平衡是不必要的,因为很多东西都是在不断完善的,不同于杀毒软件,越升级越多,有可能是越发展越简练,另外,很多东西也在不停地被淘汰,NBA每年选秀,每年都有大批退役球员,所以就算要平衡也不会很难。
另外作为人是不必太过于担心人类的发展前景的,作为个体只需满足自己在时代中生存需要就可以了,而这所需的知识也是很有限的。群体的发展是建立在个体存活的基础上的,比较自然,不会有很大偏差
2.现在我们信息时代的发展速度有多快
1.信息时代的特点
人类社会已经迈入了信息时代,信息时代的特点是:
用纸记录信息和知识,通过书本传递知识。
有了电视、电话、互联网。
传播速度加快,信息量增大,知识爆炸。
变化加快,技术含量增大,复杂性增加。
2.环境变化带来的影响
要求我们的组织、业务、管理等采用新的模式、新的战略
环境的变化要求组织发现新的商业模式、采用新的战略、新的管理模式,这些模式所面临的问题是,时间压力越来越大,要求我们更加强化时间管理。
3.更强调工资和成本
由于技术进步带来的成本变化,要求我们的管理必须要采用新的模式。项目管理两个最突出的管理点,一个是资金,一个就是成本,信息时代的发展比过去更强调工资和成本。
4.要求人们学习速度加快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人们学习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提出了新的挑战。由于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人们的学习速度在不断加快,也就是说从数字处理时代到微机时代,到现在的网络化时代,学习速度越来越快,这要求我们的管理模式也要适应新的特点和新的模式。
总之,由于信息时代变化加快,信息量递增,知识爆炸,复杂性增加,还有所谓虚拟组织的出现,导致项目大量增加,更需要加强技术管理、知识管理、信息沟通管理,同时还需要一些创新的组织手段和管理手段。
3.发展速度的公式
发展速度分为环比发展速度和定基发展速度。
环比发展速度,所谓环比发展速度也称逐期发展速度,是报告期水平与前一期水平之比,说明报告期水平相对于前一期水平的发展程度;定基发展速度则是报告期水平与某一固定时期水平(通常为最初水平或者特定时期水平)之比。说明报告期水平相对于该固定时期水平的发展程度,表明现象在较长时期内总的发展速度,也称为总速度。
计算公式为:环比发展速度=A1/A0,A2/A1,。..,An/An-1定基发展速度=A1/A0,A2/A0,。
..,An/A0以上公式中,A0表示基期发展水平,An表示报告期发展水平,n表示项数。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相应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相邻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之商等于相应时期的环比发展速度。
发展速度一般用百分数表示,当比例数较大时,则用倍数表示较为合适。例:某地固定资产投资1994年为366亿元,1993年为328亿元,1994年与1993年比,366÷328=1.12,这就是发展速度,用百分数表示为112%,用倍数表示则是1.12倍。
而增长速度则是以相减和相除结合计算的动态比较指标,其计算公式为:某指标报告期数值-该指标基期数值增长速度= ──────────────────该指标基期数值计算结果若是正值,则叫增长速度,也可叫增长率;若是负值,则叫降低速度,也可叫降低率。如上例的某地固定资产投资1994年比1993年的增长速度为:(366-328)÷328=0.12,用百分数表示则为12%。
由上可知:增长速度=发展速度-1(或100%)。则:若发展速度是百分数表示的,发展速度减去100%即为增长速度,如上例的发展速度112%中减去100%得出增长速度为12%;若发展速度是用倍数表示的,发展速度减去1即为增长速度。
同样,某一时期增长速度加1(或100%)则为这一时期的发展速度了。
4.知识的更新速度可能比人类学习的速度还快么
哈,小猪,你的核心困惑应该是“知识的更新速度这么快,我再努力学习也跟不上,还有学习的意义吗?”对吧。
b.持续学习培养的逻辑思维能力让你能越来越快速吸收新东西
你要知道,这世界更新的知识也是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例如,很多新理论也是建立在旧理论推演的基础上,并不是脱节的空中楼阁。如果你基础打的很牢固,通过持续学习建立的逻辑思维能力让你能快速理解新知识。
a.查理·芒格说过“知识面越广,自己做决策时面对的盲点更少,做出的决策面临的未知风险也越少”。持续学习,不断阅读,能增加自己的知识面,大大减少自己做决策的风险。当你每一个决策都比别人风险小,累计起来,你的人生也会比懂的更少的人风险小很多。
最起码,你没听说过“懂的越少的人,做事越厉害,职场上越成功。”对吧。
b.天日之下无新事。你读过足够多的书之后,就发现这世界所有的知识都有共通之处,新东西也遵循某种模式。当你处理陌生的问题时,也可以沿用已经掌握的思维模式切入,去解决问题。大量、持续的学习,能帮你建立不畏惧陌生问题的本领。
答案显然不是。曾经有一位长辈告诉我,人到了30岁之后,容易犯经验主义错误。总容易套用自己的成功经验,而不吸收新东西。
这里就涉及两点,一是学习,二是执行。
即使学了足够多的知识,也不要停下,也要持续下去。
因为执行看的不是逻辑框架,而是细节。如果停滞学习了,虽然知道新知识的逻辑框架,但是不知道细节,执行时非常容易失误,最终做出来的事情就好像是骨哥。只有骨头,没有肉,很难看,也不正常。
总之,乔布斯虽然人品很一般,如果践行他的“stay hungry,stay foolish”还是受益很深的。
@少个螺丝这方面给我印象最深。
5.【怎样加快阅读速度随着社会的发展,要摄取的知识面也越来越多,
怎样提高阅读速度 古人常用“学海”和“书山”来形容学问之广、书籍之多.在这“学海”和“书山”面前,不少人发出了“人生有涯(有限),而知也无涯”的慨叹.在现代社会里,随着科学文化的发展,这“学海”还在迅速扩大,“书山”也在无限增高.据统计,从一九五○年起,世界知识的总量每十年翻一番,一九七○年起,每五年翻一番.目前,全世界每年书刊出版的总量是:期刊十几万种,图书五十多万种.有人估计,到公元二○○○年,全世界各类图书总量将达到二亿种,一个图书馆要用传统的方式收藏这么多书,书架排列起来的总长度将达五千英里.在这种知识激增的形势下,能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读尽可能多的书呢?现代阅读学告诉我们,在保证理解的前提下,大幅度地提高阅读速度是完全可能的.阅读速度与阅读过程有直接关系.据研究,人们的阅读过程有两种.一种是:看到文字,先读出声音,再由声音在大脑中唤起意思,达到理解,这就是大家常说的“朗读”;另一种是:看到文字,直接在大脑中唤起意思,达到理解,这就是大家常说的“默读”.由于默读不必经过发音阶段,而直接由文字认识意义,所以速度要比朗读快.就一般的阅读者来说,汉语朗读每分钟是一百五十到二百字,默读每分钟可达四百到六百字,默读的速度是朗读速度的三倍左右.因此,要想读书快,就应该重视默读,养成一看到文字直接就想到意思的习惯.练习默读要注意控制自己的口,不发音,也不要动嘴唇,眼睛加快扫视页面的速度,吸收文字所表示的意思.时间长了,阅读速度就会大大加快.阅读速度和认知方式也有关系.据研究,阅读的认知方式也有两种.一种是“合成式认知”,即逐个辨识每一个汉字,再循序合成词和句子,逐步理解它的意思;一种是“整体式认知”,即一次辨认一个词、一个词组、甚至一个句子,整体地理解它的意思.很显然,整体式认知一次辨认的字数较多,因此,比合成认知的速度要快得多.有人做过实验,逐个辨认不成词句的汉字,每分钟仅能辨认一百个左右;整体辨认成为词句的汉字,每分钟可以达到五百个左右.因此,要提高阅读速度还应该养成整体认知的习惯.整体认知的能力能够通过练习来提高,可以像下面这样,把一段话分解成许多短句,一句一行地排成条形,中间划一条垂直的虚线:阅读时把目光投在虚线上,自上而下快速移动,这样可以培养自己以句为单位理解意思的习惯.也可以把一句句的话写在卡片上,每张卡片写一个句子,在极短的时间内在眼前闪示,然后说出这句话的意思.可以逐渐加长卡片上的句子,缩短出示卡片的时间,这样可以扩大眼睛看字的范围,增加一次认知的字数.这类练习做得多了,整体认知的能力必然能有所提高,阅读速度自然就加快了.任何一种语言,它的构词方式、句子结构、句与句之间的关系都有一定的规律和模式.有意识地掌握这些规律和模式,可以加快对词义句义的理解,使阅读过程变得轻松流畅,从而提高速度.例如汉语的句子一般是由主语——谓语——宾语和其它附加成分组成的.掌握了这个模式,即使碰到很复杂的长句,也能准确地抓住主干,迅速理解句意.鲁迅的《故乡》里有这样一句话: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这个句子比较长,但是如果我们懂得汉语句子构成的规律,就能迅速看出句子的主干是:“我回到故乡去”,比较顺利地领会了句义.因此掌握语言运用规律,提高语文修养也可以加快阅读速度.据历史记载,我国古代读书速度很快的人,可以做到“一目十行”,这样说可能有些夸张,但是根据科学研究,人脑接受文字的能力要远远超过眼球移动的速度.只要掌握了速读的技巧,读得又快又好,是完全可能的.。
6.中国经济发展得快的原因有哪些
其一,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勤劳的农民工群体,并且也是世界最大规模的农民工群体,这是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比印度等国家经济发展快的重要原因。
比如庞大的青年女性提供了廉价而丰富的外向型经济劳动力,城市郊区的男性劳动力建设着中国的楼房。这些人口都是一天工作10个小时以上,他(她)们的血汗铸就了中国的经济成就。
其二,高天赋的中国人口,是中国经济发展比较快的根本原因。中国人口高智商、勤劳、节俭,这是中国之所以比许多国家发展快的根本原因。
比如,虽然国家对教育投入不足,但是国民高度重视子女教育,这导致中国教育水平不是很差。加上中国人口智商高,就是在较少的知识水平下,也能有较好的表现水平,在较差的学习环境下,能有较好的学习收获。
勤劳节俭的天赋弥补了政策失误带来的损失,比如勤劳节俭的国民性格,弥补了乱拆迁政策带来的财富损失。 其三,海外华侨(包括香港或台湾同胞)的贡献也很巨大。
中国拥有数量庞大的勤劳、节俭、高智商的侨民,这些人在海外积累了大量财富,随着大陆的改革开放,这些人回大陆投资,付出财富与知识,对促进改革开放前期,大陆经济的发展贡献巨大。这也是中国相对印度经济发展快的重要原因。
中国拥有较为发达的邻国日本或韩国,相对印度也是一个优势。 其四,中国庞大的自然资源,产生了庞大的资源开发经济,对中国经济迅速发展贡献很大。
比如中国煤炭资源的开发,产生了巨大的煤炭挖掘经济体系。这是中国相对印度的重要优势。
其五,中国庞大的人口规模,形成了发展中国家最大的国内市场。这个因素对改革开放后期的经济发展,意义重大,这个因素导致中国拥有世界最大的钢铁市场、汽车市场、各种电器市场,对培养中国企业的壮大,帮助很大。
这导致中国在许多行业可以形成世界最大规模的企业,形成最大的企业规模效益。 估计以上五点是中国经济发展比较快的主要原因。
其它原因还有许多,比如中国人口分布的不均衡,可以促使局部地区人口密度较大,对中国经济发展也有好处。 从其它角度看,中国改革开放政策,促使中国的政策逐渐回归世界潮流,这促使政策因素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束缚减弱,是促使以上五点优势表现出来的前提条件。
如果不能回归世界潮流,这些优势就难以体现出来,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就不会较快了。其实就是与世界接轨,市场化与私有化或法制化,这三点需要继续深化,中国经济发展速度还可以更快,中国高速经济发展形势可以保持更长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