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电脑方面的知识
你是想学点电脑知识吗?这个需要你够勤奋,然后需要时间积累。
首先你要认识硬件组成和电脑的基本工作原理,我身边很多用了几年电脑的人,连内存外存的概念都还没搞清楚,这样稀里糊涂的,学东西也会稀里糊涂。到附近的书城找点基础书看看,或到百度文库里找找也行。
其次了解操作系统的原理,不用很深,大概知道就行,慢慢积累。知道如何分区(分区的概念),如何安装操作系统。了解常用的系统工具和软件的作用和安装,学会一种输入法、一套办公软件的使用,有信心的话,学点简单的编程和数据库知识,网页制作和图片编辑软件的使用。
多向比你懂的人问,或者多看别人问的问题。
订购一种专业点的报纸,比如电脑报,看不懂的不管,先重点照顾自己半懂不懂的,彻底搞明白某个问题,就有收获。
我以前有个同事就是那种内外存不分的人,他40几岁了,按理说学新东西很困难的年纪。但他经常缠着我,喊我师傅,然后拖我喝酒要我教他入门(我根本不喜欢喝酒,他喜欢),现在硬件方面,我要喊他师傅了,只可惜他外语太差,软件、编程勉强不来。
知识需要积累,自己平时努力,外行也能练成内行。
2.有关电脑的知识
电脑的主要结构:
主机:主板、CPU(中央处理器)、主要储存器(内存)、扩充卡(显示卡 声卡 网卡等 有些主板可以整合这些)、电源供应器、光驱、次要储存器(硬盘)、软驱。
外设:显示器、键盘、鼠标(音箱、摄像头,外置调制解调器MODEM 等)。
注意事项
一、开关机
计算机设备一定要正确关闭电源,,否则会影响其工作寿命,也是一些故障的罪魁祸首。正确的电脑开关机顺序是:开机,先接通并开启计算机的外围设备电源(如显示器,打印机等),然后再开启计算机主机电源;关机顺序正好相反,先关主机电源,然后再断开其他外围设备的电源。
二、计算机设备使用安全须知
(一)计算机设备不宜放在灰尘较多的地方(比如靠近路边的窗口等),实在没有条件换地方的,应该能用防尘罩等在不使用的时候盖好;不宜放在较潮湿的地方(比如说水瓶集中处,饮水机等的旁边,人倒水容易将水溅到设备上),还有就是注意主机箱的散热,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到计算机上;
(二)计算机专用电源插座上应严禁再使用其他电器,暖手炉等个人电器设备,下班时应该检查电脑设备是否全部关闭后再离开;
(三)不能在计算机工作的时候搬动计算机;
(四)切勿在计算机工作的时候插拔设备,频繁地开关机器,带电插拨各接口(除USB接口),容易烧毁接口卡或造成集成块的损坏;
(五)防静电,防灰尘,不能让键盘,鼠标等设备进水;
(六)定期对数据进行备份并整理磁盘。由于硬盘的频繁使用,病毒,误操作等,有些数据很容易丢失。所以要经常对一些重要的数据进行备份,以防止几个月完成的工作因备份不及时而全部丢失。经常整理磁盘,及时清理垃圾文件,以免垃圾文件占用过多的磁盘空间,还给正常文件的查找和管理带来不便,不仅容易将重要文件删除,还会在急用时找不到需要的文件等等问题;
(七)发现问题要及时报修,使机器始终工作于较好状态.包括:设备是否有异常问题各个接线是否松动等;
(八)预防计算机病毒,装杀毒软件,定期升级并且查杀病毒。
计算机使用上注意的几点:
1、自动链接到一些陌生的网站。上网时要注意,不懂的东西不要乱点,尤其是一些色情类的图片,广告漂浮在浏览器页面当中的,不要点击它;如果它影响你浏览网页,就上下拖动滑动条,直到最佳视角为止。另外,一些上网插件尽量不要装。还有不要安装上网助手及其工具栏,这类软件有时会影响浏览器的正常使用。
2、不要随便下载和安装互联网上的一些小的软件或者程序。
3、陌生人发来的电子函件。收到陌生人发来的电子函件,尤其是那些标题很具诱惑力,比如一则笑话,或者一封情书等,又带有附件的电子函件。
4、使用U盘前先进行查杀病毒操作,定期用防病毒软件检测系统有没有病毒。
3.有关一些电脑的知识
电脑是由主机和显示器组成,主机里主要的四大件是:1}硬盘:起的是存储东西的作用:
2}: 内存:内存主要是用来临时存贮数据
比如电脑中调用的数据,就需要从硬盘读出,发给内存,然后内存再发给CPU
也可以理解成是内存和CPU之间的缓存,
因为CPU中的ALU(虚拟寄存器)速度要比硬盘速度快的多.
所以需要内存用来给CPU和硬盘之间进行沟通
当然光盘/软盘等所有外存贮器都是用内存来作桥梁的
3]:cpu:说简单点cpu全名中央处理器,相当于电脑的大脑,电脑的运算处理全都靠他进行的
4}:主板:主板在电脑中的功能相当于系统总线,是连接各个设备,比如cpu,内存,显卡,硬盘,电源,键盘,鼠标等的桥梁
4.电脑的相关知识
电脑的学名为电子计算机,是由早期的电动计算器发展而来的。
1946年,世界上出现了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ENIAC”,用于计算弹道。是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电工学院制造的,但它的体积庞大,占地面积170多平方米,重量约30吨,消耗近100千瓦的电力。
显然,这样的计算机成本很高,使用不便。1956年,晶体管电子计算机诞生了,这是第二代电子计算机。
只要几个大一点的柜子就可将它容下,运算速度也大大地提高了。1959年出现的是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
最初的计算机由约翰·冯·诺依曼发明(那时电脑的计算能力相当于现在的计算器),有三间库房那么大,后逐步发展。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这是电脑发展的最新阶段。
到1970年,由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制成的“克雷一号”,使电脑进入了第四代。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明,使电子计算机不断向着 小型化、微型化、低功耗、智能化、系统化的方向更新换代。
20世纪90年代,电脑向“智能”方向发展,制造出与人脑相似的电脑,可以进行思维、学习、记忆、网络通信等工作。 进入21世纪,电脑更是笔记本化、微型化和专业化,每秒运算速度超过100万次,不但操作简易、价格便宜,而且可以代替人们的部分脑力劳动,甚至在某些方面扩展了人的智能。
于是,今天的微型电子计算机就被形象地称做电脑了。世界上第一台个人电脑由IBM于1981年推出。
电脑概述(a brief introduction to computer)电脑的学名为电子计算机,是由早期的电动计算器发展而来的。 通常说到“世界公认的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大多数人都认为是1946年面世的“ENIAC”,它主要是用于计算弹道。
是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电气工程学院制造的,但它的体积庞大,占地面积170多平方米,重量约30吨,消耗近150千瓦的电力。显然,这样的计算机成本很高,使用不便。
这个说法被计算机基础教科书上普遍采用,事实上在1973年根据美国最高法院的裁定,最早的电子数字计算机,应该是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的物理系副教授约翰·阿坦那索夫和其研究生助手克利夫·贝瑞(Clifford E. Berry ,1918-1963)于1939年10月制造的”ABC”(Atanasoff- Berry-Computer)。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误会,是因为“ENIAC”的研究小组中的一个叫莫克利的人于1941年剽窃了约翰·阿坦那索夫的研究成果,并在1946年时,申请了专利。
由于种种原因直到1973年这个错误才被扭转过来。(具体情况参阅百度百科—-“约翰·阿坦那索夫”词条,希望大家记住ABC和约翰·阿坦那索夫,希望以后的教科书能够修改这个错误)。
后来为了表彰和纪念约翰·阿坦那索夫在计算机领域内作出的伟大贡献,1990年美国前总统布什授予约翰·阿坦那索夫全美最高科技奖项—-“国家科技奖”。 1956年,晶体管电子计算机诞生了,这是第二代电子计算机。
只要几个大一点的柜子就可将它容下,运算速度也大大地提高了。1959年出现的是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
最初的计算机由约翰·冯·诺依曼发明(那时电脑的计算能力相当于现在的计算器),有三间库房那么大,后逐步发展而成。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这是电脑发展的最新阶段。
到1976年,由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制成的“克雷一号”,使电脑进入了第四代。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明,使电子计算机不断向着小型化、微型化、低功耗、智能化、系统化的方向更新换代。
20世纪90年代,电脑向“智能”方向发展,制造出与人脑相似的电脑,可以进行思维、学习、记忆、网络通信等工作。 进入21世纪,电脑更是笔记本化、微型化和专业化,每秒运算速度超过100万次,不但操作简易、价格便宜,而且可以代替人们的部分脑力劳动,甚至在某些方面扩展了人的智能。
于是,今天的微型电子计算机就被形象地称做电脑了。 世界上第一台个人电脑由IBM于1981年推出。
IBM推出以英特尔的x86的硬体架构及微软公司的MS-DOS操作系统的个人电脑,并制定以PC/AT为PC的规格。之后由英特尔所推出的微处理器以及微软所推出的操作系统发展几乎等同于个人电脑的发展历史。
Wintel架构全面取代了IBM在个人电脑主导的地位。
5.关于电脑的一些基本常识
电脑硬件常识 #1 硬件系统: 电脑的硬件系统由输入设备、主机和输出设备组成。
外部信息经输入设备输入主机,由主机分析、加工、处理,再经输出设备输出。 #1 输入输出设备: 电脑只能识别二进制数字电信号,而人们习惯于接受图文声像信号。
输入输出设备起着信号转换和传输的作用。 我们常用键盘输入文字,用麦克风输入声音,用数码像机、扫描仪和摄影机输入图像。
常用输出设备有显示器、打印机和喇叭。 #1 主板: 也称主机板,是安装在主机机箱内的一块矩形电路板,上面安装有电脑的主要电路系统。
主板的类型和档次决定着整个微机系统的类型和档次,主板的性能影响着整个微机系统的性能。 主板上安装有控制芯片组、BIOS芯片和各种输入输出接口、键盘和面板控制开关接口、指示灯插接件、扩充插槽及直流电源供电接插件等元件。
CPU、内存条插接在主板的相应插槽(座)中,驱动器、电源等硬件连接在主板上。 主板上的接口扩充插槽用于插接各种接口卡,这些接口卡扩展了电脑的功能。
常见接口卡有显示卡、声卡等。 #1 CPU: CPU(中央处理器)是电脑的核心,电脑处理数据的能力和速度主要取决于CPU。
通常用位长和主频评价CPU的能力和速度,如PⅡ300 CPU能处理位长为32位的二进制数据,主频为300MHz。 #1 系统总线: 系统总线是连接扩充插槽的信息通路。
ISA和PCI总线是目前PC机常用系统总线,主板上相应有ISA和PCI插槽。 #1 输入输出接口: 简称I/O接口,是连接主板与输入输出设备的界面。
主机后侧的串口、并口、键盘接口、PS/2接口、USB接口以及主机内部的硬盘、软驱接口都是输入输出接口。 #1 串行通讯接口(RS-232-C): 简称串行口,是电脑与其它设备传送信息的一种标准接口。
现在的电脑至少有两个串行口COM1和COM2。 #1 并行通讯接口: 简称并行口,是电脑与其它设备传送信息的一种标准接口,这种接口将8位数据位同时并行传送,并行口数据传送速度较串行口快,但传送距离较短。
并行口使用25孔D形连接器,常用于连接打印机。 #1 EIDE接口: 也称为扩展IDE接口,主板上连接EIDE设备的接口。
常见EIDE设备有硬盘和光驱。目前较新的接口标准还有Ultra DMA/33、Ultra DMA/66。
#1 AGP: 即“加速图形端口”,是Intel公司在1996年7月提出的显示卡接口标准,通过主板上的AGP插槽连接AGP显示卡。PCI总线的传输速度只能达到132MB/s,而AGP端口则能达到528MB/s,传输速度四倍于前者。
AGP技术使图形显示(特别是3D图形)的性能有了极大的提高,使PC机在图形处理技术上又向前迈了一大步。 #1 光盘驱动器: 读取光盘信息的设备。
是多媒体电脑不可缺少的硬件配置。 光盘存储容量大,价格便宜,保存时间长,适宜保存大量的数据,如声音、图像、动画、视频信息、电影等多媒体信息。
光盘驱动器有三种,CD-ROM、CD-R和MO,CD-ROM是只读光盘驱动器;CD-R只能写入一次,以后不能改写;MO是可写、可读光盘驱动器。 #1 内存储器: 简称内存,用于存放当前待处理的信息和常用信息的半导体芯片。
容量不大,但存取迅速。 内存包括RAM、ROM和Cache。
#1 RAM: RAM(随机存取存储器)是电脑的主存储器,人们习惯将RAM称为内存。RAM的最大特点是关机或断电数据便会丢失。
内存越大的电脑,能同时处理的信息量越大。 我们用刷新时间评价RAM的性能,单位为ns(纳秒),刷新时间越小存取速度越快。
586电脑常用RAM有EDO RAM和SDRAM,存储器芯片安装在手指宽的条形电路板上,称之为内存条。内存条安装在主板上的内存条插槽中。
按内存条与主板的连接方式有30线、72线和168线之分。 目前装机常用168线、刷新时间为10ns、容量为32M(或64M)的SDRAM内存条。
#1 Cache: Cache(高速缓冲存储器)是位于CPU与主内存间的一种容量较小但速度很高的存储器。 由于CPU的速度远高于主内存,CPU直接从内存中存取数据要等待一定时间周期,Cache中保存着CPU刚用过或循环使用的一部分数据,当CPU再次使用该部分数据时可从Cache中直接调用,这样就减少了CPU的等待时间,提高了系统的效率。
Cache又分为一级Cache(L1 Cache)和二级Cache(L2 Cache),L1 Cache集成在CPU内部,L2 Cache一般是焊在主板上,常见主板上焊有256KB或512KB L2 Cache。 #1 ROM: ROM(只读存储器)是一种存储计算机指令和数据的半导体芯片,但只能从其中读出数据而不能写入数据,关机或断电后ROM的数据不会丢失。
生产厂商把一些重要的不允许用户更改的信息和程序存放在ROM中,例如存放在主板和显示卡ROM中的BIOS程序。 #1 BIOS: BIOS是一个程序,即微机的基本输入输出系统,BIOS程序的主要功能是对电脑的硬件进行管理。
BIOS程序是电脑开机运行的第一个程序。开机后BIOS程序首先检测硬件,对系统进行初始化,然后启动驱动器,读入操作系统引导记录,将系统控制权交给磁盘引导记录,由引导记录完成系统的启动。
电脑运行时,BIOS还配合操作系统和软件对硬件进行操作。 BIOS程序存放在主机板上的ROM BIOS芯片中。
当前586主。
6.怎样写关于电脑的说明文
几十年前中国人还视为神秘的电脑,逐步揭开了它朦胧的面纱,进入了中国的百姓家. 电脑是计算机的别称.由于此,人们往往把它和加减乘除联系起来,使我等曾寒窗苦读十六、七年的学子们充满了对它的企盼.上小学时,计算机采用笔算:上中学时,我学会了珠算,已达到了“见几无除九几”的最高境界;上大学后,笔算、珠算显然赶不上计算的速度,只好采用精度较差的对数计算尺. 参加者作后,要求计算的精度高,乘除计算采用了手摇计算机.这种手摇计算机,倒是名副其实,是专门用来进行乘除“计算”的.它虽然使用起来噪音很大,速度也远比不上现在广为应用的计算器,但在当时那可是难得的“宝贝”.1979年春,我家乡的党支部书记见到我在单位使用手摇计算机的情景,回老家后着实将我夸奖了一番,说我将那个喔喔叫的洋玩意摇得哗啦啦转,眨眼功夫就可以算出一个多达几十万的数字来,可真神了! 最先对我进行电脑知识启蒙教育是来自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有关杂志.在一篇关于应用计算机的介绍资料中,我看到了图外用计算机证明四色定理的介绍文章.四色定理,是地理学界公认的真理,是说绘制地图只需四种颜色就行了,但在当时缺少必要的证明.借助于计算机,用了两个多小时方才证明完毕.如果采用人工证明,那可真需要一代又一代的前仆后继. 上世纪八十年中叶,电脑带着它固有的神秘,走进了省城一些机关单位的大门,人们像迎接新媳妇那样迎接着最早一批电脑的到来.当时很多单位规定电脑要安装在专门房间,铺木地板,还要适当抬高;操作人员要穿套鞋才能进入,而且手脸要干净;等等.在某单位的领导会上,曾有这样的口头决定:非工作人员不准进入电脑房,以预防“病毒”感染. 电脑的广泛应用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人们对它的应用,从开始的传递报表、打印文件等一般操作,逐步扩大到本行业应用的各个方面,工作效率越来越高,越显示出电脑的神奇.我们公路行业采用电脑绘图,省略了画底图、铅笔中深、描图、晒图等诸多麻烦,速度奇快.而且,计算机绘图精度高,图页美观,深受使用者欢迎.人们现在进行业务交流,不再需要打印和邮寄资料,只要发个电子邮件即可,方便省事.一个几十克重的U盘,就记载着可观、丰富的资料,成为携带者随时使用的好帮手. 学用电脑是要下功夫的,否则就难以揭开它神秘的面纱.1998年,我还在岗时,原单位给我配置了一台电脑,使我获得了接触和学用电脑的机会.那年,我已经是笨手笨脚的五十五岁了.为了不留下终生的遗憾,我开始了小学生般的学习电脑的生活,一晃已经七年了.七年来,尽管从未间断过学习和操作,也记不清“拜”过多少师父,但至今指法仍不很熟练,更何况还有多数的领域尚未涉猎.如果不下功夫深入探索,电脑对我们永远是神秘的.至此,我才明白了人为什么要“活到老,学到老”的道理. 电脑储存的知识内容丰富,也包含着消遣的娱乐内容.用电脑游戏,亦无不可,只是应当适量.有句古语叫做开卷有益,是说大凡读书,总会有收获的.而今,未尝不可以说“开机有益”.闲暇之际,烦闷之时,打开电脑玩玩,练练指法,启迪智力,也算是一种收获. 春节前,我一下子有了两台笔记本电脑,一台是购买的,另一台是调皮的小徒儿“送”的:“请你在桌子上放一个笔记本,然后把你的下巴放在笔记本上.好了,这就是我送给师父的春节礼物———笔记本垫脑”.电脑和垫脑都使我精神愉快.我相信像普及彩电一样,电脑的普及也不会为时太远,而且比普及彩电的速度将会更快.。
7.关于电脑的常识的
简单的说就是,你的电脑没有接地线!!!你把你主机的电源线插在了2孔插座里了吧!!要不然就是静电放电缓慢.原因是.当你使用电脑是,电源会给他加电.并为有关设备提供电力.当你的电脑开机后很久没有关的话.在CPU风扇,以及外壳等导体上的静电电没有完全排出机器.就会保留在电脑的金属物上,只到有人去碰他或者用其他导体把电排出.呵呵…这种情况一般在突然断掉插座才会出现的.!!下次你可以用钥匙等金属导体先去碰机箱,然后就没什么问题的了!
这只是理论,不知道你的实际情况!希望对你有用!!呵呵!
8.关于电脑的知识
电脑突然断电对那些硬件有影响- 忽然停电对电脑的所有部件都不好,不过一般都没什么事的,重新再开就行最大影响的就是硬盘,硬盘读取数据时是高速运转的,忽然停电的话,硬盘的盘片也立即停下来,磁头是接触着盘片的,等于就在盘片上划上一痕那样咯重新开机系统也会对硬盘进行扫描检测,一般都没什么事的忽然“停电”发生时,由停电的瞬间产生的电压波动会冲击电脑硬件的芯片,电路,电阻等。
而一旦停电时您正在进行磁盘读写操作,则有可可以产生坏道,或当你在编写文稿时,则数据资料就会丢失…… 1、公共电网络络因意外断开后,主机即停止工作,造成正在处理的数据丢失,影响电脑设备的使用寿命并且轻易对硬盘造成损坏,由停电的瞬间产生的电压波动会冲击电脑硬件的芯片,电路,电阻等。而一旦停电时您正在进行磁盘读写操作,则有可可以产生坏道,或当你在编写文稿时,则数据资料就会丢失……『另一种解释:硬盘读写操作时,处于高速旋转之中(目前通常为7200转/分钟或5400转/分钟),如若忽然断电,可可以会导致磁头与盘片猛烈磨擦而损坏硬盘。
』 2、闪存盘在读写过程中被误插拔或者忽然断电,可可以丢失数据甚至损坏盘片(当然现在有些u盘已经不怕断电了,不过还是小心为上^_^) 3、刷新BIOS的过程中掉电导致写入BIOS中的Firmware不完整,更新失败 4、突发性断电或短路等发生时,串口及外设可可以会损坏。 Pu2 不过现在技术发展的很快,很多计算机配件都有了断电保护功可以, 所以尽可以放心 假如实在不行的话就ups吧^_^ 瞬间断电或市电不稳不但会造成电脑重新启动或关机,还会造成电源损坏,更严重的时候则会导致硬盘损坏! 首先,断电后马上来电会造成输出电压瞬间过高的现象,硬盘的控制电路和马达伺服电路的元件可可以因此而遭遇灭顶之灾。
其次,通断电间隔太短也会造成硬盘转速控制失调,磁头划伤盘体。 硬盘损坏与否与电源可以够在断电时及时送出PG信号有很大关系,劣质电源所以轻易造成磁盘坏道乃至损坏就是因为开关机时电源送出的PG信号时序不准而造成的。
开机时,假如电压还没有稳定而电源就送出PG信号,硬盘可可以就开始读写,此时转速不正常会造成磁头无法悬浮到正常的高度而划伤盘体。 用户手动关机时,电源可以比较轻松地送出PG关机信号让电脑“清场”,然后电源才真正关闭。
但意外断电时情况就不同了,要帮求电源必须在较短的时间内发出PG关机信号,此时的PG信号相当给硬盘下了死命令——丢下数据、马上撤退!让磁盘停止读写并将磁头退回到安全位置,假如电压已经降低了才送出PG信号则有可可以造成硬盘马达伺服电路超负荷工作、磁头无法及时退回到安全位置而造成硬盘的损坏。 另外,在正常使用中有种情况也会造成硬盘的烧毁,由于ATX电源内部 5V和 12V输出端共用一套电压调整电路,列样就可可以出现 5V负载越重、12V输出电压越高的情况。
大家可以采用MBM5来检测 12V电压的变化情况,当CPU的使用率达到100%时, 12V的电压往往会升高, CPU空闲后 12V电压也就开始回落了。其原因就在于电源只会根据 5V电压端进行输出调整,为了包管 5V端电压的稳定而全面增加各个输出端的电压,从而导致 12V电压值的飙升,使在 12V上取电的硬盘马达伺服电路中的元件过压而烧毁对硬件有影响的。
9.有关计算机的基础知识
你那个offset的东西我就不回答了,太简单了,看了我推荐的资料,你就都明白了。
病毒于反病毒牵涉到的内容很多,首先就是汇编的相关知识,建议你看罗云斌的《琢石成器-windows环境下32位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这本是必读的书,研究病毒,木马,逆向等这些东西,汇编不行,寸步难行。
接下来要对windows下的api函数有了解,直接看msdn把,api分几个大类,可以粗略的读一下,不要求你都会,但是至少要知道都有那些大类,都什么作用,特别是于进程和线程相关的api。
mfc虽然已经快被淘汰了,但是很多资料还是用mfc写的,不懂也不行,看《深入浅出mfc》,孙鑫老师讲的不错,视频和书都有。
关于系统和底层的学习,可以先看看操作系统原理,还有就是就是一本不错的windows内核书,《天书夜读-从汇编语言到windows内核编程》,谭文和邵建磊的,他们还有两本书,我还没找到,一本 《竹林蹊径-深入浅出windows驱动开发》 一本《寒江独钓-windows内核编程和信息安全》,都挺不错的。
学到这里估计你就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想要调试和逆向病毒了,结果发现都是加壳的,呵呵,在推荐你一本书《加密与解密》第三版的,看雪论坛出的,带你进入一个新天地。
接着把,你又迷茫了,不晓得为什么很多东西调试不了,怎么调试,好吧,还有一本调试者的圣经《软件调试》,你会发现,哎呀,我的底层这么差,那就把操作系统的东西再看一遍把,呵呵
10.电脑有关的知识
清理C盘空间打开“我的电脑”-“工具”-“文件夹选项”-“查看”-在“显示所 有文件和文件夹”选项前打勾-“确定” 2.删除以下文件夹中的内容: x:Documents and Settings用户名Cookies下的所有文件(保留index 文件) x:Documents and Settings用户名Local SettingsTemp下的所有文 件(用户临时文件) x:Documents and Settings用户名 LocalSettingsTemporaryInternet Files下的所有文件(页面文件) x:Documents and Settings用户名Local SettingsHistory下的所 有文件(历史纪录) x:Documents and Settings用户名Recent下的所有文件(最近浏览文 件的快捷方式) x:WINDOWSTemp下的所有文件(临时文件) x:WINDOWSServicePackFiles(升级sp1或sp2后的备份文件) x:WINDOWSDriver Cachei386下的压缩文件(驱动程序的备份文件) x:WINDOWSSoftwareDistributiondownload下的所有文件 3.如果对系统进行过windoes updade升级,则删除以下文件: x:windows下以 $u。
开头的隐藏文件 4.然后对磁盘进行碎片整理,整理过程中请退出一切正在运行的程序 5.碎片整理后打开“开始”-“程序”-“附件”-“系统工具”-“系统 还原”-“创建一个还原点”(最好以当时的日期作为还原点的名字) 6.打开“我的电脑”-右键点系统盘-“属性”-“磁盘清理”-“其他选 项”-单击系统还原一栏里的“清理”-选择“是”-ok了 7、在各种软硬件安装妥当之后,其实XP需要更新文件的时候就很少了。 删除系统备份文件吧:开始→运行→sfc.exe /purgecache近3xxM。
(该命令 的作用是立即清除”Windows 文件保护”文件高速缓存,释放出其所占据的空 间) 8、删掉windowssystem32dllcache下dll档(减去200——300mb),这是 备用的dll档, 只要你已拷贝了安装文件,完全可以这样做。 9、XP会自动备份硬件的驱动程序,但在硬件的驱动安装正确后,一般变 动硬件的可能性不大,所以也可以考虑将这个备份删除,文件位于 windowsdriver cachei386目录下,名称为driver.cab,你直接将它删除 就可以了,通常这个文件是74M。
10、删除不用的输入法:对很多网友来说,Windows XPt系统自带的输入 法并不全部都合适自己的使用,比如IMJP8_1 日文输入法、IMKR6_1 韩文输 入法这些输入法,如果用不着,我们可以将其删除。输入法位于 windowsime文件夹中,全部占用了88M的空间。
11、升级完成发现windows多了许多类似$NtUninstallQ311889$这些目 录,都干掉吧,1x-3xM 12、另外,保留着windowshelp目录下的东西对我来说是一种伤害,呵 呵。
都干掉! 13、关闭系统还原:系统还原功能使用的时间一长,就会占用大量的硬 盘空间。
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手工设置,以减少硬盘占用量。打开”系统属性 “对话框,选择”系统还原”选项,选择”在所有驱动器上关闭系统还原”复选框 以关闭系统还原。
也可仅对系统所在的磁盘或分区设置还原。先选择系统所 在的分区,单击”配置”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取消”关闭这个驱动器的系统 还原”选项,并可设置用于系统还原的磁盘空间大小。
14、休眠功能会占用不少的硬盘空间,如果使用得少不妨将共关闭,关 闭的方法是的:打开”控制面板”,双击”电源选项”,在弹出的”电源选项属性 “对话框中选择”休眠”选项卡,取消”启用休眠”复选框。 15、卸载不常用组件:XP默认给操作系统安装了一些系统组件,而这些 组件有很大一部分是你根本不可能用到的,可以在”添加/删除Windows组件” 中将它们卸载。
但其中有一些组件XP默认是隐藏的,在”添加/删除Windows 组件”中找不到它们,这时可以这样操作:用记事本打开 windowsinfsysoc.inf这个文件,用查找/替换功能把文件中的”hide”字符 全部替换为空。这样,就把所有组件的隐藏属性都去掉了,存盘退出后再运 行”添加-删除程序”,就会看见多出不少你原来看不见的选项,把其中那些你 用不到的组件删掉(记住存盘的时候要保存为sysoc.inf,而不是默认的 sysoc.txt),如Internat信使服务、传真服务、Windows messenger,码表 等,大约可腾出近50MB的空间。
16、清除系统临时文件:系统的临时文件一般存放在两个位置中:一个 Windows安装目录下的Temp文件夹;另一个是x:Documents and Settings”用 户名”Local SettingsTemp文件夹(Y:是系统所在的分区)。这两个位置的文 件均可以直接删除。
17、清除Internet临时文件:定期删除上网时产生的大量Internet临时 文件,将节省大量的硬盘空间。打开IE浏览器,从”工具”菜单中选 择”Internet选项”,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常规”选项卡,在”Internet临时 文件”栏中单击”删除文件”按钮,并在弹出”删除文件”对话框,选中”删除所 有脱机内容”复选框,单击”确定”按钮。
18、清除预读文件:Windows XP的预读设置虽然可以提高系统速度,但 是使用一段时间后,预读文件夹里的文件数量会变得相当庞大,导致系统搜 索花费的时间变长。而且有些应用程序会产生死链接文件,更加重了系统搜 索的负担。
所以,应该定期删除这些预读文件。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