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落体运动的知识点

1.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识点.,在自由落体运动以前的全部有关知识

1.质点(A)(1)没有形状、大小,而具有质量的点.(2)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3)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并不取决于这个物体的大小,而是看在所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上各部分运动情况的差异是否为可以忽略的次要因素,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参考系(A)(1)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2)在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即假定为不动的)另外的物体,叫做参考系.对参考系应明确以下几点:①对同一运动物体,选取不同的物体作参考系时,对物体的观察结果往往不同的.②在研究实际问题时,选取参考系的基本原则是能对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得到尽量的简化,能够使解题显得简捷.③因为今后我们主要讨论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所以通常取地面作为参照系3.路程和位移(A)(1)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2)位移是矢量,可以用以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一条有向线段来表示.因此,位移的大小等于物体的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线距离.路程是标量,它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因此其大小与运动路径有关.(3)一般情况下,运动物体的路程与位移大小是不同的.只有当质点做单一方向的直线运动时,路程与位移的大小才相等.图1-1中质点轨迹ACB的长度是路程,AB是位移S.(4)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位移才是能用来描述位置变化的物理量.路程不能用来表达物体的确切位置.比如说某人从O点起走了50m路,我们就说不出终了位置在何处.4、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A)(1)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位移s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即v=s/t.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也有方向,其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m/s)米/秒.(2)平均速度是描述作变速运动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一个作变速运动的物体,如果在一段时间t内的位移为s, 则我们定义v=s/t为物体在这段时间(或这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平均速度也是矢量,其方向就是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位移的方向.(3)瞬时速度是指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从物理含义上看,瞬时速度指某一时刻附近极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大小叫瞬时速率,简称速率5、匀速直线运动(A)(1) 定义: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位移相等,这种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质点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位移相等,质点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质点的运动方向相同,质点在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大小和路程相等.(2) 匀速直线运动的x—t图象和v-t图象(A)(1)位移图象(s-t图象)就是以纵轴表示位移,以横轴表示时间而作出的反映物体运动规律的数学图象,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线是通过坐标原点的一条直线.(2)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横轴(时间轴)的直线,如图2-4-1所示.由图可以得到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如v1=20m/s,v2=-10m/s,表明一个质点沿正方向以20m/s的速度运动,另一个反方向以10m/s速度运动.6、加速度(A)(1)加速度的定义:加速度是表示速度改变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速度的改变量跟发生这一改变量所用时间的比值,定义式:a= (2)加速度是矢量,它的方向是速度变化的方向(3)在变速直线运动中,若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则质点做加速运动; 若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则则质点做减速运动.7、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A)1、实验步骤:(1)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平板上,并接好电路(2)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定滑轮,下面吊着重量适当的钩码.(3)将纸带固定在小车尾部,并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4)拉住纸带,将小车移动至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先接通电源,后放开纸带.(5)断开电源,取下纸带(6)换上新的纸带,再重复做三次2、常见计算:(1) , (2) 8、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A)(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t=vo+at(减速:vt=vo-at)(2). 此式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s=vot+at2/2(减速:s=vot-at2/2)(4)位移推论公式: (减速: )(5).初速无论是否为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连续相邻的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一常数: s = aT2 (a—-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T—-每个时间间隔的时间)9、匀变速直线运动的x—t图象和v-t图象(A)。

2.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以及公式

自由落体运动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t2=2gh

注:

(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

1.位移s=Vot-gt2/2 2.末速度Vt=Vo-gt (g=9.8m/s2≈10m/s2)

3.有用推论Vt2-Vo2=-2gs 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

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注:

(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

(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3.自由落体运动的难点是什么,

1、自由落体运动的现象是: 某物体在高空,以初速度V=0(m/s),加速度a=9.8(m/s),向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注:此时的加速度a,要是题目中给出了加速度是多少,则以题意为准:但要是没注明,则一般情况以a=9.8

m/s计算)。

2、自由落体运动遵从匀加速直线运动规律。意为:运动以 初速度V=0(m/s),加速度a=9.8(m/s)(关于a的问题“1”中已注明)做直线运动,所以,为匀加速直线运动。

3、题目:一玻璃球从高空突然坠落,自此做自由落体运动,在达到地面时速度为98m/s,请问:该玻璃球从高空开始下落到到达地面用了多少时间?

解:因为玻璃球从高空坠落,并做自由落体运动,

设玻璃球在此运动中,初速度为V1,到达地面的速度为V,公用时间t (s)

故 又公式可得

V=(V1)+a*t

因为 物体初速度(V1)=0(m/s) 达到地面时V=98(m/s)

所以 t=10(s)

4、因为自由落体运动是因为物体刚从空中下落,所以初速度为0,且在整个运动中只收到重力作用(当然空气阻力不计,物理题几乎都是这样)。所以,要运用这个运动的公式及规律,就一定要先判断该运动是否符合自由落体运动条件,就是说该运动是否是自由落体运动。但若在地面平行运动,只要不计空气阻力和摩擦力,且初速度为0,加速度是恒定的,也可以运动该规律

4.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有什么公式

1、自由落体运动的现象是:某物体在高空,以初速度V=0(m/s),加速度a=9.8(m/s),向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注:此时的加速度a,要是题目中给出了加速度是多少,则以题意为准:但要是没注明,则一般情况以a=9.8 m/s计算).2、自由落体运动遵从匀加速直线运动规律.意为:运动以 初速度V=0(m/s),加速度a=9.8(m/s)(关于a的问题“1”中已注明)做直线运动,所以,为匀加速直线运动.3、题目:一玻璃球从高空突然坠落,自此做自由落体运动,在达到地面时速度为98m/s,请问:该玻璃球从高空开始下落到到达地面用了多少时间?因为玻璃球从高空坠落,并做自由落体运动,设玻璃球在此运动中,初速度为V1,到达地面的速度为V,公用时间t (s) 故 又公式可得 V=(V1)+a*t 因为 物体初速度(V1)=0(m/s) 达到地面时V=98(m/s) 所以 t=10(s) 4、因为自由落体运动是因为物体刚从空中下落,所以初速度为0,且在整个运动中只收到重力作用(当然空气阻力不计,物理题几乎都是这样).所以,要运用这个运动的公式及规律,就一定要先判断该运动是否符合自由落体运动条件,就是说该运动是否是自由落体运动.但若在地面平行运动,只要不计空气阻力和摩擦力,且初速度为0,加速度是恒定的,也可以运动该规律.。

5.自由落体所有公式

一)自由落体运动 一般公式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t2=2gh

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

1.位移s=Vot-gt2/2 2.末速度Vt=Vo-gt (g=9.8m/s2≈10m/s2)

3.有用推论Vt2-Vo2=-2gs 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

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

(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二).自由落体常用二级公式

n秒末速度(m/s): 10,20,30,40,50

n秒末下落高度(m):5、20、45、80、125

第n秒内下落高度(m):5、15、25、35、45

%title插图%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