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一地理从《降水与降水的分布》至全书完的知识点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14、卫星云图: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区。
常见天气符号:(P46)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可以用污染指数来表示。15、气温的变化:一天中,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8月最高2月最低。南北半球相反。
16、气温分布规律:①世界气温从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②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
③在山地,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度。17、降水的分布规律:①从赤道向两极降水量递减;②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③温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④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世界“雨极”是乞拉朋齐,世界”干极”是阿塔卡马沙漠。
18、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因素等。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最大。
19、气候变暖:自然原因是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二氧化碳具有保温作用,使大气升温:人为原因是一方面燃烧煤、石油等,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另一方面大量砍伐森林,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气温随之升高。产生的影响是:世界上的人口和城市多数分布在温带沿海地区,气温上升,会使极地地区的冰雪融化,引起全球海平面不断上升,沿海低地可能会被淹没。
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20、世界人口的增长:2006年3月,世界人口达65亿。人口增长的速度就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七大洲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非洲,最低的是欧洲;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快,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慢。21、世界人口分布: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北美洲东部等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是世界上的四大人口稠密地区。
22、人口问题:①增长过快产生的问题: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饥饿贫困、资源短缺、污染严重、治安混乱等。②增长过慢(或不断减少)带来的问题: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
合理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23、不同的人种:划分依据:体质特征。人种的分布特点:白种人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大洋洲;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
黄种人:分布在亚洲东部和东南部、美洲地区(印第安人和因纽特人)黑种人:分布在非洲中部和南部;大洋洲、美国、印度南部等地。24、主要语言:汉语:是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英语:是使用最广泛的语言,25、三大宗教: 宗 教 发源地 分布地区 代表建筑 主要经典基 督 教 亚洲西部 欧、美、大洋洲 教 堂 《圣经》伊斯兰教 阿拉伯半岛 西亚、北非 清真寺 《古兰经》佛 教 古印度 东亚、东南亚 庙 宇 《佛经》基督教是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在我国,多数人不信教,少数民族中,维吾尔族、回族多信仰伊斯兰教,蒙古族多信仰喇嘛教。
26、聚落: 分为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一般来说,先有乡村后有城市。
目前,全世界大约有一般以上的人住在城市。聚落分布: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聚落分布较密集。
聚落形成与发展因素:①水源充足;②土壤肥沃、适宜耕作;③地形平坦;④交通便利;⑤自然资源丰富等。27、特色民居与自然环境: 民 居 当地自然特点 民居建筑特点东 南 亚高 架 屋 气候终年炎热多雨,植物生长茂盛。
多为木楼或竹楼,上层住人通风散热,避免潮湿和野兽袭击,下层堆放杂物饲养牲畜。西 亚村 庄 热带沙漠地区,白天炎热,昼夜温差大。
墙厚窗小。厚墙可以减少白天通过墙壁传导进入的热量,屋小可以减少白天从沙漠吹来的热风。
因纽特人冰 屋 极地地区终年寒冷,多暴风雪。 就地取材,利用冰块堆砌而成,房屋较低,下凹成洞,防风避寒。
黄土高原窑 洞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 冬暖夏凉适宜居住,充分利用黄土的特点和当地干旱气候的特点。
西双版纳傣族竹楼 气候终年炎热多雨,植物生长茂盛。 多为木楼或竹楼,上层住人通风散热,避免潮湿和野兽袭击,下层堆放杂物饲养牲畜。
28、目前我国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传统民居有山西省的平遥古城、云南省的丽江古城、安徽省的皖南古村落和澳门历史城区等。第五章 发展与合作29、国家和地区:(1)不同国家差别很大①面积大小不同;②人口多少不同;③政治制度不同: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
④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30、地跨两大洲的国家:俄罗斯、埃及、土耳其 国 家 所 跨 的 大 洲 首 都埃 及 亚 洲 和 非 洲 开 罗土 耳 其 亚 洲 和 欧 洲 安 卡 拉俄 罗 斯 亚 洲 和 欧 洲 莫 斯 科31、国界和领土:国界是地图上一国与领国或公海之间的分界线,国界的划分依据主要有:①依据山脉、湖泊、海洋、经纬线划分;②依据民族、语言、宗教划分。
国界线以内的领陆、领水和领空,统称领土。3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通常把世界上的国家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主要有北美洲的美国、加拿大、欧洲的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大洋洲的澳大利亚、新西兰和亚洲的日本。发展中国家主要。
2.初中地理~求根据气温和降水资料分析气候特征(11种气候要全)以及
根据最冷月和最热月的均温值,确定温度带;结合降水的季节变化,确定气候类型。
1、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全年高温多雨,无明显的季节区别。一年内各月平均气温在24-28℃之间变化,年温差一般不超过5℃。
2、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年平均气温在22℃以上,最冷月基本在16℃以上冬半年,旱雨季明显,降水集中在雨季,且降水量大,季风显著,而且盛行热带气旋。
3、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分明显的干湿两季。年雨量700~1000毫米,多集中在湿季。干季的气温高于热带雨林地区,每日平均气温在24~30℃之间。
4、热带沙漠气候:极度干旱而酷热,少雨,,空气十分干燥,极少水分。
5、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气候:冬季最冷月平均气温在零度以上,夏季高温多雨(常说雨热同期),四季分明,冬季温和湿润。
6、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7、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潮湿的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一年四季降水比较均匀。
8、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季风性显著。夏秋常受热带气旋影响。
9、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在大陆性气候控制下,最冷月的平均气温,南部为0℃以下,北部接近-40℃。最热月的平均气温,南部26–27℃,北部接近20℃。
10、高原山地气候:海拔较高,终年低温。由海拔高度造成的非地带性的高原气候和山地气候(高山气候)。
11、寒带气候:全年寒冷,尤其是冰原地区,几乎全年都被冰雪覆盖。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热带雨林气候
百度百科——热带季风气候
百度百科——热带草原气候
百度百科——热带沙漠气候
百度百科——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气候
百度百科——地中海气候
百度百科——高原山地气候
百度百科——温带海洋性气候
百度百科——温带季风气候
百度百科——温带大陆性气候
百度百科——寒带气候(极地气候)
3.初中地理气候类型知识,最好包括分布地,气温
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与大陆内陆地区,年温差大,夏季高温,冬季低温,降水不充足,一般属于半干旱与干旱土地。
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与大陆的东岸, 北纬25°-30°,年季温差大,降水充足,一般属于湿润区,主要受夏、冬季风影响。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于大陆西岸,南北纬30°-40°,年季温差大,降水充足,受西风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部于南北回归线内区域,年季温差小,降水丰富,主要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信丰带影响。热带沙漠气候:主要分布于南北回归线附近,年季温差很小,日温差大,降水基本没有,终年受信风控制。
4.地理:请帮我总结各气候的降水和气温的特点.
世界陆地主要气候类型有十三种,特点归纳如下
(一)热带雨林气候
全年高温、多雨、湿度大。年平均气温在26℃左右,气温年较差很小,年降水量一般超过2000毫米,分配比较均匀。
(二)热带季风气候
全年气温高,年平均气温超过20℃,雨旱两季分明。
(三)热带草原气候
全年气温高,年平均气温约25℃,有明显干季和湿季、年降水量一般在700—1000毫米。
(四)热带沙漠气候
全年高温干旱。
(五)亚热带季风气候
冬季气温偏低,降水少;夏季高温多雨,降水季节分配不均。
(六)亚热带地中海气候
夏季炎热少雨;冬季温暖多雨。
(七)温带季风气候 主要分布在温带亚洲大陆东部,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暖热多雨。年较差大,年降水量500—700毫米,分配不均,相对集中在夏季。
(八)温带海洋性气候
夏季温度不高,冬季温度不低,年较差小;年降水量一般在700—1000毫米,分配比较均匀。
(九)温带大陆性气候
夏热冬冷,气温年较差、日较差都大,降水稀少,气候干旱。
(十)亚寒带大陆性气候
冬季漫长严寒,暖季温凉短促;降水量少,相对集中在夏季,蒸发弱。
(十一)极地苔原气候
终年严寒。最热月平均气温1—5℃,降水少,蒸发弱,云量较高。
(十二)极地冰原气候
全年非常严寒,各月平均气温都在0℃以下。南极大陆年平均气温-29℃—35℃,北极地区-22℃以下,全年多暴风雪。
(十三)高山高原气候
气温随高度增高而降低,气候垂直变化显著,在一定高度内,湿度大、多云雾、降水多;愈向山地上部,风力愈强。我国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但辐射强,日照丰富,降水少,冬半年风力强劲。气温的年较差小,日较差大。
5.地理:请帮我总结各气候的降水和气温的特点
世界陆地主要气候类型有十三种,我把分布、成因和特点分别列出,希望对你的学习有帮助:(一)热带雨林气候 大致分布在南北纬10°之间,以南美亚马孙平原、非洲刚果盆地、亚洲大、小巽他群岛等为典型。
全年在赤道气团控制下,高温、多雨、湿度大。年平均气温在26℃左右,气温年较差很小,年降水量一般超过2000毫米,分配比较均匀。
(二)热带季风气候 大致分布在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岸,以亚洲的中南半岛、印度半岛等地受西南季风影响地区为典型。我国云南大部、西藏东南角等地也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全年气温较高,年平均气温超过20℃。盛行风向的季节转换显著。
夏半年受赤道气团控制,降水充沛,形成雨季,气候特征与热带雨林气候相似;冬半年,有些地方在热带大陆气团控制下,降水明显减少,形成干季。年降水量1500—2000毫米,雨季降水量占年总量的80—90%以上,干湿两季分明。
(三)热带草原气候 大致分布在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以非洲中部、南美巴西大部、澳大利亚大陆北部和东部为典型。本类型分布区处于赤道低压带与信风带交替控制区。
全年气温高,年平均气温约25℃。当赤道低压带控制时期,赤道气团盛行,降水集中;信风带控制时期,受热带大陆气团控制,干旱少雨。
年降水量一般在700—1000毫米,有明显而长的干季。 (四)热带沙漠气候 大致分布在南北回归高压带控制下的大陆内部和西岸,以非洲北部、亚洲阿拉伯半岛和澳大利亚沙漠区为典型。
在副热带高压带或信风带控制下,全年受热带大陆气团控制,干旱少雨,年降水量100毫米左右,有些地方只有数十毫米或更少,日照丰富,气温很高,最热月平均气温可达30℃左右。 (五)亚热带季风气候 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大陆东岸,以亚洲大陆东部,如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北美大陆东南部,南美大陆东部和澳大利亚东南部为典型。
盛行风向季节变化显著。冬季受极地大陆气团影响,气温偏低,降水少;夏季受热带海洋气团影响,高温多雨,水分季节分配不均。
(六)亚热带地中海气候 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大陆西岸,如地中海沿岸,南北美洲纬度30°—40°的大陆西岸,澳大利亚大陆和非洲大陆西南角等地,以地中海沿岸分布面积最广、最典型。以北半球为例,夏季副热带高压带北移,为高压控制,这里受热带大陆气团影响,天气晴朗干燥、炎热少雨;冬季副热带高压带南移,受西风带(地中海锋带)影响,温暖多雨。
(七)温带季风气候 主要分布在温带亚洲大陆东部, 如我国华北、东北与苏联远东地区。冬夏盛行风向明显交替。
冬季风,受极地大陆气团控制,寒冷干燥;夏季风,主要受热带海洋气团影响,暖热多雨。年较差大,年降水量500—700毫米,分配不均,相对集中在夏季,具有大陆性特征(八)温带海洋性气候 主要分布在温带大陆西岸,如西欧、北美和南美西岸狭长地带,以西欧为典型。
这里常年受盛行西风影响,海洋气流吹向大陆,海洋调节作用显著。气候特征是:夏季温度不高,冬季温度不低,年较差小;年降水量一般在700—1000毫米,分配比较均匀。
(九)温带大陆性气候 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内陆地区。这里距海洋远,或有高山屏障,水分循环不活跃,主要受大陆气团控制,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夏季炎热,冬季相当寒冷,气温年较差、日较差都大。
(十)亚寒带大陆性气候 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北部,北美大陆北部。全年受极地大陆气团和极地海洋气团影响,冬季还受到冰洋气团影响。
冬季漫长严寒,暖季温凉短促;降水量少,相对集中在夏季,蒸发弱,为湿润地区。(十一)极地苔原气候 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北冰洋沿岸。
常受冰洋气团和极地大陆气团影响,终年严寒。最热月平均气温1—5℃,降水少,蒸发弱,云量较高。
(十二)极地冰原气候 主要分布在南极大陆和格陵兰岛内部。全年非常严寒,各月平均气温都在0℃以下,为全球气温最低地区。
南极大陆年平均气温-29℃—35℃,北极地区-22℃以下,全年多暴风雪。 (十三)高山高原气候 主要分布在高大山地和大高原地区,如喜马拉雅山、青藏高原、南美洲安第斯山等。
高大山地,气温随高度增高而降低,气候垂直变化显著,在一定高度内,湿度大、多云雾、降水多;愈向山地上部,风力愈强。我国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但辐射强,日照丰富,降水少,冬半年风力强劲。
气温的年较差小,日较差大。
6.地理:请帮我总结各气候的降水和气温的特点.
世界陆地主要气候类型有十三种,特点归纳如下(一)热带雨林气候 全年高温、多雨、湿度大。
年平均气温在26℃左右,气温年较差很小,年降水量一般超过2000毫米,分配比较均匀。 (二)热带季风气候 全年气温高,年平均气温超过20℃,雨旱两季分明。
(三)热带草原气候 全年气温高,年平均气温约25℃,有明显干季和湿季、年降水量一般在700—1000毫米。 (四)热带沙漠气候 全年高温干旱。
(五)亚热带季风气候 冬季气温偏低,降水少;夏季高温多雨,降水季节分配不均。 (六)亚热带地中海气候 夏季炎热少雨;冬季温暖多雨。
(七)温带季风气候 主要分布在温带亚洲大陆东部,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暖热多雨。年较差大,年降水量500—700毫米,分配不均,相对集中在夏季。
(八)温带海洋性气候 夏季温度不高,冬季温度不低,年较差小;年降水量一般在700—1000毫米,分配比较均匀。 (九)温带大陆性气候 夏热冬冷,气温年较差、日较差都大,降水稀少,气候干旱。
(十)亚寒带大陆性气候 冬季漫长严寒,暖季温凉短促;降水量少,相对集中在夏季,蒸发弱。 (十一)极地苔原气候 终年严寒。
最热月平均气温1—5℃,降水少,蒸发弱,云量较高。 (十二)极地冰原气候 全年非常严寒,各月平均气温都在0℃以下。
南极大陆年平均气温-29℃—35℃,北极地区-22℃以下,全年多暴风雪。 (十三)高山高原气候 气温随高度增高而降低,气候垂直变化显著,在一定高度内,湿度大、多云雾、降水多;愈向山地上部,风力愈强。
我国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但辐射强,日照丰富,降水少,冬半年风力强劲。气温的年较差小,日较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