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民歌的知识
由于民歌是劳动人民的歌,劳动人民在封建社会和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是被人看不起的,他们的歌也就遭受到同样的命运。
甚至在元、明、清三代屡遭帝令禁唱。有关它的历史很少有文字记载。
从出土文物考察,有关古代乐器的较多,而歌唱活动的较少。青海大通县出土的那个有歌舞图像的陶盆实在非常宝贵,它显示的是六千年前母系社会的图腾崇拜歌舞活动。
在原始时期歌与舞是结合在一起的。直至今天在许多少数民族地区仍然保持歌舞不分的古老传统。
古代有文字记载的《淮南子》这本书上,曾提到古人抬木头时唱着劳动号子,可见早期民歌与劳动紧密相连。从兄弟民族来看,如阴山岩画上的歌舞图像、瑶族的《盘王歌》、苗族的《古歌》、满族的《萨满调》等,又可看出原始民歌与巫等原始宗教活动有关。
有关古代的民歌,实际音响已不可能再现,只有它的歌词,从古代文学著作中可见到一些。至于曲谱是没有的,因为民歌一直是口头传唱,就是有了记谱法以后,劳动人民也不用它。
宜到19世纪末才有民俗学家用工尺谱记录几首民歌。全面、有计划的搜集、整理、记录、出版民歌只有在新中国才成为现实。
从历史上看民歌历来有许多不同的称谓,如小曲、俚曲、小令、俗曲、时词以及明、清时代常以山歌泛指各种民歌。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民歌词集,它汇集了从西周到春秋中叶(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6世纪)五百年间流行于北方黄河流域的十五个诸侯国的民歌,它的鲜明特点是运用现实主义的艺术手法,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阶级矛盾以及劳动人民多方面的生活。
在形式与语言的整齐划一上,不难看出这是经过选择、加工整理过的。到了公元前四世纪出现了另一部长江流域的民歌集《楚辞》,这是一部在长江中游古代巫歌的基础上经过伟大诗人屈原整理加工的歌词集。
它的突出特点是充满了古代的神话、传说,富于想象,它开始运用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并且把《诗经》的四言体民歌发展成一种句式自由,韵脚多变的“骚”体歌,而且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到了汉魂六朝时期(公元前206年——公元420年)的民歌,大部分保存在乐府里,汉《乐府》民歌实际是淮河流域、长江下游、黄河中下游各地民歌的汇合。
这时已经有了故事歌,如《孔雀东南飞》、《本兰从军》等故事歌,其内容大多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疾苦,以及封建礼教下的家庭悲剧。这样的故事从公元初流传至今,几乎家喻户晓。
不但有民歌形式演唱,而且成为戏曲的著名剧目,可见其影响之深。乐府民歌的突出特点是不仅文字部分经过整理,而且在音乐方面得到当时汉代著名音乐家李延年的加工,配上丝竹乐器伴奏,称之为相和歌。
从《诗经》民歌到汉乐府民歌,可以说是中国民歌的古代早期,其内容之丰富,表现力之强烈,已相当完美,可以想象到在此之前,民歌还有一个相当长的原始时代。在原始时代音乐文化无专业可言,到奴隶社会,奴隶主有了专为他们享乐的乐奴,才开始有了分化。
真正划分为专业音乐与民间音乐两个范畴还是到了封建社会,有了专为帝王、贵族的祭祀、仪礼、宴会、娱乐等演奏、演唱的人员,尤其是有了记谱法与专业作曲人员,才逐渐形成了明显的文野界限。在我国从汉代逐浙有了专业与民间音乐之分,汉代以后,也就很少再有由官方组织编纂的民歌集了。
早期民歌的音调是否今天仍然存在很难确认,但是如今流传在湖北秭归县纪念屈原的划龙船歌(包括《起桨》、《游江》、《竞渡》)以及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的古老船歌(包括《摇橹号》、《拉纤号》等)的音调恐怕都有千年以上的历史吧!也许就是千古遗音。 从汉代到隋、唐当中有一个南北朝时期(公元420年——589年),在历史上这是我国各民族大融合时期,民歌明显的分为南朝民歌(南方民歌)与北朝民歌(北方民歌)两大部分。
这一时期民歌的显著特点是多民族音乐文化的交流、融合。不论北方民歌的粗犷、豪放;还是南方民歌的清新、活泼,都不是单一民族风格色彩。
这种南北民歌的不同风格,在今天现存的南北民歌中仍然能分辨出其深远的影响。 唐代(公元615——967),宋代(公元960——1279)是中国封建时代文化兴盛时期,尤其是盛唐时期,边疆民族的歌舞艺术大量传入中原,对于中原的音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显然内外文化交流对音乐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唐代的专业音乐有了很高的成就。
唐、宋以宋民间音乐中的说唱与戏曲逐浙形成。有关唐代的民歌,我们从敦煌所藏曲子中可以找到一些,如《五更啭》之类。
另从当时流传的《竹枝歌》也可了解一、二,竹枝歌是兴起于长江中上游巴渝一带的一种自由吟唱抒情山歌,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白居易都吸收过这种民歌因素,写过一些文人创作的《竹枝歌》。直至今天在湖北西部、四川东部的田歌中还能找到《竹枝歌》的曲式结构痕迹。
宋代的“曲词”很盛行,当时这是一种来自民间的新型演唱形式。元代(公元1221——1368)以“小令”闻名,“小令”是民歌的一种,现今西北地区的民歌仍有以“令”命名的山歌。
元代的小令流传后世的很少,元代统治者对民间带有不满与讽刺时事为内容的。
2.三月三的小知识
三月三是中国多个民族的传统节日,时在农历三月初三。其中以壮族为典型,一提到三月三,人们就会联想到“中国广西”,2014年“壮族三月三”申遗成功, 三月三将广西壮族及各民族文化推上了国际舞台,每年三月三广西全区人民享有两天假期。
三月三古称上巳(sì)节,是一个纪念黄帝的节日。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农历三月三日,也是道教神仙真武大帝的寿诞。真武大帝全称“北镇天真武玄天大帝”,又称玄天上帝,玄武,真武真君。生于上古轩辕之世,农历三月三日。
三月三是壮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是壮族最古老的情人节,古代壮乡(包括受壮文化影响的壮区各族)少年少女赶歌坡,抛绣球,“山歌传情,绣球传爱”。壮族人也称“窝埠坡”或“窝坡”,原意为到垌外、田间去唱歌,所以也称“歌圩节”也有称是为纪念刘三姐,因此也叫“歌仙会”。
3.少数民族的山歌
《沂蒙山小调》是小调好不好?
山歌是民歌一种体裁啊。你是要地区的山歌还是具体名字?
比如张家界的山歌有《花大姐》、《小小丫姑》、《一个雀子一个头》等
还有贵州土家族的《望牛山歌》,侗族的《嘎八月》, 壮族的《壮家妹》等
其他的据我所知还有《打支山歌过横排》、《弥渡山歌》、《对鸟》、《槐花几时开》、《马兰山歌》、《山歌年年唱春光》、《山歌姻缘》、《难忘溪水》。
以上都是原生态的山歌。还有一些如《山歌好比春江水》,即《刘三姐》的主题曲,这是后来改编的
4.少数民族的山歌
001 阿拉木汗 新疆民歌 002 阿瓦古丽 新疆民歌 003 阿细跳月 云南民歌 004 敖包相会 蒙古民歌 005 北京的金山上 西藏民歌 006 猜调 云南民歌 007 采茶 云南民歌 008 草原恋 蒙古民歌 009 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010 草原夜色美 蒙古民歌 011 草原之夜 蒙古民歌 012 唱支山歌给党听 西藏民歌 013 达板城的姑娘 新疆民歌 014 达古拉 蒙古民歌 015 达那巴拉 蒙古民歌 016 大河涨水沙浪沙 云南民歌 017 翻身农奴把歌唱 西藏民歌 018 放马山歌 云南民歌 019 赶马调 云南民歌 020 赶牲灵 陕北民歌 021 共产党来了苦变甜 西藏民歌 022 姑娘生来爱唱歌 云南民歌 023 逛新城 西藏民歌 024 荷英花 蒙古民歌 025 花谢掉在河中间 云南民歌 026 金瓶似的小山 西藏民歌 027 酒歌 西藏民歌 028 可爱的一朵玫瑰花 新疆民歌 029 克拉玛依 新疆民歌 030 蓝花花 陕北民歌 031 珞巴展翅飞翔 西藏民歌 032 玛依拉 新疆民歌 033 毛主席的光辉 西藏民歌 034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蒙古民歌 035 美丽的姑娘 新疆民歌 036 美丽的拉萨河 西藏民歌 037 弥度山河 云南民歌 038 缅甸花开十里香 云南民歌 039 牧歌 蒙古民歌 040 诺蒙达莱 蒙古民歌 041 青藏高原 西藏民歌 042 青春舞曲 新疆民歌 043 森吉德玛 蒙古民歌 044 十大姐 云南民歌 045 送你一支玫瑰花 新疆民歌 046 吐鲁番的葡萄熟了 新疆民歌 047 我的花儿 新疆民歌 048 我的家在日喀则 西藏民歌 049 我等你到明天 新疆民歌 050 洗衣歌 西藏民歌 051 掀起你的盖头来 新疆民歌 052 想念你 新疆民歌 053 小河淌水 云南民歌 054 新疆好 新疆民歌 055 一朵鲜花鲜又鲜 云南民歌 056 伊玛夹吉松 西藏民歌 057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 云南民歌 058 雨不洒花花不开 云南民歌 059 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 云南民歌 060 月光下的凤尾竹 云南民歌 061 在银色的月光下 新疆民歌 062 赞歌 蒙古民歌 063 走进西藏 西藏民歌 064 走西口 陕北民歌 065 阿里里 纳西族 066 阿尼托 哈尼族 067 阿怒山歌 怒族 068 巴列咚 土家族 069 巴西古溜溜 撒拉族 070 比矮 布朗族 071 催眠歌 京族 072 达乙 仡佬族 073 侗乡谣 侗族 074 多幸福,多快乐 075 俄罗斯情怀 076 嘎墨阔 拉祜族 077 高山青 高山族 078 姑娘生来一朵花 白族 079 黑眉毛 乌孜别克族 080 花儿 保安族 081 金山银山八宝山 回族 082 孔雀 傣族 083 辣搅团 东乡族 084 猎人之歌 锡伯族 085 毛难情 毛难族 086 门租 独龙族 087 苗家乐 苗族 088 平调山歌 壮族 089 羌笛悠悠 羌族 090 请你多喝几杯 水族 091 山水情怀 布依族 092 山野情歌 德昂族 093 思乡曲 蒙古族 094 随口答 仫佬族 095 塔吉克小歌 塔吉克族 096 太阳的光辉 门巴族 097 田头谣 朝鲜族 098 托列玛 阿昌族 099 娃哈哈 维吾尔族 100 瓦调 佤族 101 我俩的爱情 柯尔克孜族 102 五指山歌 黎族 103 舞曲 傈僳族 104 惜别 京族 105 霞果 畲族 106 小白菜 汉族 107 心上人 达斡尔族 108 叙事曲 塔塔尔族 109 摇儿歌 赫哲族 110 摇篮曲 基诺族 111 瑶山情歌 瑶族 112 一块乐 哈萨克族 113 彝寨风情 彝族 114 迎客 普米族 115 裕固姑娘 裕固族 116 赞达仁 鄂伦春族 117 赞歌 土族 118 扎恩达勒格 鄂温克族 119 子孙万代 满族 120 最美的歌 藏族。
5.民歌知识
一、民歌起源
民歌是劳动人民集体的口头诗歌创作。民歌,即民间歌谣,属于民间文学中的一种形式,能够歌唱或吟诵,多为韵文。
民歌是人类历史上产生最早的语言艺术之一。我们的祖先,在生产劳动中,创造了音乐,唱出了最早的民间歌曲——劳动号子。原始的民歌,同人们的生存斗争密切相关,或表达征服自然的愿望,或再现猎获野兽的欢快,或祈祷万物神灵的保佑,它成了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阶级的分化和社会制度的更新,民歌涉及的层面越来越广,其社会作用也显得愈来愈重要了。
二、民歌内容
民歌的内容丰富,种类繁多,按民歌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六类,劳动歌、时政歌、仪式歌、情歌、儿歌、生活歌。
三、艺术特征
中国各民族的民歌在整体上具有如下几个特征:
第一,历史悠久,蕴藏丰厚。
第二,体裁丰富,风格多样。
第三,手法简洁,语言精炼。
四、主要体裁
1、号子
2、田歌
3、山歌
4、内蒙古草原“长调”
5、信天游
6、甘、宁、青“花儿”
7、小调
8、西南高原山歌
9、多声部民间歌曲
10、赣、闽、粤“客家山歌”
6.小学一年级趣味音乐小知识
问:笛子有七个孔还是八个孔?
答:八个孔
问:《小河淌水》(月亮出来亮汪汪亮汪汪;想起我的阿哥在深山)是哪个民族的歌曲?
答:云南白族
问:《青藏高原》(是谁带来远古的呼唤)是什么风格的歌曲?
答:山歌风格
问:《青春舞曲》(太阳下去明天依旧爬上来)是哪个民族的民歌?
答:维吾尔族民歌
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由田汉作词还是聂耳作词?
答:由田汉作词。
问:《十面埋伏》属于琵琶曲中的文曲还是武曲?
答: 属于武曲。
问:《命运交响曲》是莫扎特的作品还是贝多芬的作品?
答:贝多芬
7.少数民族山歌的名称,急,周末作业
山歌是民歌一种体裁啊。你是要地区的山歌还是具体名字?
比如张家界的山歌有《花大姐》、《小小丫姑》、《一个雀子一个头》等
还有贵州土家族的《望牛山歌》,侗族的《嘎八月》, 壮族的《壮家妹》等
其他的据我所知还有《打支山歌过横排》、《弥渡山歌》、《对鸟》、《槐花几时开》、《马兰山歌》、《山歌年年唱春光》、《山歌姻缘》、《难忘溪水》。
以上都是原生态的山歌。还有一些如《山歌好比春江水》,即《刘三姐》的主题曲,这是后来改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