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绝弦的知识点梳理

1.伯牙绝弦主要内容,

伯牙绝弦,是讲述知音难求的一个故事,俞伯牙与钟子期是一对千古传诵的至交典范.俞伯牙善于演奏,钟子期善于欣赏.这就是“知音”一词的由来.后钟子期因病亡故,俞伯牙悲痛万分,认为知音已死,天下再不会有人像钟子期一样能体会他演奏的意境.所以就“破琴绝弦”,终生不再弹琴了.原文: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译文:俞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于倾听.俞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好啊!这琴声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眼前!”俞伯牙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说:“好啊!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在我耳边流淌!” 俞伯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说出他心里想的.钟子期去世后,俞伯牙觉得世界上再也没有比钟子期更了解自己的知音了.于是,他把自己最心爱的琴弦挑断,把琴摔碎,终生不再弹琴.。

2.伯牙绝弦的相关知识

1、知音难觅,知己难求。深刻感受到了伯牙和子期的深厚情谊。

2、(1)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2)不确定。感觉“但见一土,惨然伤我心! 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都能体现他痛失知音的悲痛心情。

(从对比的角度看,是这句“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意思是:来的时候是满心欢喜,离去的时候却是何等的难过,江边天空上方的云彩也是一副哀愁的景象。)

(3)人世间得一知己足矣,而没有知己的生活也就少了很多色彩和意义,同时,茫茫人海能够遇上一个知己或是伯乐是非常难的,知音难求。

仅供参考

3.伯牙绝弦如何分段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第一小结:俞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第二小结:伯牙弹琴的时候,钟子期在一旁欣赏.伯牙弹奏时心里想着高山,钟子期说:“妙啊!琴声就像巍峨的高山,宏伟!”伯牙心里想着流水,钟子期赞叹道:好啊!琴声就像广阔无际的江水,壮观!”第三小结:伯牙想的,还有他弹的,钟子期都知道.第四小结:钟子期死后,伯牙觉得再也找不到比钟子期更了解他的人了,伤心欲绝的他割断了弦,摔破了琴,终生不再弹琴。

4.伯牙绝弦的主要内容

伯牙绝弦的主要内容:

俞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于欣赏琴艺。俞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好啊!这琴声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眼前!”

俞伯牙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说:“弹得真好啊,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流过我的心中!”不管俞伯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说出他心里想的。

钟子期去世后,伯牙觉得世界上再也没有比钟子期更了解自己的知音了。于是,他把自己最心爱的琴弦弄断,把琴摔碎,终生不再弹琴。

扩展资料:

解析:

人生苦短,知音难求;云烟万里,佳话千载。纯真友谊的基础是理解。中华文化在这方面最形象最深刻的阐释,莫过于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了。

“伯牙绝弦”是交结朋友的千古楷模,他流传至今并给人历久弥新的启迪。正是这个故事,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的人际关系与友情的标准。

人物介绍:

伯牙,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人。虽为楚人,却任职晋国上大夫,且精通琴艺。伯牙抚琴遇知音就是他在探亲回国途中发生的故事。

这个故事最早是从民间口头流传下来的,历史上并无确切记载。在古籍中,最早见于战国郑人列御寇著《列子》一书中有关于伯牙抚琴的故事。

经考证,伯牙本姓伯,说他“姓俞名瑞,字伯牙”是明末小说家冯梦龙在小说中的杜撰,史志载钟子期为汉阳集贤村人氏,乡民以子期为荣,口耳相传一句俚词:“子期遇伯牙,千古传知音。”

明代,冯梦龙编撰《警世通言》,特意到汉阳探源访佚,由于汉阳话“子期遇伯牙”中的“遇”与“俞”读音相同,都是去声,便把“子期遇伯牙,千古传知音。”

误听为“子期俞伯牙,千古传知音。”伯牙也就成了冯梦龙笔下的俞伯牙了——《俞伯牙摔琴谢知音》,收于《警世通言》。由于《警世通言》影响巨大,俞伯牙这名字越传越远,遂以讹传讹了。

笔者久居汉阳,瑞、俞二字读音难辨,乡人口音重,读时音调还会尖声上扬,很有特点,所以作为苏州人的冯梦龙当时会听走音。至于“名瑞,字伯牙”也者,当为“小说家言”。

而在此之前的《列子》与《荀子》、《琴操》等书中均为“伯牙”。据余氏宗谱记载,伯牙实姓余,名瑞,字伯雅,善鼓瑟子期赞曰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父余纶,子一仲霄。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伯牙绝弦

5.伯牙绝弦的资料重点字的翻译句子翻译、理解全文理解注:不要长篇

注释 绝:断绝. 鼓:弹。

曰:说. 志在高山:心里想到高山. 哉:语气词,表示感叹. 峨峨:高. 兮:语气词,相当于”啊”. 洋洋:广大。 谓:认为。

之:他。 必:知道。

知音: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译文: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

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说:“好啊,高峻的样子像泰山!”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说:“好啊,奔腾不息的样子像江河!”伯牙心里所想的,钟子期都能从琴声中知晓。钟子期死后,伯牙认为世上再也没有知音了,心里非常悲伤。

于是摔破了琴,弄断了琴弦,决定一生不再弹琴,以此表达对子期的敬意。

%title插图%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