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知识的宣教的重要性

1.大学生预防“传染性”疾病的重要性或意义【500字】

暑假过去了,在新学期开学之际,我们应对即将到来的秋冬季流感做好预防准备,尽快把散了的心收拢回来,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规律,同时饮食也要注意科学、卫生,并坚持适量的体育锻炼,以便健康地投入新学期的学习。

由于大多数人对流感认识不足,往往直至严重流行时,才引起重视,但此时再进行预防为时已晚。因此,学校要尽早做好流感预防的宣传和应对工作:一是在上课时,要保持教室内空气的流畅,即使天气较冷,也要打开一两扇窗户透气。

二是要引导我们尽量少去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如电影院、网吧等地方,以减少受传染的机会。三是要教育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个人卫生,防止病从口入;同时加强体育运动,积极增强抵御疾病的能力。

此外,抵御流感还有一种极为有效的方法,那就是注射流感疫苗。现在较为有效的一种流感疫苗就是“防感灵”,它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使用的、通过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的检定。

通过对各年龄段的临床观察结果证实,“防感灵”适合中国人接种,它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流感疫苗。 暑假期间,我们的学习负担减轻了,往往比在学校时胃口大增,而当重新入学时,由于注意力又集中到学习中来,一旦疏忽,就会因进食时间不定、饥饱不均,引起胃肠功能紊乱,从而影响消化吸收,难免会影响到学习。

因此,我们一定要养成定时定量进餐的习惯,这样有利于促进消化腺的分泌,有利于胃肠形成有规律的蠕动;而饭前饭后半小时内不要从事紧张的脑力劳动或剧烈运动,更不要边吃饭边看书,否则会造成胃肠蠕动减弱,消化液分泌减少,进而影响消化吸收功能,严重时还会引起胃炎或其他胃肠道疾病。 此外,我们的膳食营养安排应适应其生理、心理的特点,除了保证生长发育需要的营养之外,还必须考虑到我们繁重的学习任务而需要供给额外的营养,以达到三餐饮食营养全面、合理和平衡。

每餐应有荤有素,也可以粮、豆、菜混食。主副食品搭配要适宜,这样可以充分发挥蛋白质的互补作用,提高蛋白质的利用率,要食用含丰富维生素及矿物质的食物,以保证机体的需求。

秋冬是疾病好发季节,平时,要养成饭前、便后用肥皂洗手的卫生习惯,不吃变质及不卫生的食物,以防病从口入。 入学后,我们把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学习中去,有时我们读书时很专心,并认为没有废寝忘食就不可能取得优异成绩。

其实不然,一些研究表明,只有长期坚持有规律的学习、生活,方可使神经活动过程变得更加均衡和灵活,才能保证大脑的健康和智力的充分发挥。如果生活没有规律,想学习的时候心静不下来,想活动的时候又不能很快地集中注意力,那么,每进行一项新的活动,都要付出意志上的超常努力,这就必然会加重大脑的负担,引发脑疲劳,学习效率也就难以提高。

由于学习效率低、效果差,就会产生不必要的烦恼,无形中导致心理负担加重,一旦形成恶性循环,反过来又会影响学习效果。 所以,我们在入校后,一定要把放飞的心收回来,对一天中的学习、锻炼、娱乐、休息等做出科学的安排并严格执行,让学习和休息协调、规律地进行,这样做有利于注意力的集中,学习效率自然能够随之提高。

让我们大家齐动手,预防传染病!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树立健康的精神风貌,让我们的每一天都充满阳光,充满欢笑。

2.预防疾病的重要性是什么

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要想以最少的投入换取最大的人群健康,只有预防能做到。以美国为例,在20世纪前50年,美国政府由于片面强调治疗照顾而忽视了预防,50年间政府的卫生经费增加了10倍,但国民的健康并没有得到预期的改善。1979年美国卫生福利部在《健康人民》一书中提出:“如果一个国家想要增进国民的健康,最重要的工作是集中医疗和社会资源,投注在疾病预防上面。”书中宣称:“预防观念的时代已经到来,我们现有的科学知识足以提出改善健康的良好建议。”

从1961~1981年,美国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比例,由原来的25%增加到50%。据1982年的一项调查,参加人数超过2500万人的运动项目多达十三项——它们是游泳、骑车、钓鱼、野营、划船、保龄球、健美、跑步、旱冰、弹子球、垒球、篮球。

3.传染病管理制度的意义

由于传染病多具有起病急,发展迅速,变化快,病性危重,并发症多且重,同时还具有传染性的特点。

所以传染病管理制度的建立要求传染病护理人员必须掌握传染病的发生发展,流行特征,临床表现,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以及相关的护理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才能在临床护理工作巾做到严密细致,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观察病情,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为治疗赢得时机,并根据其流行病学特征,采取积极有效的、严格的消毒隔离措施,预防和控制感染扩散。与此同时,传染病管理制度要求护理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给患者以心理支持,鼓励患者保持乐观情绪,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开展健康教育,让广大群众了解和掌握传染病的防治知识,提高全民健康意识水平,提倡健康生活方式,共同战胜传染病。

学校人群聚集,流动性大,接触面广,是传染病的易发场所。青少年由于其免疫功能尚不完善,抵御各种传染病的能力较弱,是多种传染病的好发年龄,一旦发生,极易传播和流行,并可扩大到家庭和社会。

必须高度戒备地重视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要求,现将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有关要求规定如下:1、落实组织领导,强化单位及一把手责任制1.健全学校卫生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分工。

学校主要领导负总责,确保认识到位、职责到位、经费到位、检查到位、奖惩到位。2.建立“群防群控、盖边沉底”的工作网络,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员工参与学校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的积极性。

二、落实健康教育,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1.充分利用板报、校报、校园网、广播电视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传染病预防知识教育,切实增强学生的卫生防病意识和社会公共卫生的责任感。2.教育学生做到“四勤”、“四不”、“一报告”。

即:勤洗手脸、勤通风、勤晒衣被、勤锻炼;不随地吐痰、不喝酒抽烟、不共用毛巾、不要过度紧张和疲劳;发现传染病可疑者立即报告。3.根据传染病流行季节的特点,每年至少集中开展两次以预防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染病为重点的卫生宣传教育。

利用家长会、家长学校、告家长书等形式,宣传传染病预防知识,以取得家长的配合与支持。三、落实学校卫生制度,依法治校常抓不懈1.健全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学生晨检及定期体检制度;重要场所定期消毒制度;课堂、宿舍、公共场所卫生清扫制度;个人卫生清洁制度;食品卫生安全制度;体育活动卫生制度;学生健康管理制度。

2.建立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和疫情管理台帐制度。四、落实“四早”措施,确保疫情预防和控制无漏洞、无死角1.早发现。

坚持晨检制度并保持经常化。晨检应在校医的统一组织和指导下,由班主任或班级卫生员对早晨到校的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询问,特别是请病假的学生应及时查明病因。

在传染病流行季节,还可增加午检。对可疑者应由校医做进一步检查、确认。

在传染病流行季节,学校应以年级、班级或宿舍为单位,采取相应的排查措施,发现有传染病早期症状者,督促其立即到医院就诊。2.早隔离。

对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可疑病例的早期症状者,应立即采取隔离措施,确保其他学生不与之接触。根据传染病类型和传染性强弱,必要时对与病人接触的人员进行相应隔离。

3.早报告。校长或主管领导为传染病疫情报告责任人。

在确认疫情的第一时间内报当地疾病控制中心和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并按照当地疾病控制中心的要求做好疫情的登记、分析和整理工作。对报告的疑似病例被确诊或排除,要向上级机关发出更正报告。

发生大面积疫情时必须按省卫生厅、省教育厅的要求实行“零报告”和日报告制度。对不报、瞒报、漏报者要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4.早治疗。对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可疑病例的早期症状者,应根据不同类型传染病,及时将病人送定点医院隔离治疗或在家隔离治疗,同时在当地疾病控制中心的指导下,对病人所在场所进行终末消毒。

发生大面积疫情时,可对与病人接触的其他人员进行预防性投药,对所在场所定期消毒。五、落实经费保障,改善学校卫生条件1.学校卫生条件好坏,直接影响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

教学用房、宿舍、餐厅要通风良好;食堂建筑、设备及环境要求应符合《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厕所应有冲洗和洗手设施;要为学生提供符合标准的饮用水;有与学校规模相适应的设备、设施完善的校卫生室。2.保证疫情发生时有足够的消毒、防护用品以及应急工作所需的经费。

六、落实应急预案,确保突发事件处置有序高效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对疫情发生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一旦发生疫情,要有人指挥,有人值班,有隔离、消毒、防护、救护等具体措施和物质保证,确保在第一时间内控制疫情的发展。

确保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七、落实学校卫生机构,加强日常管理1.严格执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规定。

2.根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教育部《中小学卫生保健机构工作规程》,如有条件成立卫生保健机构。八、落实督查、检查,严格责任追究1.学校领导要熟悉学校卫生工作的特点。

%title插图%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