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美国的联邦制、两党制、三权分立制都是资本主义国家民主政体的典型
政治现象
实现的制衡
实现了联邦与各州之间的权力制衡(2分)
两党制
不同的资产阶级利益集团间的权力制衡(2分)
三权分立制
实现了立法、行政、司法权力之间的制衡(2分)
试题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知识指向明确,考查美国政体的分权制衡。回答本题的关键是调动所学知识并加以概括总结。权力的制衡是美国政体的核心。在国家结构上,联邦和各州之间分权实现制衡;两党制轮流执政,其实质是不同的资产阶级利益集团的制衡;三权分立则实现了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的制衡。本题难度不大。
2.美利坚联邦政府是怎样成立的
《邦联条例》于1777年11月15日在大陆会议上 通过,并于1781年正式生效。
原本,美国的13个殖民 地是各自独立的,只不过为了抗击英军,才联合到一 起,名义上是国家,实际上只能算是政治军事同盟。 《邦联条例》实施以后,这个政治军事同盟就被 用法律的手段巩固维系下来,为美利坚民族实现真正 的政治统一铺平了道路。
然而在这个条例下,各殖民地依然各自为政,国 家松散得像一盘散沙,中央权力极其有限。美国独立 后,一段时间的实践证明,这种松散的邦联式政体不 利于国家统治。
1787年5月,制宪会议在费城召开,参会的是美 国13个殖民地的代表。同年9月15日,《美利坚合众 国宪法》在制宪会议上获得通过,也就是《1787年宪 法》。
宪法原文包括序言和7条正文。它规定美国采 取联邦制,并确定美国的政体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 体,政体以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及互相制约与 平衡为原则。
三权中的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分别 属于美国国会、美国总统和美国联邦最高法院。除此 之外,它还对各州的相互关系和义务等进行了规定。
作为世界近代史上第一部成文宪法,《1787年宪 法》成为世界各国在制定宪法时的重要参考。正是由于它的存在,美国才成为一个具有统一中央政权的联 邦制国家,这种制度形式也成为其后许多国家仿效的 范本。
3.关于美国的知识
美利坚合众国(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简称美国,是由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50个州、和关岛等众多海外领土组成的联邦共和立宪制国家。其主体部分位于北美洲中部,美国中央情报局《世界概况》1989年至1996年初始版美国总面积列明 9,372,610 km²,1997年修正为963万平方公里(加上五大湖中美国主权部分和河口、港湾、内海等沿海水域面积),人口3.2亿,通用英语,是一个移民国家 。
北美原为印第安人的聚居地,15世纪末,西班牙、荷兰等国开始向这里移民,英国则后来居上。1773年,英国已建立13个殖民地。1775年,爆发了北美人民反抗英国殖民者的独立战争。1776年7月4日,在费城召开了第二次大陆会议,由乔治·华盛顿任总司令,通过《独立宣言》,正式宣布了美利坚合众国的成立。独立战争结束后的1788年,乔治·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南北战争之后,美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得以迅速崛起。19世纪初,美国开始对外扩张,历经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国力大增,是当今世界上唯一的“霸权”超级大国。
美国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超级大国,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创新等实力领衔全球。作为军事科技发达的超级大国,其高等教育水平和科研技术水平也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其科研经费投入之大、研究型高校企业之多、科研成果之丰富堪称世界典范。虽然当前面临各种国内外问题,美国还是因其较为健全的法律制度、健康的生活环境、顶尖的教育资源等,继续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来这里追逐美国梦 。
国旗:
星条旗(Stars and Stripes)。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19:10。主 体由13道红、白相间的宽条组成,7道红条,6道白条;旗面左上角为蓝色长方形,其中分9排横列着50颗白色五角星。红色象征强大和勇气,白色代表纯洁和清白,蓝色象征警惕、坚韧不拔和正义。13道宽条代表最早发动独立战争并取得胜利的13个州,50颗五角星代表美利坚合众国的州数。1818年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国旗上的红白宽条固定为13道,五角星数目应与合众国州数一致。每增加一个州,国旗上就增加一颗星,一般在新州加入后的第二年7月4日执行。至今国旗上已增至50颗星,代表美国的50个州。每年6月14日为“美国国旗制定纪念日”。在这一天,美国各地举行纪念活动,以示对国旗的敬重和对合众国的热爱。
美国国徽:
主体为一只胸前带有盾形图案的白头海雕(秃鹰)。白头海雕是美国的国鸟,它是力量、勇气、自由和不朽的象征。盾面上半部为蓝色横长方形,下半部为红、白相间的竖条,其寓意同国旗。鹰之上的顶冠象征在世界的主权国家中又诞生一个新的独立国家——美利坚合众国;顶冠内有13颗白色五角星,代表美国最初的13个州。鹰的两爪分别抓着橄榄枝和箭,象征和平和武力。鹰嘴叼着的黄色绶带上用拉丁文写着“合众为一”,意为美利坚合众国由很多州组成,是一个完整的国家。
4.为什么美国可以建立联邦制政
美国实行联邦制有着复杂而又深刻的原因 ,具体说主要有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
外部原因: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它没有自身的本土文化,在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美国文化深受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主权在民,三权分立学说深入人心,美国不具备建立中央集权专制国家的土壤。 内部原因:在美国独立战争中,原北美13个殖民地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但是美国独立后,由于各州情况不同,南北双方在很多问题上分歧严重,美国实际上还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国家,而是一个松散的邦联,这在独立后初期面临许多挑战。
直到1787宪法的确立才使联邦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下来。 联邦制和三权分立原则是当今美国政治制度的基石,联邦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分权与制衡的原则,在体现联邦整体性的同时,又保证了各州的独立性。
既缓和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又平衡了南方与北方,大州与小州。可以这样说联邦制是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联邦制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反过来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又巩固了联邦制并使其不断完善。
5.简介美国执政党的有关知识
Democratic National Committee 民主党 Republican National Committee 共和党 Libertarian Party 自由党 American Independent Party 美国独立党 Green Party 绿党 Reform Party 改革党 Democratic Socialists of American Social Democrats, USA Socialist Party, USA Communist Party 共产党 Natural Law Party of the USA 自然法律党 Constitution Party 宪法党 New Party 新党 美国的政党 John F. Bibby ——————————————————————————– 美国政党在若干方面与其他国家的政党有很大不同:历史上,它们的发展是美国社会民主扩展的结果;同其他政党相比,它们意识形态驱动较少;权力结构几乎不同寻常地分散。
本文探讨造成美国政党这些独特之处的历史和结构上的缘因。 1787年美利坚合众国 (American Republic) 的开国元勋们起草的《合众国宪法》(U.S. Constitution) 时,没有预设政党在政府管理制度中的作用。
实际上,他们通过三权分立、制约与平衡、联邦主义,以及选举人团间接选举总统等各项宪法规定,力图将政党及政治派别排除在新生的共和国之外。尽管开国元勋们用心良苦,美国于1800年仍开将政党发展为全国性组织,并通过选举将行政权力自一个党派转移给另一个党派之先河。
政党的出现和无所不在性 政党的发展与选举权的扩展密切相关,由于19世纪初选民必须有一定财产的规定被取消。在选民人数巨增的情况下,需要一种动员广大选民的手段。
政党为完成此项至关重要的任务而制度化。因而,美国的政党作为民主扩展的一个组成部分而问世,到了19世纪30年代,政党已经牢牢植根于政治领域。
如今,共和党和民主党完全渗透在美国的政治进程中。约60%的美国人自认为是共和党人或民主党人,即使那些自称为中间选民的人通常也具有政党倾向,并表现出高度的政党忠诚。
譬如,在1980年至1996年的5次总统选举中,75%倾向共和党或民主党的选民都投了他们所“倾向”的政党总统候选人的票。在2000年,79%倾向共和党的中间选民投票选举共和党的乔治·W.布什 (George W. Bush),而72%倾向民主党的中间选民投票选举民主党的阿尔·戈尔 (Al Gore)。
政党无所不在的影响还扩展到政府。如今,两大党主导了总统、国会、州长和州立法机构。
自1852年以来,历届总统由两大党轮流坐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岁月里,两大党总统候选人得到的选民票平均为94.8%。
2002年国会和地方选举后,美国参议院 (Senate) 百名议员中只有孤零零一名独立议员,而在众议院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435名议员中也仅有两名。在州政府层面上,所有50位州长非共和党即民主党;7300多名州议员中仅有21人 (.003%) 既非以共和党人又非以民主党人当选。
在联邦和州的层面上,是两大党组织和支配着政府。 虽然美国的政党往往在意识形态凝聚力和政治纲领鲜明性上不如其他民主国家的政党强,但它们确实在制定公共政策上起到主要和经常是决定性的作用。
的确,自1944年中期选举以来,国会中的共和党人和民主党人在政策上显露出截然不同,与以往相比,党内也出现非同寻常的高度团结。政策分歧的两党着眼于两年一次的完全有可能改变由哪个党控制两院的议员改选。
政策分歧和对两院控制权的激烈争夺近年来在两院都形成党派冲突白热化的紧张氛围。在紧锣密鼓的2004年竞选中,两党的国会领袖、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和布什政府都投身一系列持续的意在赢得选举优势的活动。
为何是两党制? 两党竞争是美国政治制度最显著和最持久的特点之一。自19世纪60年代以来,共和党和民主党便一直主导着选举政治。
同是这两党持续垄断一个国家的选举政治无可匹敌的状况,既反映了美国政治制度的结构,也体现了美国政党的特点。 美国选举联邦和州议员的普遍做法是“一人当选”选区制。
这就意味获得相对多数票者(即在任何选区中得票最多) 即能当选。与比例制不同,“一人当选”选区制规定在任何选区只能有一个政党获胜。
因此,“一人当选”选区制是在鼓励形成两个基础广泛、能赢得选区多数票的政党,同时还注定小党和第三党几乎永远无法获胜,除非与一个大党联合,否则便无法长期生存下去。对大多数小党而言,与大党联合不是个办法,因为除了少数州,其他州都禁止所谓的“联合选票”(fusion ticket),即一名候选人被不止一个政党提名参加竞选。
总统由选举人团 (electoral college) 选举的制度进一步在体制上推动了两党制。根据该制度,美国人实际上没有直接自候选人选举总统,而是在各自的州选举保证选举这个或那个总统候选人的“选举人”(elector)。
当选总统必须获得50个州的538张选举人票的绝对多数。这项规定使第三党问鼎总统宝座难于上青天,因为各州的选举人票是按“胜者全得”的原则分配的,即任何获得州内直选简单多数票的候选人,哪怕只是微弱多数,即可赢得该州的全部选举人票。
选举人团与“一人当选”选区制一样,也是对第三党不利。第三党获得任何州选举人票的机会微乎其微,更不用说在足够多的州获胜而赢得总统职位了。
由于民主党和共和党掌控着政府机器,它们制定了其他。
6.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知识点表格总结
第1课 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 知识结构: 1.夏:出现公共权力,但保留氏族公社特点。
2.商:政治制度是内服与外服制度,具有浓厚的神权色彩。 3.西周: 分封制 定义: 目的:巩固周的统治(奴隶主的统治) 主体:同姓亲族 宗法制 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内容:确立大宗、小宗体系 作用: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 工具:礼乐制度 第2课 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知识结构: 1.统一 (1)群雄割据 A.春秋争霸 B.战国变法:秦国商鞅变法。 (2)统 一: 时间:前221年;人物:赢政。
2、中央集权的确立 (1)确 立: A. “皇帝制”:皇权至上、皇位继承制 B. 三公九卿制:三公是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中央) C. 郡县制(地方) (2)加强皇权的措施:制定官吏选拔和考核制度;制定细苛、严密的法律。 (3)影 响:打破分封制,奠定大一统王朝制度基础。
第3课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 知识结构: 1. 汉初郡国并行,导致诸候尾大不掉,引发七国之乱。 2. 汉武帝集权措施:建中朝、设刺史、颁布推恩令。
3. 藩镇割据与五代十国:唐朝中后期,地方势力增强,出现藩镇割据局面;唐灭亡后,中国进入五代十国的分裂时期,五代十国是藩镇割据的继续和发展;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得到较大发展;后周世宗改革,为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奠定了基础。 4. 宋加强中央集权 (1)措施 ①收精兵:“三衙”、枢密院、原则; ②削实权:设通判、文臣任州郡长官; ③制钱谷:财赋大部分运往京师; (2)影响 利:改变藩镇割据分裂局面,加强中央集权; 弊:造成“积贫积弱”的后患。
第4课 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知识结构: 1. 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 (1)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2)宋分割相权:设“中书门下”省(宰相办公机构)、枢密院管军政、“计相”管财政。 (3)元:一省制(中央),行省制(地方) 2. 丞相制度的废除:明太祖诛杀胡惟庸,废除丞相;明成祖设立内阁。
3. 清朝的军机处 (1)清初:内阁和议政王大臣会议 (2)雍正设立军机处 A.特点:军机大臣品级不高,受皇帝召见,跪奏笔录 B.影响:提高清王朝行政效率,专制皇权高度发展 1. 君主专制特点:由君主个人全权占有和控制整个国家机器,其统辖范围内的任何人物对君主都是绝对隶属和臣服的关系。 2. 中国封建制度发展的内在逻辑:一方面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另一方面各种权力结构和权力关系一步步地集中到皇帝这一权力的轴心上。
二者关系: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相辅相成,中央集权是君主专制的前提和基础,君主专制是中央集权的必然产物。其目的都是要从政治制度上保证中央政府的权威和君主个人的绝对权威。
3. 中央集权化进程大致体现在 : (1)财政上,“利出一孔”,归于中央 (2)剥夺地方人事权,官吏自帝出。 (3)司法上,法由帝颁,律由国掌。
(4)军事上,“强干弱枝”,中央宏观调配全国军队,皇帝总揽兵权 (5)意识形态领域,推行“别黑白而定一”的文化专制主义。 4. 君主专制的加强突出表现在相权的削弱,以及君王建立有效的权力转移和分散机制上。
秦汉:三公制度 隋唐:三省体制,则把相权一分为三,体现皇权的加强 宋朝:削弱宰相实权(三省长官没有实权) 明朝:明太祖废中书省,罢丞相不设;明成祖设内阁 清朝又设军机处 5. 秦至清的中央与地方机构 朝代 中央机构特点 中央机构 地方机构 秦 传承开创 三公九卿 郡县制 汉 汉承秦制 中朝 外朝(三公九卿) 郡、国并行 隋唐 承前启后,有所创新 三省六部 道州县三级 宋 进一步加强 二府三司 路州县三级 元 有新发展 一省二院 行省制 明 空前加强 废丞相、设内阁 省府县 清 达到顶峰 设军机处 省府县 6. 评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使得整个国家都处于皇帝的一元化领导之下,皇帝具有绝对权威和至高无上的权力。正如美国费正清教授所指出的那样:在这样一个专政社会里,皇帝把教会和国家的职能集为一身,他是军事也是精神的领袖,是行为的楷模和正义的主宰。
他的全能总括了国家的一切主要职能,包括国家对于全人类的尊崇。他是“天下之一人”,是社会政治殿堂前的帅旗。
(1)积极作用 它在维护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抵御外来侵略、组织水利工程、发展社会经济、防止分裂割据、加强民族交流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 (2)消极作用 人民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十分残酷;导致了思想禁锢和文化专制主义,使科技的运用和发展受到抑制;为了争夺皇权,父子、兄弟、君臣、大臣之间不惜血刃;宦官专权、外戚干政是君主专制统治的伴生物;在明清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以后,它还束缚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延缓了封建制度的瓦解。
而当时西方许多国家则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建立起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从而有力地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中国社会的发展步伐,从此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从而埋下日后被动挨打的祸根。
第二单元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 学习本单元,要把握两条线索,一是希腊、罗马的政治体制演变;二是罗马法的制定与演变。注重三个重要知。
7.运用美国联邦制的知识,说说为什么科莫可以回怼特朗普
美国联邦制结构形式下,联邦与州分享政治权力。
联邦与州在各自的权力范围内享有最高权,在联邦制下,联邦政府与州之间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而是在各自规定的权 限范围内都享有最高权力,均享有对人民的直接 限范围内都享有最高权力,均享有对人民的直接 管辖权,相互间不得进行任何干涉。
美国联邦制的最大问题 最大问题是效率不高,联邦政府与州政府之间相互扯皮、推诿,各州政 邦政府与州政府之间相互扯皮、推诿,各州政 府之间各自为政。
大多数资产阶级利益集团意见接近时,联邦制既能保护州的灵活性,又能保证中央的权 邦制既能保护州的灵活性,又能保证中央的权威;当资产阶级利益集团之间矛盾重重时,联邦制就处于低效运转之中。 邦制就处于低效运转之中。 所以科莫可以回怼特朗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