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的测量知识点

1.有关测量质量的知识(急

托盘天平是用来粗略称量物质质量的一种仪器,每架天平都成套配备法码一盒。

中学实验室常用载重100 g(感量为0.1 g)和200 g(感量为0.2 g)2种。载重又叫载物量,是指能称量的最大限度。

感量是指天平误差(±),例如感量为0.1 g的托盘天平,表示其误差为±0.1 g,因此它就不能用来称量质量小于0.1 g的物品。使用注意事项(1)称量前应将天平放置平稳,并将游码左移至刻度尺的零处,检查天平的摆动是否达到平衡。

如果已达平衡,指针摆动时先后指示的标尺上左、右两边的格数接近相等。指针静止时则应指在标尺的中央。

如果天平的摆动未达到平衡,可以调节左、右螺丝使摆动达到平衡。(2)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应在2个托盘上分别放一张大小相同的同种纸,然后把要称量的试剂放在纸上称量。

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试剂必须放在玻璃容器(如表面皿、烧杯或称量瓶)里称量。(3)把称量物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法码要用镊于夹取。

先加质量大的法码,再加质量小的砝码,最后可移动游码,直至指针摆动达到平衡为止。(4)称量完毕后,应将砝码依次放回砝码盒中。

把游码移回零处。

2.质量检测的基本要点有哪些

(1)一种产品为满足顾客要求或预期的使用要求和政府规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都要对其技术性能。

安全性能、互换性能及环境和人身安全、健康影响的程度等多方面的要求作出规定,这些规定组成产品相应的质量特性。不同的产品会有不同的质量特性要求,同一产品的用途不同,其质量特性要求也会相应不同。

(2)对产品的质量特性要求一般都转化为具体的技术要求在产品技术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和其他相关的产品设计图样、作业文件或检验规程中明确规定,成为质量检验的技术依据和检验后比较检验结果的基础。经对照比较,确定检验的每项质量特性是否符合标准和文件规定的要求。

产品适用性是重要的质量特性。 (3)产品质量特性是在产品实现过程形成的,是由产品的原材料、构成产品的各个组成部分(如零部件)的质量决定的,并与产品实现过程的专业技术、人员水平、设备能力甚至环境条件密切相关。

因此,不仅要对过程的作业(操作)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合格上岗,对设备能力进行核定,对环境进行监控,明确规定作业、过程方法。 必要时,对作业、过程参数进行监控。

而且还要对产品进行质量检验,判定产品的质量状态。 (4)质量检验是要对产品的一个或多个质量特性,通过物理的、化学的和其他科学技术手段和方法进行观察、测量、试验,取得证实产品质量的客观证据。

因此,需要有适用的检测手段(包括各种计量检测器具、仪器仪表、试验设备等),并且对其实施有效控制,保持检测所需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及一致性。 (5)质量检验的结果,要依据产品技术标准和相关的产品图样、过程(工艺)文件或检验规程的规定进行对比,确定每项质量特性是否合格(符合),从而对单件(项)产晶或批产品质量进行判定。

(6)质量检验要为判断产品质量符合性和适用性及决定产品质量重大决策提供正确、可靠依据,这就要保证产品质量检验结果的正确和准确。

3.物理密度复习提纲

质量和密度复习提纲一、质量1、定义: 叫质量。

2、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 ,常用单位:t g mg 对质量的感性认识:一枚大头针约80 一个苹果约 150 一头大象约 6 一只鸡约2 3、质量的理解:固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态、状态、位置、温度 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4、测量:⑴ 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测量工具:案秤、台秤、杆秤,实验室常用的测量工具 ,也可用 测出物重,再通过公式 计算出物体质量。

⑵ 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二十四个字:水平台上, 游码归零, 横梁平衡,左物右砝,先大后小, 横梁平衡.具体如下:①“看”:观察天平的称量以及游码在标尺上的 。②“放”: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 。

③“调”:调节天平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 ,这时横梁平衡。④“称”:把被测物体放在 盘里,用 向 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⑤“记”:被测物体的质量=盘中砝码总质量+ 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⑥注意事项:A 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 B 保持天平干燥、清洁。⑶ 方法:A、直接测量:固体的质量 B、特殊测量:液体的质量、微小质量。

二、密度:1、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2、公式: 变形3、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 ,常用单位g/cm3。

这两个单位比较: 单位大。单位换算关系:1g/cm3=103kg/m3 1kg/m3=10-3g/cm3 水的密度为1.0*103kg/m3,读作1.0*103千克每立方米,它表示物理意义是: 。

4、理解密度公式 ⑴同种材料,同种物质,ρ不变,m与 V成 ; 物体的密度ρ与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无关,但与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有关;密度随温度、压强、状态等改变而改变,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所以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⑵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ρ与体积成 ;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ρ与质量成 5、图象:如图所示:ρ甲 ρ乙6、测体积——量筒(量杯)⑴用途:测量液体体积(间接地可测固体体积)。

⑵使用方法:“看”:单位:毫升(ml)=厘米3 ( cm3 ) 量程、分度值。“放”:放在水平台上。

“读”:量筒里地水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和凹面的底部相平。7、测固体的密度: : 说明:在测不规则固体体积时,采用排液法测量,这里采用了一种科学方法等效代替法。

例: 测定金属块密度的方法与步骤: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测液体密度:⑴ 原理:ρ=m/V⑵ 方法:①用天平测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m1 ;②把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读出量筒内液体的体积V;③称出烧杯和杯中剩余液体的质量m2 ;④得出液体的密度ρ= 9、密度的应用:⑴鉴别物质: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可用密度鉴别物质。

⑵求质量:由于条件限制,有些物体体积容易测量但不便测量质量用公式m=ρV算出它的质量。⑶求体积:由于条件限制,有些物体质量容易测量但不便测量体积用公式V=m/ρ算出它的体积。

⑷判断空心实心:测量和机械运动复习提纲一、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 m ,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 (μm),纳米(nm)。3、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1 km=103m 1m=10dm 1dm=10cm 1cm=10mm 1mm=103μm 1m=106μm 1m=109nm 1μm=103nm 单位换算的过程:口诀:“系数不变,等量代换”。

4、长度估测:黑板的长度2.5m、课桌高0.7m、篮球直径24cm、指甲宽度 1cm、铅笔芯的直径1mm 、一只新铅笔长度1.75dm 、手掌宽度1dm 、墨水瓶高度6cm 5、特殊的测量方法:A> 、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积法(当被测长度较小,测量工具精度不够时可将较小的物体累积起来,用刻度尺测量之后再求得单一长度)☆如何测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答:数出物理课本若干张纸,记下总张数n,用毫米刻度尺测出n张纸的厚度L,则一张纸的厚度为L/n 。☆如何测细铜丝的直径?答:把细铜丝在铅笔杆上紧密排绕n圈成螺线管,用刻度尺测出螺线管的长度L,则细铜丝直径为L/n。

☆两卷细铜丝,其中一卷上有直径为0.3mm,而另一卷上标签已脱落,如果只给你两只相同的新铅笔,你能较为准确地弄清它的直径吗?写出操作过程及细铜丝直径的数学表达式。答:将已知直径和未知直径两卷细铜丝分别紧密排绕在两只相同的新铅笔上,且使线圈长度相等,记下排绕圈数N1和N2,则可计算出未知铜丝的直径D2=0.3N1/N2 mmB>、测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园柱的周长等常用化曲为直法(把不易拉长的软线重合。

4.求物理八年级,密度与质量的知识点总结

一、质量 1. 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通常用字母m表示。

2. 基本单位:千克(kg),常用单位:吨(t)、克(g)、毫克(mg) 单位换算:1t=10^3kg=10^6g=10^9mg=- 3. 质量的测量工具——天平:托盘天平和学生天平(物理天平)。(实验室) 4. 质量的理解: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固有属性,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态、状态、位置、温度而改变。

4.质量测量工具:实验室常用天平测质量。常用的天平有托盘天平和物理天平。

5.天平的正确使用:(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2)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天平平衡;(3)把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4)这时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总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 6.使用天平应注意:(1)不能超过最大称量;(2)加减砝码要用镊子,且动作要轻;(3)不要把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直接放在托盘上。

二、密度 1. 定义: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质量与体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用字母ρr表示 2. 表达式:ρ=m/V r 基本单位:千克每立方米(kg/m^3)、克每立方厘米(g/cm^3) 3. 单位换算:1g/cm^3=1*10^3 kg/m^3 4. 物理意义:单位体积内所含物质的质量。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种类有关,与物体的质量、体积无关;密度的大小随温度、压强、状态变化而变化。 (1)体积相同的不同物体,密度越大,其质量越大; (2)质量相同的不同物体,密度大的体积反而小 二、应用 1. 测算不能直接测量的物体的质量,m=ρv 2. 测算不能直接测量的物体的体积,v=m/ρ 3. 判断物体是否空心:(1)求质量;(2)求体积;(3)求密度。

假设物体是实心的,然后求出质量、体积、密度与已知质量、体积、密度进行比较。 三测量物质的密度 1、量筒的使用——(1)直接测量液体体积;(2)间接测量固体体积。

1. 看清量筒的量程和分度值,量筒用“mL”标度,量筒无零刻度线; 2. 读数时应该平视,视线要与凹液面的底部相平或与凸液面的顶部相平; 3. 读数时仰视造成结果偏小,俯视造成结果偏大。 4. 单位换算:1L=1000ml=1dm^3=1000cm^3 =1*10^-3m^3;1ml=1 cm^3; 2、液体密度的测量步骤——(用剩余法测量液体质量) (1)测出烧杯和液体的质量m1;(2.)将烧杯中的液体往量筒中倒入一部分,再测出剩余液体和烧杯的质量m2;(3. )读出量筒中液体的体积V;(4). 密度表达式:ρ=(m1-m2)/v 3、不规则固体密度的测量——(用排液法测量固体体积) ( 1) 用天平测出固体的质量m;(2.) 往量筒中加入适量的水,读出示数V1;(3.) 将固体放入量筒中,读出示数V2;(4.+ 密度表达式:ρ=m2/(v2-v1) 4.密度小于水的固体采取: (1)针压法(工具:量筒、水、大头针);(2)沉坠法:(工具:量筒、水、细线、石块) 四、密度与社会生活 1、密度与温度 (1.) 一般地,气体的密度受温度的影响最大,固体的密度受温度的影响最小(热胀冷缩). ( 2.) 水的反常膨胀:水的温度在4℃以上,遵从热胀冷缩的规律;睡得温度在4℃以下,遵从热缩冷胀的规律。

2、密度与物质鉴别 (1) 物质鉴别:测出某种物质的密度,再与密度表中各种物质密度进行比较,就可以知道该物体的材质。 ▲仅通过密度鉴别物质不一定准确,还应根据物质的其他性质,比如颜色、气味、硬度、电学性质等进一步鉴别。

(2) 检验物质的纯度:比如鉴定牛奶是否掺水,酒的品质等; ( 3) 根据密度和要求选定材料:航空器材常采用高强度、低密度的材料;风扇的底座采用密度较大的材料等。

5.质量的基本知识有什么

质量的基本知识 质量的概念::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固有的:某事或某物中本来就有的,尤其是永久特性(螺栓直径、机器的生产率、接通电话的时间;赋予特性:完成产品后因要求不同而新增的(价格、硬件的共货时间、运输要求、售后服务等)。

要求:可表达的(明示的一元质量),说不出来但非常影响产品质量的(隐含的如吸味,通常是魅力质量),必须履行的(理所当然质量)。 组织:有关系的一组人员———过程:相互作用的活动——-产品:过程的结果———顾客:接受产品的人————-顾客满意期望与实际的对比情况———相关方(有利益关系的人)——–体系:相互关联的一组要素———质量特性 硬件产品:内在特性、外在特性、经济性 服务质量:可靠性、响应性、保证性、移情性和有形性。

软件质量;功能性、可靠性、易使用性、效率、可维护性和可移植性。 流程性材料:可测量的(强度、粘性、速度、抗化学性);定性的(色彩、质地、气味) 关键质量特性:影响安全和整机功能散失 重要质量特性:部分功能散失 次要质量特性:逐渐散失。

6.质量检验的基本要点是什么

质量检验是指借助于某种手段或方法来测定产品的–个或多个质量特性,然后把测得的结果同规定的产品质量标准进行比较,从而对产品作出合格或不合格判断的活动。通过观察和判断,适当时结合测量、试验所进行的符合性评价。

质量检验的基本要点:

(一)检验对象

检验的对象是产品。产品可以是原材料、外购件、半成品和成品。可以是单个成品或成批产品。

(二)检验依据

检验依据是技术标准、产品图样、制造工艺和供需合同等。产品的技术标准是产品质量的主要依据。技术标准中规定产品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等内容。产品图样和设计文件是产品制造、检验、安装、调试过程中最主要的依据,也是供需双方表达技术思想的基本工具;工艺文件是指导工人操作和用于生产、工艺管理等方面的各种技术条件。

(三)检验手段

在检验活动中必须对产品质量特性进行观察、测量、试验、判断。因而必须具备一定的检验手段。检验手段包括硬件和软件。硬件主要指人员和资源,即:具备所从事检验工作技能的人员、检验场所和设施、测试仪器和计量器具,检验过程所必需的消耗品(如化学试剂)以及能源(如水、电、煤气等)等。软件主要指检验方法。

(四)检验数据

在对产品质量特性进行测试后,被检产品的质量特性可以用数据来表示。数据是对产品质量进行判定的依据。若质量特性是计量值,数据可以用具有确定单位的量值来表示;若质量特性是计数值,数据可用离散数值来表示。例如规定合格品用“0”表示,不合格品用“1”表示。在划分若干等级的场合,可以用不同的分数表示不同的等级。在抽样检验的场合,在对样本单位(样品)检验的基础上,还必须统计样本的质量数据(如样本的不合格数或不合格品数、样本的平均值、样本的标准差等)。

(五)检验结论

判定产品的质量的合格性是产品质量检验活动的目的。在获取产品质量特性的数据之后,必须与规定的要求进行比较,确定产品的合格性,并作出检验结论。对单个产品,一般划分为合格品和不合格品,或划分为若干等级。对批次产品,必须将样本的检验结果,依据抽样方案中的判断规则进行比较,并判断检查批是否合格。

7.初中物理知识总结

一物质的物理属性

1.物体质量

定义

单位及换算

测量工具→托盘天平(结构、使用)

定义、单位、公式

2.物质密度 密度的测量(固体、液体)

密度知识的应用

3.物质比热容 (定义、应用)

4.物质其它物理属性 硬度、状态、透明度、传热性、导电性。

二.质量是物体的物理属性,与形状、状态、位置无关.

三.质量测量的特殊方法:累积法(测多算少)

(1)同种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

(2)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

四、密度ρ: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

1.密度的单位:

千克/米3 (kg/m3 )、克/厘米3 (g/cm3)

1g/cm3 = 10^3 kg/m3

2.公式:ρ = m / V

3.一些物质的密度

(1)水的密度:1.0*10^3 kg/m3

表示:1立方米水的质量是1.0*10^3 kg

(2)ρ铜>ρ铁>ρ铝

(3)ρ盐水>ρ水>ρ酒精

4.密度的测量

(1)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的热量不同.

(2)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不同

五、比热容:单位质量的某种物体温度升高(降低)1℃所吸收(放出)的热量

1.定义式:c=Q ∕ m(t-t0)

2.单位: 焦 ∕(千克•℃) J ∕ (kg•℃)

读作: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3.水的比热容:4.2*10^3 J ∕ (kg•℃)

表示:质量为1kg的水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是4.2*10^3J

8.质量检验的基本知识有哪些

1。

掌握质量检验的基本概念。 2。

掌握质量检验的基本要点。 3。

了解质量检验的主要功能。 4。

掌握质量检验的步骤。 5。

熟悉产品验证及监视的概念。 二、产品质量检验的技术方法 1。

掌握理化检验、感官检验、生物检验、在线检测的基本概念。 2。

熟悉理化检验的内容。 3。

熟悉感官检验的内容。 4。

了解生物检验的内容。 5。

熟悉在线检测优点和局限性。 6。

了解在线检测的应用。 备考重点 1。

质量检测的意义 检测就是通过观察和判断,适当是结合测量、试验所进行的符合性评价。 (1)对产品而言,是指根据产品标准或检测规程对原材料、中间产品、成品进行观察适当时进行测量或试验,并把所有得到的特性值做比较,判定出各个物品或成批产品合格与不合格的技术性检查活动。

(2)质量检验就是对产品的一个或多个质量特性进行观察。 测量、试验,并将结果和规定的质量要求进行比较,以确定每项质量特性合格情况的技术性检查活动。

2。质量检测的基本要点 (1)一种产品为满足顾客要求或预期的使用要求和政府规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都要对其技术性能。

安全性能、互换性能及环境和人身安全、健康影响的程度等多方面的要求作出规定,这些规定组成产品相应的质量特性。 不同的产品会有不同的质量特性要求,同一产品的用途不同,其质量特性要求也会相应不同。

(2)对产品的质量特性要求一般都转化为具体的技术要求在产品技术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和其他相关的产品设计图样、作业文件或检验规程中明确规定,成为质量检验的技术依据和检验后比较检验结果的基础。 经对照比较,确定检验的每项质量特性是否符合标准和文件规定的要求。

产品适用性是重要的质量特性。 (3)产品质量特性是在产品实现过程形成的,是由产品的原材料、构成产品的各个组成部分(如零部件)的质量决定的,并与产品实现过程的专业技术、人员水平、设备能力甚至环境条件密切相关。

因此,不仅要对过程的作业(操作)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合格上岗,对设备能力进行核定,对环境进行监控,明确规定作业、过程方法。必要时,对作业、过程参数进行监控。

而且还要对产品进行质量检验,判定产品的质量状态。 (4)质量检验是要对产品的一个或多个质量特性,通过物理的、化学的和其他科学技术手段和方法进行观察、测量、试验,取得证实产品质量的客观证据。

因此,需要有适用的检测手段(包括各种计量检测器具、仪器仪表、试验设备等),并且对其实施有效控制,保持检测所需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及一致性。 (5)质量检验的结果,要依据产品技术标准和相关的产品图样、过程(工艺)文件或检验规程的规定进行对比,确定每项质量特性是否合格(符合),从而对单件(项)产晶或批产品质量进行判定。

(6)质量检验要为判断产品质量符合性和适用性及决定产品质量重大决策提供正确、可靠依据,这就要保证产品质量检验结果的正确和准确。 3。

质量检验的主要功能 (1)鉴别功能 根据技术标准、产品图样、作业(工艺)规程或订货合同、技术协议的规定,采用相应的检测、检查方法观察、试验、测量产品的质量特性,判断产品质量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求,这是质量检验的鉴别功能。 (2)“把关”功能 对鉴别发现的不合格品把住不交付预期使用的“关口”。

(3)预防功能 ①通过过程(工序)能力的测定和控制图的使用起预防作用; ②通过过程(工序)作业的首检和巡检起预防作用; ③广义预防作用。 (4)报告功能 为了使相关的管理部门及时掌握产品实现过程中的质量状况,评价和分析质量控制的有效性,把检验获取的数据和信息,经汇总、整理、分析后写成报告,为质量控制、质量改进、质量考核、质量监督以及管理层进行质量决策提供重要信息和依据。

4。质量检验的步骤 (1)检验的准备。

熟悉规定要求,选择检验方法,制订检验规范。在检验的准备阶段,必要时要对检验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和考核,确认能否适应检验工作的需要。

(2)获取检测的样品。样品是检测的对象,质量特性是客观存在于样品之中的,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后,可以说样品就客观决定了检测结果。

获取样品的途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送样,另一种是抽样。 (3)样品和试样的制备。

(4)测量或试验。按已确定的检验方法和方案,对产品质量特性进行定量或定性的观察、测量、试验,得到需要的量值和结果。

测量和试验前后,检验人员要确认检验仪器设备和被检物品试样状态正常, 保证测量和试验数据的正确、有效。 (5)记录和描述。

对测量的条件、测量得到的量值和观察得到的技术状态用规范化的表格和要求予 以记载或描述,作为客观的质量证据保存下来。 (6)比较和判定。

由专职人员将检验的结果与规定要求进行对照比较,确定每一项质量特性是否符 合规定要求,从而判定被检验的产品是否合格。 (7)确认和处置。

检验有关人员对检验的记录和判定的结果进行签字确认。对产品(单件或批)是 否可以“接收”、“放行”作出处置。

5。产品验证的概念 验证是指通过提供客观证据对规定要求已得到满足的认定。

它是一种管理性的检查活动。 6。

监视 监视是对某项事。

9.【初2物理第一章质量和密度的知识点总结和经典习题,】

★质量和密度 1.质量(m):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质量国际单位是:千克.其他有:吨,克,毫克,1吨=103千克=106克=109毫克(进率是千进) 3.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而改变. 4.质量测量工具:实验室常用天平测质量.常用的天平有托盘天平和物理天平. 5.天平的正确使用:(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2)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天平平衡;(3)把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4)这时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总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 6.使用天平应注意:(1)不能超过最大称量;(2)加减砝码要用镊子,且动作要轻;(3)不要把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直接放在托盘上. 7.密度: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用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计算密度公式是ρ=m/v ;密度单位是千克/米3,(还有:克/厘米3),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质量m的单位是:千克;体积V的单位是米3. 8.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种类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 9.水的密度ρ=1.0*103千克/米3 10.密度知识的应用: (1)鉴别物质:用天平测出质量m和用量筒测出体积V就可据公式:ρ=m/v 求出物质密度.再查密度表. (2)求质量:m=ρV. (3)求体积:v=m/ρ . ★力。

10.质量控制有哪些知识点

1、采用三新等新技术材料的,应当由拟采用单位提请建设单位组织专题技术论证报主管单位批。

2、签发开工令条件: 1)专业监理审查施工组织设计是否由总监签认。 2)是否由质量和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3)管理及施工人员、主要材料是否就位。 4)主要施工机械是否具备。

5)设计交底及图纸会审是否已完成。 6)进场道路、水电通信是否满足开工条件。

3、开工令由总监签认,报建设单位批准后,总监签发开工令。 4、工序、隐蔽验收、检验批、分项由专业监理组织验收。

其余总监组织,预验收总监组织。 5、图纸会审监理应该注意什么:设计思想、材料设备要求、四新要求、技术和质量安全。

6、设计交底由建设单位组织,设计单位整理会议纪要发给各方。 7、施工组织设计审查;程序、进度方案质量保证措施、资源计划、安全技术措施、施工总平图。

8、施工组织设计由施工单位负责人审核签认,总监组织专业监理审查,总监签认后报建设单位。 9、施工组织设计中涉及增加工程措施费的项目,必须经建设单位同意。

10、施工准备阶段现场质量管理检查:质量管理组织机构、管理制度和专职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的资格 (制度、人员证书、资料、标准) 11、施工控制测量结果由 专业监理检查签认。 12、进口材料由 施工单位 报送进口商检证明文件,联合检查由施工单位提出申请,监理机构组织,建设单位主持。

材料、设备方面均有专业监理审查 13、设备检查验收前,安装单位提出设备检查方法专业监理签认同意。 14、项目监理巡视的要点:原材料、施工环境、砌体工程、混凝土工程。

但是不包括幕墙工程。 15、编制 监理规划 时候,应明确旁站部位和要求。

16、旁站检查施工现场 质检人员到岗,特殊工种持证上岗情况等。 17、工程暂停令、复工令由总监下达。

18、试验室由专业监理实地考察。见证取样由专业监理负责。

19、监理平行检验:1)验证试验,2)标准试验 3)抽样试验。 平行检验不合格监理签发监理通知单。

20、下达工程暂停令情况需要总监判断:1)建设单位要求暂停。2)拒绝监理机构管理。

%title插图%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