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文献的基本知识

1.标准文献的含义及其作用是什么

标 准 文 献含义:

狭义指按规定程序制订,经公认权威机构(主管机关)批准的一整套在特定范围(领域)内必须执行的规格、规则、技术要求等规范性文献,简称标准。广义指与标准化工作有关的一切文献,包括标准形成过程中的各种档案、宣传推广标准的手册及其他出版物、揭示报道标准文献信息的目录、索引等。

作用:

1,标准是现场人员多年的智慧和经验的结晶,它代表了最好、最容易、最安全的作业方式或方法。这引起标准的有效执行,必然能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

2,规范人们的工作方法,减少结果的变化,提高生产效率,稳定产品质量。

3,累计技术,不因为人员变动而影响技术的传续。

2.标准文献指什么

标 准 文 献

狭义指按规定程序制订,经公认权威机构(主管机关)批准的一整套在特定范围(领域)内必须执行的规格、规则、技术要求等规范性文献,简称标准。广义指与标准化工作有关的一切文献,包括标准形成过程中的各种档案、宣传推广标准的手册及其他出版物、揭示报道标准文献信息的目录、索引等。

在公元前1500年的古埃及纸草文献中即有关于医药处方计量方法的标准,是现存最早的标准。现代标准文献产生于20世纪初。1901年英国成立了第一个全国性标准化机构,同年世界上第一批国家标准问世。此后,美、法、德、日等国相继建立全国性标准化机构,出版各自的标准。中国于1957年成立国家标准局,次年颁布第一批国家标准(GB)。20世纪80年代,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立了全国性标准化组织,其中90多个国家和地区制订有国家标准,国家标准中影响较大的有美国 (ANSI)、英国(BS)、日本(JIS)、法国(NF)、苏联 (ГOCT)、联邦德国(DIN) 等。国际标准化机构中最重要、影响最大的是1947年成立的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1906 年成立的国际电工委员会 (IEC),它们制定或批准的标准具有广泛的国际影响。随着标准化事业的迅猛发展,标准文献激增。据国际标准化组织统计,截至1980年止,世界上共有各类标准1000多种,75万件,连同标准化方面的会议文件、技术报告等共达120余万件。ISO情报中心收藏标准文献60多万件(1981)。中国标准化综合研究所标准馆是中国标准文献中心,收藏有国际标准1万件以及56个国家的国家标准、专业标准、标准目录等标准文献33万件(1982)。

标准按性质可划分为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技术标准按内容又可分为基础标准、产品标准、方法标准、安全和环境保护标准等。管理标准按内容分为技术管理标准、生产组织标准、经济管理标准、行政管理标准、管理业务标准、工作标准等。标准按适用范围可划分为国际标准、区域性标准、国家标准、专业(部)标准和企业标准,按成熟程度可划分为法定标准、推荐标准、试行标准和标准草案等。

标准一般有如下特点:①每个国家对于标准的制订和审批程序都有专门的规定,并有固定的代号,标准格式整齐划一。②它是从事生产、设计、管理、产品检验、商品流通、科学研究的共同依据,在一定条件下具有某种法律效力,有一定的约束力。③时效性强,它只以某时间阶段的科技发展水平为基础,具有一定的陈旧性。随着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标准不断地进行修订、补充、替代或废止。④一个标准一般只解决一个问题,文字准确简练。⑤不同种类和级别的标准在不同范围内贯彻执行。⑥标准文献具有其自身的检索系统。

一件完整的标准一般应该包括以下各项标识或陈述:①标准级别。 ②分类号,通常是《国际十进分类法》(UDC)类号和各国自编的标准文献分类法的类号。③标准号,一般由标准代号、序号、年代号组成。如DIN-11911-79,其中DIN为联邦德国标准代号,11911为序号,79为年代号;GB1-73,其中GB是中国国家标准代号,1为序码,73为年代号。④标准名称。⑤标准提出单位。⑥审批单位。⑦批准年月。⑧实施日期。⑨具体内容项目。

3.标准文献的特点

标准文献的主要特点是有固定的代号和专门的编写格式。

按照我国管理标准的有关部门的规定,我国标准的代号一般用两个大写汉语拼音字母表示。

如,企业标准则在大写拼音字母“Q”后加斜线“/”加企业代码表示。标准的编号结构采用标准代号+发布顺序号+发布年代号(即发布年份的后两位数字)的形式。

(1) 时效性强;

(2) 具有法律约束力,要求人们自觉遵守;

(3) 数量多,篇幅小,文字简练,通常一件标准只解决一个问题;

(4) 新陈代谢频繁,各种标准都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地修订和补充。

4.标准文献的特点有哪些

标准文献的特点:统一的产生过程它是按既定的标准化计划和编制的技术任务书有组织、有步骤地进行的标准化科研工作的具体成果。

有明确的适用范围和用途它是供相应部门多次使用的技术文件。编排格式、方法严格统一,具有体裁划一、逻辑严谨、统一编号等形式特点。

可靠性和现实性强每一篇标准文献所记录的情报数据都是经过严格的科学验证和精确的数学计算得到的。具有系统性和完整配套性编制任何一种标准,首要条件是不但要跟上同类课题有关的现行标准,而且还要和正在编制的标准相互配合。

具有约束性和一定的法律性质。

5.什么是文献

文献是用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技术手段记录人类知识的一种载体,或理解为固化在一定物质载体上的知识。也可以理解为古今一切社会史料的总称。通常理解为图书、期刊等各种出版物的总和。文献是记录、积累、传播和继承知识的最有效手段,是人类社会活动中获取情报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来源,也是交流传播情报的最基本手段。正因为如此,人们把文献称为情报工作的物质基础。

文献四要素是文献信息、文献载体、符号系统和记录方式。

6.标准文献的分类

标准按性质可划分为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技术标准按内容又可分为基础标准、产品标准、方法标准、安全和环境保护标准等。管理标准按内容分为技术管理标准、生产组织标准、经济管理标准、行政管理标准、管理业务标准、工作标准等。标准按适用范围可划分为国际标准、区域性标准、国家标准、专业(部)标准和企业标准,按成熟程度可划分为法定标准、推荐标准、试行标准和标准草案等。

7.参考文献[m] 、[j]、[z]表示什么

M——专著; C——-论文集

N——报纸文章; J——期刊文章;

O——学术论文; R——-报告;

S——标准; P——-专利;

A——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Z——其它末说明文献。

另附:国家期刊出版格式要求在中图分类号的下面应标出文献标识码,规定如下:

[文献标识码]:作者可从下列A、B、C、D、E中选用一种标识码来揭示文章的性质:

A—理论与应用研究学术论文(包括综述报告);B—实用性成果报告(科学技术)、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总结(科技);

C—业务指导与技术管理的文章(包括特约评论)D—一般性通讯、报导、专访等;

E—文件、资料、人物、书刊、知识介绍等。

注:英文的文献标识码应与中文对应。

8.文献收集的基本要求

(一)知识上的有用性

首先,我们所收集的文献要包括对自己研究课题有用的知识.不具备有用知识的文献,也就失去了其收集的意义.这是收集文献的第一位的,最基本的要求.

(二)内容上的丰富性

一方面注意尽可能收集代表各种各样观点,得出不同的,甚至相互矛盾结论的文献.另一方面要注意不但收集与自己研究课题,领域直接有关的资料,而且还应该注意跨学科,跨领域地收集有关资料.总之,从内容上看,收集文献的种类越丰富越好.

(三)形式上的多样性

形式上要有多样性指的是,要千方百计地收集与研究课题有关的各种形式的文献.例如,印刷型文献,声像资料等等.

(四)时序上的连续性

时序上要有连续性,即围绕研究课题收集的文献,在时序上要有一定的连续性和积累性,尽可能不要中断.否则有时可能会因资料不全,无法全面反映研究对象的整体发展变化状况.

(五)时间上的及时性

时间上要有及时性指的是,对于与研究课题有关的各种新资料,新信息,要用尽快的速度及时了解,及时收集,及时研究,及时利用,以提高研究的时效性和实用价值.

%title插图%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