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知识的联系

1.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首先,在生活中找数学:

大物理学家伽利略曾经说过:“自然界的伟大的书是用数学语言写成的”,“我们生活在受精确的数字定律制约的宇宙中”。生活与其中的我们,时时处处都在感受着数学的存在。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他们的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首先就要带领学生到生活中寻找数学,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地应用。

比方说:使用139全球通手机,月租费50元,每分钟通话费0.4元;而某一人用136神州行手机,没有月租费,每分钟通话费0.6元,而这个人用136手机,每月计费150元以上,若他要换用全球通手机合算吗?”这些题目,是学生接触过的,又很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通过让学生来计算,既是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得以巩固,对加深了对现实生活的了解,又很好地创造了生活的新方法,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因为在生活中随时都在用数学,真切的感受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既然数学源于生活,那么我们的教学就应联系生活、贴近生活。这样才能拉近学生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距离,使之产生亲切感,激发学生的内在知识潜能,使他们主动的动手、动脑、动口,想办法来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及其成果,以达到对自我生活、心理需要的一种满足,获得一种成功的喜悦感,从而进一步增强其学习的主动性。

其次,在生活中用数学:

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价值,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这并不是我们学习数学的最终目标。心理学研究表明当数学内容与我们的生活情景越接近,学习自觉感知程度就越高,所以我们要善于挖掘数学中的生活情景。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数学源于生活并反作用于生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是学习数学的归宿,我们做教师的要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从而体验到所学知识的意义和作用。如:学习了“概率”后,我就鼓励学生寻找生活中有那些事情可以用概率知识来解决?比如:摸彩票时,你中奖的机会是多少,中一等奖的机会又会是多少?再比如:我们在推铅球时,铅球的行进轨迹是抛物线,怎样推才能更远,学习了二次函数,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还有,在足球比赛中,守门员如何站位,才能缩小对手的射角,(就是对球门的张角)当然真正的足球比赛情况会很复杂,我们可以用“三角形的外接圆”知识从静止状态加以思考。生活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如大家知道茶叶筒为什么大部分都是圆柱体吗?买东西,重量长度、搞科学研究。卫星的发射,银行用数学,会计、出门旅游、坐车等等。我们生活离不开数学,不仅让学生在数学应用中、在生活实践中使知识得以验证,得以完善,而且使他们真切的感受到所学知识是有用的,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增强了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激起了学生热爱数学、乐于实践的愿望。

2.数学知识如何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济源市天坛路学校徐海燕内容摘要:

知识来源于实际生活,课堂与生活的距离并不是遥不可及的;课堂上一些“深奥”的道理,其实存在于他们看得见、摸得着的生活实际。联系实际,贴近生活,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学习知识有个智力背景问题,凡是新知识与自己智力背景近的就容易把新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挂钩,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当然,在课堂上,不可能让学生时时刻刻获取直接经验,但面对小学生我们能联系的就一定要联系。使学生学得亲切、容易、感到学了有用。

俗话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句话不无道理。

比如说,有位二年级的学生交钱的时候,一个人交了六元钱,两个人应交十二元钱,他交了二十元钱,班主任问他:“永才,老师应找你多少钱?”结果这个学生思考了半天也没有回答上来。最后,是老师帮他说出来,并把钱找给了他。对于这个问题,,在课堂上学生可能轻而易举地迎刃而解;而在现实生活中,却是这样的结果。为何会出现以上两种截然不同的效果。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不能说这个数学知识不知道,也许是学生对老师的畏惧。但是,我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它最大地折射出了我们老师在教授数学知识的同时,忽略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问题。

作为教学工作者,我们不仅是教给学生死板板的数学知识,而是让学生把数学知识学活。让学生在课堂中学习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去寻找数学,只有把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有机地联系起来,学生才会学得津津有味,而不是枯燥无味。

作为从教将近二十年的我,不是名师,也不是骨干。但在十几年的教学工作中,也略有点浅薄之见,现贡献出来,供大家参考。我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可以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变得津津有味。

一、在备课的时候,我们决不能把教科书作为知识的唯一来源,真正能够驾驭教育过程的高手,是用学生的眼光来读教科书的。

二、我们在传授数学知识的同时,不能是为了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而教,而是让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比如,我们在讲授加减法时:设置几种情境来巩固数学知识:有商场买卖东西时的付款和找款。

学生自己年龄和父母年龄的差别……

在讲授人民币的认识时,让学生把真的人民币带到课堂上来,设立一个数学“小卖部”,学生先把学习用具收集起来,定好价格。以小组为单位,每次选出两个学生分别当“买主”和“老板”,本组其余同学负责监督账目结算(都要笔算)。通过学生与学生的交换,来学习人民币的换算比较浅显易懂。

在讲授单位时,我们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例子来教学数学知识。而不是只是简单的把课本中的知识教给学生。

三、在课堂上,还要把教学和课改理念结合。

在课堂上,我们能再是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可以尝试让学生先自学,教师在结合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指导。

四、课堂教学和乡土乡音结合。

因为我们有地域之分,有城乡和农村的差异。我们不能把城市中学生和见多识广和农村学生的闭塞相提并论。也不能把农村孩子对农作物的熟悉和城市孩子麦苗韭菜分不清作为笑谈。

总之,知识来源于实际生活,课堂与生活的距离并不是遥不可及的;课堂上一些“深奥”的道理,其实存在于他们看得见、摸得着的生活实际。联系实际,贴近生活,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学习知识有个智力背景问题,凡是新知识与自己智力背景近的就容易把新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挂钩,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当然,在课堂上,不可能让学生时时刻刻获取直接经验,但面对小学生我们能联系的就一定要联系。使学生学得亲切、容易、感到学了有用。

%title插图%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