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知识与文化的区别
在内涵上,知识的范畴是具体指向,文化的范畴是广泛概括,既相关联,又有区别。 从个人角度,知识是经过人脑加工并可通过主观意识指导行为的信息;从社会角度,知识是人类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具备可供个人学习的信息载体形式。
1.知识: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从本质上讲,知识属于认识的范畴。
2.文化: 从广义上讲,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来说,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2.文化知识对一个人的重要性
教养
这是有文化的最基本的特质。斯文,文质彬彬,温文尔雅,这些词,在古代都是用来形容读书人的,有文化的人。
因为古代人,基础教育,就是四书五经那些经典,这些书读完,对人格的塑造,和现在教育里面重功用而不重修身的纯粹知识性教育培养出来的人,完全不一样。
虽然现代教育,重实效和功用方面的培养。但是,如果一个人,读了很多书,上了很多年的学,却连怎么做人的起码礼貌教养都没有,那么只能说,人格不健全。长歪了,人格成型后就是歪的,那么后面,也会越长越歪。对他人和社会的破坏性也会越来越大。
教养良好的本质,是一个人气是平和的。气和而有悦色,有悦色则有婉容。这就是教养背后的东西。气和,则神气舍心,笃定内敛。根本就不会想到去侵凌别人。
一个没教养的人,则相反,他的心不平,气也不和。气不和的人,不弄点事出来,不折腾折腾别人,就是浑身的不舒坦。
缺乏教养的人,整个人的气机,不仅是混乱的,而且是向外扩张型的,偏盛之气,扑到别人身上,就会给人一种侵凌之感,不舒服,这就是盛气凌人,粗野的令人生厌。
气度
这就是比教养提升了一个境界的特质。腹有诗书气自华,浩然正气,器宇轩昂,玉树临风,风度翩翩,卓尔不群,等等。这些词,都是用来形容一个有文化的人,浑身散发出来的气质的。有了笃定而内敛的和气。继续升华,继续积淀。
这团气,甚至可以透过身体,散发出神采和光芒。让人看上去,就觉得这个人,气度非凡。这个特质,不是装能装出来的,也不是能演出来的。只能是日日的积淀,修养出来的。
现代的人,不怎么注重修养身心。多在外部世界做文章,专注于社会属性,而遗忘了自己的精神属性。太过于专注社会属性,就会认为气度就是你开的车比别人好,吃的穿的比别人好,什么条件都比别人好,这就是气度非凡。
其实弄反了。超跑男,和烧烤摊上的金链汉子,本质上,也没什么区别。
内在的贫瘠,需要外在的装饰。外在的装饰越繁复,则内在的气度越廉价:没有任何文化上的积淀,社会属性上的显贵,和一个人的精神属性,有时候是负相关关系。
庄子说过,其奢欲深者,其天机浅。
关怀
古道热肠,待人诚挚,颇有古君子之风。就是形容的这种人。
这不是思想品德教育出来的,也不是社会道德熏陶出来的,而是,当一个人,气和神定,静笃内敛,正气充体,他必然的会表现出这样的对人对物对社会的关怀。
3.让一个人提高文化知识
一个人文化修养是内在的,核心部分是和善待人,尊重他人.文化修养和文化知识是不同的.。有修养的人,必定让让人尊敬,有文化但没修养的人,令人鄙视.提高文化修养。
文化修养得分开解释:“文化”,是人文文化与科技文化各学科的总和。所谓“修”,乃吸取、学习,为的是打下知识体系的基础。所谓“养”,是在“修”得的知识基础之上的提炼、批判、反思乃至升华。
文化修养总的来说,则是对人文文化、科技文化中的部分学科有了解、研究、分析、掌握的技能,可以独立思考、剖析、总结并得出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的一种能力。 文化修养的典范:孔子
提高文化修养的方法:
文化修养的提升需要实践的锤炼。文化修养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自古就有的,而是在人们认识、改造自然和社会的过程中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文化修养的提升需要依托物质载体。只有在意识到知识储备匮乏的同时,借助参加文体活动,读书特别是经典型的书籍,多阅读浏览新闻来增加社会阅历,才能提高文化修养。多看书,多思考,气质不是一个月两个月可以改变的.是需要一年两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很多人读完大学,很久没见的人都说他变了一个样,其实就是校园生活熏陶出来的.多读书总有好处.还有一点,想成为什么人,就和什么人做朋友,亲君子,远小人.时间长了,气质就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了。少说话,多倾听。因为爱说话的人,本就失去了一分宁静的美。而且,言多必失。有句话是,三思而后行,我这里要说的是,三思而后言。即使是网络这个靠语言交流的平台,多言也会让人讨厌的。想说话了,就对自己说,不要对别人说,因为现在几乎没有人愿意听。要一个好的生活环境,好的心态.才能培养出好的气质。
4.文化和知识一个概念吗
知识、文化,那是一个概念吗?
早先就看到过这样的一个说法,说知识不等于文化。平时,也经常听到某人评价某人的行为也这样说:“有知识没文化”。知识与文化,已不是一个概念的东西了。
原来在我们的观念中,知识与文化基本那是一个层次上的东西。我们对一些受过高等教育,对一些能写会说的等等人,我们都统称是文化人。现在,这样的观念正在瓦解,我也认为,两者不应该是一回事。
前段时间,我还看过一篇文章,说是知识和文化是不能画等号的。知识,那只是文化的一小部分,只是文化的基础。也就是说,文化是知识的更高一个层次。这话我很赞同。
有知识的人未必就是有文化的人。知识,只要你肯学习,一般多少都可以获得的,知识,那是我们在当今社会赖以生存和谋生的一种不可缺少的本领。而文化,那是反映一个人的修养和品位,那是要靠自身修炼,更是我们生存在这个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更不应该缺少的品质了。
昨天在语音,秀秀和我提到了那个人,我说我不愿理他。
秀秀知道我与他的过节,是因为一次我们在玩笑中,他口出脏话。秀秀说你还因为那事啊,过去就算了,都是玩笑。我说我不是计较他,只是我不喜欢和这种没文化的人交往。
我和秀秀说的这“文化”,就是指上面的那层意思。
在我看来,一个人知识欠缺些没什么,我就是经历过那个特殊年代的人,就知识方面,真还没学到多少货真价实的东西。但我觉得我们在与人交往言谈举止方面,在怎样做人,怎样修炼自己,怎样提高自己的品位,怎样才不让自己掉身价等方面,就应该注意,就应该尽量让自己有“文化”一些,否则,是会让人生厌,无法与人交往的。
在我与人交往中,我并不求双方意见多么统一看法多么一致,就算是有了过节,也不能用不雅的话去侮辱别人用脏话泼别人。所幸,我也并没碰到过这样的人。当然,这和我自己首先尊重别人,注重自身修养是有关联的。
我是没多少知识,只受过一般般的教育,更不敢说自己是个多“文化”的人,可我欣赏有文化的人,喜欢和这样的人交往。
如果把知识和文化这个话题再展开来说,就是一个人的“智商”和“情商”了。再延伸开来说,在与人交往中的文化,更重要的关乎到一个人的“情商”。情商高的人,文化必定也不会低。这个话题要说起来很多,以后单列去叙说吧。
如果要是一个人要是既有知识又有文化,既有高“智商”又有高“情商”,那,应该就是完美完善的一个人了吧。
5.知识和文化的区别
对于人来说,知识就是见识,学识,经验,知识的实物体现在“文凭”
文化,没有实物体现,它表现为一个人的道德,良心,审美情趣,艺术修养,
有学历的人不一定有好的人品!这就是知识和文化的人文区别
一个国家有生产制造的能力还不够,
还要有自身文化传统,民族艺术传承
教育,教化,信仰,
以及这诸多因素结合在一起形成的强大创造力和创新力,
并能广泛地影响到其他国家和民族
这就是光有知识所不能达到的文化的力量!
6.知识和文化的差别
人们经常把知识和文化同等对待,这只是从狭义上分析的结果。其实知识和文化有很大的差别,知识是可以直接使用,可以为人们提供对某件未知事情做出正确判断的理论,但是文化是一种让人们在灵魂,或者说是骨髓中深入的烙印。知识构成文化,文化又是知识的基础。掌握了一定知识的人,实质是工匠,知识工匠而已。前人的文化结果或者成就只能是后人的知识,后人掌握了并不意味着后人就拥有了文化,只能是掌握了知识。
所谓文化指一个民族展示和显现文化的结构特征。是一个民族在形成之初所默认的一种行为及思想规则;文化也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之所以延续或者以自己的本色所生存下来的根本保障。
所谓的知识是人们为了方便与自己生活,或者是为了更少的走弯路,从而总结出来的事物的内在规律,以方便传播;让所有的人去学习,没有界限。
一、知识和文化在界限的区别
牛津大学的校长曾说过“知识没有国界”,知识是属于全人类的。因为知识是普及的,是人类在长期实践中得出的结论,它通用于所有在地球上生存的动物,知识是非常无私的,他不需要特殊的时间、空间和机遇;而文化则是需要有较长时间的积累和沉淀,真正的文化只能依靠感染和潜移默化,有些人以为文化是可以学习的,其实学习的文化只是知识,或者说是构成文化的知识。例如很多外国人要学习中国的文化,他们可以学中国字、看中国书,但是他们还是要到中国来,这就是文化只能在这种氛围内才能形成。有很多外国人可以称得上是“中国通”,但是唯有这博大精深的文化不能轻易学会,语言可以学,知识可以学,文化却只能靠时间来填补。
二、知识需要有特定的学习,文化需要有长时间的感染和顿悟。
牛顿定理、相对论、地球引力……,这些东西每个国家学习过的人都可以了解;但是说中国文化,谈西方思想,并不是学习过的人都可以谈出他的精神和灵魂所在,只有亲身感受和经历够后才可以说的入木三分。在我们中国学习十年,和在国外学习十年,最后用考验知识的方式来判断他们,结果相差不了多少;在以前著名的作家要编著某个地方的事情,就要亲身到那个地方,去感受生活;然后才可以写出经典的东西。
三、知识是一成不变的,文化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各个国家对普通知识的拥有成度没有太大的差别,而每个国家的人对同一个事物、同一件事情在本质上却有不同的看法,形成这种看法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对知识的了解程度不同,这就是因为文化的不同,让一个汉族人徒步去拉萨朝拜,怕是很多人都不会去,也不能理解这种行为;但是藏族人却经常徒步朝拜。出个题1+1等于多少,不管哪个国家,哪种文化的人,都可以答出同一个答案。
四、知识只能在特定的时候表现出来,文化随时都表现在每个事物上。
从广义上来讲,知识只能体现在特定的时候,此时的知识也是只广义上的知识;当不考试,不去故意测试人的知识程度,很难从人的言行上体现出来,例如走过来一个人,我们只能看到他的气质、外貌,并不能发现这个人的知识程度,或许有些人会从气质上推测出这个人的知识程度,但这仅仅是推测,并且还是一种惯性的思考,这并不能说知识体现在人的外部。一件文物你不能说他有知识,但是它上面的纹饰,上面的铭文体现了他自身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