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分类知识点总结

1.初中化学物质分类

来做几个题目吧,是平常容易出错的题,帮助你分析,举一反三,更好地理解物质的分类

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是( );属于化合物的是( );属于单质的是( );属于氧化物的是( );属于酸的是( );属于碱的是( );属于盐的是( )。

1、石灰石 2、盐酸 3、液氧 4、冰和水的混合物 5、硫酸 6、甲烷 7、纯碱 8、烧碱 9、碘酒 10、石油 11、天然气

你先做试一试。然后再看以下的解答,注意其判断的方法,以后遇到其它问题就容易了。

第一步,判断物质组成,即:纯净物、混合物。主要是看这种物质是一种物质组成,还是由多种物质组成。还可以看它们组成的微粒(如分子、原子)是否相同。

1、石灰石。因为自然界天然存在的物质绝大部分都含有杂质,如大理石、河水、矿泉水等,都属于混合物。

2、盐酸。这很特殊,我们所指的盐酸是HCl气体溶于水的产物,是混合物,HCl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只有37%左右。HCl不能等同于盐酸,HCl是纯净物,而盐酸是即由HCl和H2O组成的混合物。

3、液氧。误区:认为是水和氧组成。液氧是只液态下的氧,即氧分子比在气态下的距离小,组成不变。

4、冰和水的混合物。冰和水虽然状态不同,但都是由水分子组成的纯净物。

5、硫酸。因为硫酸是H2SO4名称,像HNO3,H2CO3等这些都是含氧酸,命名为“某酸”,所以硫酸、硝酸、碳酸都是纯净物。

但是如果是“浓硫酸”,那说明还有极少的水份,就是混合物了。

6、甲烷,这是由CH4这一种分子组成的,所以是纯净物。

7、纯碱、烧碱。碳酸钠也叫纯碱,化学式为 Na2CO3 。还有些俗称,如把氢氧化钠称为苛性钠、火碱,把乙醇称为酒精,就是把一种物质的叫不同名字而矣,可以相互代替。纯碱、苛性钠、火碱、酒精等俗称的物质,是属纯净物。

9、碘酒。因为碘酒是乙酸和碘两种物质组成。类似的问题有“医用酒精”、“烧酒”等,因为医用酒精只不75%的乙醇,烧酒的度数也只有55%左右,所以是混合物。

10、石油 11、天然气 这些都是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再如沼气、煤等。

第二步,判断是单质还是化合物,就排除混合物,只在纯净物中选择了,再是由几种元素组成。如水,是由H和O两种元素组成,是化合物。液氧只有O元素,所以是单质。

综上所述,此题的答案为:

混合物:1、石灰石 2、盐酸 9、碘酒 10、石油 11、天然气

纯净物:3、液氧 4、冰和水的混合物 5、硫酸 6、甲烷 7、纯碱 8、烧碱

单质:3、液氧

化合物:4、冰和水的混合物 5、硫酸 6、甲烷 7、纯碱 8、烧碱

平常学习中把易错或不懂的地方钻研透切,并注意总结。

好了,祝你学习进步!

2.高一化学物质的分类归纳及相关化学方程式

1、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BaCl2 + Na2SO4 = BaSO4↓+ 2NaCl 2、碳酸根离子的检验: CaCl2 + Na2CO3 = CaCO3↓ + 2NaCl 3、碳酸钠与盐酸反应: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4、木炭还原氧化铜: 2CuO + C 高温 2Cu + CO2↑ 5、铁片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Fe + CuSO4 = FeSO4 + Cu 6、氯化钙与碳酸钠溶液反应:CaCl2 + Na2CO3 = CaCO3↓+ 2NaCl 7、钠在空气中燃烧:2Na + O2 △ Na2O2 钠与氧气反应:4Na + O2 = 2Na2O 8、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 + 2H2O = 4NaOH + O2↑ 9、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 + 2CO2 = 2Na2CO3 + O2 10、钠与水反应:2Na + 2H2O = 2NaOH + H2↑ 11、铁与水蒸气反应:3Fe + 4H2O(g) = F3O4 + 4H2↑ 12、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Al + 2NaOH + 2H2O = 2NaAlO2 + 3H2↑ 13、氧化钙与水反应:CaO + H2O = Ca(OH)2 14、氧化铁与盐酸反应: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15、氧化铝与盐酸反应:Al2O3 + 6HCl = 2AlCl3 + 3H2O 16、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l2O3 + 2NaOH = 2NaAlO2 + H2O 17、氯化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FeCl3 + 3NaOH = Fe(OH)3↓+ 3NaCl 18、硫酸亚铁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FeSO4 + 2NaOH = Fe(OH)2↓+ Na2SO4 19、氢氧化亚铁被氧化成氢氧化铁:4Fe(OH)2 + 2H2O + O2 = 4Fe(OH)3 20、氢氧化铁加热分解:2Fe(OH)3 △ Fe2O3 + 3H2O↑ 21、实验室制取氢氧化铝:Al2(SO4)3 + 6NH3·H2O = 2Al(OH)3↓ + 3(NH3)2SO4 22、氢氧化铝与盐酸反应:Al(OH)3 + 3HCl = AlCl3 + 3H2O 23、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l(OH)3 + NaOH = NaAlO2 + 2H2O 24、氢氧化铝加热分解:2Al(OH)3 △ Al2O3 + 3H2O 25、三氯化铁溶液与铁粉反应:2FeCl3 + Fe = 3FeCl2 26、氯化亚铁中通入氯气:2FeCl2 + Cl2 = 2FeCl3 27、二氧化硅与氢氟酸反应:SiO2 + 4HF = SiF4 + 2H2O 硅单质与氢氟酸反应:Si + 4HF = SiF4 + 2H2↑ 28、二氧化硅与氧化钙高温反应:SiO2 + CaO 高温 CaSiO3 29、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SiO2 + 2NaOH = Na2SiO3 + H2O 30、往硅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Na2SiO3 + CO2 + H2O = Na2CO3 + H2SiO3↓ 31、硅酸钠与盐酸反应:Na2SiO3 + 2HCl = 2NaCl + H2SiO3↓ 32、氯气与金属铁反应:2Fe + 3Cl2 点燃 2FeCl3 33、氯气与金属铜反应:Cu + Cl2 点燃 CuCl2 34、氯气与金属钠反应:2Na + Cl2 点燃 2NaCl 35、氯气与水反应:Cl2 + H2O = HCl + HClO 36、次氯酸光照分解:2HClO 光照 2HCl + O2↑ 37、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Cl2 + 2NaOH = NaCl + NaClO + H2O 38、氯气与消石灰反应:2Cl2 + 2Ca(OH)2 = CaCl2 + Ca(ClO)2 + 2H2O 39、盐酸与硝酸银溶液反应:HCl + AgNO3 = AgCl↓ + HNO3 40、漂白粉长期置露在空气中:Ca(ClO)2 + H2O + CO2 = CaCO3↓ + 2HClO 41、二氧化硫与水反应:SO2 + H2O ≈ H2SO3 42、氮气与氧气在放电下反应:N2 + O2 放电 2NO 43、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2NO + O2 = 2NO2 44、二氧化氮与水反应:3NO2 + H2O = 2HNO3 + NO 45、二氧化硫与氧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2SO2 + O2 催化剂 2SO3 46、三氧化硫与水反应:SO3 + H2O = H2SO4 47、浓硫酸与铜反应:Cu + 2H2SO4(浓) △ CuSO4 + 2H2O + SO2↑ 48、浓硫酸与木炭反应:C + 2H2SO4(浓) △ CO2 ↑+ 2SO2↑ + 2H2O 49、浓硝酸与铜反应:Cu + 4HNO3(浓) = Cu(NO3)2 + 2H2O + 2NO2↑ 50、稀硝酸与铜反应:3Cu + 8HNO3(稀) △ 3Cu(NO3)2 + 4H2O + 2NO↑ 51、氨水受热分解:NH3·H2O △ NH3↑ + H2O 52、氨气与氯化氢反应:NH3 + HCl = NH4Cl 53、氯化铵受热分解:NH4Cl △ NH3↑ + HCl↑ 54、碳酸氢氨受热分解:NH4HCO3 △ NH3↑ + H2O↑ + CO2↑ 55、硝酸铵与氢氧化钠反应:NH4NO3 + NaOH △ NH3↑ + NaNO3 + H2O 56、氨气的实验室制取:2NH4Cl + Ca(OH)2 △ CaCl2 + 2H2O + 2NH3↑ 57、氯气与氢气反应:Cl2 + H2 点燃 2HCl 58、硫酸铵与氢氧化钠反应:(NH4)2SO4 + 2NaOH △ 2NH3↑ + Na2SO4 + 2H2O 59、SO2 + CaO = CaSO3 60、SO2 + 2NaOH = Na2SO3 + H2O 61、SO2 + Ca(OH)2 = CaSO3↓ + H2O 62、SO2 + Cl2 + 2H2O = 2HCl + H2SO4 63、SO2 + 2H2S = 3S + 2H2O 64、NO、NO2的回收:NO2 + NO + 2NaOH = 2NaNO2 + H2O 65、Si + 2F 2 = SiF4 66、Si + 2NaOH + H2O = NaSiO3 +2H2↑ 67、硅单质的实验室制法:粗硅的制取:SiO2 + 2C 高温电炉 Si + 2CO (石英沙)(焦碳) (粗硅) 粗硅转变为纯硅:Si(粗) + 2Cl2 △ SiCl4 SiCl4 + 2H2 高温 Si(纯)+ 4HCl 碱金属2Na + O2 == Na2O2(点燃) 2Na + S == Na2S2Na + 2H2O == 2NaOH + H2↑ 2Na2O2 + 2CO2 == 2Na2CO3 + O22Na2O2 + 2H2O == 4NaOH +O2↑ 4Li + O2 == 2Li2O (点燃)Na2CO3 +2HCl == 2NaCl +H2O +CO2↑ 2K + 2H2O == 2KOH + H2↑NaHCO3 + HCl ==NaCl + H2O + CO2↑ 2NaHCO3 == Na2CO3 + H2O + CO2↑(加热)2Na + CuSO4 +2H2SO4 == Cu(OH)2↓ + Na2SO4 + H2↑2NaHCO3 + Ca(OH)2 == Na2CO3 +CaCO3↓ + 2H2O卤素Cu + Cl2 == CuCl2 (点燃) H2 +Cl2 == 2HCl (。

3.高中 化学有机物质分类及总结

似的问题我都回答过不下10遍了。

要不给个表格你吧,自己明白多少看你悟性了。 首先声明这个是转载的,非原创,所以评价时候不要勾原创。

掌握各个官能团性质。类别通 式官能团代表物分子结构结点主要化学性质卤代烃一卤代烃:R—X多元饱和卤代烃:CnH2n+2-mXm卤原子—XC2H5Br(Mr:109)卤素原子直接与烃基结合β-碳上要有氢原子才能发生消去反应1.与NaOH水溶液共热发生取代反应生成醇2.与NaOH醇溶液共热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烯醇一元醇:R—OH饱和多元醇:CnH2n+2Om醇羟基—OHCH3OH(Mr:32)C2H5OH(Mr:46)羟基直接与链烃基结合, O—H及C—O均有极性。

β-碳上有氢原子才能发生消去反应。α-碳上有氢原子才能被催化氧化,伯醇氧化为醛,仲醇氧化为酮,叔醇不能被催化氧化。

1.跟活泼金属反应产生H22.跟卤化氢或浓氢卤酸反应生成卤代烃3.脱水反应:乙醇 140℃分子间脱水成醚 170℃分子内脱水生成烯4.催化氧化为醛或酮5.生成酯醚R—O—R′醚键C2H5O C2H5(Mr:74)C—O键有极性性质稳定,一般不与酸、碱、氧化剂反应酚酚羟基—OH(Mr:94)—OH直接与苯环上的碳相连,受苯环影响能微弱电离。1.弱酸性2.与浓溴水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沉淀3.遇FeCl3呈紫色4.易被氧化醛醛基HCHO(Mr:30)(Mr:44)HCHO相当于两个—CHO有极性、能加成。

1.与H2、HCN等加成为醇2.被氧化剂(O2、多伦试剂、斐林试剂、酸性高锰酸钾等)氧化为羧酸酮羰基(Mr:58)有极性、能加成与H2、HCN加成为醇不能被氧化剂氧化为羧酸羧酸羧基(Mr:60)受羰基影响,O—H能电离出H+,受羟基影响不能被加成。1.具有酸的通性2.酯化反应时一般断羧基中的碳氧单键,不能被H2加成3.能与含—NH2物质缩去水生成酰胺(肽键)酯酯基HCOOCH3(Mr:60)(Mr:88)酯基中的碳氧单键易断裂1.发生水解反应生成羧酸和醇2.也可发生醇解反应生成新酯和新醇硝酸酯RONO2硝酸酯基—ONO2不稳定易爆炸硝基化合物R—NO2硝基—NO2一硝基化合物较稳定一般不易被氧化剂氧化,但多硝基化合物易爆炸氨基酸RCH(NH2)COOH氨基—NH2羧基—COOHH2NCH2COOH(Mr:75)—NH2能以配位键结合H+;—COOH能部分电离出H+两性化合物能形成肽键蛋白质结构复杂不可用通式表示肽键氨基—NH2羧基—COOH酶多肽链间有四级结构1.两性2.水解3.变性4.颜色反应(生物催化剂)5.灼烧分解糖多数可用下列通式表示:Cn(H2O)m羟基—OH醛基—CHO羰基葡萄糖CH2OH(CHOH)4CHO淀粉(C6H10O5) n纤维素[C6H7O2(OH)3] n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或它们的缩合物1.氧化反应(还原性糖)2.加氢还原3.酯化反应4.多糖水解5.葡萄糖发酵分解生成乙醇油脂酯基可能有碳碳双键酯基中的碳氧单键易断裂烃基中碳碳双键能加成1.水解反应(皂化反应)2.硬化反应五、有机物的鉴别 鉴别有机物,必须熟悉有机物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要抓住某些有机物的特征反应,选用合适的试剂,一一鉴别它们。

1.常用的试剂及某些可鉴别物质种类和实验现象归纳如下:试剂名称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溴 水银氨溶液新制Cu(OH)2FeCl3溶液碘水酸碱指示剂NaHCO3少量过量饱和被鉴别物质种类 含碳碳双键、三键的物质、烷基苯。但醇、醛有干扰。

含碳碳双键、三键的物质。但醛有干扰。

苯酚溶液含醛基化合物及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含醛基化合物及葡萄糖、果糖、麦芽糖苯酚溶液淀粉羧酸(酚不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羧酸现象酸性高锰酸钾紫红色褪色溴水褪色且分层出现白色沉淀出现银镜出现红色沉淀呈现紫色呈现蓝色使石蕊或甲基橙变红放出无色无味气体 声明:以上是转载! 溴苯、氯苯归为卤代烃,不过水解是酚,不是醇啊。硝基能被还原为氨基(铁粉还原)。

4.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物质的组成

1.元素——宏观概念,说明物质的宏观组成。

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统称。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不一定是同一种元素,因为微粒的含义要比原子广泛。

2.分子、原子、离子、“基”、“根”、“碳正离子”——微观概念,说明物质的微观构成。

★原子

(1)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确切地说,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核不变,只有核外电子发生变化。

(2)原子是组成某些物质(如金刚石、晶体硅等)和分子的基本粒子。

(3)原子是由更小的粒子构成的。

(4)原子的概念是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从哲学的角度首先提出来的。1803年英国化学家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说。目前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正在不断地深入。

注意:化学反应的本质就是原子的重新排列和组合。

★离子

离子是指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①离子的种类:

②离子的生成途径:

③存在离子的物质:离子化合物:NaCl、CaC2、C17H35COONa;电解质溶液中:盐酸、稀硫酸等;金属晶体中:钠、铁、铜等。

注意:在金属晶体中只有阳离子,而没有阴离子。分子、原子、离子均是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是参加化学反应的基本单元,是化学研究的微观对象。

★分子: 分子是能够独立存在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完整理解分子的概念,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分子是一种粒子,它同原子、离子一样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如:水、氧气、干冰、蔗糖等就是由分子组成的物质。②分子有质量,其数量级约为10—26kg。③分子间有间隔,并不断运动着。

④同种分子的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的性质不同。⑤每个分子一般是由一种或几种元素的若干原子按一定方式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 ⑥按组成分子的原子个数,可把分子分成

⑦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此作用称作分子间作用力(又称范德华力),它是一种较弱的作用力。

★“基”、“根”、“碳正离子”

“基”是指分子中除去一个原子或原子团以后剩下的原子团(也可能是单个原子),它是电中性的,通常不能稳定存在,如—NO2硝基、—CH3甲基、—SO3H磺酸基等(注意磺酸基不能写成—HSO3)。

“根”是带电的原子团,能稳定存在,如“NO2—”亚硝酸根离子,“HSO3—”亚硫酸氢根离子,它们各带一个单位负电荷。“根”与“基”的区别在于是否带电荷。“根”与“基”的电子式也不同。如羟基—OH的电子式为 ,甲基的电子式为 ,而氢氧根OH-的电子式为 ,甲基正离子CH3的电子式为 。

3.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具有相同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同素异形体——同种元素形成的结构不同的单质

5.高一化学知识点

化学必修一复习资料 专题一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第一单元 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 一、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1.物质的分类(树状分类法) 无机化合物还可分为酸、碱、盐、氧化物等 其中酸还可以分为含氧酸H2SO4 、HNO3无氧酸HCl;一元酸HCl二元酸H2SO4多元酸H3PO4;挥发性酸HNO3 、HCl非挥发性酸H2SO4. 碱还可以分为一元碱KOH NaOH二元碱Ca(OH)2 Ba(OH)2多元碱Fe(OH)3;强碱KOH NaOH Ca(OH)2 Ba(OH)2弱碱Fe(OH)3 NH3.H2O;可溶性碱KOH NaOH Ba(OH)2 (Ca(OH)2微溶令处理)难溶性碱Fe(OH)3 Al(OH)3. 盐可分为可溶性盐难溶性盐;正盐NaCl酸式盐NaHCO3碱式盐Cu2(OH)2CO3 2.物质的转化 物质的转化类型 实 例 单质 化合物 氢气生成氯化氢 金属氧化物 氢氧化物 氧化钠生成氢氧化钠 酸 盐 盐酸生成氯化钠 化合物 单质 氯化钠生成钠 盐 氧化物 碳酸钙生成氧化钙 无机物 有机物 二氧化碳生成葡萄糖 3.化学反应类型 四大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根据化学反应过程中元素的化合价是否发生变化又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4.物质的量 (1)概念:物质的量可用来表示物质所含粒子数目的多少,它是国际单位制中的第七个基本物理量,四个字不能分开,是一个物理量,符号为n. (2)单位:摩尔(mol). (3)1mol的标准:1mol粒子的数目是0.012kg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目,约为6.02*1023个. lmol粒子的数目又叫阿伏加德罗常数,符号为NA,单位为mol-1. (4)摩尔质量:l摩尔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做摩尔质量.也就是说,物质的摩尔质量是该物质的质量与该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 符号:M,单位:g•mol-1或kg•mol-1,M=m/n. 当以g•mo1-l为单位时在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二、物质的聚集状态 1.物质的聚集状态通常分为气态、液态和固态. 2.气体摩尔体积 (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称为气体摩尔体积. (2)在标准状况下,l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L这个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 符号:Vm 单位:L•mol-1.V=n•Vm 四个要点:①条件:标准状况;②物质的量:lmol;③状态:气体;④体积:约为22.4L. 三、物质的分散体系 1.概念:把一种或几种物质(称为分散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称为分散剂)中形成的物质称为分散系. 2.分类方法:按照分散质颗粒的大小把分散系分成:浊液、胶体和溶液三类.其中分散质粒子最大的是浊液,最小的是溶液,介于两者之间的是胶体. 3、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分散系 浊液 胶体分散系 溶液 颗粒大小 >100nm 1~100nm。

%title插图%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