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的整理与归纳

1.对知识的整理与归纳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现有如下三个化学反应

(1)通过归纳整理,知:都与氧气反应,都为化合反应,其二生成物都是一种,生成物都为氧化物等; 如S+O 2

点燃

.

SO 2 ;通过比较,其中一个反应与众不同,这个反应和它的不同之处是:其中一种反应物为化合物如反应②或生成物为气体如反应②.

(2)通过比较,以上反应与Cu 2 (OH) 2 CO 3

.

2CuO+H 2 O+CO 2 ↑,相似之处是生成物都是氧化物.

故答为:

(1)都是化合反应、都是氧化反应、反应过程中都放热等(只要答案合理,符合题意均可);S+O 2

点燃

.

SO 2 ;2H 2 +O 2

点燃

.

H 2 O等(只要答案合理,符合题意均可);①③是单质与氧气反应,而②是氧化物与氧气反应;①发生反应时产生耀眼的白光,而②③则无此现象等.(只要答案合理,符合题意均可)

(2)反应的产物都是氧化物

2.如何整理归纳知识体系

实际上,归纳知识体系是我们复习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任何一个学科的课本容量都是比较大的。我们就是再有水平,记忆力再好,也未必能记住课本中的每一句话。

1、掌握知识的需要。我有一句非常经典的备考语录:高三的复习就是掌握知识,做对题目。

评判你每天的复习是否有效,就看有没有掌握知识,有没有做对题目。如果没有,今天就是复习一百个小时,那也是白搭;如果今天掌握了一两个知识点,做对了一两类题目,就算今天只复习了一个小时,那也是有效的。

掌握知识是做对题目的前提条件。而课本上那么多知识点,完全靠背诵是很难掌握的,更多需要的是理解。

2、掌握重点的需要。课本上虽然知识点众多,比如思想政治学科中经济学部分洋洋洒洒几万言,其实最重要的,最核心的就是:商品、货币、价值规律等这几个点。

归纳整理知识体系的目的就是要做到突出重点。 3、知识提取的需要。

实际上,掌握有效清晰的知识体系,有助于我们在遇到题目的时候迅速有效地进行知识点的提取,迅速地对题目作出判断。如果没有知识体系,脑袋里变一团浆糊,答题的时候很容易漏掉很多重要的关键点或者关键步骤。

4、一定要自己归纳。别人的始终是别人的,自己归纳出来的知识体系才是自己的。

有同学说,自己归纳能力不够,担心归纳不全面。已经有现成版本,直接背就好了。

那我问你,听别人说长城和自己登上长城的感受能一样吗?自己动手归纳的过程,就是逐渐形成体会的过程。比如,我对三角函数部分的归纳就是三大板块:三角变换;三角图像、性质及平移;解三角形。

非常简单明了。这些都是得益于大量题目训练以及教学过程中的体会。

不同水平的同学,归纳整理知识体系是不一样的。同学水平越高,归纳整理起来越简单,越轻松。

我们先来讲讲都要归纳些什么东西。很多同学以为,归纳整理知识体系就是把重要的公式定理列出来。

其实这是及其初级的。归纳整理知识体系其实有四个问题:第一,考什么?确定哪些是非常重要的考点,哪些是一般重要的考点,哪些不考。

把这些考点涉及到的公式定理列出来。没有理解的,记不住的,就趁着归纳整理的机会把这些尽量弄懂,搞明白。

第二,怎么考?这个考点常见的出题方式什么,选择题还是解答题。往往出现在高考题中的什么位置,前面还是后面,难度如何,常常的综合形式有哪些。

第三,怎么答?这个考点常用的答题方法有哪些,往往一个考点的解题方法不会多至一二十种,三五种已经比较厉害了。第四,陷阱在哪?往往我在什么地方出错。

别人错不错别管,关键是你自己错不错。顺便还可以编一些顺口溜,来提醒自己避免这些失误,拿到高分甚至满分。

比如:“区间问题,端点第一”;“一求通项,验证首项”。这些都是我自己归纳出来提醒自己的话。

1、基础比较一般的同学如何归纳。翻开复习资料的目录,一节一节往下看,看能不能回忆出每一节到底有哪些重要的公式定理。

回忆得出,就在笔记本上边按照复习资料章节的顺序往下写,回忆不出来,就翻开课本或者复习资料,看一看,尽量能多一些理解。如果能在这个过程中,发现哪些是常考点,每一个考点曾经考过什么样的题目,就已经很厉害了。

3、对基础很好的同学,也要归纳总结。快速默写出每一个章节的重要考点,上边提到的四个问题。

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归纳,每一个章节能不能用一句话讲明白。这个学科能不能用一句话讲明白。

比如数学,我就有这么几句话:“任何一道题就是依据条件,往所求(目标)逐渐推进的过程”;“简单题就是一眼能看出条件与所求之间逻辑联系的题,难题就是一眼看不出的题”;“难题往往是简单题的叠加”;“数学题就是列出题目中等与不等关系,加上公式定理,弄复杂,变简单,得答案的过程”。如果到了这个阶段,那就比较厉害了。

1、上面提到的是以章节顺序展开的归纳,这种归纳方式是最常见的方式,也是最基础的方式,比较能够帮助我们迅速掌握一个学科的知识体系。 2、题+题的归纳。

比如我们把数列这一个章节历次考试的题目找出来,对比,问上边提到的四个问题。我们就能归纳出很多东西。

这对于重点章节进行重点突破非常有效。以后,遇到这些章节的题目,就能迅速地从大脑这个数据库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帮助我们高效解题。

3、试卷归纳。我们通过分析所在省份历年高考真题容易发现一些惊人的结论。

我有一篇文章,叫《巧用高考题,力争考高分》。在这篇文章中,我统计出2004-2011年重庆文科数学高考题解答题的试题分布。

并成功预测了2012年重庆高考题的分布情况。试想,如果你在考前都已经知道哪些地方你一定能得分了,你对考试还会没有把握吗?同时,由于你非常清楚自己弱势在哪里,那你就很容易在最后冲刺阶段努力解决,从而整体拉伸你的学科成绩。

最后,我们谈谈归纳的误区。 1、很多同学认为归纳是考前才做的工作,实际不然,每一个阶段都要归纳,归纳是随时随地的。

有想法就是一种归纳。 2、归纳也不是只做一次,有同学以为,我做了一次归纳就万事大吉了,其实不能这么想。

要经常、反复归纳,有空就归纳。 3、有同学担心自己一次归。

3.知识的复习和整理需要注意些什么

第一阶段:整理行测的知识点

首先我们要了解行测的考试范围,对于行测各个模块的知识点的整理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因为行测包括言语理解、逻辑判断、数量关系、资料分析、常识五大模块,各个模块又细分出很多小的知识点,因此我们第一阶段的复习要做精做细,对各个模块要进行好时间分配,准确理解和把握各个模块的基本原理、基本技巧和基本方法的复习。

第二阶段:真题演练

在复习好行测知识点的基础上,接下来就是做真题,只有把真题吃透,把理论知识运用到解真题的过程中,加强对方法和技巧的运用。我们可以做一些真题,事业单位、招警、村官这种难度比较接近的真题。在反复做真题的过程中,提升做题能力,加快做题的速度。同时要特别注意,我们在做真题的阶段不是为了做题而做题,做题主要是为了培养解题的思路,方法技巧的运用,把握好答题时间和答题速度。最重要的是我们要以真题来强化练习。在做题时,还要善于总结,总结常考题型,总结易错的题,总结自己在整个做题中出现的问题,总结方法和技巧、以及总结出题者的意图等。

第三阶段:强化重点和难点

在前期的知识点的复习和做真题的过程中,很多考生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遇到这种情况也不用太在意,这是很正常的现象。有问题,就应该想办法解决,先要看看自己在什么地方错了,为什么错了,哪些知识点没有掌握,查找相关的书籍和笔记找到解决的办法。主要就是找出重点和难点,解决这些问题,在以后的做题过程中避免再出现类似的问题。比如说,整理成错题集,整理方法和技巧等。

第四阶段:冲刺

进入最后阶段,很多考生往往心浮气躁,总觉得自己还没准备充分就要考试了,其实这一阶段,我们可以按照正常的考试时间进行实战模拟,在规定的时间内,做模拟套题,上午行测,下午申论,晚上整理白天的题目,看看解析,检查自己还有哪些知识点需要强化,考生也不用太纠缠题目的对错,关键的地方就是分配好做题时间,在给定的时间,采取先易后难的答题顺序。还有要注意选取质量好的模拟题来做实战模拟,千万不要用网络上那些不完整的题目。

经过四个阶段的复习以后,每个考生都形成了自己的答题思路和答题顺序,在考试时,沉着冷静,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就一定能取得理想的成绩。

4.如何知识梳理

对于知识梳理来说,知识的整合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学生应根据课标要求,理清知识脉络,架构知识网络。在乎苏里过程中应以基本概念为准、通过基本理论的复习,以点带面,透过纷繁复杂的试题表象,抓住知识点的真实本质,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数学方法是一个重要内容,在知识梳理的过程中,应该是敢于运用分类讨论的方法、极端假设方法,转化划归的方法等,这些方法往往是解决难题的关键点,学生生可以用典型例题的复习强化这些方法的应用能力,并在高考的难题中尝试运用这些方法去解决问题。

教师根据复习的内容,适当地引导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主动的进行整理。 梳理知识的一个有效方法就是依托教材,循序渐进,教材是经过反复论证,精心设计的。符合新时期的教育教学要求,同时也是学生的特点决定的,因此,复习时应以教材为主,资料为辅,多举教材中的实例进行复习。根据教材目录,有条理的一一梳理清楚。把看似杂乱无章的知识沟通成一个条理清楚的知识脉络。

%title插图%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