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怎样对知识归纳总结
一、归纳总结的任务 对知识与方法进行归纳总结是系统复习的中心工作。
归纳总结的任务是以揭示相关概念、规律、方法的内在联系为目标,运用尽可能简明、醒目、形象的形式,以构建相应的知识体系和方法体系。也即要将相关知识提纲挈领、加工重组、形成体系,使之由”繁而杂”变成”少而精”,由”散而乱”结成”知识网”。
归纳总结要保证重点突出,能反映相关概念规律间的联系与区别,展现知识网络,并力求简明扼要,一目了然。 总之,要通过对知识与方法的归纳总结,使知识整体化、有序化、条理化、系统化、结构化、网络化、形象化。
使之便于理解,便于记忆,便于应用。 二、归纳总结的形式 归纳总结的形式常见的有摘要式、提纲式、表解式、图解式、综合式等。
1、摘要式 摘要式是摘取相关知识点的重点内容(要点),部分原文照抄或通过浓缩再以简练的文字呈现出来的一种笔记形式。这是一种较简单、易掌握的归纳总结方式。
运用摘要式在内容上一定要抓住重点(要点)。 高度浓缩的摘要式归纳总结可以将一本厚书演变成成几页笔记。
. 2、提纲式 提纲式是对于相关知识点的重点内容,按一定的系统归类,以简练的文字呈现出来的一种笔记形式。这也是一种最常见、易掌握的归纳总结方式。
运用提纲式一要在内容上抓住重点;二要在形式上有序地体现知识点间的联系和归类。 提纲式按系统归类的方式又分有数字编号提纲式与花括号提纲式。
后者更突出对各知识点分门别类和划分归属。 3、表解式 表解式是对于相关知识点的重点内容,按一定的系统归类,以填充表格而呈现出来的一种笔记形式。
这是一种应用极广的归纳总结方式。 运用表解式不仅要在内容上抓住知识重点和在形式上有序地体现知识点间的联系和归类。
更要对相关内容(内含与外延)进行比较,辨别其异同。 表解式按相关知识内含与外延的表达又分有一维表解式与二维表解式。
前者只编制行表头或列表头,用于表达事物的内含或外延,而后者要同时编制了行表头与列表头,分别用于表达事物的内含与外延,更突出各分类知识内含的比较。 许多提纲式的归纳总结笔记常可改写成更为紧凑、醒目的表解式,对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也常用表解法编写成一些简明的比较表。
4、图解式 图解式是对于相关知识的概念、规律、方法,以图示的方式揭示其间的内在联系,呈现知识的网络结构的一种笔记形式。这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归纳总结方式。
运用图解式重点在抓住有关概念、规律、方法间的内在联系,弄清相关知识的来龙去脉。 为便于记忆,编写图解式笔记要特别注意整个图形的形象、直观和具对称性。
一些复杂的专题为明了其知识结构及其内在联系,常常需要运用图解式编写出相应的系统图、结构图。 5、综合式 上述各种归纳总结形式,各有各的优势,也各有各的弱点,为了优势互补,常取几种方式综合运用,这就是综合式。
2.【框架知识结构图人教版】
物理量(单位) 公式 备注 公式的变形 速度V(m/S) v= S:路程/t:时间 重力G (N) G=mg m:质量 g:9.8N/kg或者10N/kg 密度ρ (kg/m3) ρ=m/V m:质量 V:体积 合力F合 (N) 方向相同:F合=F1+F2 方向相反:F合=F1—F2 方向相反时,F1>F2 浮力F浮 (N) F浮=G物—G视 G视:物体在液体的重力 浮力F浮 (N) F浮=G物 此公式只适用 物体漂浮或悬浮 浮力F浮 (N) F浮=G排=m排g=ρ液gV排 G排:排开液体的重力 m排:排开液体的质量 ρ液:液体的密度 V排:排开液体的体积 (即浸入液体中的体积) 杠杆的平衡条件 F1L1= F2L2 F1:动力 L1:动力臂 F2:阻力 L2:阻力臂 定滑轮 F=G物 S=h F:绳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 G物:物体的重力 S: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h:物体升高的距离 动滑轮 F= (G物+G轮) S=2 h G物:物体的重力 G轮:动滑轮的重力 滑轮组 F= (G物+G轮) S=n h n:通过动滑轮绳子的段数 机械功W (J) W=Fs F:力 s: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有用功W有 总功W总 W有=G物h W总=Fs 适用滑轮组竖直放置时 机械效率 η= *100% 功率P (w) P= W:功 t:时间 压强p (Pa) P= F:压力 S:受力面积 液体压强p (Pa) P=ρgh ρ:液体的密度 h:深度(从液面到所求点 的竖直距离) 热量Q (J) Q=cm△t c:物质的比热容 m:质量 △t:温度的变化值 燃料燃烧放出 的热量Q(J) Q=mq m:质量 q:热值 常用的物理公式与重要知识点 一.物理公式 单位) 公式 备注 公式的变形 串联电路 电流I(A) I=I1=I2=…… 电流处处相等 串联电路 电压U(V) U=U1+U2+…… 串联电路起 分压作用 串联电路 电阻R(Ω) R=R1+R2+…… 并联电路 电流I(A) I=I1+I2+…… 干路电流等于各 支路电流之和(分流) 并联电路 电压U(V) U=U1=U2=…… 并联电路 电阻R(Ω) = + +…… 欧姆定律 I= 电路中的电流与电压 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电流定义式 I= Q:电荷量(库仑) t:时间(S) 电功W (J) W=UIt=Pt U:电压 I:电流 t:时间 P:电功率 电功率 P=UI=I2R=U2/R U:电压 I:电流 R:电阻 电磁波波速与波 长、频率的关系 C=λν C: 物理量 单位 公式 名称 符号 名称 符号 质量 m 千克 kg m=pv 温度 t 摄氏度 °C 速度 v 米/秒 m/s v=s/t 密度 p 千克/米3 kg/m3 p=m/v 力(重力) F 牛顿(牛) N G=mg 压强 P 帕斯卡(帕) Pa P=F/S 功 W 焦耳(焦) J W=Fs 功率 P 瓦特(瓦) w P=W/t 电流 I 安培(安) A I=U/R 电压 U 伏特(伏) V U=IR 电阻 R 欧姆(欧) R=U/I 电功 W 焦耳(焦) J W=UIt 电功率 P 瓦特(瓦) w P=W/t=UI 热量 Q 焦耳(焦) J Q=cm(t-t°) 比热 c 焦/(千克°C) J/(kg°C) 真空中光速 3*108米/秒 g 9.8牛顿/千克 15°C空气中声速 340米/秒 初中物理公式汇编 【力 学 部 分】 1、速度:V=S/t 2、重力:G=mg 3、密度:ρ=m/V 4、压强:p=F/S 5、液体压强:p=ρgh 6、浮力: (1)、F浮=F’-F (压力差) (2)、F浮=G-F (视重力) (3)、F浮=G (漂浮、悬浮) (4)、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 7、杠杆平衡条件:F1 L1=F2 L2 8、理想斜面:F/G=h/L 9、理想滑轮:F=G/n 10、实际滑轮:F=(G+G动)/ n (竖直方向) 11、功:W=FS=Gh (把物体举高) 12、功率:P=W/t=FV 13、功的原理:W手=W机 14、实际机械:W总=W有+W额外 15、机械效率: η=W有/W总 16、滑轮组效率: (1)、η=G/ nF(竖直方向) (2)、η=G/(G+G动) (竖直方向不计摩擦) (3)、η=f / nF (水平方向) 【热 学 部 分】 1、吸热:Q吸=Cm(t-t0)=CmΔt 2、放热:Q放=Cm(t0-t)=CmΔt 3、热值:q=Q/m 4、炉子和热机的效率: η=Q有效利用/Q燃料 5、热平衡方程:Q放=Q吸 6、热力学温度:T=t+273K 【电 学 部 分】 1、电流强度:I=Q电量/t 2、电阻:R=ρL/S 3、欧姆定律:I=U/R 4、焦耳定律: (1)、Q=I2Rt普适公式) (2)、Q=UIt=Pt=UQ电量=U2t/R (纯电阻公式) 5、串联电路: (1)、I=I1=I2 (2)、U=U1+U2 (3)、R=R1+R2 (4)、U1/U2=R1/R2 (分压公式) (5)、P1/P2=R1/R2 6、并联电路: (1)、I=I1+I2 (2)、U=U1=U2 (3)、1/R=1/R1+1/R2 [ R=R1R2/(R1+R2)] (4)、I1/I2=R2/R1(分流公式) (5)、P1/P2=R2/R1 7定值电阻: (1)、I1/I2=U1/U2 (2)、P1/P2=I12/I22 (3)、P1/P2=U12/U22 8电功: (1)、W=UIt=Pt=UQ (普适公式) (2)、W=I2Rt=U2t/R (纯电阻公式) 9电功率: (1)、P=W/t=UI (普适公式) (2)、P=I2R=U2/R (纯电阻公式) 【常 用 物 理 量】 1、光速:C=3*108m/s (真空中) 2、声速:V=340m/s (15℃) 3、人耳区分回声:≥0.1s 4、重力加速度:g=9.8N/kg≈10N/kg 5、标准大气压值: 760毫米水银柱高=1.01*105Pa 6、水的密度:ρ=1.0*103kg/m3 7、水的凝固点:0℃ 8、水的沸点:100℃ 9、水的比热容: C=4.2*103J/(kg?℃) 10、元电荷:e=1.6*10-19C 11、一节干电池电压:1.5V 12、一节铅蓄电池电压:2V 13、对于人体的安全电压:≤36V(不高于36V) 14、动力电路的电压:380V 15、家庭电路电压:220V 16、单位换算: (1)、1m/s=3.6km/h (2)、1g/cm3 =103kg/m3 (3)、1kw?h=3.6*106J 没办法上图啊 这可以吗?。
3.如何构建知识结构图
一、教师方面: 1、应了解自己所教的学科的知识结构 ; 2、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构建认知结构: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从已有知识出发,每学一个概念都和前边已经学过的概念进行联系对比一下,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总是相互联系的一个整体,知识间的联系始终在学习过程中被关注。
二学生方面: 1、在学习过程中主动科学的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每节课后,学生都应该复习本节课所讲的内容,思考所学知识间的联系,删减补充笔记,要求学生用知识结构图的形式整理所学的内容,形成局部知识结构。
2、做章节知识结构图 ,要学生自己通过复习、联想、分析、整理,自己做知识结构图。 3、优化课堂听课效果(听课目的、听课方法、注意力分配、笔记的形成与整理) 做好四件事,有利于提高听课效果。
第一上课前做好心理准备,使情绪饱满,保持心境的轻松和平静。 第二做好生理准备,保持大脑清醒和兴奋状态,精力充沛。
第三、做好知识准备,熟悉与新课有关的知识,为学习新知识打下良好基础。 第四、做好物质准备,将课堂上所需要的物品准备齐全。
检查自己:听课目的;方法;注意力分配;笔记的形成与整理。
4.【知识导图怎么画】
1、绘制过程绘制思维导图并不像你想象的那样复杂,正如成功并不像你想象的那样困难一样.工 具你只需准备好下面提到的东西,就可以开始画了.1、A4白纸一张;2、彩色水笔和铅笔;3、你的大脑;4、你的想象!步 骤1、从白纸的中心开始画,周围要留出空白.从中心开始,会让你大脑的思维能够向任意方向发散出去,自由地、以自然的方式表达自己.2、用一幅图像或图画表达你的中心思想.“一幅图画抵得上上千个词汇”.它可以让你充分发挥想象力.一幅代表中心思想的图画越生动有趣,就越能使你集中注意力,集中思想,让你的大脑更加兴奋!3、绘图时尽可能地使用多种颜色.颜色和图像一样能让你的大脑兴奋.它能让你的思维导图增添跳跃感和生命力,为你的创造性思维增添巨大的能量,此外,自由地使用颜色绘画本身也非常有趣!4、连接中心图像和主要分枝,然后再连接主要分枝和二级分枝,接着再连二级分枝和三级分枝,依次类推.所有大脑都是通过联想来工作的.把分枝连接起来,你会很容易地理解和记住更多的东西.这就像一棵茁壮生长的大树,树杈从主干生出,向四面八方发散.假如主干和主要分枝、或是主要分枝和更小的分枝以及分枝末梢之间有断裂,那么整幅图就无法气韵流畅!记住,连接起来非常重要!5、用美丽的曲线连接,永远不要使用直线连接.你的大脑会对直线感到厌烦.曲线和分枝,就像大树的枝杈一样,更能吸引你的眼球.要知道,曲线更符合自然,具有更多的美的因素.6、每条线上注明一个关键词.思维导图并不完全排斥文字,它更多地是强调融图像与文字的功能于一体.一个关键词会使你的思维导图更加醒目,更为清晰.每一个词汇和图形都像一个母体,繁殖出与它自己相关的、互相联系的一系列“子代”.就组合关系来讲,单个词汇具有无限的一定性时,每一个词都是自由的,这有利于新创意的产生.而短语和句子却容易扼杀这种火花效应,因为它们已经成为一种固定的组合.可以说,思维导图上的关键词就像手指上的关节一样.而写满短语或句子的思维导图,就像缺乏关节的手指一样,如同僵硬的木棍!7、自始至终使用图形.每一个图像,就像中心图形一样,相当于一千个词汇.所以,假如你的思维导图里仅有10个图形,就相当于记了一万字的笔记!技 巧就像画画需要技巧一样,绘制思维导图也有一些自己独特的技巧要求.这里所列出的只是最为基本的几点,更多的内容大家可以直接去《思维导图丛书》中去寻找.1.先把纸张横过来放,这样宽度比较大一些.在纸的中心,画出能够代表你心目中的主体形象的中心图像.再用水彩笔尽任意发挥你的思路.2.绘画时,应先从图形中心开始,画一些向四周放射出来的粗线条.每一条线都使用不同的颜色这些分枝代表关于你的主体的主要思想.在绘制思维导图的时候,你可以添加无数根线.在每一个分枝上,用大号的字清楚地标上关键词,这样,当你想到这个概念时,这些关键词立刻就会从大脑里跳出来.3.要善于运用你的想象力,改进你的思维导图.比如,可以利用我们的想象,使用大脑思维的要素——图画和图形来改进这幅思维导图.“一幅图画顶一千个词汇”,它能够让你节省大量时间和经历,从记录数千词汇的笔记中解放出来!同时,它更容易记忆.要记住:大脑的语言构件便是图像!在每一个关键词旁边,画一个能够代表它、解释它的图形.使用彩色水笔以及一点儿想象.它不一定非要成为一幅杰作——记住:绘制思维导图并不是一个绘画能力测验过程!4.用联想来扩展这幅思维导图.对于每一个正常人来讲,每一个关键词都会让他想到更多的词.例如:假如你写下了“橘子”这个词,你就会想到颜色、果汁、维生素C等等.根据你联想到的事物,从每一个关键词上发散出更多的连线.连线的数量取决于你所想到的东西的数量——当然,这可能有无数个.思维导图的画法有许多种,以下是我在合作学习课堂中常使用的画法,更多的画法请用GOOGLE或百度在互联网上搜索,网上还有研发出来的画思维导图的电脑软件.[1] 明确问题,安放主题将问题的答案浓缩成一个词,写在纸的中央,再画一个圈给圈上.如“为什么城市的人们越来越多地迁往郊区?”,如果你答案的核心是污染,那么就将“Pollution”一词写在纸中央,并且圈上.[2] 想好要点,画出分支从纸中央的圈开始向四周引出数条短线(线的数量取决于你要点的多少),每条线的未端画一个圆圈(最好稍小于中间的大圈),并在里面写下要点.如你认为造成城市环境污染的要点有四个(工业生产、生活垃圾、汽车尾气排放、人的环保意识差),那么就在这四个小圈内分别写下Industry, Trash, Car, People.在寻找要点这一环节中,头脑风暴法将起到重要的作用.[3] 选择理据,标明节点在这一环节,你面临着一个取舍问题,也就是说你要写多少篇幅的文字.如果篇幅大,你就要把这些要点按上一步骤的做法,再细分出若干个分支来;如果篇幅小,就可以开始选择事实来支撑这些要点.具体操作是,从每个小圈向外引出一个方框(也可以按事实的数量分解出相应的小圈来),将你所想到的事实证据依次排列在框内.如以Industry为例,其下的方框内可以列出 Coal burning, 。
5.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知识结构的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结构教学主要是教师整合教材,构建知识结构,通过课堂教学内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但是仅仅由教师整合教材内容,构建知识结构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深刻理解、牢固掌握是不够的。
布鲁纳认为,学生在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的同时,还要掌握学习该学科的基本方法。“认识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种产品”。
强调主动的学习,认为学习乃是通过主动发现而形成认识结构的过程。他的“发现”概念主要指的是一个人的自行寻找或个人作出选择的探索活动。
因此教师还应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指导学生自行寻找,发现知识结构。学生“发现”知识结构的过程也是启迪思维,培养思维能力的过程。
下面我就谈谈如何培养学生整理、归纳知识结构的能力,不足之处敬请同仁指正。一所谓知识结构就是学科知体系中各种要素的构成形式及其内在联系它首先要取决于客观存的历史实体,还取决于人的主观认识(含知识和能力相结合)。
学生由于受知识水平和能力的限制,在发掘知识结构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因此需要教师的着力指导和培养,提高学生构建知识结构的能力。1、授之以法第一、明确要求:教育心理学认为:知识结构体系是“某一认识领域的概念和观点依一定原则和结构方式排列,揭示某一领域对象和现象运动过程的本质和规律,便是关于某一领域的知识体系。”
在指导学生构建历史知识结构的程中要以中学历史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为指导,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为主线,以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为依据。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对学生整理知识结构提出明确的要求。
理清线索,线索要简明扼要,详略得当,能清晰地展示历史发展的轨迹。更好基础知识,线索好比树干,每个枝节上都缀满了知识点,要把历史史实、概念科学合理地与线索组合起来,构成有筋骨有血肉的知识体系。
概括特征,历史科《考试说明》中一项重要的能力要求,就是“再认,再现历史的阶段特征,基本线索和发展过程”。因此对历史现象,历史阶段要概括其特征,归纳过程中应力求全而准确,并加以简要说明。
提炼观点,整理过程中要注意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现象归纳和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形成科学的历史观,提高理论分析水平。第二、教授方法:教师要通过课堂教学中的示范和课后的耐心指导,传授给学生整理知识结构的思维方法和表现形式。
首先,要使学生掌握定规定式的结构。某些历史内容的构成有它本身的定规定式,即知识结构要素。
例如战役的知识结构概括起来有:原因(目的)务必使学生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课本章节目的结构是历史学科的最基本、最重要的,也是学生“务必理解”的结构,具有既广泛而又强有力的适用性。
因此,指导学生整理章节知识结构的意义非常大。章节结构的整理,可以依据课本章节目三级标题来体现和完成。
如《太平天国运动》按照章、节、目三级标题体现它的结构,可分为兴起、发展、保卫和失败四部分。也可以调整章节目内容重新优化组合,如《大革命的兴起和失败》一章,就可分为“起点”、“发展”、“高潮”和“失败”四大层次,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
总之,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教师要有目的、有意识地把章节、单元、专题知识结构构成的基本方法教会学生。在此基础上,调动学生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地整理知识结构,组织许许多多的大小知识块,最终构成立体的知识结构体系。
再次,要使学生掌握知识结构的表达形成。如纲目式、图示式、表格式、问题式等。
2、课堂完善:学生归纳整理的知识结构需要补充和完善。这个环节只有在课堂教学中完成。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中完成这一环节的效益教师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几点:(1)充分准备:为了能在课堂教学中,科学准确地层示历史知识结构,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教师课前必须要做在量的准备工作,深入钻研教材,优化组合,构建和选择最佳的知识结构,突出主线,把握重点、难点。(2)构建结构:通过课前检查或课堂提问了解学生整理知识结构的情况,发现问题之所在,便于教师在讲课时通过启发诱导,使学生自觉地把自建的知识结构主动与老师整理的知识结构参照起来,取舍和选择,达到互补、完善的目的、构建起最佳最牢固的知识结构体系。
(3)深化难点:学生整理知识结构时,往往会出现线索不清,知识点遗漏,重点、难点理解不透彻,挖掘不出隐性知识和历史现象内在的联系等问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纵横联系,深入分析,完善和充实知识结构;要讲深讲透,揭示历史发展规律;要抽象概括,上升到理论观点的高度,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
使学生构建的知识结构不仅具有历史感、整体感而且具有一定的力度和深度。(4)当堂巩固:课堂上,教师在精讲的前提下要留有一定时间,让学当堂消化巩固。
也可以精选练习题,知识结构中的目标要求在试题中反映出来,通过练习巩固所学内容。3、检查督促,加强练和评培养和提高学生归纳整理知识结构的能力,要经过长期的训练。
因此,平时教师多加强对学生的检查督促,使学生养成整理知识结构的习惯。检查中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