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时期对知识分子的需求

1.抗战时期遭迫害的知识分子

(1)马寅初: 1927年到1937年,马寅初南下浙江、南京、上海,以财政经济专家身份,参与对国家财政经济问题的研究,寻找症结的所在,谋求解决的办法,全力保护中华民族的利益。

1937年到1945年,马寅初继续以财政经济专家身份研究中国的财政经济,剖析蒋、宋,孔、陈“四大家族”的官僚资本,撰文抨击“四大家族”趁民族危亡之机大发横财的罪行。抗战爆发后,马寅初拥护抗战,反对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

马寅初的爱国行动、正义行为,遭到了国民党反动派的迫害,马寅初先后被关进息烽集中营、上饶集中营,最后被软禁于重庆歌乐山家中,直到抗战胜利才恢复人身自由。/view/33641.htm (2)王实味: 1941年开始的整风运动因为丁玲、萧军、王实味、艾青等人掀起了暴露黑暗的浪潮。

1942年3月王实味连续推出《政治家 艺术家》、《野百合花》两篇文章,认为“揭破清洗工作不止是消极的,因为黑暗消灭,光明自然增长。”当时他已经料到了这类文章会被国民党利用,但是他说“(敌人)……倒更希望我们讳疾忌医,使黑暗更加扩大。”

当时形成了巨大的社会思潮,与延安热烈的时代氛围形成了一种极不和谐的冲撞。 毛亲自指出:“这是王实味挂帅了,不是马克思主义挂帅。”

在整风高级干部总结会上说:“丁玲是同志,王实味是托派。”在另一场合说:“《野百合花》有文章。”

事后在1945年七大时毛说:“他(指王实味)是总司令,我们打了败仗。我们承认打了败仗,于是好好整风。”

1942年6月起展开了对托派王实味的批判并且不断升级扩大。康生的插手使得这件事情向一个更加恶劣的政治事件演变。

后又被定为托派分子,并与延安中央研究院、中央政治研究室的其他4人,一起被打成“五人反党集团”。1942年被开除党籍。

1943年被逮捕关押。1943年4月1日被康生下令逮捕,1946年重新审查结论是“反革命托派奸细分子”。

1947年3月延安保卫战开始,王实味被转移押往兴县城郊晋绥公安总局的一个看守所。不久此地遭到国民党轰炸,看守所需要转移,行前请示对于王实味的处置办法,批复指示将王实味就地秘密处死。

晋绥公安总局审讯科于7月1日夜将王实味提出,砍杀后置于一眼枯井掩埋。时年四十一岁。

/view/142397.htm。

2.一战使中国知识分子认识到了什么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之后,才找到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最好的真理,作为解放我们民族的最好的武器”。马克思主义不是中国原生的思想理论,早期留学国外的知识分子是较早接触马克思主义的群体。留日学生朱执信是较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者。五四运动前后,李大钊、周恩来等也先后赴国外留学。在十月革命胜利之后,一些中国进步青年分批进入苏联学习,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建成后,形成了留苏学习的高潮,如张闻天、陈原道等革命青年陆续留苏学习。有学者认为“中共早期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均来自‘远方’……中共不少高级领导人又是留苏学生”。这些在外留学人员较早接触到马克思主义先进思想,走上革命的道路。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马克思列宁主义。苏联及共产国际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这些思想引导中国民众作积极坚决斗争,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更是感召了中国民众的斗争热情。这些思想对于革命方向、斗争形式都有明确指示,极大影响中国早期知识分子的价值认知,“走俄国式的革命道路”成为必然选择。尽管最初一些近代思想者在传播的过程中,并未意识到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价值,只是作为“一般思想”加以传播。但也有一些早期先进知识分子意识到其真正价值,认为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原则,来研究中国问题”。可见,马克思主义传入国内,确实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3.中国近代知识分子有哪些变化

中国近代所指为1840年-1949年,即清末,民国时期

国家危难时期涌现了一批持有高尚爱国主义情操的知识分子,与之前的封建官僚士人一味研讨国文经典不同,中国近代知识人士大多投身于西方自然科学的研究,其中多有投身于革命事业者,为国家与民族的抗争贡献了力量。

究其原因,多是当时国家积贫积弱的时代背景所致,正是有大批青年知识分子甘愿为国献身,才有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成功,国家的主权完整与民族的独立。

以上纯手打哦,亲。采纳吧

4.近代中国知识分子有哪些变化

您的这个问题太宽泛了,如果是考试题的话,我的建议是这么回答:

第一,分政治、经济、科技与文化三个方面;

第二,回答每个方面时,参考高中近现代史教科书(只看近代部分即可1840年鸦片战争-1949年新中国成立),看教科书的目录,回答一级目录、二级目录的部分。

第三,回答这些变化的同时,还要简要介绍原因和影响。

例如:政治方面,(1)中国由独立的封建制国家,逐步沦为逐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标志事件有: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签订、甲午战争《马关条约》签订、八国联军入侵《辛丑条约》签订——这实际上是一个“变化”贯穿了历史书的多个章节;

再比如说,经济方面的土地改革:分为国共对峙时期的土地改革、抗战时期的土地改革、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新中国成立后“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土地改革,每个时期的背景、改革内容都是不一样的,同样是贯穿了历史教材的多个章节。

当然啰,近代史上最主要的变革就是“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渡”,需要回答什么是旧民主主义革命、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转折时间、标志事件等。

您提的问题太宽泛,我只能提如上一些思路,希望能有所帮助。

5.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青年学生实现历史使命和人声追求的正确选择

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当代大学生实现历史使命和人生追求的正确选择

翻开中国共产党光辉史册,我们可以发现,在国家兴衰、民族存亡的紧急关头和革命、建设、发展的关键时刻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有志气的青年知识分子一种带有规律性的现象。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时,参加一大的13位代表几乎都是青年知识分子,当时全国53名共产党员也大多是知识分子。在大革命时期又有许多青年知识分子参加了共产党。到抗日战争时期,更有大批知识分子从全国各地奔向革命圣地延安。在解放战争时期,同样有大批青年知识分子不顾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恐怖,冲破黎明前的黑暗,加入到党组织中来,战斗在解放战争的第一线。改革开放以来,更有大批青年知识分子积极要求入党。近年来仅在高校大学生中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成倍增加,我校每年都有近300名大学生入党。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经过认真的学习和思考,把加入党的组织作为自己在大学期间的政治选择和前进目标。这样的选择和目标是正确的,也是崇高的。加入党组织会为我们平凡的生活带来了庄严与神圣,使我们年轻的生命征程有了旗帜和明灯。让我们执着于这样的选择追求,坚定崇高的理想和信念,努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磨练意志,增强党性锻炼,争取早日加入了党组织中来。

%title插图%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