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谁知道有关赛马场的知识
赛马场简介:集马术运动、健身、休闲于一体,拥有室内马场、障碍场、练习场、调教场和放牧场等。
其中室内马场是国内最大的,占地10000平方米,120米*40米场地可举办各种正式比赛。80间休息室以及温室花房可供会员交流经验。
障碍场地占地4800平方米,可供正式障碍超越比赛使用。练习场地占地5000平 N种方式 玩转中国 生个宝宝其实不难 度假居所 浪漫体验 摄影赢芬兰美国游 方米,速度赛场周长1700米,观礼台设有3000余个观众席,在春、夏、秋季的周末,俱乐部还有不定期的赛马活动。
位于山谷之中的放牧场环境优美,是马匹休息、嬉戏的好场所。 俱乐部有英国纯血系列30匹、墨藏系列5匹、拓拔系列12匹、卫幕系列26匹等良种马。
3栋马厩为国际标准双列式,通风好、干净整洁,并设有专人照顾马匹。 天星调良国际马术俱乐部 地址:朝阳区孙河镇(距交通干路京顺路1.8公里) 简介:俱乐部为中国马术协会和北京马术协会团体会员,于1999年底组建,占地120亩,有室内马场。
有中外会员数百人,是热爱马术人士的聚集地。 俱乐部拥有进口纯血马20匹,国产马6匹,马匹每天清理一次,运动完洗澡烤电放松背部肌肉。
冬天马匹全部穿着马衣,体能一直处于最佳状态,被香港赛马会称为最佳马房管理。会所设计按家庭布置,有壁炉、沙发、电视、鲜花和杂志等,风格温馨。
还有放置马靴、骑士服、头盔等用品的更衣柜和供骑乘后换洗的浴室。马具店内有来自世界各地的骑马用具、马匹用具和礼品。
马匹经教练员及骑手长期调教,性格安静、步伐稳定,适合初、中级水平学员骑乘。 阳锋马术俱乐部 地址:八达岭高速路康庄出口出高速到十字路口左转直行 简介:俱乐部是中国马术协会的团体会员,位于延庆阳光伟业庄园内,距市中心60公里,占地230亩,三面环山,一面临水。
场地西侧有120亩草场及900米长的环行跑道。可在此做马匹奔跑训练。
俱乐部从教练员、骑师到饲养员都受过正规训练。俱乐部繁育出20余匹良种赛马,其中三匹获得过全国速度赛马公开赛冠军。
马房宽敞高大,采光良好,曾多次受到国际马界专家的赞誉。以自然放牧结合有规律的人工喂养形式,马匹生长发育良好。
俱乐部可协助会员寄养、训练、繁育马匹,还开设了由专业教练教授的骑术培训班。此外还有水果采摘、网球、乒乓球、垂钓、篝火晚会、卡拉OK等娱乐项目。
北京格林马术培训中心 地址:机场路温榆河北岸丽京花园别墅路东1公里 简介:格林马会成立于1997年,1998年被北京体委正式定为北京马术队的训练基地。马会占地300亩,拥有1400米直线竞速跑道及500米越野跑道,以及多匹欧洲良种马、设备一流的马房、标准的马术障碍场地和休闲骑乘场地。
环境怡人,空气清新,骑马漫步在乡间小路上,感受乡村韵味,是久居都市的人们放松身心的好去处。马会拥有供休息、小酌的欧式会所。
格林马会拥有来自国外各优秀品种马50余匹,包括在历年比赛中取得过多项全国冠军以及各类杯赛冠军的著名马匹。这些训练有素的马儿静如秋水,快似疾风。
来自欧洲的纯血马犹如优雅的绅士,动作流畅。阿拉伯马姿态高贵、典雅。
康西草原俱乐部 地址:延庆县康庄镇康西草原内 简介:是北京开展骑马娱乐活动最早的地区之一,1998年取得中国马协、北京马协团体会员资格。有各种骏马近两百匹,包括圈马、走马、跑马、比赛用马,以供游客根据自己身体状况和经验选择,还为中老年游客和儿童准备了马车、骆驼和矮马。
有“天然氧吧”之称的康西草原占地近万亩,地势平坦,适宜快速驰骋。俱乐部会员可拥有私人马匹。
凭会员卡每次可携带2人免费进入康西草原旅游区。会员可参加由跑马场、中国马协和各马场组织的活动。
为了普及和提高骑马运动,跑马场在春、夏、秋三季开设骑马训练班,由经验丰富的教练、骑师或骑手教授骑马的安全知识、骑姿、坐姿及体能训练等。 北京乡村赛马场 地址:顺义马坡乡 简介:按国际标准设计兴建的全国大型现代赛马场,占地面积26万平方米,设有两条椭园形跑道,外圈为竞赛用跑道,全长1200米,宽25米;内圈为训练跑道,全长1100米,宽15米。
场地一侧建有可容纳3万观众的防雨看台。一层设有能容纳1500人席位的大厅,二三层设有中厅和中西式包房。
各层还设有酒吧和乡村风味小吃。 赛马场有200匹马,占地400亩。
人们可在场内骑马游乐,也可围高尔夫球场及潮白河畔游览,穿越树林、河流、草地,领略大自然的风光。竞技赛马夏季(4月1日至10月底)安排每周六、日下午三点举行。
冬季(11月1日至3月底)安排每周六、日上午十点举行。此外还有大众高尔夫球等项目。
东方骑士休闲娱乐中心 地址:大兴区北臧乡纬四路南侧永定河东岸 简介:交通便利,距天安门仅40分钟车程,自然环境优美,平坦开阔,以野外骑乘为主,也兼顾比赛和表演。中心有专业骑手及教练10多名,设有马术培训、骑马远足等项目,赛马分别从俄罗斯、新疆、内蒙古等地引进。
该中心为中国马术协会成员,是中国马术协会越野耐力赛训练基地,也是北京市最大的骑马娱乐中心,占地1100多亩,大型跑马场的环形跑道达1400多米。建筑。
2.古代赛马知识20字有哪些
《狄多圈地》
田忌赛马
曹冲称象
丁谓施工
中国古代有一个丁谓施工的故事,也蕴含着运筹学的思想。
传说宋真宗在位时,皇宫曾起火。一夜之间,大片的宫室楼台殿阁亭榭变成了废墟。为了修复这些宫殿,宋真宗派当时的晋国公丁谓主持修缮工程。当时,要完成这项重大的建筑工程,面临着三个大问题:第一,需要把大量的废墟垃圾清理掉;第二,要运来大批木材和石料;第三,要运来大量新土。不论是运走垃圾还是运来建筑材料和新土,都涉及到大量的运输问题。如果安排不当,施工现场会杂乱无章,正常的交通和生活秩序都会受到严重影响。
丁谓研究了工程之后,制订了这样的施工方案:首先,从施工现场向外挖了若干条大深沟,把挖出来的土作为施工需要的新土备用,于是就解决了新土问题。第二步,从城外把汴水引入所挖的大沟中,于是就可以利用木排及船只运送木材石料,解决了木材石料的运输问题。最后,等到材料运输任务完成之后,再把沟中的水排掉,把工地上的垃圾填入沟内,使沟重新变为平地。
简单归纳起来,就是这样一个过程:挖沟(取土)→引水入沟(水道运输)→填沟(处理垃圾)。
按照这个施工方案,不仅节约了许多时间和经费,而且使工地秩序井然,使城内的交通和生活秩序不受施工太大的影响,因而确实是很科学的施工方案。
3.关于马的知识
基本介绍哺乳纲奇蹄目马科马属草食性家畜。
马在古代曾是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和军事等活动的主要动力。随着动力机械的发明和广泛应用,马的役用价值在一些工业发达国家明显下降,田间作业几乎都为拖拉机所取代,马匹主要用于马术运动和生产乳肉,饲养量大为减少。
但在有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马仍以役用为主,并是役力的重要来源。起源和驯化 马属动物起源于6000万年前新生代第三纪初期 ,其最原始祖先为原蹄兽 ,体格矮小,四肢均有 5 趾,中趾较发达。
生活在5800万年前第三纪始新世初期的始新马 ,或称始祖马,体高约40厘米。前肢低,有4 趾;后肢高,有3趾。
牙齿简单,适于热带森林生活。进入中新世以后,干燥草原代替了湿润灌木林,马属动物的机能和结构随之发生明显变化:体格增大,四肢变长,成为单趾;牙齿变硬且趋复杂。
经过渐新马、中新马和上新马等进化阶段的演化,到第四纪更新世才呈现为单蹄的扬首高躯大马。家马是由野马驯化而来。
中国是最早开始驯化马匹的国家之一,从黄河下游的山东以及江苏等地的大汶口文化时期及仰韶文化时期遗址的遗物中,都证明距今6000年左右时几个野马变种已被驯化为家畜。马的驯化晚于狗和牛。
生物学特性不同品种的马体格大小相差悬殊。重型品种体重达1200千克,体高200厘米;小型品种体重不到200千克,体高仅95厘米,所谓袖珍矮马仅高60厘米。
头面平直而偏长,耳短。四肢长,骨骼坚实,肌腱和韧带发育良好,附有掌枕遗迹的附蝉 (俗称夜眼) ,蹄质坚硬,能在坚硬地面上迅速奔驰。
毛色复杂,以骝、栗、青和黑色居多;被毛春、秋季各脱换一次。汗腺发达,有利于调节体温,不畏严寒酷暑,容易适应新环境。
胸廓深广,心肺发达,适于奔跑和强烈劳动。食道狭窄,单胃,大肠特别是盲肠异常发达,有助于消化吸收粗饲料。
无胆囊,胆管发达。牙齿咀嚼力强,切齿与臼齿之间的空隙称为受衔部,装勒时放衔体,以便驾御。
根据牙齿的数量、形状及其磨损程度可判定年龄 (图3),听觉和嗅觉敏锐。两眼距离大,视野重叠部分仅有30%,因而对距离判断力差;同时眼的焦距调节力弱,对 500米以外的物体只能形成模糊图像,而对近距离物体则能很好地辨别其形状和颜色。
头颈灵活,两眼可视面达330°~360°。眼底视网膜外层有一层照膜,感光力强,在夜间也能看到周围的物体。
马易于调教。通过听、嗅和视等感觉器官,能形成牢固的记忆。
平均寿命30~35岁,最长可达60余岁。使役年龄为3~15岁,有的可达20岁。
类型全世界马的品种约有200多个,中国有 30 多个 。主要可分为小型地方品种、乘用型、快步型、重挽型、挽乘兼用型。
饲养管理方式主要有群牧管理、舍饲管理和幼驹培养及调教。蒙古马蒙古马是中国乃至全世界较为古老的马种之一,主要产于内蒙古草原,是典型的草原马种。
蒙古马体格不大,平均体高120~135厘米,体重267~370千克。身躯粗壮,四肢坚实有力,体质粗糙结实,头大额宽,胸廓深长,腿短,关节、肌腱发达。
被毛浓密,毛色复杂。它耐劳,不畏寒冷,能适应极粗放的饲养管理,生命力极强,能够在艰苦恶劣的条件下生存。
8小时可走60公里左右路程。经过调驯的蒙古马,在战场上不惊不诈,勇猛无比,历来是一种良好的军马。
哈萨克马产于新疆的哈萨克马也是一种草原型马种。其形态特征是:头中等大,清秀,耳朵短。
颈细长,稍扬起,耆甲高,胸销窄,后肢常呈现刀状。现今伊犁哈萨克州一带,即是汉代西域的乌孙国。
两千年前的西汉时代,汉武帝为寻找良马,曾派张骞三使西域,得到的马可能就是哈萨克马的前身。到唐代中叶,回纥向唐朝卖马,每年达十万匹之多。
其中很多属于哈萨克马。因此,中国西北的一些马种大多与哈萨克马有一些血缘关系。
河曲马河曲马也是中国一个古老而优良地方马种,历史上常用它作贡礼。原产黄河上游青、甘、川三省交界的草原上,因地处黄河盘曲,故名河曲马。
它是中国地方品种中体格最大的优秀马。其平均体高132~139厘米,体重为350~450千克。
河曲马头稍显长大,鼻梁隆起微呈现兔头型,颈宽厚,躯干平直,胸廓深广,体形粗壮,具有绝对的挽用马优势。驮运100~150千克,可日行50千米。
河曲马性情温顺,气质稳静,持久力较强,疲劳恢复快。故多作役用,单套大车可拉500千克重物。
是良好的农用挽马。西南马西南马分布于四川、云南、贵州及广西一带。
特点是体形小,善走山路。西南马头较大,颈高昂,鬃、尾、鬣毛丰长。
身体结构良好,肌腱发达,蹄质坚实。善于爬山越岭,可驮运货物100千克以上,日行30~40千米,是西南山区一支很需要运输力量。
其中较著名的有四川建昌马、云南丽江马和贵州马等。三河马三河马是血统极为复杂的的马种。
20世纪初,一些俄国贵族来到中国东北,他们带来了奥尔洛夫马、皮丘克马等良种。日本占领时期,又带来了纯血马、盎格鲁阿拉伯马等马种。
这些马通过与当地马种杂交,逐渐形成了今天的三河马。三河马体格较蒙古马高大,它形态结实紧凑,外貌俊美,胸廓深长,肌肉发达,体质结实,背腰平直,四肢强健,关节明显。
毛色主要为骝毛、粟。
4.赛马常识
问:如何选择一匹快马?答:选择速力快的马,有诸多因素,其中包括:马匹外貌、品种、年龄、健康状况、已往赛季、骑师技术、练马师水平,排位名次及评分负磅等。
―――《马业》(第十期)P9 ———————————————————————- 问:比赛名称命名规则如:处女马赛、平磅赛、让赛等如何界定?答:处女马赛:所参赛报名之马匹均从未取得过冠军名次。平磅赛:报名参赛之马匹年龄、性别各不相同。
用一定的负磅标准使他们达到相同的水平,能够参加同级的比赛。让赛:一定评分范围内的马匹参加的比赛。
以评分为标准为其负磅。 ———————————————————————- 问:马的嗅觉、马的步伐是怎么回事?答:马的嗅觉是很发达的,马鼻是信息感知能力非常强的器官,这使它能在听觉或其他感知器官没有察觉的情况下很容易接受外来的各样信息,并能迅速地做出反应。
发达地嗅觉与灵敏的听觉以及快速而敏捷的动作完美结合,是千万年来马进化成功之处,也是马为人类贡献的主要生理特征。―――马业(第九期)P35步法指马特定的运步方法。
在运步过程中,每步都有四个动作期,即提举期、悬空期、踏着期、负重期。马的步法分为自然步法和人工步法。
自然步法有慢步、快步、跑步和袭步,在一些马匹中还有对侧步以及快慢步;人工步法是经过训练获得的步法,包括特快慢步、快慢步、狐式快步与单蹄快步,以及对侧步。―――《马业》(第九期)P30———————————————————————- 问:马儿为什么要钉马掌?答:马匹的四蹄是要被钉上马掌的,这是为了避免使他们遭受磨损,保护他们不会裂纹,增加紧握力量,修正机构缺陷,纠正一些诸如相互磨碰等的问题,从而更好地改善马匹的步伐。
―――《马业》(第三期)P15———————————————————————- 问:马匹被毛修剪是如何进行的?答:马匹被毛一般一年修剪两次,即早春和晚秋各一次。这时,马匹换毛不齐,而且被毛过多也影响马的性能。
也就是说,被毛过多对马匹来讲已经成为累赘而起不到保暖作用。马匹被毛修剪目的:一、提高外貌品质二、有助于清洗和刷试三、有助于快速降低体温四、出于竞赛的目的———————————————————————- 问:马匹被毛试刷有什么作用?好?答:马匹被毛试刷是厩舍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对大型的马场来说,马每天的刷试工作由马夫来完成。但是,对仅有一两匹马的马主们来讲,这份责任自然就落到自己身上了。
因此,懂得如何正确地刷试一匹马对我们是大由裨益的。―――《马业》(第十一期)P18———————————————————————- 问:马的味觉情况是怎样的?答:马一天中有很长的时间进行采集食物,饲料经过嗅觉初步断定外,主要就由味觉来决定食入的速度和多少。
因此,味觉是马匹很重要的感知器官。有关马的味觉方面研究的材料不多,但马的味觉很有特色,也很好掌握利用。
―――《马业》(第十一期)P121、马的味觉感知能力一般,因此采食面很宽2、马的味觉有很强的偏好3、味觉差还容易引起消化障碍4、马很难形成厌食的能力5、饲料中投入中药马也能接受。
5.关于马的知识
马是奇蹄目马科马属家马和野马的通称。化石证据表明,马科动物最早起源于北美。最早的马祖先化石在密西西比河流域始新世地层中发现,被称为始祖马。家马约于4500年前被人类驯化,品种繁多。马和人有着特殊的关系,是人类的伙伴和朋友,可以为人们的农耕、运输、游猎、畜牧、探险、娱乐、运动等活动服务。马粪可用来培养蘑菇,破伤风抗毒素是用马的血清制成。家马可分三种类型:挽马,四肢粗大,体高2米左右;小型马,体高144厘米以下;轻型马。马的体色有黑色、栗色、褐色、奶油色、白色等。马的感觉器官发达。眼大,位高;颈长,因此视野较人宽阔,低头吃草时,也能觉察到可能的威胁。味觉和听觉可能比人类还敏锐,但似乎不能辨别颜色。马的神经系统高度发达。具有复杂的本能,记忆力和判断力强。马的方向感觉极为发达,因此,可以找到回家的路。由于视觉记忆,再次遇到早先使它害怕的地点或事物时,它就会惊退。由于听觉记忆,人们可用各种口令来训练它们。马的寿命一般20年,最长可达30多年。
3岁性成熟,5岁成年。母马怀孕11个月,通常产一仔,偶产2仔。小马6个月时断奶。马的品种可按发源地、主要用途及体型大小分类。野马体长220~280厘米,肩高110~140厘米,重200~300公斤;夏季上体浅棕、红棕、红赭色,冬皮背面淡棕色。野马栖于荒漠和荒漠草原,常在丘陵山地和多水草的地带活动,结成5~15头的小群。6月交配,第二年4、5月间分娩,每胎1仔,4岁性成熟。野马数量极少。国际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联盟所编纂的红皮书将它列为濒危物种,中国已将它划为保护动物。
马是一种极受人喜爱的动物,天生行动快速,性格活泼开朗,古人说过「行天莫如龙,行地莫如马」,「马者,甲兵之本,国之大用」,马是沙场之物,自古以来,名将和名驹的佳话不少,项羽和乌骓的故事最脍炙人口令人鼻酸。「龙马」是指具备仁德之马,「驽马千里」,劝人有志者事竟成。虽然中国各地都产马,但是好马在北方,长江以南无好马,好马都以大豆喂食,体格健壮,披上彩衣,追随主人南征北讨,骋驰战场同享殊荣,一般马匹得草而肥。「千里马常有,而伯乐难求」,感叹识才之士不恒有,「马耳东风」是摒弃忠言或善意批评,「天马行空」形容一个人笔力雄浑气概自在,「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祸福无门,因果互牵,凡事随缘自在,「良驹不跨双鞍,烈女不配二夫」,充分显示出马的高风亮节。
自古有祭马的民间风俗。春祭马祖,夏祭先牧,秋祭马社,冬祭马步。马祖是天驷,是马在天上的星宿;先牧是开始教人牧马的神灵;马社是马厩中的土地神;而马步为马灾害的神灵。汉族民间信仰马王爷,农家于农历六月二十三日祭祀,祭品为全羊一只。
蒙古族有马奶节和赛马节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八月末举行,为期一天。这天,牧民们穿上节日服装,分别骑着马并带着马奶酒,赶到指定地点,然后准备节日食品。太阳升起时开始赛马,参赛的马匹为两岁小马。比赛结束后,人们分别入席,在马头琴的伴奏下,纵情歌唱,开怀畅饮,一直到夜色降临,人们才载着余兴纷纷散去。佤族过春节时要喂马吃糯米饭,并观察马在厩中的姿态以占吉凶,以为头朝东方为幸运年,朝向西方是不吉利的兆头。
世界上大约有300多个马种,其中最著名的三个品系是汗血马、纯血马和阿拉伯马。汗血马是马中的古代艺术品,现存极少。纯血马是世界上速度最快的马,赛马场上的佼佼者。而阿拉伯马是皇室贵族和富豪大亨们的宠物。如果把纯血马比做马中贵族,那么,纯血阿拉伯马就是马族中的皇族。
6.请介绍一些关于马的基本知识
基本介绍 马是草食性家畜。
马在古代曾是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和军事等活动的主要动力。随着动力机械的发明和广泛应用,马的役用价值在一些工业发达国家明显下降,田间作业几乎都为拖拉机所取代,马匹主要用于马术运动和生产乳肉,饲养量大为减少。
但在有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马仍以役用为主,并是役力的重要来源。有于吗的体重。
起源和驯化 原蹄兽马属动物起源于6000万年前新生代第三纪初期 ,其最原始祖先为原蹄兽 ,体长约1.5米,头部和尾巴都很长,四肢短而笨重,行走缓慢,常在森林或热带平原上活动,以植物为食。体格矮小,四肢均有5趾,中趾较发达。
生活在5800万年前第三纪始新世初期的始新马 ,或称始祖马,体高约40厘米。前肢低,有4 趾;后肢高,有3趾。
牙齿简单,适于热带森林生活。进入中新世以后,干燥草原代替了湿润灌木林,马属动物的机能和结构随之发生明显变化:体格增大,四肢变长,成为单趾;牙齿变硬且趋复杂。
经过渐新马、中新马 始祖马和上新马等进化阶段的演化,到第四纪更新世才呈现为单蹄的扬首高躯大马。 家马是由野马驯化而来。
中国是最早开始驯化马匹的国家之一,从黄河下游的山东以及江苏等地的大汶口文化时期及仰韶文化时期遗址的遗物中,都证明距今6000年左右时几个野马变种已被驯化为家畜。马的驯化晚于狗和牛。
马 分类 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奇蹄目,马科,马属。 生物学特性 不同品种的马体格大小相差悬殊。
重型品种体重达1200千克,体高200厘米;小型品种体重不到200千克,体高仅95厘米,所谓袖珍矮马仅高60厘米。头面平直而偏长,耳短。
四肢长,骨骼坚实,肌腱和韧带发育良好,附有掌枕遗迹的附蝉 (俗称夜眼) ,蹄质坚硬,能在坚硬地面上迅速奔驰。毛色复杂,以骝、栗、青和黑色居多;被毛春、秋季各脱换一次。
汗腺发达,有利于调节体温,不畏严寒酷暑,容易适应新环境。胸廓深广,心肺发达,适于奔跑和强烈劳动。
食道狭窄,单胃,大肠特别是盲肠异常发达,有助于消化吸收粗饲料。无胆囊,胆管发达。
牙齿咀嚼力强,切齿与臼齿之间的空隙称为受衔部,装勒时放衔体,以便驾御。根据牙齿的数量、形状及其磨损程度可判定年龄 (图3),听觉和嗅觉敏锐。
两眼距离大,视野重叠部分仅有30%,因而对距离判断力差;同时眼的焦距调节力弱,对 500米以外的物体只能形成模糊图像,而对近距离物体则能很好地辨别其形状和颜色,并且只有这一种动物可辨别颜色。头颈灵活,两眼可视面达330°~360°。
眼底视网膜外层有一层照膜,感光力强,在夜间也能看到周围的物体。马易于调教。
通过听、嗅和视等感觉器官,能形成牢固的记忆。平均寿命30~35岁,最长可达60余岁。
使役年龄为3~15岁,有的可达20岁。 马的文化 在中国传统的十二生肖中排名第七位。
中国人有姓马的。马姓是常见的姓氏之一。
除了汉族以外,其他少数民族也有不少姓马的。马姓是回族的大姓之一。
云南回族几乎清一色地姓马。 昭陵六骏:(古代君王的马) 昭陵六骏是指陕西礼泉唐太宗李世民陵墓昭陵北面祭坛东西两侧的六块骏马青石浮雕石刻。
每块石刻宽约2米、高约1.7米。六骏是李世民在唐朝建立前先后骑过的战马,分别名为“拳毛騧”、“什伐赤”、“白蹄乌”、“特勒骠”、“青骓”、“飒露紫”。
为纪念这六匹战马,李世民令工艺家阎立德和画家阎立本(阎立德之弟),用浮雕描绘六匹战马列置于陵前。 “昭陵六骏”造型优美,雕刻线条流畅,刀工精细、圆润,是珍贵的古代石刻艺术珍品。
六骏中的“飒露紫”、“拳毛騧”1914年被打碎装箱盗运到美国,现藏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其余四块也曾被打碎装箱,盗运时被截获,现陈列在西安碑林博物馆。
这组石刻分别表现了唐太宗在开国重大战役中的所乘战马的英姿。 拳毛騧:黄皮黑嘴,身布连环旋毛。
平刘黑闼时所乘,身中九箭。李世民赞曰:“月精按辔,天马行空,弧矢载戢,氛埃廓清。”
什伐赤:虎牢关大战逐个击破王世充、窦建德时所乘,臀中五箭。 白蹄乌:平薛仁臬时所乘,无箭伤。
李世民赞曰:“倚天长剑,追风骏足,耸辔平陇,回鞍定蜀。” 特勒骠:白里沁黄,平宋金刚时所乘,无箭伤。
青骓:平窦建德时所乘,四蹄腾空,身中五箭,其中前体一箭,后体四箭。 飒露紫:征洛都王世充时所乘,前胸中箭,丘行恭与李世民换骑,并为飒露紫拔箭。
李世民赞曰:“紫燕超跃,骨腾神骏,气詟三川,威凌八阵。”浮雕里附一人,仿丘行恭拔箭。
编辑本段种类 蒙古马 蒙古马是中国乃至全世界较为古老的马种之一,主要产于内蒙古草原,是典型的草原马种。蒙古马体格不大,平均体高120~135厘米,体重267~370千克。
身躯粗壮,四肢坚实有力,体质粗糙结实,头大额宽,胸廓深长,腿短,关节、肌腱发达。被毛浓密,毛色复杂。
它耐劳,不畏寒冷,能适应极粗放的饲养管理,生命力极强,能够在艰苦恶劣的条件下生存。8小时可走60公里左右路程。
经过调驯的蒙古马,在战场上不惊不诈,勇猛无比,历来是一种良好的军马。 哈萨克马 产于新疆的哈萨克马也是一种草原型马种。
其形态特征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