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化创新的主要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为文化创新与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
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使中国的国家形象在国际舞台上焕发出新的容姿;经济的持续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使整个社会的物质生活方式和精神体验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使传统的时空观念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民主制度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得到了空前的解放;特别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号角,吹出了文化创新时代的最强音。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创造文化的时代,我们应该“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增强中国文化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文化内容和文化形式既凝结着一个民族长期历史发展的文化传统和心理积淀,又反映着时代发展对现实生活带来的新思想和新感受,能够为社会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从国际文化市场来看,要增强我国文化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加强内容建设。
长期以来,我国出口的图书,内容主要是中医、食谱、气功、武术等,知识含量较高的自然和科学技术类图书数量非常少;我国的动漫产品,在制作设备和技术方面并不落后,而内容的创意方面太弱;在国际演出市场上,能够赢得一定市场份额的中国剧目也以武术居多;我们的电影也是这样,从技术、制作、画面等方面讲都不错,但最弱的是编剧。没有好的故事,阵容强大,但内容较为苍白。
进行文化内容的创新不是要丢掉中华文化的传统血脉,但我们必须用现代意识来观照和处理传统文化资源,沟通中西文化之间的巨大差异。韩国文化以强劲的势头逐步走向世界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它一方面立足于本土传统文化,而另一方面不断学习先进然后创新出具有现代意识的内容形式。
对于中国文化企业来说,立足于本土传统文化的观念已经为人们所熟知,但是,在如何以本土传统文化为基础,创造出具有现代意识的内容形式、降低国际文化贸易中的“文化折扣”方面,还需要做出进一步努力。 科学技术的发展催生了文化产业的各种新兴业态形式。
随着因特网和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文化产品的传播手段越来越多样化。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电影、游戏、各种演出以及文化旅游等传统文化传播方式,在当代社会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此外,数字卫星电视、IPTV、移动电视、手机电视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网络正在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文化传播工具,电子商务、电子政务方兴未艾。我们应积极把握、主动顺应国际文化产业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趋势,运用高新科技改造传统产业,积极发展数字电视、数字电影、网络出版、网络游戏和动漫等高新文化产业,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组织形式和经营业态,推动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和市场整合,不断创新文化传播手段。
文化传播手段的创新还应该包括文化传播渠道的创新,应该借鉴发达国家文化产业的营销经验,重视销售市场构建及市场促销等环节。发达国家的跨国文化产业集团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稳定的销售市场,其文化产品一经推出,就可以通过这些网络迅速扩展到全世界的文化市场,送到消费者面前。
我们要在国际文化市场上,拓宽自己的传播渠道,这可以由文化企业自己组建专业的海外发行公司,或收购外国人现有的发行公司,也可以依托其他行业有实力的跨国公司已经建立起来的国际销售网络,进行增值服务。总之,要树立强烈的民族自信心,拿出自主创新的勇气,以文化内容形式和传播手段的创新来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2.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分析如何做某事
1、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
2、在文化交流,借鉴和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即认同本民族文化,又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共同维护文化多样性。
3、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4、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原则,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繁荣。
5、反对全盘否定或全盘肯定外来文化“封闭主义”
3.结合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 说明如何进行文化创新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源泉。所以,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着眼于文化的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一方面,不能离开文化传统,空谈文化创新,对于一个民族和国家来说,如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其民族文化的创新,就会失去根基;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中。
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也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以“取长补短”的过程;是在文化交流和文化借鉴的基础上,推出融汇各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由此可见,文化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同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