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LP越来越青睐有体系化打法的GP。
8月27日,丰年资本高端制造三期基金宣布完成10亿元首关。据悉,该基金总规模25亿元,LP阵容相当豪华,既有中金资本、厦门建发新兴投资、北京股权、厦门金圆、中信建投资本等一线母基金,也涵盖湖北省引导基金、光谷中金基金等地方政府引导基金,还包括铜陵国控、铜陵大江、广安金财集团、厦门市政等市场化运作的政府出资平台。
大家都知道,在最近两年市场普遍面临“募资难”的背景下,能够募集到这么大规模基金的GP已经是凤毛麟角,而且大部分能达到此规模的基金,政府引导资金的出资比例都要达到80-90%以上。而丰年资本的三期基金依然保持着市场化机构出资比例50%以上的状态,这样的成绩不仅凸显了丰年资本强劲的募资能力,也印证了其市场号召力。
回顾两年前,丰年资本高端制造二期基金的募集,便已为其奠定了行业地位——彼时,丰年资本拿到市场最一流机构LP的“信任票”,完成了从“行业黑马”到“白马GP”的“加冠礼”。
今年,丰年资本专业化策略已经成为募资的通行证:不仅积累了一批忠实LP“朋友圈”,单只基金规模也稳步迈入20-30亿元的“准一线GP”梯队,发展路径愈发清晰且扎实。
这一路径不仅是丰年资本赢得LP信任的关键,也为行业内其他GP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样本。
老LP再次投下信任票
若将丰年资本高端制造三期基金的募资情况,与两年前二期基金的表现相对照,便能清晰看到这家机构在市场考验中的新进化——“老LP”持续追随,“新LP”选择投注。
在募资环境整体承压的背景下,发新基金最重要的是获得老LP的支持。丰年资本高端制造三期基金的LP中,便活跃了诸多“老朋友”的身影:中金资本、厦门建发新兴投资、北京股权、厦门金圆、铜陵国控、铜陵大江等均是重要的出资人。据丰年资本透露:大部分二期基金的核心LP都参与了三期基金的首关。
尤其是,老LP们对丰年资本独创的“丰年经营管理体系(HMS)”给予了高度评价。其中,厦门建发新兴投资在过往评价中就明确指出,丰年资本是“业内少有的能把投后管理做深做实的投资机构”。这样的评价,成为老LP愿意持续追随的关键理由之一。
更具说服力的是,在三期基金刚启动募集、尚处于“盲池”状态时,这些老LP就给出出资承诺,这在当前募资难度攀升的环境下,尤为难得。要知道,“盲池”状态通常意味着LP需要在尚未明确具体投资项目的情况下,就投出“信任票”,这种“无条件”信任,在GP募资过程中并不多见。
这也再次证明了老LP们对丰年资本投资能力、过往业绩、投资策略以及管理团队的肯定,以及对丰年资本未来投资决策和价值创造能力的期待。
正因如此,诸多“老朋友”的支持让丰年资本在市场寒冬中,保持了稳定的募资节奏。
7个IPO拿回68亿,丰年资本的独特阿尔法
在6月底召开的十周年大会上,赵丰透露了丰年资本十年来的一组数字:投资了62个项目,已投项目金额约34.6亿元;其中7个项目已在A股上市,已退出金额与未减持股票市值,合计达到68.19亿元。
丰年资本是一家讲得故事和实际行为能互相印证的投资机构。这话什么意思?我曾听一位资深LP人士吐槽“行业乱象”,很多GP跟风说自己重赋能,但把投资组合打开一看,领投的项目没几个,很多项目持股比例只有1%、2%。如果投资这么分散,重赋能的逻辑就说不通了。
而丰年资本的投资组合聚焦、少而精,这与其精耕细作的产业型投资机构的理念是合拍的。
梳理一下丰年资本已经上市的几个项目,丰年资本都有投资节奏准、敢下重注、持股比例高的特点。
比如达梦数据,丰年资本2019年即入局,是其最大的外部投资者之一。今年3月份上市的矽电股份,上市前丰年资本持有其7.9%的股份,比哈勃的持股还多。同样在3月份上市的胜科纳米,上市前丰年资本持有其7.10%的股份,是持股最多的机构投资人。
当然,更突出的例子是达利凯普,是丰年资本历时数年、斥资数亿元,通过管理赋能助推成功上市的公司。丰年资本于2017年控股投资了达利凯普,将一家拥有技术特长的东北传统企业赋能为一个现代化、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技细分龙头企业,这个过程充满了挑战。控股投资达利凯普的另一个意义在于,在这样一个具有“创新性”的实践过程中,丰年资本积累了对科技产业成长规律和经营管理的亲身实践经验,通过深入一线建立了扎实的产业资源调配和整合能力,形成了体系化助推参股企业实现业绩增长的有效方法。
相对于当前行业追逐投资项目数量的“多”,丰年资本投资标的“少而精”,才能够有更多的精力和资源去做管理赋能,最大化的发挥出赋能中台的价值,帮助企业实现快速增长;因为重仓,丰年资本能够从项目的成长中获得足够高的收益,为LP带来丰厚的回报。
7个IPO合计68亿元的回报,平均每个项目的回报接近10亿元,这才是重仓、赋能型投资该有的回报模型。
再回到此次募资上来。对于LP来说,丰年资本的价值主张可以说非常的清晰且有力。丰年资本为LP带来的,是区别于传统市场贝塔的、源自深度产业耕耘和精益运营的独特阿尔法。
对于那些寻求精准布局中国产业升级浪潮、高度认同“运营创造价值”理念、并愿意与一家专注、专业的GP合作的LP而言,丰年资本无疑有极大的吸引力。
一家极具稀缺性的GP
当然,丰年资本能做到上述这一切的根本原因是,它在当前一级市场上的确是一家颇具稀缺性的GP。
“相信中国,相信时间”是丰年资本合伙人赵丰,今年6月底在武汉召开的10周年论坛大会上分享的题目。2014年丰年资本就认为,中美竞争背景下的高端制造及科技产业,是未来所聚焦的赛道。丰年资本十年间所相信的,正是对中国科技发展的笃定。
回顾创投行业2014年成立的一波投资机构中,丰年资本在国内不仅罕见,几乎还是独一无二的。作为一家精耕细作、以产业研究和运营能力为核心驱动力的产业投资型机构,十年之间丰年资本始终保持清晰的战略打法,聚焦本土科技产业,执行力强。
无论是打造了极具代表性的A股上市控股案例达利凯普、还是成功在科创板上市的“国产数据库第一股”达梦数据、亦或是今年连续上市的两家重仓投资的明星项目矽电股份和胜科纳米……这些成功的退出案例都是最好的证明,包括丰年资本独特的“赋能中台”模式,都验证了其模式的有效性。
赵丰过往曾向投中网阐述他的创业思路:“未来好的创投机构一定要具备自己的核心能力。丰年资本至少要在一个领域做的特别透、特别有竞争力,做到数一数二。”
十余年间,丰年资本聚焦本土科技的清晰战略打法,在为LP带来投资回报的同时,也使其成为一家精耕细作、以产业研究和运营能力为核心驱动力的产业投资型机构。
对于目前的市场环境,不少业内人士感叹:每年,一线母基金都会收到数量众多GP的投资申请,但最终真正出资的却寥寥无几。这与丰年资本持续获得一线母基金青睐相比,形成明显对比。
当前,国内一级市场早已是引导基金的天下,但丰年资本三期基金仍能保持50%以上市场化机构的出资比例,从侧面充分印证出丰年资本在LP当中的高认可度,而市场化程度高、LP结构好、规模大更是成为此次募资的关键词。
对于GP募资而言,市场化资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市场化程度高,意味着GP不依赖于单一LP类型;高比例的市场化出资,也代表了资金来源的稳定性与可持续性,体现出丰年资本的投资逻辑、投后管理能力在市场中得到了“真实验证”。特别是中金资本、厦门建发新兴投资、北京股权、厦门金圆、中信建投资本等一线母基金,它们在出资时,通常会进行严格的尽职调查,对GP的投资策略、团队背景、历史业绩、项目储备、风险管理能力等进行全面评估。
从LP结构优化维度来看,“一线母基金+地方政府引导基金+市场化政府出资平台”的出资结构,也是丰年资本构建的多元化、高质量LP生态。
不同类型LP往往能形成不同资源禀赋的互补:相比一线母基金对丰年资本专业能力、投资回报的肯定,地方政府引导基金和市场化政府出资平台的出资,能为丰年资本带来更多的政策支持和地方资源。依托这些引导基金的明确产业扶持目标,丰年资本能进一步丰富、完善其投后管理手段,为被投项目提供地方市场的资源和渠道,促进项目的商业化和产业化进程,最终形成强大的飞轮效应。
基于上述两点的良性循环,丰年资本的单只基金募资规模不断突破上限。10亿元首关之后,丰年资本高端制造三期基金总规模剑指25亿元。
丰年资本——这家迈过10年发展周期的机构,逐渐向市场书写出一条清晰的发展之路:借鉴国际市场的成熟经验,强调研究和方法论,斥重资打造强大的企业运营提升能力,是可以在中国的科技制造领域取得成功的。
发展中,其“差异化”的竞争能力、不断扩大的募资规模,以及多元化LP机构阵容,也让这家机构不断进阶,验证了这条路径的可行性与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