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跃医疗吴群:五年要做到千亿市值,是吹牛还是真牛?

%title插图%num

文 / 十界

来源 / 节点财经

2021年初,鱼跃医疗董事长吴群提出“五年千亿市值”的目标,时至如今,鱼跃医疗市值停在380亿,距离千亿市值目标仍然很远。

日前,鱼跃医疗公布了2025年上半年业绩报告。在行业整体呈现需求分化和竞争日益激烈的大环境下,鱼跃医疗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6.59亿元,同比增长8.16%;归母净利润12.03亿元,同比增长7.37%,营收和净利润实现了双增长。

%title插图%num

不过,在这看似亮眼的成绩背后,鱼跃医疗在产品差异化、出海等方面仍有不小的挑战。

01 五年研发投入24亿,营收、净利润双增长

近几年,大众健康意识提升带来的 “长尾需求” 释放,让血压计、体温计等基础检测设备呈现爆发趋势。借助需求的上升,鱼跃医疗提交了一份双增长答卷。这一业绩背后的驱动力,离不开不断投入的研发以及相对完善的产品矩阵。

上半年鱼跃医疗研发投入 2.95 亿元,同比增长 9.44%。将视线拉得更长,鱼跃医疗近五年的研发投入累计已超过 24 亿元,这使得其核心产品与技术得到显著提升,并在呼吸制氧、血糖管理、急救等多个领域达到国际水平。

%title插图%num

一直以来,呼吸治疗解决方案是鱼跃医疗营收贡献最多的板块。

2024 年实现收入 25.97 亿元,占比 34.33%,却同比下降 22.42%。今年上半年,鱼跃医疗发力呼吸制氧机的创新开发,成功实现 5L/10L 涡旋压缩机的量产,并完成首台呼吸制氧一体机原型样机搭建。这一技术突破,使得鱼跃医疗的制氧机产品在性能和稳定性方面得到了显著提升,能够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对于高品质制氧机的需求。上半年,鱼跃医疗呼吸治疗解决方案板块实现营收 16.74 亿元,同比增长 1.93%,业绩回归增长通道。

在技术的推动下,各板块业务上半年呈现增长态势。

在所有业务中,血糖管理及 POCT 解决方案板块表现突出,营收同比大增 20.00%,达 6.74 亿元。此外,急救解决方案板块同比增加30.54%,实现营收1.36亿元。

从业务布局来看,鱼跃医疗目前已经通过呼吸治疗、血糖管理及 POCT、家用健康检测、临床器械及康复、急救等多个解决方案的建立,构成了较为完善的产品矩阵,这为其营收、净利双增长提供了基石。

02 海外增速远超国内,高增长背后风险暗潮涌动

如果说一两年前,医疗赛道的企业还在讨论出海的必要性,那么当前,出海已经成为必选项。

此前,吴群阐述了全新战略的实施路径:“通过强化海外市场的布局与深耕,在各重点区域强化人才配置、增强文化协同,促进海外业务进一步成长。”这也足以说明鱼跃医疗当前对于海外市场的关注。

%title插图%num

《节点财经》了解到,近年来,鱼跃医疗在海外渠道建设方面不遗余力,通过多维度策略,构建起一张覆盖全球的销售网络:

一方面,鱼跃医疗先后在东南亚、中东北非、独联体东欧、拉美、西欧、北美等重点区域布局了 50 余家渠道代理商。这些代理商熟悉当地市场环境,拥有成熟的销售渠道和客户资源,能够快速将鱼跃医疗的产品推向当地市场。

另一方面,鱼跃医疗通过在泰国、德国、美国等地成立分子公司及办事处,进一步强化了对海外市场的掌控力。通过这些举措,鱼跃医疗的业务得以辐射至海外 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这些策略之下,2024 年鱼跃医疗海外业务收入 9.49 亿元,同比大幅增长 30.42%,外销收入占比进一步提升至12.5%。今年上半年,鱼跃医疗海外营收增速远超国内,实现营收 6.07 亿元,同比增长 26.63%,成为业绩增长的亮点。不过,目前看,海外收入占比较小,还未能支撑业绩实现规模化发展。

海外业务高增长的同时,也带来诸多风险。

近几年,欧盟对中国医疗器械企业实施公共招标限制,美国对越南转口产品加征最高 40% 关税,直接冲击鱼跃医疗约三分之一的海外业务。美国市场依赖越南生产的制氧机面临成本激增的问题,可能削弱价格竞争力。此外,海外扩张成本高企,也将进一步增加费用。

《节点财经》了解到,海外市场风险重重,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规差异巨大,医疗器械监管严格,产品认证程序复杂且成本高昂,一旦认证出现问题,产品无法进入市场或被迫召回,将带来巨大损失。文化壁垒也不容忽视,不同国家消费者对医疗器械的认知、使用习惯和审美偏好不同,产品的本地化适配难度较大。

这些都是摆在鱼跃医疗等医疗器械企业面前的共同挑战。

03 价格战白热化,利润空间被压缩

2025 年国家集采将电子血压计纳入范围,鱼跃医疗基础款 YE660C 中标价从 298 元降至 158 元(降幅 47%),智能款 YE990 虽新增团体筛查功能,但中标价仍下降 42%。

更严峻的是,集采要求产品需通过临床功能评价体系,这迫使鱼跃医疗投入额外研发资源,进一步摊薄利润。

2024 年鱼跃医疗毛利率同比下降 1.22 个百分点至 50.14%,净利率下降 5.96 个百分点至 23.85%,主因原材料成本上升、促销活动增加及海外关税压力。尽管 2025 年上半年毛利率回升至 50.37%,但仍低于 2021 年峰值水平,这也显示了鱼跃医疗的成本管控存在一定的挑战。

%title插图%num

在《节点财经》看来,集采导致了渠道利润空间缩水,传统经销商转向代理高毛利进口品牌。例如,欧姆龙在京东平台推出 “医疗同款” 智能血压计,价格较集采中标价上浮 25%,仍吸引高端用户。

更激烈的竞争之下,鱼跃医疗只能通过降价维持市场份额。

比如在呼吸治疗板块,鱼跃医疗制氧机、呼吸机等核心产品因集采和进口品牌冲击,去年(2024年)营收同比下滑 22.42%,毛利率下降 2.19 个百分点。为清库存,鱼跃医疗在电商平台推出 “买一送一” 活动,进一步压缩利润空间。

而在家用检测板块,电子血压计、体温计等传统产品面临可孚、九安的价格围剿,2024 年营收微降 0.41%,部分型号毛利率跌破 30%。

虽然市场对于家用医疗器械需求不断增长,但参与者也在增多。随着国内竞争对手的全面崛起,鱼跃医疗的核心品类市场份额被蚕食。

在国内市场,鱼跃医疗面临诸多强劲对手。迈瑞医疗加速在家用领域布局,其凭借高端技术与医院渠道协同,推出的制氧机、呼吸机等产品对鱼跃医疗核心市场造成冲击,如迈瑞 AED 产品 2024 年国内市占率达 12%,超过鱼跃医疗的 7.8% 。

三诺生物在血糖仪市场凭借低价策略与医保覆盖,市占率达 21%,与鱼跃医疗动态血糖仪正面竞争。可孚医疗以电商渠道为优势,通过极致性价比与网红营销抢占下沉市场,其电子血压计在县域药店铺货率达 45%,对鱼跃医疗形成威胁。怡和嘉业聚焦呼吸机细分市场,在睡眠呼吸暂停治疗领域市占率升至 18%,分流鱼跃医疗中高端客户。

此外,华为、小米等科技公司凭借智能穿戴设备跨界进入,以健康管理生态与数据服务吸引年轻用户,影响鱼跃医疗传统家用检测产品销售。

《节点财经》认为,对于整个行业而言,当前最大的挑战是产品的同质化导致了激烈的竞争。缺乏独特的创新点和差异化竞争优势,使得企业在竞争中往往只能通过价格战等手段来争夺市场份额,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

鱼跃医疗上半年的业绩,既反映了公司战略执行的成果,也体现了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面临的普遍问题,即从依赖规模扩张的 “粗放增长” 向依靠技术创新与全球化的 “高质量增长” 转变过程中的艰难探索。

国产医疗器械已经进入存量竞争时代,只有正视挑战,聚焦核心能力建设,才能在行业分化中立足。而对于鱼跃医疗而言,想要实现4年前的“千亿市值”目标,如今看已经很难达成,目前的核心命题是,如何持续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实现从 “中国龙头” 到 “全球玩家” 的跨越。

*题图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