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濒临消失,反人类的机械车位终于凉了

大家伙儿停过机械车位吗?这东西可真是比驾照考试还考技术。

这个曾被开发商争相布局的“必备项目”,短短几年就成了车主们避之不及、小区闲置率超60%的“烫手山芋”。

%title插图%num

点击上方视频立即观看

快刀财经的朋友们,好消息来了,为了满足大家多元化的需求,「快刀财经」的视频内容我们会同步在公众号上发布,还是熟悉的配方及味道,还是犀利但有温度的内容,还是足够多的增量信息,还有你在公众号上可能看不到的独家重磅。快去视频号、抖音、B站、小红书搜索「快刀财经」,关注我们,每天为你解剖一个新商业真相。

以下是本期视频脚本:

大家伙儿停过机械车位吗?这东西可真是比驾照考试还考技术。

网上对于机械车位的风评,几乎也可以说是路过都嫌,宁可停路边,也不想停机械车位。

虽然曾经被视为破解城市停车难问题的“空间救星”,但如今人人喊打的机械车位,眼看就要凉透了。

这个曾被开发商争相布局的“必备项目”,短短几年就成了车主们避之不及、小区闲置率超60%的“烫手山芋”。

根据《2023年中国停车行业发展白皮书》的数据显示,机械停车位的市场规模,从2020年185.3亿元的峰值直接跌至2023年的103.6亿元,降幅超40%;新增车位数量更从90.7万个锐减至54.2万个,年复合下降率高达15.6%。

而且到目前为止,其国内每年的销售额,和每年新增的泊位数,也已经连续四年下滑,连巅峰时期的一半都没有了。

不仅行业平均闲置率达42%,一年浪费掉泊位资源超120万个,还造成了直接经济损失逾80亿元。

估计大家也都好奇,这么坑爹的东西,到底是怎么全国铺开的呢?

自打2010年开始,因为停车问题实在太难搞了,国内多数城市都出台了「一户一车位」刚性配建标准。

但问题是没有这么多停车规划用地,要在螺蛳壳里做道场,只能把机械车位当成缓解停车难的选项。

过去十几年里,国家乃至地方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从审批、补贴等方面,给机械车位提供支持。

比如将立体停车设施纳入城市基础设施专项规划,配套出台土地出让金减免、容积率奖励等政策。还有的地方则会补贴现金,,每修一个立体车位都能拿补贴。

所以这机械车位是越修越多,2015-2020年间达到顶峰,同时全国新增的机械车位里,绝大多数都是用来满足配建要求。

而机械车位之所以被大家连连诟病,就是因为难停,空间实在是太窄了,稍不注意,剐蹭或碰撞到车辆的维修费,分分钟比一个月停车费还贵。

大家都觉得,既然都修了,为啥这车位就不能修宽点呢。

奇葩的是,还真就可能是人为修窄的。

主要因为停车位项目基本都是开发商主导,长期作为房地产的配套项目而存在。

对于开发商来说,车位的数量是最重要的。

只有车位数配比达到了标准,通过了验收,开发商才能拿到预售证。

如果规划用地有限,车位数量吃紧,机械车库就得出来“做道场”了。

在不增加使用面积的前提下,用最小成本增加车位数,就会倾向于压缩空间,导致车位变窄。

因为地下车库大多也都是卡着标准建的,3个车位要变成6个,怎么也宽不起来。

甚至有的鸡贼开发商,还会租赁设备,或者只搭个机械架子,约定一个车位3000元、5000元,验收完了,再拉走。

这样建起来的很多车位,也并不意味着真的有这么多需求,后续小区入住率不高或者商业的人流没做起来,凑数的机械车库也就跟着闲置了。

各种情况叠加下来,一下子让原本用来缓解停车问题的机械车位,变成了政策套利的工具。

最后搞得不但没有缓解停车难的问题,反而又催生出了一堆衍生问题。

比如窄小的车位无法满足如今的新能源主流车型,即使能勉强挤进去,机械停车位也不配备充电桩。

但机械车位如果要拆除,也不是件简单事。

需要经规划、建设、产权单位等多方审批,程序繁琐且成本高昂。建时容易拆时难的情况,使得大量僵尸车位持续占用公共资源。

机械停车位的凉凉,在于它绝大多数时候,都只能当个鸡肋的摆设。

– End –

快刀财经已同步入驻:36氪、虎嗅网、钛媒体、i黑马、品途网、商界、趣头条、砍柴网、梅花王、艾瑞专栏、亿欧网、创业邦、知乎、雪球、今日头条、百度百家、界面新闻、一点资讯、网易号、搜狐自媒体、凤凰网、新浪财经头条、新浪看点、UC大鱼号、天天快报、企鹅自媒体、投资界、思达派、猎云网、简书等30多家自媒体平台。

快刀财经

社群 | 内容 | 连接 | 商学院

商业快媒体、思维孵化器、价值试验场和洗欲中心。专注互联网以及互联网正在影响的其他行业。有趣、有料、有态度,加入我们,拥有您的私人商学院。致力于为用户提供营销策划、社群电商、创业投资和知识充电服务。

投稿、转载、内容合作,请添加微信ikuaid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