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品企业高管互怼成常态,为何这几位大佬成了例外?

%title插图%num

竞品企业高管互怼成了常态,但是也有例外。

近日,格力市场总监朱磊和小米公关经理王化的口水战愈演愈烈,双方战事持续时间之久,参与高管人数之多,颇让网友们震惊。也有行业内明明是竞争对手或“当面抹黑”却结下深厚情谊的例外,比如雷军何小鹏刘强东李国庆

8月27日,小鹏汽车在广州智造中心举办全新小鹏P7上市发布会,该款车型是小鹏历时五年打磨,共计四款车型,续航里程702KM至820KM不等,售价21.98万元至30.18万元,定位为未来AI豪华轿跑。网友关心的除了小鹏P7的配置和价格之外,何小鹏在发布会上展示的和雷军有关的PPT内容引发了网友关注。

%title插图%num

何小鹏的PPT分享中有一页是和雷军的聊天记录,大致聊天内容是,雷军和何小鹏在交流耐力挑战,小米YU7在发布前就做了24小时耐力挑战,雷军称,“这个听起来似乎没啥,实际上是对整车动力、充电、耐久和可靠性等方面的残酷测试,电车行业只有奔驰和保时捷做过相关挑战……”,对此何小鹏回应雷军称:“有意思,我认为是一个很好的点子!”雷军向何小鹏表示“难度挺高的。”雷军同时表示,他也可以试试。

这张聊天记录被何小鹏展示之后,就冲上热搜。在各大企业高管互怼成为常态的情况下,雷军和何小鹏却展现出不一般的友谊,以及不久前李国庆二婚时和刘强东的旧事也上了热搜,刘强东曾在官媒专访中说:“李国庆说我坏话最多,但是我还是喜欢和他喝酒……”这几位行业大佬的友谊,成了另类风景。

同行未必是冤家

从新能源汽车的入局来看,小鹏无疑是小米的前辈。小鹏成立7年后,雷军才决定造车。但小米汽车从入局到成为行业不可忽视的力量,仅仅只用了3年。在小米SU7以创历史的速度交付超过25万辆、连续10个月单月交付过2万辆之际甚至突破3万辆后,7月份小鹏总销量为36717辆,而小米销量也超过了3万辆,而小米汽车的平均售价高于小鹏,也就是说小米汽车的销售额高于小鹏,雷军的入局也打破了此前多年“蔚小理”造车新势力的格局。小米汽车问世以后也分走了小鹏的不少用户,让小鹏也倍感压力。

小鹏推出的全新小鹏P7,也被视为对小米SU7的直接回应。小鹏P7售价21.98至30.18万元,与小米SU7价格带基本重叠。用户定位均锁定追求个性化的年轻群体。何小鹏和雷军的正面交锋终于开始了。原本该成“冤家”的行业竞争对手,却以如此温馨和和谐的方式登上热搜,也出乎很多人的意料。

其实何小鹏曾力劝雷军造车,在雷军决定造车的道路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也和两人此前过硬关系有关。

雷军和何小鹏的关系是亦师亦友的合作伙伴,兼具商业投资与个人情谊的双重纽带。2006年雷军以天使投资人身份注资400万美元帮助何小鹏的UC浏览器度过危机,2019年小米集团又向小鹏汽车投资5000万美元。2018年小米上市时,何小鹏认购超1亿美元股票并长期持有;雷军旗下顺为资本参与小鹏汽车多轮融资。两人‌相互持股‌,关系自然亲密。今年6月,何小鹏公开表示仍持有小米股票(2018年以1亿美元购入),并强调“长期看好”,反映两人不仅是“好兄弟”,还是合作伙伴。

%title插图%num

何小鹏视雷军为“人生贵人”、“亦师亦友的兄弟”,雷军则称两人为“20年的兄弟情”。2024年雷军到访小鹏总部,何小鹏打出“两小无猜”标语,双方常互相站台,如小鹏汽车打破小米的24小时耐力测试记录后,雷军公开祝贺。

在小米汽车问世后,小米汽车和小鹏也展现出难得一见的跨企业的‌业务协同‌,双方在智能汽车领域合作,小米造车后,小鹏的产品风格与定价策略被外界认为贴近小米。此前何小鹏公开批评“高薪挖人”,被外界联想至小米,其团队澄清言论并非针对汽车行业。

从何小鹏晒出与雷军聊天记录可以看出,两人不仅涉及业务交流还有更多的互相鼓励,从二人交流来看,平时应该关系深厚。

%title插图%num

竞争对手却从不拆台?

另外一个“不是冤家不聚头”的典范是当当网创始人李国庆和京东创始人刘强东。不久前,李国庆再度结婚上了热搜,虽然刘强东没有出席婚礼,但刘强东和李国庆的友情又被媒体提及。刘强东在接受官媒专访时说:“李国庆说我坏话最多,但是我还是喜欢和他喝酒……”

%title插图%num

刘强东和李国庆的关系较为久远,两人从1996年在中关村摆摊相识开始,也是中国电商史上最有名的一对死对头。2010年京东决定入局图书市场,重金挖来亚马逊图书高管,京东图书频道正式上线。而当当网就是以图书起家,图书是当当网的主业。当时当当网刚在美股上市,业绩本身就承压,而京东此时来分一杯羹,李国庆不爽也可以理解。

刚进入图书市场的京东大打价格战,也爆发了中国电商史上首次大规模图书价格战。刘强东当时放出狠话:“所有图书比当当便宜20%,降到零都行!”

%title插图%num

面对刘强东的步步紧逼,李国庆被迫应战,宣布砸4000万应战。刘强东随后加码至8000万,就在事情难以收场之际,相关部门出面叫停,避免了一场尴尬。因为当时京东图书只是引流工具,低价是吸粉,带来客流,图书业务亏损还能在3C领域赚回来,而当当网不同,图书几乎是他们的全部,打图书价格战,京东输得起,当当网却输不起。

在价格战被叫停后,李国庆发起几轮对京东的反击,甚至想去动京东的3C领域,却被刘强东轻松化解,京东越来越强,而当当网却由盈转亏,三年间亏损近10亿元,2016年黯然退市,退市时市值甚至不到巅峰期的四分之一,刘强东和李国庆的恩怨就在此时开始流传,但是两人谈及对方都流露出英雄相惜的感觉。

2018年,刘强东因“明尼苏达事件”焦头烂额,李国庆第一时间发微博力挺,还因此惹得当当官方紧急发声明撇清关系。从此两人“一笑泯恩仇”。2023年,京东图书正式和当当网达成合作,当当旗舰店上线京东,李国庆却早已不在当当。

在今年年初京东高调进军外卖业务时,李国庆在社交媒体上高调秀起了京东外卖。并强调他一桌子外卖都是刘强东亲自给他点的。那表情像极了收到老朋友的礼物,开心溢于言表。

%title插图%num

李国庆和刘强东经历十余载风风雨雨,刘强东送李国庆的外卖,也成为恩怨彻底化解的注脚。刘强东因故未能出席李国庆的婚礼,有那句“我老师(李国庆)说我坏话最多,但我一点不讨厌他……”,刘强东在专访中也透露他们每月仍会相约小酌,李国庆甚至是他敢说真话的朋友。

商业竞争的另一个维度

雷军和何小鹏以及刘强东和李国庆同行“非冤家”的典型关系,揭示了商业竞争的另一个维度,当对立双方拥有相似的创业经历和价值观,竞争反而能催化出超越商业利益的友谊。高管互怼是为了维护自身利益的职责,行业大佬们的相处融洽则是自身修养的体现。

李国庆在他的自传中写到和刘强东的关系时这样描述“我们互相揭短,但从不拆台”,这种互怼,既有职责又有修养。正是这种良性的商业竞争才促进了行业的发展,将商业竞争提升到一个新的更高维度。这种建立在共同认知基础上的对抗,最终演变为中国电商史上最持久的君子之争。

雷军和何小鹏“20多年的兄弟情”,虽然同处一个新能源造车领域,竞争在所难免,当小米造车项目启动时,何小鹏公开表示要像支持小米手机那样支持小米汽车;而雷军则在SU7发布会上特意提及小鹏P7的竞品分析,称其为值得尊敬的对手。更耐人寻味的是,在行业普遍对电池技术保密的情况下,两人竟能共享充电桩测试数据,这种近乎透明的合作模式,在充满戒备的汽车行业堪称异类。

%title插图%num

这两组商业关系的例外性,本质上源于他们超越了零和博弈的竞争逻辑。雷军与何小鹏将对手视为镜子的哲学——通过相互映照发现自身短板,刘强东与李国庆把竞争当磨刀石的智慧——在交锋中保持商业底线的清醒,共同构成了商业文明的高级形态。这种关系模式的价值在于,当行业陷入恶性竞争时,他们用信任构建的安全区反而能促进技术创新;当舆论热衷于制造对立时,他们用默契维护的平衡点反而能稳定市场预期。

正如管理学家德鲁克所言,竞争的最高境界是让对手变得更强,这些商业领袖的实践恰是对这一理念的最佳诠释。在充斥着公关战与口水战的商业环境中,这两对稍显例外的关系犹如清流,证明竞争与合作本就可以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让人在残酷的商业竞争中,还能看到难得一见的温情,大佬们的修养高下立判。

该文为BT财经原创文章,未经许可不得擅自使用、复制、传播或改编该文章,如构成侵权行为将追究法律责任。

作 者 |梦萧

声明:取材网络,谨慎辨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