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这些看似不上台面的短视频小曲儿,背后可是一张巨大的吸金网。
点击上方视频立即观看
快刀财经的朋友们,好消息来了,为了满足大家多元化的需求,「快刀财经」的视频内容我们会同步在公众号上发布,还是熟悉的配方及味道,还是犀利但有温度的内容,还是足够多的增量信息,还有你在公众号上可能看不到的独家重磅。快去视频号、抖音、B站、小红书搜索「快刀财经」,关注我们,每天为你解剖一个新商业真相。
以下是本期视频脚本:
大家刷抖音的时候基本都听过不少“抖音神曲”吧?
虽然不一定有多上档次,但还就是靠着土味十足的“魔性旋律”,让用户一不留神就陷入了“洗脑循环”。
不管是“别墅里面唱K”还是“爱情如烈火”,就是这些看似不上台面的短视频小曲儿,背后可是一张巨大的吸金网。
一首热门歌曲的版权入账,轻轻松松就能在一线城市买套大别野。
自打进入了短视频时代,可谓是重构了如今的音乐消费。
尤其是作为短视频背景音的“神曲”们,已经形成了一个新的经济生态。
根据国际唱片业协会发布的《2025全球音乐报告》显示,截止去年,短视频等流媒体收入已占据全球录制音乐总收入的7成,而实体音乐萎缩至16.4%,传统的音乐下载收入,更是已经连续12年下滑,仅占2.8%,连短视频领域的零头都够不到。
音乐经济的版权费,也换了套玩法。
去年,咱们国内的数字音乐产业规模达到了1027亿元,其中版权市场占比超过600亿。
而这些“神曲”,贡献了其中35%的增量,已经占到了数字音乐市场的20%。
以在短视频界大火的《跳楼机》为例,通过抖音传播出圈后,在全球最大的音乐流媒体平台上,该歌曲演唱者的听众数甚至超过了华语天王周杰伦。
不仅在东南亚多国登顶了播放榜单,还带动了集全网发行、翻唱授权、海外版权等各种综合收入,高达三四千万人民币。
而《跳楼机》的歌手则获得20%的版税分成,仅这一项收入就超过800万元。
以前的赚钱逻辑是,人先出名,专辑才能卖上好价钱。
现在变成了人不一定要有名,只要歌能火就行。
以“流量表现”为第一指标之后,“短视频神曲”们的生产模式也彻底反转了。
算法传播+审美捕捉的工业化,“造音乐”的周期,开始变得越来越短。
这些音乐先被低成本批量生产,再被投入市场看数据表现。
比如音乐公司一般都会采用“数据先行”策略,通过分析抖音热词,如“治愈风”、“伤感风”等,先确定创作方向,再用AI生成15秒的副歌测试流量,表现优异的歌曲,则进入后续的创作补全,扩展为完整歌曲。
这种模式下,单首歌曲制作成本可控制在万元以内,且爆款回报率,通常可达百倍以上。
更极限的几乎可以说是零成本,例如《七天爱人》通过DeepSeek辅助生成之后,仅用2小时就完成了后续创作,在发布4天后便进入网易云音乐飙升榜,最终以五位数卖出版权。
这些音乐的传播之所以快,不在于作品真有多牛逼,而是足够“抢人耳朵”。
无一例外,这些音乐的传播,基本都遵循“黄金三秒”法则:前3秒必须抓耳,15秒能让人记住旋律,曲调也不能太难,30秒之内,要让用户觉得自己也能轻松模仿。
例如《跳楼机》的副歌,就是通过短视频的高频重复,形成了听觉记忆的“锚点”,从而推动用户自发传播。
不仅降低传播成本,还大大提升了曝光量。
但这也导致了大家所吐槽的“现在的歌越来越没内涵”的问题。
为了抢夺流量,大量的“口水歌”被制造并投放,但绝大部分最后都成了网络炮灰。
根据腾讯音乐的数据,去年华语新歌平均每天上线约3700首,但播放量破千万的歌曲仅占0.8%,超过9成的歌曲播放量都不足千次 。
但即使是爆款歌曲,也无法在如今的流量时代里长青。
根据全球最大的音乐流媒体平台数据显示,90%的热门歌曲都会在发布一周内流量见顶,仅有20%能持续90天以上。
《跳楼机》在今年4月达到传播峰值后,6月时的播放量已下降60%。
可见即使是热歌,生命周期也很短,几乎再也见不到以往的“经典永流传”。
大家都说华语音乐再无经典,AI口水歌毁了音乐产业。
然而时代的审美,往往也都是因资本而塑造,再持续为资本吸金而已,或许不是华语音乐不行了,而是时代变了。
– End –
快刀财经已同步入驻:36氪、虎嗅网、钛媒体、i黑马、品途网、商界、趣头条、砍柴网、梅花王、艾瑞专栏、亿欧网、创业邦、知乎、雪球、今日头条、百度百家、界面新闻、一点资讯、网易号、搜狐自媒体、凤凰网、新浪财经头条、新浪看点、UC大鱼号、天天快报、企鹅自媒体、投资界、思达派、猎云网、简书等30多家自媒体平台。
快刀财经
社群 | 内容 | 连接 | 商学院
商业快媒体、思维孵化器、价值试验场和洗欲中心。专注互联网以及互联网正在影响的其他行业。有趣、有料、有态度,加入我们,拥有您的私人商学院。致力于为用户提供营销策划、社群电商、创业投资和知识充电服务。
投稿、转载、内容合作,请添加微信ikuaid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