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MateXTs上架即“秒光”,折叠屏狂欢时代真的来了?

9月5日早盘,折叠屏概念板块涨势喜人,苏大维格(300331)盘中触及涨停,统联精密(788210)涨超10%。

消息面上,9月4日18:08,华为全新三折叠旗舰Mate XTs非凡大师正式开启预售。据悉,预售情况十分火爆,全国各地华为门店出现大量顾客排队抢购的现象,在华为商城、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则是上架即“秒光”。

%title插图%num

只有华为超越华为

“一年前,我们发布了全球首款三折叠屏手机,迄今为止仍然是业界唯一实现量产商用三折叠的品牌。”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余承东在发布会上说道。

2024年9月,华为发布首款三折叠手机——Mate XT非凡大师,其中,256GB版本售价19999元、512GB版本售价21999元、1TB版本售价23999元。

Mate XTs非凡大师是华为发布的第二款商用三折叠。相比上一代Mate XT,Mate XTs16GB+256GB版本售价17999元,顶配16GB+1TB版本售价21999元。

%title插图%num

据悉,Mate XTs非凡大师在配置和功能上进行了全面升级。全部展开后尺寸为10.2英寸,相当于一个“mini平板”的大小。

鸿蒙生态是华为三折叠最核心的壁垒,也是华为与其他折叠屏厂商的最大区别。在应用商店,华为开辟了专门的“三折叠PC应用专区”,用户可以在三折叠手机上下载专门适配的PC应用。

备受金融人士追捧的是,此次华为还将Wind金融终端、东方财富等金融理财PC版应用引入手机,支持全球企业库、股票综合屏、模型回测等专业功能。

“三折叠能超越华为的只有华为。”发布会上,余承东首次揭秘了全球首个三折叠手机的产线,提到了三折叠在铰链、内部结构、材料方面的升级,包括非牛顿流体材料、轴区八重缓冲结构、航天级特种钢,展示了华为在超精密屏幕加工、超精密铰链组装等方面的能力。

根据IDC最新数据,2025年上半年中国折叠屏手机市场总出货量同比增长12.6%,其中华为占据了75%的市场份额,累计出货量已突破1000万台,成为中国首个达到这一量级的手机品牌。其中,华为三折叠的销量近50万台。

从形态突破到生态跃迁

值得关注的是,目前,折叠屏手机用户主要集中在科技爱好者和商务人士等小众群体,尚未形成大众市场的规模效应。

综合分析看来,应用生态是制约用户体验的主要瓶颈。在诞生之初,折叠屏更多是一个由硬件创新主导的产物。铰链、柔性屏幕、材料突破,这些硬件不仅是决定折叠屏能否有效折叠的核心要素,更是与传统直板机拉开行业分水岭的关键。

然而,用户体验的构成,从来都不是由硬件单方面决定。目前,主流应用已基本适配折叠屏形态,但专为折叠屏设计的“杀手级应用”仍然稀缺。三折叠要做到真正成熟,必须完成从形态突破到生态跃迁的进化。

此外,折叠屏手机仍面临价格偏高的问题。京东调研显示,71.7%的用户追求512GB大存储起步,54%看重强续航能力,而折叠屏手机在这些核心配置上的性价比优势尚不明显。

市场需求方面,IDC数据显示,2025年Q2中国折叠屏手机市场整体出货量同比下降14.0%至221万台。另据TrendForce数据,2025年全球折叠手机出货量预计达1980万部,渗透率约1.6%,与2024年基本持平。

有消息称,苹果公司计划在2026年9月推出首款折叠屏iPhone,定价预计高达1999美元(约合人民币1.43万元)。据悉,该款手机将配备7.7-7.8英寸内屏和5.5英寸外屏,折叠后厚度9.0-9.5毫米,展开厚度仅4.5毫米。

多方观点认为,苹果的入场可能扮演“鲶鱼”角色,给整个行业带来三重影响:首先,其品牌号召力可能吸引更多主流消费者尝试折叠屏产品,扩大用户基数;其次,iOS生态的加入将推动开发者更积极地优化折叠屏应用,解决当前生态短板;最后,苹果的供应链管理能力可能带动关键零部件成本下降,推动折叠屏手机进入更广阔的大众市场。

核心概念股静待爆发

普遍认为,折叠屏手机作为智能手机产业的重要创新方向,正经历从“概念验证”到“商业普及”的关键转型期。

从产业链角度看,折叠屏手机产业上游是原材料和生产设备供应商,涉及柔性显示屏材料(UTG玻璃、柔性OLED面板材料)、铰链系统材料(MIM件、液态金属、结构件材料)、电池材料(硅碳负极、电解液/隔膜)、散热材料(石墨烯、VC均热板)、OCA光学胶等。

中游是生产制造环节,主要包括柔性显示屏模组组装、铰链组装、PCB组装、电池组装等制程。下游是手机品牌厂商和销售渠道。

同花顺数据显示,截至9月4日收盘,A股折叠屏概念板块一共有114家上市公司。

从行业分布看,根据申万一级行业分类,电子64家,占比56.1%;基础化工16家,占比14.0%;机械设备14家,占比12.3%;有色金属6家,占比5.3%。

从二级市场表现看,今年以来,涨幅超过50%的有18家。其中,*ST宇顺(002289.SZ)、晶华新材(603683.SH)、宜安科技(300328.SZ)、德福科技(301511.SZ)、汉威科技(300007.SZ)、东材科技(601208.SH)、统联精密(688210.SH)7家公司已经成功实现翻倍。

今日早盘,统联精密涨超10%。公司专业从事高精度、高密度、形状复杂、外观精美的精密零部件的研发、设计、生产及销售。

目前,统联精密具有金属粉末注射成型、高精密线切割成型、高精密车铣复合成型、高速连续冲压成型、高精密数控机械加工、高精密激光加工等多样化精密零部件制造能力。此外,公司结合未来行业的发展趋势,在钛合金等新型轻质材料及3D打印、半固态压铸、液态金属等新技术的应用方面,积极进行技术储备与产能布局。

以收入来源来看,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新型消费电子领域,涉及折叠屏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智能触控电容笔、智能穿戴设备、航拍无人机、运动相机等。客户方面,公司与苹果、荣耀、亚马逊、安克创新等国内外知名消费电子品牌及其EMS厂商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title插图%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