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介绍一下关于呼吸的知识和心脏的知识
呼吸是指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气体交换的过程。
人的呼吸过程包括三个互相联系的环节:外呼吸,包括肺通气和肺换气;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内呼吸,指组织细胞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 正常成人安静时呼吸次数为16-20次/分,每次吸入和呼出的气体量大约为500毫升,称为潮气量。
当人用力吸气,一直到不能再吸的时候为止;然后再用力呼气,一直呼到不能再呼的时候为止,这时呼出的气体量称为肺活量。正常成人男子肺活量约为3500-4000毫升,女子约为2500-3500毫升。
肺活量代表一个人潜在的呼吸能力的大小,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反映一个人的呼吸功有和健康状况,是常用的测量呼吸功有方法之一。呼吸系统是由鼻腔和喉咙中的通气管、两个肺,以及一条连接喉咙与肺部的长长的气管组成的。
气管的底端分成了两条支气管,每条支气管都与其中的一个肺相连。支气管又细分为更小的气管,首先是细支气管,然后是终末细支气管。
终末细支气管的末端有细小的充满空气的小包,叫做肺泡。 有氧呼吸: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大多数生物) 无氧呼吸:C6H12O6—→2C2H5OH+2CO2+能量(多数高等植物无氧呼吸的方式,酵母菌等) 或者是:C6H12O6—→2C3H6O3+能量(动物、乳酸菌,马铃薯的块茎、甜菜的块根、玉米的胚等) 此词是用于描述相互具有密切联系,但在意义上多少有所不同的一些现象。
如:(1)二呼吸运动。(2)动物通过呼吸运动,从外界吸入分子态氧和向外界放出二氧化碳而进行气体交换的现象,这称为外呼吸。
(3)细胞吸取氧和放出二氧化碳的现象,称为细胞呼吸。许多动物,通过外呼吸吸入的氧要运输到体内细胞和组织中消耗,所以,这与外呼吸相对应,而称为内呼吸。
(4)作为细胞呼吸基础的生物化学变化,即呼吸代谢。可从狭义到广义分为几个阶段:(a)最狭义的是指在分子态氧的参与下,有机物完全分解成二氧化碳、水、氨等无机物,并供给能量,生物体可利用形态的能量(主要为ATP)。
(b)包含前述(a)在内,其最常用的定义是细胞吸收分子态氧,而产生所有氧化过程。在这种意义上,呼吸强度是以单位时间内一定单位量的物质所吸收氧的容积来表示,通常是以QO2 来表示。
当以有机物作为呼吸基质(呼吸材料)时;将二氧化碳放出量和氧的吸收量的容积比称为呼吸商(RQ)。(c)将前述(b)的定义进一步扩大,包扩在无氧条件下,以硝酸盐、硫酸盐等取代氧,作为最终电子受体进行氧化而获得能量的过程,这些过程分别称为硝酸呼吸、硫酸呼吸。
(d)最广的定义是指化学的暗反应,凡通过氧化还原获得能量的过程,都称为呼吸。此时,氧成为最终电子受体,而将上述b的过程特称为有氧吁吸或好氧呼吸,而其他则称为无氧呼吸、或厌氧呼吸。
酒精发酵、糖酵解也属于这种意义上的无氧呼吸。发酵,是在基质产生的化合物间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此时,可称为分子内呼吸。
一般把呼吸机制看作是有机质的变化和脱氢反应中的电子传递过程。 正常呼吸:呼吸与脉搏的比例为1:4,男性及儿童以腹式呼吸为主,女性以胸式呼吸为主。
心脏 人和脊椎动物器官之一。是循环系统中的动力。
人的心脏如本人的拳头,外形像桃子,位于横膈之上,两肺间而偏左。主要由心肌构成,有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四个腔。
左右心房之间和左右心室之间均由间隔隔开,故互不相通,心房与心室之间有瓣膜,这些瓣膜使血液只能由心房流入心室,而不能倒流。 3 心脏的作用是推动血液流动,向器官、组织提供充足的血流量,以供应氧和各种营养物质,并带走代谢的终产物(如二氧化碳、尿素和尿酸等),使细胞维持正常的代谢和功能。
体内各种内分泌的激素和一些其它体液因素,也要通过血液循环将它们运送到靶细胞,实现机体的体液调节,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相对恒定。此外,血液防卫机能的实现,以及体温相对恒定的调节,也都要依赖血液在血管内不断循环流动,而血液的循环是由于心脏“泵”的作用实现的。
成年人的心脏重约300克,它的作用是巨大的,例如一个人在安静状态下,心脏每分钟约跳70次,每次泵血70毫升,则每分钟约泵5升血,如此推算一个人的心脏一生泵血所作的功,大约相当于将3万公斤重的物体向上举到喜马拉雅山顶峰所作的功。 2 心脏的基本结构 心脏位于胸腔内,膈肌的上方,二肺之间,约三分之二在中线左侧。
心脏如一倒置的,前后略扁的圆锥体。心尖钝圆,朝向左前下方,与胸前壁邻近,其体表投影在左胸前壁第五肋间隙锁骨中线内侧1-2cm处,故在此处可看到或摸到心尖搏动。
心底较宽,有大血管由此出入,朝向右后上方,与食管等后纵隔的器官相邻。 右心房壁较薄。
根据血流方向,右心房有三个入口,一个出口。入口即上、下腔静脉口和冠状窦口。
冠状窦口为心壁静脉血回心的主要入口。出口即右房室口,右心房借助其通向右心室。
房间隔后下部的卵圆形凹陷称卵圆窝,为胚胎时期连通左、右心房的卵圆孔闭锁后的遗迹。右心房上部向左前突出的部分称右心耳。
右心室有出入二口,入口即右房室口,其周缘附有三块叶片状瓣膜,称右房室瓣(即三尖瓣)。按位置分别称前。
2.卫生高级职称呼吸内科学考试知识点有哪些
一、试题数量与类型 专业知识考试共计100问。其中,单项选择题85题;共用备选答案单选题6题,15问,每题2~3问。 二、考点分布与特点 呼吸内科学专业知识考试大纲分为19个单元,主要考察的知识点如下: (一)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1.上呼吸道感染的常见致病菌;一、试题数量与类型
专业知识考试共计100问。其中,单项选择题85题;共用备选答案单选题6题,15问,每题2~3问。
二、考点分布与特点
呼吸内科学专业知识考试大纲分为19个单元,主要考察的知识点如下:
(一)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1.上呼吸道感染的常见致病菌;2.细菌性咽-扁桃体炎的诊断;3.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诊断。
(二)流行性感冒
(三)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1.慢性支气管炎的并发症;2.COPD的检查方法;3.COPD高浓度吸氧的结果;4.血气分析结果的鉴别;5.血气分析结果的判断;6.COPD致呼吸衰竭酸中毒的治疗;7. COPD肺功能诊断标准;8.COPD的临床表现;9.肺心病的检查;10.COPD的治疗;11.心功能衰竭的X线征象;12.肺心病右心衰竭的诊断;13.COPD呼吸衰竭的氧疗方法及注意事项。
(五)肺动脉高压
1.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改善肺动脉高压的措施;2.显性肺动脉高压的概念。
(六)支气管哮喘
1.支气管哮喘的检查方法;2.支气管哮喘的治疗;3.祛痰药的选择;4.吸入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5.支气管哮喘检查。
(七)支气管扩张
1.支气管扩张的治疗;2.支气管扩张咯血药物的选择。
(八)弥漫性细支气管炎
DPB的标准治疗方案。
(九)呼吸衰竭
1.呼吸衰竭中呼吸兴奋剂的使用;2.二氧化碳潴留引起的病理生理改变。
(十)肺炎
1.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体的感染途径;2.肺炎的治疗;3.医院获得性肺炎的特点;4.肺部感染抗生素的使用;5.肺炎链球菌感染抗菌药物的选择;6.肺真菌病的致病菌;7.肺炎的诊断;8.葡萄球菌肺炎的诊断;9.肺炎链球菌肺炎的诊断;10.肺炎克雷伯杆菌肺炎的诊断;11.细菌性肺炎的治疗效果判断;12.肺炎病原菌的鉴别;13.抗炎治疗肺部阴影无吸收变化的原因;14.MRSA所致肺炎抗炎药物的选择;15.产ESBL的大肠杆菌所致肺炎的首选抗菌药物;16.军团菌所致肺炎的首选抗菌药物。
(十一)肺脓肿
1.吸入性肺脓肿的常见致病菌;2.吸入性肺脓肿的诊断。
(十二)肺结核
1.肺结核大咯血的合并症;2.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3.肺结核传染性的判断;4.肺结核咯血的治疗。
(十三)间质性肺疾病
1.肺间质的概念;2.IPF(特发性肺纤维化)的特点;3.结节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4.热带型嗜酸性粒细胞肺浸润症的临床表现及诊断;5.Wegener肉芽肿的特异性抗体;6.Wegener肉芽肿胸部X线征象;7.特发性肺纤维化的肺部体征;8.弥漫性间质性肺病的鉴别诊断;9.肺泡蛋白沉积症支气管肺泡灌洗;10.肺泡蛋白沉积症的治疗;11.间质性肺病的检查手段;12.肺多发性结节的X线影像特点;13.干燥综合征胸部X线征象。
(十四)肺栓塞
1.肺动脉栓塞的诊断;2.骨折致急性肺栓塞;3.肺栓塞抗凝的治疗;4.肺血栓栓塞的血栓来源;5.急性肺栓塞的临床症状;6.咯血的治疗。
(十五)肺部肿瘤
1.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适应证;2.肺错构瘤的X线特征;3.肺癌的检查;4.肺癌的并发症;5.小细胞肺癌的治疗;6.周围型肺癌高发人群;7.易发生早期远处转移的肺癌类型。
(十六)胸腔积液
1.乳糜胸的特点;2.系统性红斑狼疮引起的胸腔积液的性质;3.胸穿的并发症;4.脓胸的临床表现及诊断;5.胸腔积液的性质;6.胸腔积液的处理;7.脓胸胸水的表现;8.假性乳糜胸水的表现。
(十七)气胸
1.气胸的分型;2.不同气胸类型的治疗原则;3.气胸的并发症。
(十八)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1.肺血管血流动力学的测定;2.ARDS和急性左心衰竭的鉴别。
(十九)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1.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发病机制;2.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检查手段。
3.求生物中关于人类呼吸系统的知识
一般来说,人类的呼吸运动都习惯地指气体吸入和吼出肺脏的过程。因此,人们也习惯地认为,呼吸系统是由鼻腔、咽、气管。支气管和肺组成。因为以上器官都参加了气体吸入和呼出肺脏的呼吸运动。
应该知道,参与呼吸运动远远不止上述几个器官。由于另外一些参与呼吸运动的组织器官还具有其特殊的结构或功能,并没有划分入呼吸系统。如膈肌,是分隔胸腔和腹腔的肌肉性结构组织。它的收缩或舒张可以压缩肺脏或使肺脏扩张,进而使气体流入或从肺脏排出;肋间肌和肋骨在呼吸运动中起重要作用,但肋间肌是人体骨骼肌(随意肌)的一部份,而肋骨却属于骨骼系统。
按一般习惯所说的呼吸系统,主要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简单通俗的讲,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肺内气体与外界空气交流的管道,故又称通气道或呼吸道。为了保证呼吸道中气体通行无阻,呼吸道有一特殊的净化、湿化和温化的功能。为了保证呼吸道的清洁,凡由外界进入呼吸道的空气,必须经过严格的过滤洗澡,去掉其粉尘污物;为了避免呼吸道受到刺激损伤,凡是寒冷的空气需要适当加温,凡是干燥的空气需要喝点水(湿化),通过上述一连串处理,外界的空气可以比较干净、温暖、舒适地进入肺内大厅。为了更好地保持呼吸道的整洁,支气管内还有许多喷泉和清道夫(即分泌腺和纤毛上皮)昼夜不停地清洗和打扫管道。以确保管道的卫生整洁,使呼吸畅通无阻。
随着支气管一再反复分支,支气管的内径也逐渐变小。最后一级细支气管叫终末细支气管,有相当均一的直径,约以3毫米至1毫米,估计有2万到8万支,当终末细支气管继续向前伸展,直至管壁上出现半球形的膨出,细支气管就变为泡管。泡管再向前是极微小的空气囊,称为肺泡,是气道的终点。估计每侧肺内约有3亿到4亿个肺胞。
肺泡的壁是由一层非常薄而气体极易透过的扁平上皮细胞膜构成。肺胞的膜壁围绕着毛细血管网。气体通过肺泡菲薄的毛细血管壁进行血液和肺泡内的交换。所以肺泡的主要功能就是气体交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