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专业知识二第十一章

1.2016年执业药师考试大纲,复习资料

2016年执业药师考试大纲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执业药师资格认证中心第七版《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大纲》生效通知:

第七版《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大纲》生效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和国家药品安全工作对执业药师的迫切需求,更好地促进医药事业的健康发展,满足医药行业转型升级的需要,切实加强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工作,提升执业药师开展药学服务技能,经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审定批准,2015年版《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大纲》(第七版)于2015年1月29日正式实施。

一、新版考试大纲修订概要:

新版考试大纲继续保持药学类和中药学类两类执业药师资格考试,每类考试四个考试科目名称不变。中药学类包括中药学专业知识(一)、中药学专业知识(二)、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药事管理与法规4 个科目。药学类包括药学专业知识(一)、药学专业知识(二)、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药事管理与法规4个科目。其中药事管理与法规为药学类、中药学类共同考试科目。

新版考试大纲对大纲结构、内容和具体能力要求方面都做了较大的修订。在大纲结构上,对专业知识(一)和专业知识(二),打破多年采用以高等药学教育相对应的教学学科名称划分和设立专业知识考试要求的形式,使各专业知识科目的考试大纲成为综合性专业知识要求的大纲;在具体考试内容和能力要求上,加大综合知识与技能的考试比重,降低专业基础知识的比重。通过大纲结构、内容和具体能力要求的调整和整合,希望准入人员能够比较系统地掌握“药”、“用药”以及“用药治病”三方面的综合知识和综合技能,同时具备良好的法制意识、责任意识、自律意识、服务意识。

新版考试大纲采用表格形式列出大单元-小单元-细目-要点4个层次的考试范围,其中所列要点反映主要的考试内容。考试大纲所列内容均属于执业药师必备的知识与技能要求,统一纳入考试命题范围,作为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命题和考生备考的依据。广大应考人员应通过学习和理解考试大纲所列的知识与技能要求,不断完善自身能力结构,提升综合素质。有兴趣报考并有志于从事执业药师工作者,务必重视系统性学习并掌握执业所必备的综合知识与技能。

为了适应新版考试大纲内容结构和能力层次调整的需要,执业药师资格考试的试卷结构和题型也将进行调整。各个考试科目的试卷题量调整为120题,较上版规定减少20题。题型包括A型题(最佳选择题)、B型题(配伍选择题)C型题(综合分析选择题)和X型题(多项选择题)。各个考试科目单独考试,单独计分,计分方式较以往有变化,每题均为1分,满分为120分。

二、新版考试大纲的过渡衔接:

新版考试大纲将于2015年考试中正式启用。2015年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按现行的成绩两年滚动有效的考试政策直接过渡。所有考生均参加以新版考试大纲为命题依据的考试。如果参加2014年考试者尚有相关科目不合格的考生,可以在2015年选择新大纲对应的考试科目参加考试,其成绩两年滚动有效。

新版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已生效,希望广大关心、支持和热爱执业药师工作的同仁们密切关注。本版考纲和相关应试指南将于近期由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发行,请拟报考者做好考试准备,并取得满意成绩。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执业药师资格认证中心

2.药用植物学学习方法

《药用植物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药用植物学 Pharmaceutical Botany 课程编码:10304016 学时与学分: 54学时/3学分 (其中实验:18学时) 先修课程:无 适用专业(方向):制药工程专业、药学专业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药用植物学是用植物学的知识的方法来研究具有防治疾病和保健作用的植物的一门学科,是中药学、中药资源学、药学等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基本内容分为植物的显微结构、植物器官的形态两部分。通过教学要求学生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任课教师结合介绍国内外研究药用植物学的新成果和新进展,为学习有关专业课和继承发展我国中药学事业奠定良好基础。 教学过程包括课堂讲授、实验、野外实习。

本课程是一门实际性较强的学科,课堂教学要求理论密切联系实际,贯彻少而精的原则、注重启发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充分利用标本、模型、图表、切片等教具,以及利用幻灯、投影仪等教学设备,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要充分重视实验课,训练学生掌握实验技术,培养严格的科学态度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程总教学时数为54学时,讲课与实验比例为36:18。

二、基本教学内容和学时安排 绪论 (1学时) 目的要求 【掌握】药用植物学的含义,性质和特点及其在中药专业的地位和作用。 【熟悉】药用植物学的内容和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了解】了解药用植物学的发展简史。 教学内容 1. 药用植物学的含义、任务及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2. 药用植物学的发展简史。学习药用植物学的方法。

教学方法 课堂教授,自学。 上篇 植物器官形态和显微结构 第一章 植物的细胞 (7学时) 目的要求 【掌握】植物细胞的显微结构。

【熟悉】显微鉴别的主要内含物和细胞壁特化的显微化学反应。 【了解】植物细胞的超微结构和细胞的分裂。

教学内容 1. 植物细胞的显微结构和超微结构。 2. 细胞内含物和生理活性物质。

3. 细胞壁的结构和特化。 4. 植物细胞的分裂及染色体、单倍体等与药用植物育种的关系,以及与植物分类的关系。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配合挂图、幻灯、模型、实物标本,实验,自学。 第二章 植物的组织 (8学时) 目的要求 【掌握】组织类型、结构特征和分布。

【熟悉】分生组织、基本组织、保护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和分泌组织的结构类型。 【了解】植物组织培养的含义及其在药学上的应用。

教学内容 1. 植物组织的含义和分类:分生组织、薄壁组织、保护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分泌组织的特征、类型和功能。 2. 维管束及其类型。

3. 组织培养的含义和在药学研究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配合挂图、幻灯、实物标本,实验,自学。

第三章 植物的器官 第一节 根 (3学时) 目的要求 【掌握】根的形态特征和根的类型。 【熟悉】根的初生构造和次生构造。

【了解】了解根的异常构造。 教学内容 1. 根的形态和类型(定根、不定根),根系的类型(直根系、须根系)。

2. 根的变态(储藏根、支持根、气生根、攀援根、水生根和寄生根)。 3. 根的内部构造:根尖的构造,根的初生构造,次生构造和异常构造。

侧根的形成。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配合幻灯、模型、实物标本,实验,自学。

第二节 茎 (6学时) 目的要求 【掌握】茎的形态特征;根和茎,特别是地下茎和根的区别。地上茎的缠绕茎和攀援茎,匍匐茎和平卧茎的区别。

小块茎和块茎、小鳞茎和鳞茎的区别。 【了解】芽及其类型。

裸子植物和单子叶植物茎的构造特点。茎的异常构造。

【熟悉】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构造及各种类型的次生构造。 教学内容 1. 茎的形态特征:节,节间。

顶芽和腋芽。长枝和短枝。

叶痕,托叶痕,芽鳞和皮孔。 2. 芽的类型:定芽(顶芽、腋芽和副芽)和不定芽。

叶芽,花芽和混合芽。被芽和裸芽。

活动芽和休眠芽。 3. 茎的类型:木质茎(乔木、灌木、木质藤本)。

草质茎(一年生、二年生、多年生草本;草质藤本)。直立茎。

缠绕茎。攀援茎。

匍匐茎。 4. 茎的变态:地上茎变态(叶状茎或叶状枝,刺状茎或枝刺,钩状茎、茎卷须,小块茎,小鳞茎,肉质茎)。

地下茎的变态(根茎或根状茎,块茎,球茎,鳞茎)。 5. 茎的内部构造。

茎尖的构造。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构造和次生构造。

双子叶植物草质茎的次生构造。双子叶植物根状茎的构造和异常构造。

单子叶植物茎和根茎的构造特征。裸子植物茎的构造特征。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配合幻灯、模型、实物标本,观察药圃植物,实验,自学。 第三节 叶 (3学时) 目的要求 【掌握】确定叶形的原则及常见叶形、叶序。

单叶和复叶的区别。 【熟悉】双子叶植物叶的构造。

单子叶植物(禾本科)叶的构造特点。 【了解】气孔指数、栅表比和脉岛数的含义及其应用。

教学内容 1. 叶的组成(叶片,叶柄,托叶)。 2. 叶片的形状(叶全形,叶端,叶基,叶缘;叶片的分裂;叶脉;叶片的质地;叶表面附属物;异形叶性)。

3. 单叶和复叶(三出,掌状,羽状,单身和复叶),叶序(互生,对生,轮生,簇生)。 4. 叶的变态(苞片,小苞片,总苞片,鳞叶,刺状叶,卷须叶,捕虫叶等)。

5. 叶组织构造:双子叶植物叶的一般构造,单子叶。

3.在中药学里,生姜是姜的哪部分

别名:生姜、黄姜、均姜 使用提示:每次10克左右 姜知识介绍:姜属姜科,为植物姜的干燥根茎或鲜根茎,多年生草本植物。

原产印度、马来西亚,我国自古栽培,周朝食用。 姜供食用的部位为不规则的块茎,呈灰白或黄色,具有辛辣味。

姜按用途和收获季节不同而有嫩姜和老姜之分。 嫩姜多在八月份挖掘,一般含水多,纤维少,辛辣味淡薄,除做调味品外,尚可炒食,做姜糖等;老姜多在十一月份挖掘,水分少,辛辣味浓,主要用做调味。

姜是一种极为重要的调味品,同时也可作为蔬菜单独食用,而且还是一味重要的中药材。它可将自身的辛辣味和特殊芳香渗入到菜肴中,使之鲜美可口,味道清香。

姜营养分析:生姜还具有解毒杀菌的作用,日常我们在吃松花蛋或鱼蟹等水产时,通常会放上一些姜末、姜汁。人体在进行正常新陈代谢生理功能时,会产生一种有害物质氧自由基,促使机体发生癌症和衰老。

生姜中的姜辣素进入体内后,能产生一种抗氧化本酶,它有很强的对付氧自由基的本领,比维生素E还要强得多。 所以,吃姜能抗衰老,老年人常吃生姜可除“老年斑”。

生姜的提取物能刺激胃粘膜,引起血管运动中枢及交感神经的反射性兴奋,促进血液循环,振奋胃功能,达到健胃、止痛、发汗、解热的作用。姜的挥发油能增强胃液的分泌和肠壁的蠕动,从而帮助消化;生姜中分离出来的姜烯、姜酮的混合物有明显的止呕吐作用。

生姜提取液具有显著抑制皮肤真菌和杀来头阴道滴虫的功效,可治疗各种痈肿疮毒。生姜有抑制癌细胞活性、降低癌的毒害作用。

姜补充信息:1。 去姜皮的窍门:姜的形状弯曲不平,体积又小,消除姜皮十分麻烦,可用汽水瓶或酒瓶盖周围的齿来削姜皮,既快又方便。

2。 姜的品质要求:修整干净,不带泥土、毛根、不烂、无蔫萎、虫伤,无受热、受冻现象。

姜受热,生白毛,皮变红,易烂;受冻则皮软,外皮脱落,手捏流姜汁。 姜适合人群: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 适宜伤风感冒、寒性痛经、晕车晕船者食用。

2。 阴虚内热及邪热亢盛者忌食。

姜食疗作用:生姜味辛、性微温,入脾、胃、肺经; 具有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毒的功效; 主治外感风寒、胃寒呕吐、风寒咳嗽、腹痛腹泻、中鱼蟹毒等病症。 姜做法指导:1。

吃饭不香或饭量减少时吃上几片姜或者在菜果放上一点嫩姜,都能改善食欲,增加饭量,所以俗话说:“饭不香,吃生姜”。 2。

姜可煎汤内服,佐料,入菜炒食,或切片炙穴位。老姜可做调料或配料;嫩姜可用于炒、拌、爆等,如“嫩姜炒牛肉丝”、“嫩姜爆鸭丝”等。

3。 吃姜一次不宜过多,以免吸收大量姜辣素,在经肾脏排泄过程中会刺激肾脏,并产生口干、咽痛、便秘等“上火”症状。

4。 烂姜、冻姜不要吃,因为姜变质后会产生致癌物,由于姜性质温热,有解表功效,所以只能在受寒的情况下作为食疗应用。

烹调用途:生姜重要的调料品,因为其味清辣,只将食物的异味挥散,而不将食品混成辣味,宜作荤腥菜的矫味品,亦用于糕饼糖果制作,如姜饼、姜糖等。

%title插图%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