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要做好零售这个行业,最重要的环节是什么
开零售店之前,要有一个周密详细的计划,才能做到有备无患,否则会将自己推向举步艰难的境地之中。
市场动向要把握 在你的零售店决定开设之时,必须先行评估该地区开设店铺获利的可能性以及适合的商店规模。评估开店的可行性,必须有实际的资料、数据,不能单凭个人的臆测。
这也即是对市场动向的了解。美国最权威的管理学会对于市场调查下了这样的定义——有组织地搜集记录、分析与商品或服务行销有关的各种问题、资料。
在做好开店的市场调查、了解动向之时,你需要注意以下的条件: 1、总体的概括 这是指该地区店铺数量、行业类别、卖场大小、售货员数目、年营业额等。 2、同类店铺的概况 这是指在量与质方面,现有的商店表现如何,是否构成潜在的竞争压力,以及同行业的经营实力评估、优劣比较各项商品构成比例等。
3、消费动向 这是指消费者的购买习惯,如习惯在哪一类商店购买商品,前往地点距离的远近,每周购买的次数、购买的原因及购买金额的大小等。 4、消费水准 这是为了了解消费者购买力的大小,所以对当地的人口结构、收入情况、家庭户数、教育水平等,应进行资料的搜集,通过比较分析以了解消费者的消费水准及推测潜在的消费力。
零售感悟 市场动向直接与零售店的利益挂钩,只有搞好市场动向的调查,才能制定切实可行的开店计划。 商圈调查的必要 任何一家零售店在开店之时都必须对整个地区的情况有所了解,而商圈调查则是了解地区情况的最有效途径。
商圈,即店铺坐落的地点所能够交易的范围、规模。商圈的选择必须谨慎,且在此之前要调查清楚,以便进一步开创自我生存的空间。
在一般的情况下,涵盖面愈大,表示商圈愈大。经营一家成功的零售店,其所需要的条件很多,不过,商圈好坏对营运成功的影响,可以说是关键,因为商圈的调查是否准确直接影响你的经营决策。
因此,如何选择一个好的商圈,对商店日后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依商圈的特性而言,其通常将实地情况作以下分类: 1、住宅区 住宅区内的住户基本上须达1000户左右,如以1户3人来计算,则人数将达3000人左右。
2、教育区 教育区及附近有大、中、小学等学校,其中以私立学校较为理想,因为私立学校的学生消费层次比较高。当然,也不能忽略补习班,补习班的集中区将更理想。
3、办公区 是指办公大楼众多的地区,一栋办公大楼内的员工人数可能超过一两千人,尤其办公大楼内的上班族外食比例非常高。 4、商业区 是指商业行为集中的地方,由于过路客的增加,形成各种商店聚集之处。
不难看出,住宅区的顾客群较为稳定,这样,业绩也较固定,如再加上交通主动脉的配合,加上部分的外来客,将使该区的业绩有上升的可能。 通过商圈调查,你可以预估交易范围内的住户数、消费水准、流动人口等,并依次来判断该地是否适合开店。
申办、注册的诀窍 在开零售店之时,申请注册是一道必不可少的程序。申请零售店开办的登记管理机关是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符合规定的个体商业经营的个人和家庭,应由申请人向户籍所在地的工商行政管理所递交从事个体工商业的书面申请。申请书的内容包括申请人、从业人员的身份和经营目的、经营范围和经营方式等,同时填写《个体工商户申请登记表》。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收到申请人提交的符合规定要求的全部文件受理后,应于30日内做出审查决定。核准登记的,发给《营业执照》;不予登记的,书面通知申请人。
按照行政法规的规定,商户在进行登记之时应该注意以下事项: 1、字号名称 这是指个体工商户为其经营厂、店所起的名称。名称应符合有关名称登记管理的有关规定。
2、经营者姓名和住所 经营者姓名应与户籍登记一致,家庭经营的应当将参加经营的家庭成员同时登记。住所是指经营的应当将参加经营的家庭成员同时登记。
住所是指经营者户籍所在地的详细住址。 3、固定的经营场所 指经营的厂、店的具体地址,或经批准设置摊位的地址,或批准流动经营的范围。
4、从业人数的确定 指参加经营活动的所有人员,包括经营者、参加经营的家庭成员、请的帮手、带的学徒等。 5、具体资金数额 这是指申请开业的注册资金。
将不利因素纳入规划 商场如战场,在面对风起云涌的市场时,你不仅需要考虑许多有利的因素,同时还需要你更多地关注许多的不利因素,并将它纳入价钱的规划之中,这样你才能在多变的市场之中稳操胜券。
2.零售行业的数据分析怎么做
数据分析是从公司现有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这个价值信息要依据公司行业而定发展前景不错,现在企业数据量越来越多,但一直没有加以利用,现在都越来越重视数据分析,但有经验的数据分析师却很少,所以人才缺口还很大
需要掌握的知识:
1、数据分析理论基础-统计学、概率论
2、数据分析工具-excel、SPSS、SAS/R
3、公司业务的理解(依公司而定)
数据分析师指的是不同行业中,专门从事行业数据搜集、整理、分析,并依据数据做出行业研究、评估和预测的专业人员。
3.超市行业的分类及基本知识
超市分类 传统食品超市 是从传统食品开始的,并在实现消费者一次性购足商品的需求上迈开了第一步。
传统食品的营业面积一般为300~500平方米,其经营的商品种类一般是食品和日用品。其中食品占全部商品的70%左右,但食品中生鲜食品的构成不足30%。
它的功能集中了食品商店、杂货商店、小百货商店、粮店、南北货商店等传统商店各自的单一功能,使之综合化。传统食品的主要目标顾客是家庭主妇,它是传统小商店的取代者,也是最初的原始模式,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最早发展起来的500m2左右的,都属于传统食品。
由于传统食品仅仅是对传统小商店的替代,其商品经营的综合度不高,无法真正满足一次性购足所需商品是它的最大缺陷,而这种缺陷集中地反映在无法综合地经营生鲜食品。当新的业态模式如标准食品和大型综合纷纷进入市场时,传统食品就面临着巨大竞争压力而处于劣势。
标准食品也称生鲜食品,其经营面积一般在1000平方米左右,与传统食品不同的是,它以经营生鲜食品为主,其营业面积的50%~70%以上要用来销售生鲜食品,可以说标准食品实际是在传统食品的基础上,强化了生鲜食品的经营,因此,它对传统商店是一个内容和形式上较为完整的现代化替代,为保证消费者基本生活用品的一次性购足创造了最初的、较为完整的条件。大型综合超市 大型综合(,GMS)是标准食品与折扣店的结合体,衣、食、用品齐全,可以全方位地满足消费者基本生活需要的一次性购足。
其营业面积可以分为两类:大型综合营业面积为2500~6000平方米;超大型综合营业面积为6000-10000平方米或以上。对超大型综合来说,还需要配备与营业面积相适应的停车场,一般的比例为1:1。
大型综合两个最基本的特点是:第一、经营内容的大众化和综合化,适应了消费者购买方式的变革——一次性购足;第二、经营方式的灵活性和经营内容的组合性,它可以根据营业区域的大小,消费者需求的特点而自由选择门店规模的大小,组合不同的经营内容,实行不同的营业形式。低成本、低毛利、大流量,是大型综合的经营特色。
它不经营品牌商品和贵重商品,一般经营的都是大众日常的消费品,毛利由市场决定,所以价格不会高。在这种情况下,大型综合要想取得盈利,就只能采用低成本的方式经营。
例如,员工数量比百货商店少,服务项目也不应比百货商店多;不设导购员;没有送货上门服务等。例如,家乐福在中国一直致力于推广“大型综合”的概念,即“一次购足、超低售价、免费停车、自助服务和新生鲜优质”。
其卖场面积约为10000m2,配备员工500~600人,人均日购买次数为1.5万人次,经营1.8万种商品,并越来越多地实现采购当地化。这一全新的经营模式在北京、上海已经获得成功,2001年在北京的一家门店的销售额就超过6亿元人民币,在上海己开办了6家店,在合肥已开办了两家店,今后还将继续布点开店。
扩展资料 一、零售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目前,中国零售业在外资零售巨头的推动下正发生着剧烈的变革!自1995年以来,国际零售业巨头法国的家乐福、美国的沃尔玛、德国的麦德龙等相继登陆中国,国内零售业便由此激起了千层巨浪,同时代表国内零售业发展水平的如联华、华联、农工商等大的国内零售巨头也在各地遍地开花。(就全国性的大卖场就有390家,还不算各地的地方型卖场,就目前我们重点运做的CD类超市全国就有55000多家。)
商场超市的概念、分类及专业用语 超市分类按照各类超市的经营模式及特点进行分类:1、百货购物中心:中小型百货商店超市化。在一个大建筑物内,根据不同销售部门所设的销售区,开展各自的进货、管理、运营,已主要满足顾客对时尚商品多样化选择的零售业态,2、超市:未来的现代化“菜市场”。
指采取自选销售方式,以销售食品、生鲜食品、副食品和生活用品为主,主要满足顾客每日生活需求的零售业态。3、大卖场:零售业的主要业态。
指采取自选销售方式,以销售大众化实用品为主,满足顾客一次性购足需求的零售业态。4、仓储式及会员制商店:批发配送的主力军。
在大卖场经营商品的基础上,筛选大众化实用品销售,实行储销一体,并提供有限服务及低价商品为主要特征的零售业态(其中有的采取会员制形式,只为会员服务)。5、便利店:最有潜力的零售业态。
是指以满足顾客便利性需求为主要的目的的零售业态。6、专卖店:专业化的典范。
是以经营某一大类商品为主,并且具有丰富专业知识的销售人员和提供适当售后服务的零售业态。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超级市场。
4.零售业与零售业态
零售业态——零售企业为满足不同的消费需求而形成的不同的经营形态。 零售业态是动态的、发展的概念。随着生产的发展,需求的增长,零售业态也在不断地发展。目前我国对八种零售业态进行了规范,连锁在各个行业都利用这些组织方式。 零售业态分为八种,有百货店、便利店、超市、大型综合超市、仓储式会员式商店、专业店、专卖店和购物中心。不同之处在于: a.超级市场——采取自选销售方式,以销售食品、生鲜食品、副食品和生活用品为主,是顾客每日需求的零售业态。 b.便利店——是以满足消费者便利性需求为目的的零售业态。主要提供便利商品、便利服务。按照便利店的标准来说,便利店的价格水准要高于超市的价格。顾客追求便利的时候,追求的亦是商品的功能,而不是价格,所以这是一个更高层次的消费需求。 c.大型综合超市——指采取自选销售方式,以销售大众化实用品为主,满足顾客一次性购足需求的零售业态。 它与超市的不同之处,在于它销售的是大众化的实用品,满足的是顾客一次性购足的需求。 d. 仓储式会员商店——指会员制的仓储式商店,沃尔玛、麦德龙都属于这一类型。它们都是会员制,但是方式不一样,消费对象也不一样。麦德龙的会员制客户类似三级批发商,面向社会团体、中小商户,它的客户很集中,20%的顾客,购买它80%的商品,它能更好地掌握其顾客的需求。 e.百货店——是指在一个大的建筑物内,根据不同的商品设立销售区,开展定货、管理、营运,满足顾客对时尚商品多样化选择需求的零售业态。是大家最熟悉最成熟的一种经营方式,也是现在经营最不景气的一种零售业态。最根本的原因在于这些店建立于90年代初经济最旺盛的时期,而且大部分在贷款利息最高的时候负债经营。 目前国外的百货店,基本上经营服装服饰,以流行时尚为主,跟超市完全不一样。目前百货店要调整,一定要本着这个方式去调整,才能立足。 f.专业店——指以经营某一大类商品为主,并且备有丰富专业知识的销售人员和适当的售后服务,满足消费者对某大类商品的选择需求的零售业态。 这个业态在国外刚刚起步,会有一个很好的发展空间。专业店是百货店最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g.专卖店——指专门经营或授权经营制造商的品牌,适应消费者对品牌选择需求的零售业态。 经营的商品可以不是某一类的商品,但是是某一品牌的商品,如:鳄鱼牌,它有衣服、皮带、皮夹、皮鞋、皮包等等,都是一个品牌。消费者选择的是一个品牌,可能是一系列的产品,这种专卖店也发展得很好。 h.购物中心——指企业有计划地开发拥有管理营运的各类业态、服务设施的结合体。是有计划开发的,由一些开发商来建设的。跟百货公司根本不同的是三权分离,物业、管理、经营形成独立三方,只有资本的渗透。与批发商场的不同在于购物中心有的主力店,占很大比例,有主题、选址、设计,有统一计划,有管理公司统一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