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专业知识试题

1.预防医学的复习提纲

预防医学 一、以下每一道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

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1.★★★诊断矽肺的主要依据是 A.临床症状、体症、职业史 B.X线胸透、职业史 C.X线胸片、职业史 D.化验检查、X线胸片 E.接触粉尘浓度、X线胸透 本题正确答案:C 题解:矽肺的临床表现:早期无明显自觉症状,随病程发展和并发症的出现,常见有气短、胸闷、咳嗽、咳痰等症状。

可听到哮鸣音;合并感染时可听到湿啰音;可出现桶状胸等。X线影像是矽肺病理改变的重要表现,出现圆形或不规则小阴影或融合成块状大阴影。

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肺结核。 2.★★★下列食品中蛋白质生物学价值最高的是 A.鸡蛋 B.牛奶 C.瘦猪肉 D.豆制品 E.鱼 本题正确答案:A 题解:动物蛋白质和蛋类蛋白生物价值较高,其中以鸡蛋为最高。

供给量及来源,应占总热能的10%~15%。我国居民膳食中蛋白质的主要来源为粮谷类,优质蛋白主要存在动物性食物和大豆及制品中。

3.★★★我国发生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很快波及到许多省市,这种发病情况称为 A.暴发 B.大流行 C.季节性升高 D.周期性流行 E.长期变异 本题正确答案:B 题解:散发:某病发病率呈历年来一般水平(即当地该病前3年的平均水平),各病例之间没有明显联系的发病称为散发。流行:在一地区,某病发病率显著超过历年散发水平时(一般为前3年平均发病率的3~10倍)称流行。

大流行:某病在短时间内迅速蔓延,其发病率大大超过该地区的流行水平,流行范围超过省、国,甚至洲界时称为大流行。 4.★★★一位外科手术前的病人,坐卧不安,眉头紧锁,小动作多,这一现象是 A.应激的行为反应 B.应激的情绪反应 C.应激的生理反 D.应激的防御反应 E.以上都不是 本题正确答案:B 题解:心理应激是指人对外界有害物、外界的威胁、挑战等经过认知评价后,认为它将危害人的生存和所处地位时产生的生理、心理及行为反应。

适当的心理应激可以提高人体的应对能力和适应能力,提高注意力和工作效率。但是,过强的、持久的心理应激能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降低工作效率并导致心身疾病、精神病和神经症。

5.★★★与A型行为性格关系最密切的疾病是 A.溃疡病 B.风心病 C.冠心病 D.癌症 E.神经症 本题正确答案:C 题解:福利德曼(Friedman)首先提出A型行为,其特征是:①时间紧迫感、说话快、走路快、办事快,脾气暴躁、容易激动;②竞争意识强、争强好胜;③对人怀有敌意等。具有A型行为的人,容易患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动脉硬化等疾病。

6.★★★人最低层次的需要是 A.生理的需要 B.安全的需要 C.归属和爱的需要 D.尊重的需要 E.自我实现的需要 本题正确答案:A 题解:最低层的需要是生理的需要;第二层次是安全的需要;第三层次是归属和爱的需要;第四层次是尊重的需要;第五层次是自我实现的需要。 7.★★★在驾驶员、接线员、银行出纳员等人群中,高血压的患病人数增加,此病属于 A.工伤 B.职业病 C.职业特征 D.工作有关疾病 E.非职业性疾病 本题正确答案:D 题解:工作有关疾病:某些不良因素造成职业人群常见病发病率增高,潜伏的疾病发作或现患疾病的病情加重,是一组与职业有关的非特异性疾病,统称工作有关疾病。

其特点是:①与职业有害因素有关,但不存直接因果关系。②职业有害因素存在的作用在于促使潜伏疾病暴露或原有疾病的病情加重。

③调离该职业,可使疾病缓解或停止发展。 8.★人生观、价值观属于下列哪种心理现象 A.人格倾向性 B.认识过程 C.情感过程 D.意志过程 E.人格特征 本题正确答案:A 题解:心理现象有心理过程和人格,其中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情感过程(喜、怒、忧、思、悲、恐、惊等);意志过程(有意识确定目的、克服困难,支配行动等)。

人格包括人格倾向性(需要、兴趣、动机、观点、信念等);人格特征(能力、气质、性格);自我意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控)。 9.★★★患者,女,55岁。

10年来主要因丈夫有外遇,夫妻感情不佳,总想离婚,但又总舍不得孩子,又怕丢面子,来到心理咨询门诊,想问心理咨询师,离婚还是不离婚好?此时心理咨询师最应注意采用的原则是 A.回避原则 B.中立原则 C.耐心原则 D.综合原则 E.灵活原则 本题正确答案:B 题解:心理治疗又称精神治疗,是以良好的医患关系为桥梁,应用心理学的方法,影响或改变病人的感受、认识、情绪和行为,调整个体与环境之间的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在治疗的过程最重要的是把握中立原则。

10.★★★为说明某医院夏、秋季肠道传染病在门诊病例中的比重大小,应选用的指标是 A.率 B.构成比 C.相对比 D.均数 E.中位数 本题正确答案:B 题解:率:为频率强度指标,说明其现象发生的频率或强度。构成比:为构成指标,说明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所占的比重或分布,常以百分数表示,因此也称百分比。

相对比:简称比,表示两个有关但又相互独立的指标之比。通常以倍数或百分比来表示。

11.★★★环境的生态平衡是指 A.自然环境中各种生物间的动态平衡 B.人与环境间物质转换的平衡 C.环境中生物之间,。

2.预防医学的相关考试

预防医学专业可报考参加全国公共卫生执业/助理医师考试。

医师资格考试的性质是行业准入考试,是评价申请医师资格者是否具备从事医师工作所必须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考试。公卫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分实践技能考试和医学综合笔试两大部分,通常由卫生部和教育部进行组织考核,部分偏远地区可以由市州职称改革领导小组进行现场面试考核,通过考核直接就颁发执业助理/执业医师资格证,不过只针对少数偏远艰苦地区。

3.急求预防医学类事业单位考试题(综合)最好是各科的题都有,或者往

10。

我国发病率最高的食物中毒是 A。化学性食物中毒 B。

细菌性食物中毒 C。有毒植物中毒 D。

有毒动物中毒 E。霉菌毒素食物中毒 答案:B 第六章人群健康的研究方法 「考纲要求」 1。

基本概念与基本步骤:①统计学几个基本概念;②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 2。

数值变量数据的统计描述:①集中趋势指标;②离散趋势指标;③正态分布的特点、面积分布规律。 3。

数值变量数据的统计推断:①均数的抽样误差;②总体均数可信区间及其估计方法;③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④u检验和t检验;⑤假设检验的两类错误及注意事项。 4。

分类变量资料的统计描述:①相对数常用指标及其意义;②相对数应用注意事项。 5。

分类变量资料的统计推断:①率的抽样误差、总体率的可信区间及其估计方法;②u检验和χ2X检验。 6。

直线相关和回归:①直线相关分析的用途,相关系数及其意义;②直线回归分析的作用,回归系数及其意义。 7。

统计表和统计图:①统计表的基本结构和要求;②统计图的选择,制图通则。 「考点纵览」 1。

总体、样本、抽样误差、计量资料、计数资料、概率。 2。

样本必须能代表总体,为此要满足两个条件:抽样的随机化和具有足够的样本含量。 3。

抽样误差是个体变异造成的,故在抽样研究中抽样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4。

统计工作由4个步骤组成:设计、搜索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其中以设计最为重要。因为它的错误无法用以后的步骤加以改变。

5。数值变量频数表能揭示数值变量的分布特征: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揭示其频数分布类型,对称分布和偏态分布。

描述计量资料集中趋势指标有:①均数:应用于正态分布资料;②几何均数:等比级数资料;③中位数:偏态分布资料,资料一端或两端无确切界限时尤其适用。 6。

描述数值变量资料离散趋势的指标。全距和四分位数间距适用于偏态分布资料,对于一端或两端无确切界限时只能用四分位数间距。

方差、标准差和变异系数都适用于正态分布资料。对于所比较两组资料单位不同或均数相差悬殊时,应用变异系数。

描述离散趋势最常用的指标是标准差。 7。

正态分布的特征及曲线下的面积分布规律。对称均数的两侧面积相等。

8。 医学参考值范围的各种计算方法,特别注意各种方法适用场合及单、双侧问题。

医学所用参考值是95%。 9。

标准误的定义意义及与标准差和样本含量的关系。标准误是描述抽样误差大小的指标,标准误大。

说明抽样误差大;利用标准误可进行总体均数可信区间估计和假设检验。 10。

标准误是描述变量值变异程度大小的。可用来计算标准误、变异系数和医学参考值范围。

二者关系:增加样本例数可减少抽样误差。 11。

t分布的特征,与标准正态分布――u分布的关系。t分布和u分布都是以0为中心左右两侧完全对称的分布,只是t分布曲线顶端较u分布曲线略低,两尾端上翘。

12。总体均数估计方法,特别是区间估计的计算方法及两要素的关系。

总体均数可信区间就是以一定的概率水准估计总体均数所在范围。小样本采用t分布原理,大样本采用。

分布原理进行估计。增加样本例数可减少抽样误差,使估计的区间更可靠。

4.学预防医学的要考什么职称,什么时候才能考

职称是进了工作单位以后才需要的。对于预防医学的学生来说,如果你是本科毕业,那么你需要在单位工作一年之后才能考预防医学执业医师资格证,考出来证之后单位会聘用你为初级职称;如果你是研究生,在研三快毕业的时候就可以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证考试,考出来之后工作满一年单位会聘用你为初级职称。一般情况下从报名参加执业医师考试到拿到证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初级职称升中级,中级升高级,本科是间隔四年,研究生毕业的是间隔两年,一般不要考试,具体看单位的规定,主要是靠发表文章。

%title插图%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