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专业知识试题及答案

1.高中化学的主要题型

化学常见题型的一般处理方法 1、有关NA的计算 (1)涉及22.4的换算应注意“标况”“气体”两个条件,不涉及22.4的气体问题的可在任意条件下进行换算,标况下有些物质不是气态(水,溴,SO3,碳4以上的有机物等);(2)关于原子数、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共价键数(共用电子对数)的求算注意对象的转化要正确,出现18O、13C之类的同位素对质量数和中子数均有影响,NaHSO4晶体中阴阳离子为1:1,NaHSO4溶液,Na2O2中阴阳离子为1:2,;氧化还原反应转移电子数的求算注意与涉及物质的系数对应; (3)涉及存在可逆反应、弱电解质电离、水解、胶体微粒物质的量的计算,其数值无法求算,要比算得值小; (4)混合物的问题,可将其作为单一物质算两次,若数值相同,则可求;若两次数值不同,则无法求算。

2、离子方程式常见错误 (1)原子不守恒或电荷不守恒; (2)该拆的没拆(例HI、浓硝酸、浓盐酸)或相反; (3)忽略氧化还原反应的发生(氧化性离子:MnO4-、NO3-、ClO-、Fe3+等,还原性离子:S2-、SO32-、I-、Fe2+等)或漏掉多个反应中的一个(NH4HCO3与NaOH等); (4)少量、过量问题(一定涉及两个离子反应。若同步进行,注意少量物质定为1;若又先后顺序,注意强者优先)。

3、离子共存问题 (1)注意题干的说法,如:无色溶液、由水电离出的H+为10—12、与Al反应放氢气(若为酸性不能存在NO3—)、酸性(碱性)溶液、一定(可能)共存的是; (2)离子不共存的条件:离子间反应生产沉淀、气体、弱电解质或发生氧化还原、络合反应(Fe3+与SCN—)及双水解(Al3+、Fe3+与CO32—、HCO3—、S2—、[Al(OH)4]—); (3)多数阳离子在酸性条件下共存,多数阴离子在碱性条件下共存,即离子反应多发生于阴阳离子间,同电性离子一般共存。 4、化学平衡问题 (1)三段式的求算:为避免体积变化的影响,列三段式最好用物质的量。

反应速率用反应浓度,平衡常数用平衡时浓度,平衡转化率用物质的量,单位一定要写对;(2)平衡移动问题:条件改变→平衡移动→条件改变 要弄清题中的条件改变是平衡移动的原因还是结果,从而正确判断平衡移动方向。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现象的论述题也从“原因”“方向”“结果”三方面作答。

密闭容器中,平衡移动的方向只与物质的量的变化互为充要条件,c、p、V、w%、ρ、M等物理量的改变都需要与换算成物质的量变化后才能确定平衡移动方向。 (3)平衡常数的含义及应用:温度不变,同一方程式的K值不变;K值越大,正向进行越彻底;Qc>Kc时,反应向逆向移动,Qc<Kc时,反应向正向移动。

(4)平衡图像题要注意速率和平衡分别受外界条件的影响情况是有差别的。坐标中出现时间轴的,要注意速率和条件的关系;无时间轴的,一般只考虑平衡。

(5)等效平衡问题:先看条件是等容还是等压,后看气态物质前后的系数和关系。 条件平衡判定依据平衡时情况 等容(Δμ(g)≠0)换算至一侧后起始态相等各组分百分含量和浓度均相等等容(Δμ(g)=0)换算至一侧后起始态成比例各组分百分含量和浓度成比例等压(Δμ(g)≠0)换算至一侧后起始态成比例各组分百分含量和浓度均相等等压(Δμ(g)=0) 换算至一侧后起始态成比例 各组分百分含量和浓度均相等 5、粒子浓度大小问题 (1)先考虑混合液之间的反应,确定最后的物质组成;然后写出所有电离、水解反应,以确定溶液中粒子的种类; (2)根据粒子来源分出大量粒子(由强电解质电离得到的离子、弱电解质分子)和少量粒子(由弱电解质电离或水解得到); (3)根据水解、电离程度(大于号连接类选项),电荷、物料守恒(等式类选项)等依据作精细比较。

(原因)(方向)(结果) (4)关于微粒浓度等式关系的判断主要依据三大守恒,将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消去不水解离子,即得到质子守恒式。电荷守恒式中不含分子,质子守恒式中不含不水解离子。

6、强弱酸问题 (1)强弱酸的差别就是电离程度不同,从这个意义上讲,较强弱酸相对于较弱弱酸,较稀弱酸相对于较浓弱酸,前者都可作强酸对待,可化简思维过程。 (2)明确c酸与[H+]的差别,[H+]通常影响速率的快慢,c酸通常影响反应物的用量。

7、沉淀溶解平衡问题 (1)平衡表达式要注明状态; (2)沉淀转化的离子方程式中沉淀均不能拆; (3)“Ksp越大,该沉淀溶解度越大。”这个结论只对化学式形式相同的沉淀适用。

8、盖斯定律及热化学方程式问题 先写出待求方程式并配平,然后在已知方程式中寻找唯一出现的物质,注意系数与左右关系的变化;热化学方程式的系数最好化为最简整数比。热化学方程式应注意表明状态和焓变的单位。

9、氧化还原方程式的书写: (1)按照“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的形式书写方程式。注意“价态有升有降”,“反应由强制弱”两个原则; (2)依据升降价数相等配平氧化还原部分的系数; (3)根据原子守恒或电荷守恒(离方)补全剩余部分,剩余部分主要是添加“H+,H2O”或“OH—,H2O”。

10、电化学题目处理步骤 (1)首先确定电解池还是原电池,总。

2.高中化学复习资料

鄙人才疏学浅,先奉上第一,四题的答案

1,)结合生成难溶或微溶物质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Fe2+与S2-, Ca2+与PO43-, Ag+与I-,Ca2+与SO42-等。

(2)结合生成气体物质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S2-与H+ , H+与CO32-, NH4+与OH-等。

(3)结合生成难电离物质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 H+与OH- , H+ 与ClO- , Fe3+与SCN-等。

(4)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Fe3+与S2-, Fe3+与I-, Fe2+与NO3-(H+), ClO-与S2-等。

(5)发生双水解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Al3+ Fe3+分别与CO32-、HCO3- 、AlO2-; Al3+与S2-等。

(6)弱酸酸式酸根离子不能与H+、OH-共存,如 HCO3- 与H+ , HCO3-与OH- , H2PO4- 与H+ , H2PO4-与OH- 等。

(7)若题目中提示酸性溶液(pH7)应在各待选答案中均加入H+或OH-考虑。

(8)若题目中告知是无色溶液,应在各待选答案中排除具有颜色的Fe3+ 、Cu2+ 、Fe2+ 、MnO4-等离子。

2)1.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的通性: 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的通性:

金属元素通常显正价,非金属元素通常显负价,单质元素的化合价为零(实在想不出别的)

2.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A.和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

B.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C.和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不过要搞清楚,酸性氧化物并不都是与水化合生成酸的物质。

反例:

SiO2(二氧化硅),根本不能与水反应,但是它是酸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又叫酸酐。它和对应的酸的关系是它它们的化合价都是一样的。例如:H2SO4(硫酸)的酸酐就是SO3(三氧化硫)而不是SO2(二氧化硫)。有些非金属氧化物没有对应的酸,所以它就不是酸性氧化物,比如NO(一氧化氮)CO(一氧化碳)。

3.碱性氧化物的通性:

由金属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氧化物是碱性氧化物(铵盐是特例)

A.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B.与水反应生成碱

C.与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

D.溶于水生成碱

4.酸的通性:

A.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B.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C.强酸(无氧化性)与金属单质反应生成盐+氢气

强酸(强氧化性)与金属单质反应生成盐+氧化产物

D.与某些盐发生反应

E.有腐蚀性,溶液程酸性.

5.碱的通性:

A.碱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蓝,并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色

B.碱能与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C.碱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D.某些碱能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碱

6.盐的通性:

A.某些盐能与较活泼的金属反应生成新的盐和金属

B.某些盐能与酸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酸

C.某些盐能与某些碱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碱

D.有些不同的盐之间能反应生成两种新的盐(完)

3.高考化学必考题

答:

必考问题一 物质组成、性质、分类及常用计量

必考问题二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化学键、晶体结构

必考问题三 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

必考问题四 电解溶液、溶液的pH、盐类的水解

必考问题五 电化学知识

必考问题六 非金属元素

必考问题七 金属元素

必考问题八 无机推断与框图题

必考问题九 典型有机物的性质、官能团、主要有机反应类型

必考问题十 有机物分子式、结构简式的确定,同分异构体

必考问题十一 有机合成及推断

必考问题十二 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和基本操作

必考问题十三 重要物质的制法、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定量实验

必考问题十四 化学实验设计

必考问题十五 化学计算

4.高一化学基础知识

化学是一门很有魅力的学科。

但由于高中化学具有“繁,难,乱”的特点,所以不少同学对学习高中化学感到困难。那么如何才能学好高中化学呢? 一、认真听课,做好笔记。

好的笔记是教科书知识的浓缩、补充和深化,是思维过程的展现与提炼。 由于化学学科知识点既多又零碎、分散,所以,课堂上除了认真听课,积极思考外,还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记下老师讲的重点、难点知识,以及思路和疑难点,便于今后复习。

二、及时复习。 复习并不仅仅是对知识的简单回顾,而是在自己的大脑中考虑新旧知识的相互联系,并进行重整,形成新的知识体系。

所以,课后要及时对听课内容进行复习,做好知识的整理和归纳,这样才能使知识融会贯通,避免出现越学越乱的现象。比如学习了SO2的漂白性就跟氯水的漂白性进行比较,找出两者的不同之处。

三、学会巧记 由于要记的化学知识点比较多,如果靠死记硬背是难以记牢的,所以应学会巧记。化学上常用的记忆方法有:比较法(常用于容易混淆、相互干扰的知识。

如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系物、同分异构体四个相似的概念,可以通过比较,使理解加深,记忆牢固。)、归纳法、歌诀记忆法、理解记忆法和实验记忆法。

四、勤练 练习是理解消化巩固课堂知识的重要途径。但练习要有针对性,不能搞题海战术,应以掌握基本方法和解题规律为目标。

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一题多解和归纳总结,这样才能达到做一题会一类的效果。如化学计算中常用的技巧法有:守恒法、关系式法、极值法、平均值法、估算法、差量法等。

五、备好“错题本” 做题的目的是培养能力、寻找自己的弱点和不足的有效途径。所以,对平时出现的错题,应做好修正并记录下来。

记录时应详细分析出错的原因及正确的解题思路,不要简单写上一个答案了事。同时,要经常翻阅复习,这样就可以避免以后出现类似的错误。

六、重视化学实验 化学实验不但能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动手等能力,还能加深对相关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所以必须重视化学实验。平时做实验,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思考如何做,为什么要这样做,还可以怎样做,从而达到“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的目的。

此外,要把化学学好,还要多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和生活问题,善于把书本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 总之,只要学习方法正确,相信同学们会轻松地把化学。

5.高中化学基础知识总结

必修一1、蛋白质的基本单位_氨基酸,其基本组成元素是C、H、O、N2、氨基酸的结构通式:R 肽键:—NH—CO—︳ NH2—C—COOH ︱ H3、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_氨基酸数—肽链数4、多肽分子量=氨基酸分子量x氨基酸数—x水分子数185、核酸种类DNA:和RNA;基本组成元素:C、H、O、N、P6、DNA的基本组成单位:脱氧核苷酸;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核糖核苷酸7、核苷酸的组成包括:1分子磷酸、1分子五碳糖、1分子含氮碱基。

8、DNA主要存在于中细胞核,含有的碱基为A、G、C、T;RNA主要存在于中细胞质,含有的碱基为A、G、C、U;9、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糖类,直接能源物质是ATP。10、葡萄糖、果糖、核糖属于单糖; 蔗糖、麦芽糖、乳糖属于二糖; 淀粉、纤维素、糖原属于多糖。

11、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12、大量元素:C、H、O、N、P、S、K、Ca、Mg(9种) 微量元素:Fe、Mn、B、Zn、Cu、Mo(6种) 基本元素:C、H、O、N(4种) 最基本元素:C(1种) 主要元素:C、H、O、N、P、S(6种)13、水在细胞中存在形式:自由水、结合水。

14、细胞中含有最多的化合物:水。15、血红蛋白中的无机盐是:Fe2+,叶绿素中的无机盐是:Mg2+16、被多数学者接受的细胞膜模型叫流动镶嵌模型17、细胞膜的成分:蛋白质、脂质和少量糖类。

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18、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流动性;功能特点是:具有选择透过性。

19、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 不具膜结构的细胞器:核糖体、中心体; 有“动力车间”之称的细胞器是线粒体; 有“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之称的是叶绿体; 有“生产蛋白质的机器”之称的是核糖体; 有“消化车间”之称的是溶酶体; 存在于动物和某些低等植物体内、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的细胞器是中心体。 与植物细胞细胞壁形成有关、与动物细胞分泌蛋白质有关的细胞器是高尔基体。

20、细胞核的结构包括:核膜、染色质和核仁。 细胞核的功能: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21、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22、物质从高浓度到低浓度的跨膜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需要载体的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23、酶的化学本质: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24、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温和。

25、ATP的名称是三磷酸腺苷,结构式是:A—P~P~P。ATP是各项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被称为能量“通货”。

26、ATP与ADP相互转化的反应式:ATP 酶 ADP+ Pi +能量27、动物细胞合成ATP,所需能量来自于作用呼吸; 植物细胞合成ATP,所需能量来自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28、叶片中的色素包括两类: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前者又包括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后者包括胡萝卜素和叶黄素。

以上四种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29、叶绿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因此蓝紫光和红光的光合效率较高。30、光合作用的反应式:见必修一P 10331、光合作用释放出的氧气,其氧原子来自于水。

32、在绿叶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无水乙醇作用是溶解色素,二氧化硅作用是使研磨充分,碳酸钙作用是防止色素受到破坏。33、层析液不能没及滤液细线,是为了防止滤液细线上的色素溶解到层析液中,导致实验失败。

34、色素分离后的滤纸条上,色素带从上到下的顺序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35、光合作用包括两个阶段:光反应和暗反应。

前者的场所是类囊体薄膜,后者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36、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 H ]和ATP。

37、有氧呼吸反应式:见必修一P 9338、无氧呼吸的两个反应式:见必修一P 95,39、有丝分裂的主要特征:染色体和纺锤体的出现,然后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40、细胞分化的原因:基因的选择性表达41、检测还原糖用斐林试剂,其由0.1g/ml的NaOH溶液和0.05g/ml的CuSO4溶液组成,与还原糖发生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使用时注意现配现用。42、鉴定生物组织中的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和苏丹Ⅳ染液。

前者将脂肪染成橘黄色,后者染成红色。43、鉴定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可用双缩脲试剂。

使用时先加NaOH溶液,后加2~3滴CuSO4溶液。反应生成紫色络合物。

44、给染色体染色常用的染色剂是龙胆紫或醋酸洋红溶液。45、“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中,用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染色,DNA被染成绿色,RNA被染成红色。

46、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液泡膜以及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47、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可以使活细胞中线粒体呈现蓝绿色。

48、在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运输和分泌过程中,有关的细胞器包括: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49、氨基酸形成肽链,要通过脱水缩合的方式。

50、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现象;当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时,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的复原现象。51、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

%title插图%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