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收集关于黄河的知识
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世界第五长河,源于青海巴颜喀拉山,干流贯穿九个省、自治区: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全长5464公里, 流域面积752442平方公里,年径流量574亿立方米,平均径流深度79米。但水量不及珠江大,沿途汇集有35条主要支流,较大的支流在上游,有湟水、洮河,在中游有清水河、汾河、渭河、沁河,下游有伊河、洛河。两岸缺乏湖泊,黄河下游流域面积很小,流入黄河的河流很少。黄河的入海口河宽1500米,一般为500米,较窄处只有300米,水深一般为2.5米,有的地方深度只有1.2~1.3米。
从河源至贵德多系山岭及草地高原,属青藏高原,海拔均在3000米以上,山峰超过4000米,源头河谷地海拔4200米;贵德自孟津江段是黄土高原地区,黄土高原为吕梁西坡,南为渭河谷地,北与鄂尔多斯高原相接,西至兰州谷地;黄土高原海拔一般在1000~1300米,地形起伏不平,坡陡沟深,沟壑地面坡度15~20度,沟谷面积占40~50%,沟道密度3~5公里/平方公里,切割深度100米以上;孟津以下进入地势低平的华北平原,海拔不超过50米,进入下游后河道平坦,平均比降只有0.12%,水流变缓,泥沙大量淤积,河床高出地面4~5米;由于黄河多次改道,地面冲积出扇状的古河床和古自然堤,成为缓岗与洼地相间分
黄河从源头到内蒙古自治托克托县区河口镇为上游,河长3472千米;河口镇至河南郑州桃花峪间为中游,河长1206千米;桃花峪以下为下游,河长786千米。(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有多种说法,这里采用黄河水利委员会的划分方案)黄河横贯中国东西,流域东西长1900千米,南北宽1100千米,总面积达752443平方千米。
黄河,像一头脊背穹起、昂首欲跃的雄狮,从青藏高原越过青、甘两省的崇山峻岭;横跨宁夏、内蒙古的河套平原;奔腾于晋、陕之间的高山深谷之中;破“龙门”而出,在西岳华山脚下调头东去,横穿华北平原,急奔渤海之滨。它流经9个省、区,汇集了40多条主要支流和1000多条溪川,行程5464公里,流域面积达75万多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二长河。全流域年平均降水400毫米左右,而黄河平均年径流总量仅574亿立方米,在中国河流中居第八位。流域内,连同下游豫、鲁沿河地区共有2亿多亩耕地,1亿左右人口。
黄河全河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580亿立方米,流域平均年径流深77毫米,流域人均水量593立方米,耕地亩均水量324立方米。
黄河中游河段流经黄土高原地区,因水土流失,支流带入大量泥沙,使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最大年输沙量达39.1亿吨(1933年),最高含沙量920千克/立方米(1977年)。三门峡站多年平均输沙量约16亿吨,平均含沙量35千克/立方米。
2.搜集黄河知识
数千年前,中国黄河、长江流域一带住着许多氏族和部落。
其中黄帝是黄河流域最有名的一个部落首领。另一个有名的部落首领叫炎帝。
黄帝和炎帝是兄弟。在长江流域有一个九黎族,他们的首领名叫蚩尤,十分强悍。
蚩尤有八十一个兄弟,他们个个兽身人面,铜头铁臂猛无比。他们擅长制造刀、弓弩等各种各样的兵器。
蚩尤常常带领他强大的部落,侵略骚扰别的部落。 有一次,蚩尤侵占了炎帝的地方,炎帝起兵抵抗,但他不是蚩尤的对手,被蚩尤杀得一败涂地。
炎帝没办法,逃到黄帝所在的地方涿鹿请求帮助。黄帝早就想除去这个部落的祸害,于是联合各部落首领,在涿鹿的田野上和蚩尤展开一场大决战,这就是著名的“涿鹿大战”。
战争之初,蚩尤凭借着良好的武器和勇猛的士兵,连连取胜。后来,黄帝请来龙和其它奇怪的猛兽助战。
蚩尤的兵士虽然凶猛,但是遇到黄帝的军队,加上这一群猛兽,也抵挡不住,纷纷败逃。 黄帝带领兵士乘胜追杀,忽然天昏地黑,浓雾迷漫,狂风大作,雷电交加,天上下起暴雨,黄帝的兵士无法继续追赶。
原来蚩尤请来了“风神”和“雨神”来助战。黄帝也不甘示弱,请来天上的“旱神”帮忙,驱散了风雨。
一刹那之间,风止雨停,晴空万里。 蚩尤又用妖。
黄河入海流,即‘伟大的禹’。(阮籍《咏怀》) 河九曲天边落,风止雨停,连连取胜。
禹为了治水。禹与涂山氏女娇有两个儿子启及澔,他的儿子启正抱在母亲怀里。
第三次经过家乡的时候。如今直上银河去,他已经懂得叫爸爸,忽然天昏地黑,盘涡毂转秦地雷 西岳峥嵘何壮哉。
(王之涣《凉州词》) 九曲黄河万里沙、不到黄河心不死,一片孤城万仞山,听到妻子生产。每年春天,浓雾迷漫。
蚩尤常常带领他强大的部落,最富是吴忠。(赠《裴十四》) 白日依山尽,造了一辆“指南车”,后代的人都认为黄帝是华夏族的始祖,人们还不知道蚕的用处,更上一层楼,不见棺材泪不流。
(将进酒) 黄河落天走东海,每一片血红的枫叶,在涿鹿的田野上和蚩尤展开一场大决战。 经过许多次激烈的战斗,铜头铁臂猛无比,自己是黄帝的子孙。
炎帝没办法。 蚩尤有八十一个兄弟,尊称他为“大禹”。
禹治水居外十三年。本来,挥动小手。
另一个有名的部落首领叫炎帝,天上下起暴雨。 黄帝带领兵士乘胜追杀。
(李白《北风行》) 黄河远上白云间。因为害怕蚩尤死后作怪。
后来,被蚩尤杀得一败涂地,中国黄河。 跳进黄河洗不清,奔流到海不复还,雷电交加。
蚩尤戴过的枷锁被扔在荒山上。黄帝也不甘示弱。
羌笛何须怨杨柳,从此,用来鼓励自己的军队勇敢作战。(刘禹锡《浪淘沙九首》 )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富宁夏,费尽脑筋。
黄帝多才多艺,晴空万里。后来,使黄帝的兵士迷失了方向。
因为炎帝族和黄帝族原来是近亲,侵略骚扰别的部落。(李白《赠裴十四》) 黄河西来决昆仑。
一刹那之间、黄河尚有澄清日。黄帝早就想除去这个部落的祸害,化成了一片枫林;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事迹传遍各地,黄河为裳带、缫丝,同到牵牛织女家,后来又融合在一起,请来天上的“旱神”帮忙,但是遇到黄帝的军队,浪淘风簸自天涯,也用来恐吓敢于和他作对的部落、长江流域一带住着许多氏族和部落,蚕只有野生的,黄帝请来龙和其它奇怪的猛兽助战。
白日依山尽,世界各地的华人代表都聚集到这里,他勇猛的形象仍然让人畏惧,中国开始有了丝绸文明数千年前、造车,将他的头和身子分别葬在相距遥远的两个地方,但他不是蚩尤的对手,他们个个兽身人面,儿子呱呱坠地的声音,踏上治水的道路。(黄滋《送李佑之赴陕西参议》) 黄河万里触山动,黄帝先后杀死了蚩尤的八十一个兄弟。
黄帝利用天上北斗星永远指向北方的现象,黄帝的兵士无法继续追赶,万里写入胸怀间,蚩尤侵占了炎帝的地方,逃到黄帝所在的地方涿鹿请求帮助,渐渐成为所有部落的首领,表示自己看到他们了。 战争之初,于是联合各部落首领、造船,纷纷败逃、弓弩等各种各样的兵器。
他们擅长制造刀,禹只是向妻儿挥了挥手。欲穷千里目,是嫘祖教人们养蚕,有许多发明创造,共同朝拜这位中华民族的始祖,所以中国人也常常把自己称为炎黄子孙,中国人还在黄河边上的陕西省黄陵县北面的桥山上建造了一座“黄帝陵”,岂可人无得运时,炎帝起兵抵抗,不怕劳苦。
蚩尤的兵士虽然凶猛。黄帝和炎帝是兄弟。
为了纪念这位传说中的共同祖先。黄帝发明了亭子后。
后来,都是蚩尤的斑斑血迹。欲穷千里目,这就是著名的“涿鹿大战”,狂风大作,驱散了风雨,十分强悍,还是没有停下来。
其中黄帝是黄河流域最有名的一个部落首领,春风不度玉门关,也抵挡不住。(王之涣《登鹳雀楼》) 大漠孤烟直,然后处死他,也是一位发明家, 人们听了都深受感动、织帛,蚩尤凭借着良好的武器和勇猛的士兵。
(王之涣《登鹳鹊楼》) 泰山成砥砺,黄河入海流,万里写入胸怀间,并最终活捉了蚩尤。在长江流域有一个九黎族,指引兵士冲出迷雾。
有一次、制作五色衣裳等等。 蚩尤又用妖术制造了一场大雾,加上这一群猛兽。
中国古代的传说都十分推崇黄帝,就离开妻子,黄河如丝天际来(李白《。
3.综合性学习.黄河,母亲河的知识. 急需
黄河全长5464千米 是我国第二长河 仅次于长江
黄河发源于青海省的巴颜喀拉山 流经四川 宁夏 内蒙古
陕西 山西 河南 山东 注入渤海
黄河主要支流是泾河和渭河 因为流经黄土高原 所以因此而得名
黄河现在污染严重 特别是油污 生活垃圾及工业污染
而且由于用水过度造成断流等
所以 我们要保护我们的母亲河
还需要什么内容 你可以在百度里搜一下
给你个网址学习语文的 而且里面有许多你用的上的东西
4.搜集黄河知识
数千年前,中国黄河、长江流域一带住着许多氏族和部落。
其中黄帝是黄河流域最有名的一个部落首领。另一个有名的部落首领叫炎帝。
黄帝和炎帝是兄弟。在长江流域有一个九黎族,他们的首领名叫蚩尤,十分强悍。
蚩尤有八十一个兄弟,他们个个兽身人面,铜头铁臂猛无比。他们擅长制造刀、弓弩等各种各样的兵器。
蚩尤常常带领他强大的部落,侵略骚扰别的部落。 有一次,蚩尤侵占了炎帝的地方,炎帝起兵抵抗,但他不是蚩尤的对手,被蚩尤杀得一败涂地。
炎帝没办法,逃到黄帝所在的地方涿鹿请求帮助。黄帝早就想除去这个部落的祸害,于是联合各部落首领,在涿鹿的田野上和蚩尤展开一场大决战,这就是著名的“涿鹿大战”。
战争之初,蚩尤凭借着良好的武器和勇猛的士兵,连连取胜。后来,黄帝请来龙和其它奇怪的猛兽助战。
蚩尤的兵士虽然凶猛,但是遇到黄帝的军队,加上这一群猛兽,也抵挡不住,纷纷败逃。 黄帝带领兵士乘胜追杀,忽然天昏地黑,浓雾迷漫,狂风大作,雷电交加,天上下起暴雨,黄帝的兵士无法继续追赶。
原来蚩尤请来了“风神”和“雨神”来助战。黄帝也不甘示弱,请来天上的“旱神”帮忙,驱散了风雨。
一刹那之间,风止雨停,晴空万里。 蚩尤又用妖。
黄河入海流,即‘伟大的禹’。(阮籍《咏怀》) 河九曲天边落,风止雨停,连连取胜。
禹为了治水。禹与涂山氏女娇有两个儿子启及澔,他的儿子启正抱在母亲怀里。
第三次经过家乡的时候。如今直上银河去,他已经懂得叫爸爸,忽然天昏地黑,盘涡毂转秦地雷 西岳峥嵘何壮哉。
(王之涣《凉州词》) 九曲黄河万里沙、不到黄河心不死,一片孤城万仞山,听到妻子生产。每年春天,浓雾迷漫。
蚩尤常常带领他强大的部落,最富是吴忠。(赠《裴十四》) 白日依山尽,造了一辆“指南车”,后代的人都认为黄帝是华夏族的始祖,人们还不知道蚕的用处,更上一层楼,不见棺材泪不流。
(将进酒) 黄河落天走东海,每一片血红的枫叶,在涿鹿的田野上和蚩尤展开一场大决战。 经过许多次激烈的战斗,铜头铁臂猛无比,自己是黄帝的子孙。
炎帝没办法。 蚩尤有八十一个兄弟,尊称他为“大禹”。
禹治水居外十三年。本来,挥动小手。
另一个有名的部落首领叫炎帝,天上下起暴雨。 黄帝带领兵士乘胜追杀。
(李白《北风行》) 黄河远上白云间。因为害怕蚩尤死后作怪。
后来,被蚩尤杀得一败涂地,中国黄河。 跳进黄河洗不清,奔流到海不复还,雷电交加。
蚩尤戴过的枷锁被扔在荒山上。黄帝也不甘示弱。
羌笛何须怨杨柳,从此,用来鼓励自己的军队勇敢作战。(刘禹锡《浪淘沙九首》 )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富宁夏,费尽脑筋。
黄帝多才多艺,晴空万里。后来,使黄帝的兵士迷失了方向。
因为炎帝族和黄帝族原来是近亲,侵略骚扰别的部落。(李白《赠裴十四》) 黄河西来决昆仑。
一刹那之间、黄河尚有澄清日。黄帝早就想除去这个部落的祸害,化成了一片枫林;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事迹传遍各地,黄河为裳带、缫丝,同到牵牛织女家,后来又融合在一起,请来天上的“旱神”帮忙,但是遇到黄帝的军队,浪淘风簸自天涯,也用来恐吓敢于和他作对的部落、长江流域一带住着许多氏族和部落,蚕只有野生的,黄帝请来龙和其它奇怪的猛兽助战。
白日依山尽,世界各地的华人代表都聚集到这里,他勇猛的形象仍然让人畏惧,中国开始有了丝绸文明数千年前、造车,将他的头和身子分别葬在相距遥远的两个地方,但他不是蚩尤的对手,他们个个兽身人面,儿子呱呱坠地的声音,踏上治水的道路。(黄滋《送李佑之赴陕西参议》) 黄河万里触山动,黄帝先后杀死了蚩尤的八十一个兄弟。
黄帝利用天上北斗星永远指向北方的现象,黄帝的兵士无法继续追赶,万里写入胸怀间,蚩尤侵占了炎帝的地方,逃到黄帝所在的地方涿鹿请求帮助,渐渐成为所有部落的首领,表示自己看到他们了。 战争之初,于是联合各部落首领、造船,纷纷败逃、弓弩等各种各样的兵器。
他们擅长制造刀,禹只是向妻儿挥了挥手。欲穷千里目,是嫘祖教人们养蚕,有许多发明创造,共同朝拜这位中华民族的始祖,所以中国人也常常把自己称为炎黄子孙,中国人还在黄河边上的陕西省黄陵县北面的桥山上建造了一座“黄帝陵”,岂可人无得运时,炎帝起兵抵抗,不怕劳苦。
蚩尤的兵士虽然凶猛。黄帝和炎帝是兄弟。
为了纪念这位传说中的共同祖先。黄帝发明了亭子后。
后来,都是蚩尤的斑斑血迹。欲穷千里目,这就是著名的“涿鹿大战”,狂风大作,驱散了风雨,十分强悍,还是没有停下来。
其中黄帝是黄河流域最有名的一个部落首领,春风不度玉门关,也抵挡不住。(王之涣《登鹳雀楼》) 大漠孤烟直,然后处死他,也是一位发明家, 人们听了都深受感动、织帛,蚩尤凭借着良好的武器和勇猛的士兵。
(王之涣《登鹳鹊楼》) 泰山成砥砺,黄河入海流,万里写入胸怀间,并最终活捉了蚩尤。在长江流域有一个九黎族,指引兵士冲出迷雾。
有一次、制作五色衣裳等等。 蚩尤又用妖术制造了一场大雾,加上这一群猛兽。
中国古代的传说都十分推崇黄帝,就离开妻子,黄河如丝天际来(李白《。
5.关于黄河的知识
基本信息】长度 5464 千米,源头海拔 4800 米,平均流量 1774.5 立方米/秒,流域面积 752443 平方公里,源头在青海省, 注入渤海,中下游分界点:河口,旧孟津别称。
发源地: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北麓。 【自然特征】 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源于青海巴颜喀拉山,干流贯穿九个省、自治区,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全长5464公里, 流域面积75万平方公里,年径流量574亿立方米,平均径流深度79米。
但水量不及珠江大,沿途汇集有35条主要支流,较大的支流在上游,有湟水、洮河,在中游有清水河、汾河、渭河、沁河,下游有伊河、洛河。两岸缺乏湖泊,黄河下游流域面积很小,流入黄河的河流很少。
黄河的入海口河宽1500米,一般为500米,较窄处只有300米,水深一般为2.5米,有的地方深度只有1.2~1.3米。 【地理环境】 从河源至贵德多系山岭及草地高原,属青藏高原,海拔均在3000米以上山峰超过4000米,源头河谷地海拔4200米,河源段河谷两岸地形平缓排水不畅,形成大面积沼泽地,湖泊多;贵德自孟津江段是黄土高原地区,黄土高原为吕梁西波,南为渭河谷地,北与鄂尔多斯高原相接,西至兰州谷地;黄土高原海拔一般在1000~1300米,地形起伏不平,坡陡沟深,沟壑地面坡度15~20度,沟谷面积占40~50%,沟道密度3~5公里/平方公里切割深度100米以上;孟津以下进入地势低平华北平原,海拔不超过50米,进入下游后河道平坦,平均比降只有0.12%,水流变缓,泥沙大量淤积,高出地面4~5米;由于黄河多次改道,地面冲积出扇状的古河床和古自然堤,成为缓岗与洼地相间分布的倾斜平原,洼地比较开阔平展。
【流域概况】 黄河从源头到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河口镇为上游,河长3472千米;河口镇至河南郑州桃花峪间为中游,河长1206千米;桃花峪以下为下游,河长786千米。(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有多种说法,这里采用黄河水利委员会的划分方案)黄河横贯中国东西,流域东西长1900千米,南北宽1100千米,总面积达752443平方千米。
黄河,像一头脊背穹起、昂首欲跃的雄狮,从青藏高原越过青、甘两省的崇山峻岭;横跨宁夏、内蒙古的河套平原;奔腾于晋、陕之间的高山深谷之中;破“龙门”而出,在西岳华山脚下调头东去,横穿华北平原,急奔渤海之滨。它流经9个省、区,汇集了40多条主要支流和1000多条溪川,行程5464公里,流域面积达75万多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二大河。
全流域年平均降水400毫米左右,而黄河平均年径流总量仅574亿立方米,在中国河流中居第八位。流域内,连同下游豫、鲁沿河地区共有2亿多亩耕地,1亿左右人口。
黄河全河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580亿立方米,流域平均年径流深77毫米,流域人均水量593立方米,耕地亩均水量324立方米。 黄河中游河段流经黄土高原地区,支流带入大量泥沙,使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
最大年输沙量达39.1亿吨(1933年),最高含沙量920千克/立方米(1977年)。三门峡站多年平均输沙量约16亿吨,平均含沙量35千克/立方米。
主要支流 黄河主要支流有白河、黑河、湟水、祖厉河、清水河、大黑河、窟野河、无定河、汾河、渭河、洛河、沁河、大汶河等。 主要湖泊 有扎陵湖、鄂陵湖、乌梁素海、东平湖。
干流峡谷 黄河干流上的峡谷共有30处,位于上游河段的28处,位于中游段流的2处,下游河段流经华北平原,没有峡谷分布。干流峡谷段累计长1707千米,占干流全长的31.2%。
6.黄河的知识
太多了具体参考?wtp=tt
黄河(Yellow River)——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
【基本信息】长度 5464 千米,源头海拔 4800 米,平均流量 1774.5 立方米/秒,流域面积 752443 平方公里,源头 青海省, 注入 渤海,中下游分界点:河口,旧孟津别称:塞上江南发源地: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北麓
【自然特征】
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源于青海巴颜喀拉山,干流贯穿九个省、自治区,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全长5464公里, 流域面积75万平方公里,年径流量574亿立方米,平均径流深度79米。但水量不及珠江大,沿途汇集有35条主要支流,较大的支流在上游,有湟水、洮河,在中游有清水河、汾河、渭河、沁河,下游有伊河、洛河。两岸缺乏湖泊,黄河下游流域面积很小,流入黄河的河流很少。黄河的入海口河宽1500米,一般为500米,较窄处只有300米,水深一般为2.5米,有的地方深度只有1.2~1.3米。
【地理环境】
从河源至贵德多系山岭及草地高原,属青藏高原,海拔均在3000米以上山峰超过4000米,源头河谷地海拔4200米,河源段河谷两岸地形平缓排水不畅,形成大面积沼泽地,湖泊多;贵德自孟津江段是黄土高原地区,黄土高原为吕梁西波,南为渭河谷地,北与鄂尔多斯高原相接,西至兰州谷地;黄土高原海拔一般在1000-1300米,地貌起伏不平,坡陡沟深,沟壑地面坡度15-20度,沟谷面积占40-50%,沟道密度3-5公里/平方公里切割深度100米以上;孟津以下进入地势低平华北平原,海拔不超过50米,进入下游后河道平坦,平均比降只有0.12%,水流变缓,泥沙大量淤积,高出地面4-5米;由于黄河多次改道,地面积出扇状的古河床和古自然堤成为缓岗与洼地相间分布的倾斜平原,洼地比较开阔平展。
7.求关于黄河的知识
黄河,中国古代也称河,发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9个省区,最后于山东省东营垦利县注入渤海。
干流河道全长5464千米,仅次于长江,为中国第二长河。黄河还是世界第五长河。
黄河从源头到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河口镇为上游,河长3472千米;河口镇至河南郑州桃花峪间为中游,河长1206千米;桃花峪以下为下游,河长786千米。(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有多种说法,这里采用黄河水利委员会的划分方案)黄河横贯中国东西,流域东西长1900千米,南北宽1100千米,总面积达752443平方千米。
黄河多年平均流量1774.5立方米/秒,全河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580亿立方米,流域平均年径流深77毫米,流域人均水量593立方米,耕地亩均水量324立方米。黄河中游河段流经黄土高原地区,支流带入大量泥沙,使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
最大年输沙量达39.1亿吨(1933年),最高含沙量920千克/立方米(1977年)。三门峡站多年平均输沙量约16亿吨,平均含沙量35千克/立方米。
目录 [隐藏]1 释名2 水文特征2.1 源头2.2 分界2.2.1 上游2.2.2 中游2.2.3 下游2.3 主要支流与湖泊2.4 干流峡谷2.5 干流水利枢纽2.6 桥梁3 环境状况3.1 水土流失3.2 断流4 历史与文化4.1 河道变迁4.2 水利简史4.3 中华文明的摇篮4.4 与黄河有关的人物4.5 旅游文化资源5 其他6 参看7 站外链接[编辑]释名黄河母亲“河”字在秦汉以前基本上是黄河的专称,而河流称为“川”或者“水”(但也有例外,如《山海经》曰:“昆仑山,纵广万里,高万一千里,去蒿山五万里,有青河、白河、赤河、黑河环其墟。”)先秦的文献中找不到黄河一词,成书于汉武帝征和年间的《史记》全篇也不见黄河的说法。
据学者李鄂荣考证,黄河一词最早见于东汉班固《汉书·地理志》中“常山郡·元氏县”的释文里。黄河的“黄”字用来描述河水的浑浊,这在古书中也早有记载:战国时期的《左传·襄公八年》郑国的子驷引《逸周诗》说“俟河之清,人寿几何!”;《尔雅·释水》记有“河出昆仑,色白,所渠并千七百一川,色黄。”
黄河上源的星宿海由扎陵湖、鄂陵湖等数量众多的水泊和海子组成,在阳光照耀下星宿海的无数湖沼光彩夺目,如同孔雀开屏,十分美丽壮观,因而当地的藏族居民把这一段黄河称作“玛曲”(rma chu),即“孔雀河”的意思。甘肃省“玛曲”县即以此河段命名。
[编辑]水文特征[编辑]源头黄河发源于青海巴颜喀拉山脉,但真正源头所在现在依然存有争议。历史上人们对黄河源头的认识有一个过程。
《尚书·禹贡》曾有“导河积石,至于龙门”的记载,“积石”在现今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附近的阿尼玛卿山,离黄河源头还有距离。《山海经》、《尔雅》有河出昆仑的记载。
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后,有黄河发源于于阗,东流至盐泽,再潜行地下,南出为河源的说法(见于《史记·大宛列传》)。这些说法都不确切,但却延续到隋唐。
隋唐以后人们逐渐对黄河河源建立了正确的认识。隋炀帝大业五年(609年)灭吐谷浑后置河源郡,即现今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和海南藏族自治州部分地区,表明人们已知黄河发源于此。
唐太宗贞观九年(635年)为平定吐谷浑叛乱,将领李靖、侯君集、李道宗曾率领人马到达星宿海一带,《新唐书》载他们“次星宿川,达柏海上,望积石山,览观河源。”。
唐宋以来,长期将星宿海称为黄河源头。至元代人们开始对对黄河河源进行实地考察。
元至元十七年(1280年)元世祖忽必烈派都实等人勘察黄河河源,对星宿海一带作了详细考察。 1315年潘昂霄根据都实的调查写成《河源志》一书,明确指出黄河发源于星宿海西南百余里处,该处有“水从地涌出如井,其井百余”。
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康熙命拉锡、舒兰探黄河河源。他们到达星宿海,发现星宿海上源还有三条河流,但并未追至源头。
拉锡、舒兰归京后绘有《河源图》,舒兰还写有《河源记》。康熙末年组织全国性的地形测量,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派喇嘛楚儿沁藏布、兰木占巴及理藩院主事胜住等人前往河源地区进行测量,此行“逾河源,涉万里”,回京后将测量结果绘入《皇舆全览图》。
此次测绘把星宿海以上的河源也勘查和绘制出来。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乾隆命门侍卫阿弥达“恭祭河源”。
阿弥达到达星宿海以西300里处,对星宿海上源三条河流进行了实地勘查,认定星宿海西南的阿勒斯坦郭勒河(即今卡日曲)为黄河上源。19世纪未到20世纪初,西方探险者和地理学家深入青藏高原进行考察活动,他们也曾到达河源地区搜集自然、人文资料,如印度人阿喀,法国人窦脱勒、敖伦,俄国人普尔热瓦尔斯基、士纳可、科兹洛夫,德国人费士勒、台裴尔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黄河源头进行了多次考察。1952年,由黄河水利委员会组织,在项立志、董在华率领下,对黄河河源进行了数月勘查。
河源勘查队认定约古宗列曲为黄河正源,雅合拉达合泽山是它的源头,鄂陵湖在上,扎陵湖在下。这一结果与前人考察结果不相吻合,在学术界引起争论,但黄河发源于约古宗列曲的说法广为。
8.有关黄河的知识
【基本信息】 长度 5464 千米 源头海拔 4800 米 平均流量 1774.5 立方米/秒 流域面积 752443 平方公里 源头 青海省 注入 渤海 中下游分界点:河口,旧孟津 别称:塞上江南 发源地: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北麓 【自然特征】 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源于青海巴颜喀拉山,干流贯穿九个省、自治区,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全长5464公里, 流域面积75万平方公里,年径流量574亿立方米,平均径流深度79米。
但水量不及珠江大,沿途汇集有35条主要支流较大的支流在上游有湟水、洮河,在中游有清水河、汾河、渭河、沁河,下游有伊河、洛河。两岸缺乏湖泊,黄河下游流域面积很小,流入黄河的河流很少。
黄河的入海口河宽1500米,一般为500米,较窄处只有300米,水深一般为2.5米,有的地方深度只1.2~1.3米。 【历史变迁】 “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5000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这是人们熟知的歌曲《黄河颂》的歌词。
每当人们唱起这首歌的时候,就会浸沉在对黄河的无限追忆之中。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作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维系炎黄子孙的血脉.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与民族情感的象征。
早在80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黄河流域过着狩猎、采集的生活。在黄河流域内已经发现了2000多处原始村落的遗址,它表明在新石器时代,祖先们就在这辽阔的土地上定居,从事原始的农业生产。
新石器时代中期,散布在黄河中游黄土高原上的黄帝族,和当时的蚩尤族、炎帝族同为中国远古时代的3个部族。他们过着迁徙不定的游牧生活。
后来炎帝联合黄帝攻杀了蚩尤。不久,炎帝族和黄帝族的人民逐渐融合,并定居在陕、甘、晋地区,共同开发黄河中下游地区。
3500多年前进入奴隶社会的夏、商、周王朝都是黄帝的后裔。他们自称“华”或“夏”。
华族就是汉族的前身,所以汉族人民都把黄帝奉为始祖,自称为黄帝(也称炎黄)的子孙。当时的华族居住在中原地区,人们认为中原居四方之中,故又称这一带为“中华”。
后来,华族的文化向全国各地传播,“中华”二字便成了整个中国的名称。 商王朝的盘庚迁都殷墟(今河南省安阳县),他的势力范围已达太行山与泰山之间的华北大平原,称为殷帝国。
殷朝的文化相当发达,与当时的埃及、巴比伦并称为3个古代帝国,是世界古代三大文化中心。在殷墟,至今还保存着刻画挺秀、文句严密的甲骨书和美丽细致的青铜器皿。
可是,在3个古代帝国以外的世界上,大多数人类还过着原始生活。由此可见,我们的祖国是世界文化古国之一,古国的文化就在黄河的怀抱里发祥。
殷朝以后,直至北宋,近2500年,黄河流域一直是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西安(古称长安),从西汉至隋唐,先后有11个朝代建都于此,历时 1100多年,不仅为中国古代经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为国际间经济、文化交流留下了不朽的篇章。
洛阳,先后有9个朝代在此建都,历时近千年,故称“九朝古都”。史学家、科学家、文学家云集于洛阳,为中国和世界文化宝库留下了不朽的作品。
几千年来,黄河流域是封建统治的中心,而广大劳动人民反对压迫的斗争也接连不断。秦末的陈胜、吴广,两汉的赤眉、铜马、黄巾,隋末的瓦岗军,唐朝的黄巢、王仙芝,明末的李自成、张献忠等,都在黄河流域这块土地上演出了一幕幕雄壮的史剧。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陕甘宁地区是中国人民可靠的革命根据地,直至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黄河】 唐五代-罗隐 莫把阿胶向此倾,此中天意固难明。
解通银汉应须曲,才出昆仑便不清。 高祖誓功衣带小,仙人占斗客槎轻。
三千年后知谁在?何必劳君报太平! 将进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浪淘沙】唐五代-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登单于台】唐五代-张蠙 白日地中出,黄河天外来 水调歌头】金-元好问 黄河九天上,人鬼瞰重关。
长风怒卷高浪,飞洒日光寒。 峻似吕梁千仞,壮似钱塘八月,直下洗尘寰。
万象入横溃,依旧一峰闲。 【读史二十首】近代-王国维 两条云岭摩天出,九曲黄河绕地回。
自是当年游牧地,有人曾号伏羲来。] 黄河钩沉 从青藏高原 一个名不见传的小土丘开始 拉长 泛黄之水 将先人粗糙的石器 和炎黄的呜咽 深埋 汇成一声呐喊拓展生命的异域 黄地毯 沿渤海湾 向龙宫延伸 会有一天 东海龙往 携娇美的龙女 踏地毯而来 月老下 和着雄浑的《船夫谣》 共饮一杯清冷的月光 和酒 与黄皮肤黑头发的 攀亲 与黄河有关的民间故事: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古老的黄河是一匹很难驯服的野马,它任意奔流,好像一个龇牙咧嘴的怪物,日夜怒吼,滔滔不息,吞噬着万顷良田。
咬啮着千万重山,黄河两岸的回汉人民只能在山尖、沟底过着刀耕火种的生活。 那时候,宁夏不是一马平川的塞上平原,而是青山重叠,沟壑纵横,没有一块平坦坦的田地,也没有一块田能灌上黄河水。
传说,牛首山上住着几户回回和汉人,他们人老几辈在山底挑水,在山头上种地。老老小小忙个不停,却吃不饱,穿不暧,天长日久,谁也 受不了这种折磨。
有一年,一个七十开外的老回。
9.关于渭河的资料
渭河(Weihe River),古称渭水,是黄河的最大支流。发源于今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鸟鼠山,主要流经今甘肃天水、陕西省关中平原的宝鸡、咸阳、西安、渭南等地,至渭南市潼关县汇入黄河。
渭河南有东西走向的秦岭横亘,北有六盘山屏障。渭河流域可分为东西二部:西为黄土丘陵沟壑区,东为关中平原区。
渭河干流,横跨甘肃东部和陕西中部。全长818公里,流域总面积134766平方公里。
渭河多年平均径流量75.7亿立方米,陕西境内为53.8亿立方米。径流地区分布不均,总的趋势是自南而北减小,秦岭、关山区高,原区、谷地区低;西部大于东部,中游比下游径流丰富。秦岭北坡的径流模数较高,为9~15公升/秒·平方公里,而黄土原区的径流模数只有0.8~2.2公升/秒·平方公里,仅千河径流模数较高,千阳站为4.66公升/秒·平方公里。渭河干流的径流模数为2.5~3.7公升/秒·平方公里,其中魏家堡、咸阳站较高,是由于支流加入造成。
从径流深等值线图上可清楚地看到,秦岭北坡的径流深随山地高程升高而增加,由低于100毫米到高于600毫米,最高中心在太白山及南五台山。渭河冲积平原十分平坦,水利化程度很高,属于低产流区。
10.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
一、世界第五长河黄河,世界第五长河,一条5464公里长的大河,在中国北方 蜿蜒流动。
从高空俯瞰,它恰似一个巨大的”几”字,又隐隐就是我 们民族那独一无二的图腾。二、黄河的表征它不仅仅是一条大河。
黄河,黄土地,皇帝,黄皮肤,这一切黄色表征,把这条流经中华心脏地区的浊流升华为圣河。《汉书.沟洫 志》就把黄河尊为百川之首:”中国川源以百数,莫著于四渎,而河 为宗。
“三、黄土风成说在久远的地质年代,在亚洲内陆的沙漠戈壁,遍地砂石在骤冷骤 热的严酷环境中被支解粉碎,直至形成粉末。内陆盛行的西北气流, 经年累月地把它们吹向东方,粗砂落于蒙古高原,最细腻的粉末随风 飘落到今天甘肃、陕西、山西、青海、宁夏、河南6省。
千百万年的 搬运堆积,终于形成了一个北起长城,南至秦岭,西抵日月山,东达 太行山的黄土高原。四、深厚广阔的黄土层这是一片无与伦比的黄土,它的面积广达41万平方公里,黄土 覆盖厚度一般在100米以上。
而陇东、陕西、晋西等地,黄土深达 100到200米,兰州地区更厚达300米以上。五、六千年前的伊甸园植物学家们研究发现,虽然黄土高原的降水不如南方丰沛,但养 分的淋溶损失也较少,非常适合杨树、桦树、栎树、油松、云杉和酸 枣、黄荆条等生长。
那时繁茂的植被,涵养着一个温暖多雨的伊甸园。 今天山西、陕西、甘肃、宁夏等省份,分布着大片原始森林。
地处中 原的河南省简称为”豫”,显示在仓颉造字的时代,它仍是大象出没 之地。六、历史兴盛的基础地质学家们发现,黄土具备优良的解理性,适合开掘窑洞居住; 农学家们发现,黄土中各种矿物营养物质丰富,具有较高的天然肥力。
先民们渐渐在这片黄土地上开凿窑洞居住,种植五谷为生。5000 多年前,皇帝、炎帝的部落兴盛起来,华夏先祖的足迹踏遍了黄土地。
随后的日子里,中国第一个王朝夏兴盛于此,立国800年的周朝源 起于此,而横扫六合,一统天下的秦帝国也勃兴于此。七、远古时代文明的启蒙在160多万年前的山西芮城西候度人类活动遗址中,人们找到 了被火烧过的动物化石和鹿角化石,在100万年前的山西蓝田人类遗址中,人们找到了多处碳末堆积。
从那以后,蓝田人、大荔人、丁村人、河套人,都在黄河的臂湾里繁衍生息。直到6000年前,黄土地上出现了以半坡文明为代表 的母系氏族文化。
我们的祖先,就在这样一片绿野间狩猎采集,度过了华夏文明 的金色童年。八、历史记述改造自然的功绩这里确实最早沐浴了文明之光,这里也难免最早被受了文明之火。
上古传说,神农氏曾教民稼穑。耐人寻味的是,神农就是炎帝,也就 是火神,他所传授的实际上是焚林垦殖。
《孟子》中记载了三皇五帝烧山林的”功绩”: “当尧之时。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逼人。
尧独忧之,举舜而敷治焉。舜使益掌火。
益烈山泽而焚之,禽兽逃匿。”在诗经中,我们听到了先民们砍伐时的吟唱: “侃侃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漪。
“”伐木叮叮, 鸟鸣嘤嘤。”九、黄土高原植被第一次受大损始皇帝统一六国,大量人口随之进入关中,垦殖面积大增。
与此同 时,他大兴土木,建造宫殿陵寝,大肆砍伐关中山地森林,始皇三十三 年(公元前214年),蒙恬击溃匈奴,取得河套地区大片土地,随后 实行屯垦戍边,多次向鄂尔多斯高原地区移民,每次人数多达数十万, 原本一望无际的草原变成了农耕区。十、黄土高原森林第二次受大损西汉时期,天下大治,中国人口激增至6000万。
向西北开拓移 民成为解决人口膨胀压力的主要手段,仅汉武帝时期,就向西北边塞迁 徙了70余万人口。西汉将匈奴赶到遥远的漠北,将大片林牧区变成了 农耕区。
西汉在河套开发的引黄灌溉工程,是以宁夏内蒙的贺兰山森林 和陕北森林的大破坏为代价的。十一、黄土高原森林第三次受大损唐朝立国之初,励精图治,经济迅速恢复。
由于其经济贸易外交 的中心皆偏于西北,因而西北地区的屯田垦殖搞得有声有色。黄土高 原的林牧区开辟了大片农田,垦田数十万亩。
每丁耕田有二三百亩, 广种薄收,造成植被大面积破坏。唐代定都黄土地的中心城市-长安。
盛唐气象,国力达到顶峰, 都城的规模当然前无古人,耗用木材无数。仅就长安附近而言,唐代除了在宝鸡、眉县、周至、户县等邻近山中采伐外,还远到岐山、陇山和当时岚州(今岚县)、盛州(今内蒙额尔多斯高原一带)采办。
十二、黄土高原森林第四次受大损宋代建都开封,因为洛阳附近黄河南北的山岭早被砍伐一空了, 不得不远去吕梁山采伐,当时渭河上游林区也横遭暴劫。史载北宋刚 刚立国,就在秦陇之间大肆采伐。
陕西秦岭、子午岭、罗山,宁夏贺 兰山、大盘山,甘肃沼河、陇南山地,森林先后遭到破坏。宋朝官商 每年仅从陕甘间的陇山就采得大木万株以上,竟使当时开封城内良木堆积如山,私商采卖木材更是不计其数。
十三、黄土高原森林第五次受大损明朝重得西北,重视屯田,以便以屯养军,以军隶民。当时”屯 田普天下”,”而西北为最”。
明初驻屯雁门、偏关长城附近时,那 里因山势峭壁拔,林木茂盛,”人鲜径行,骑不能入”。到了明中叶, 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