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扎伤口的知识

1.伤口包扎的主要注意事项

包扎是外伤现场应急处理的重要措施之一。

及时正确的包扎,可以达到压迫止血、减少 感染、保护伤口、减少疼痛,以及固定敷料和夹板等目的;相反,错误的包扎可导致出血增加、加重感染、造成新的伤害、遗留后遗症等不良后果。 (1) 了解有无内在损伤:在外伤急救现场,不能只顾包扎表面看得到的伤口而忽略其他 内在的损伤。

同样是肢体上的伤口,有没有合并骨折,其包扎的方法就有所不同,有骨折时,包扎应考 虑到骨折部位的正确固定;同样是躯体上的伤口,如果合并内部脏器的损伤,如肝破裂、腹腔 内出血、血胸等,则应优先考虑内脏损伤的救治,不能在表面伤口的包扎上耽误时间;同样是 头部的伤口,如合并颅脑损伤,不能简单的包扎止血,还需要加强监护。 对于头部受撞击的患 者。

即使自觉良好,也需观察24小时。如出现头胀、头痛加重,甚至恶心、呕吐,则表明存在 颅内损伤,需要紧急救治。

因此,在对伤者明显可见的伤口进行包扎之前或同时,一定要了解有没有其他部位的损 伤,特别要注意是否存在比较隐蔽的内脏损伤。 (2) 与体腔相通的包扎:对于与体腔相通的开放性伤口,现场一般只需对伤口进行简单 的覆盖,然后尽快进入病因救治。

(3) 出血伤口的包扎:在有出血的情况下,外伤包扎的实施必须以止血为前提。如不及时止血,则可造成严重失血、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有时候,包扎本身就是止血的措施。 (4) 避免错误包扎:对上肢来说,最重要的是保证手的功能;对下肢来说,主要是保证持 重和步行的功能。

因此,肘关节的功能位置是屈曲近90°,膝关节的功能位置是稍屈10°,手 各指关节的功能位置是屈曲45°。 踝关节的功能位置是90°〜95°。

包扎松散,不起固定作用是导致畸形愈合或假关节形成的重要原因。包扎松散不仅起不 到固定的作用,近期就有可能发生出血、疼痛、休克等危险,远期则可能造成畸形愈合和假关 节。

相反,包扎得太紧,也有可能造成机体新的损伤。 过紧的包扎影响血液循环,可出现肢体 肿胀,或苍白、发绀、发冷、麻木等表现。

如不及时放松重新进行恰当的包扎,就有可能造成 肢体缺血、坏死。 此外,为包扎伤口,不适当地移动患者,也可造成难以挽救的损伤。

例如,造成长骨完全 骨折患者的骨折端刺伤重要血管、神经,造成脊柱骨折的患者脊髓损伤而发生截瘫等。 因此, 包扎时必须讲究技巧。

2.包扎的常识有哪些

以出血为主要症状的伤口包扎

在有出血的情况下,外伤包扎的实施必须以止血为前提。如不及时给予止血,则可造成严重失血、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有时候,包扎本身就是止血的措施。例如,组织损伤造成的毛细血管出血,出血时血液成水珠样从伤口流出,稍微压迫即可止血,有时也可自动凝固止血。这种出血,往往只需要在伤口贴上止血贴,或在伤口上覆盖消毒纱布,然后稍微加压包扎,即可完成止血和包扎的双重任务。但对于由动脉血管损伤引起的“动脉出血”和由静脉血管损伤引起的“静脉出血”,单纯的压迫包扎伤口,往往不能达到止血的目的。

动脉出血时,出血呈搏动性、喷射状,血液颜色鲜红,可在短时间内大量失血,造成生命危险;静脉出血时,出血缓缓不断外流,血液颜色紫红。这些可通过“指压”和“止血带”等应急措施临时止血,再送医院或请救护人员前来救治。

指压止血是在伤口的上方,即近心端处,找到跳动的血管,用手指紧紧压住。需注意的是:此法仅能用于短时间控制血流,应随即采用“止血带”止血法。

止血带是具弹性的橡胶带(带与皮肤之间要垫上敷料),亦可用宽度大于3厘米的布带、毛巾、领带等代替,绑扎上臂或大腿上、中1/3交界处(注意:绑扎上臂时不能过低,否则易损伤神经),绑扎的松紧程度以伤口没有鲜血外流为度。此外,一定要在显著的部位标明上止血带的时间,每隔一小时松开止血带几分钟。再绑扎。

错误包扎可导致严重后果

有人为孩子的“肘关节伤”进行包扎时,长时间把“前臂和上臂固定在一条直线上”,结果孩子的“肘关节失去了应有的弯曲功能”而残废了。究其原因,就是刘读者不知道包扎时,应该把关节固定在“功能位置”上。保持在功能位置上的关节,就算伤后关节不能活动,也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原关节的一些生理功能。

对上肢来说,最重要的是保证手的功能;对下肢来说,主要是保证持重和步行的功能。因此,肘关节的功能位置是屈曲近90度,膝关节的功能位置是稍屈10度,手各指关节的功能位置是屈曲45度。踝关节的功能位置是90~95度。

再以外伤骨折为例:包扎松散,不起固定作用是导致畸形愈合或假关节形成的重要原因。众所周知,骨折、脱位的整复要靠固定来保证。如果包扎松散,起不到固定的作用,近期就有可能发生出血、疼痛、休克等危险,远期则可能造成畸形愈合和假关节。

相反,包扎得太紧,也有可能造成机体新的损伤。过紧的包扎影响血液循环,可出现肢体肿胀,或苍白、发绀、发冷、麻木等表现。如不及时放松重新进行恰当的包扎,就有可能造成肢体缺血、坏死。

此外,为包扎伤口,不适当地移动患者,也可造成难以挽救的损伤。例如,造成长骨完全骨折患者的骨折端刺伤重要血管、神经,造成脊柱骨折的患者脊髓损伤而发生截瘫等。因此,包扎时必须讲究技巧。

3.包扎的常识有哪些

1)头部包扎:将三角巾的底边折叠两层约二指宽,放于前额齐眉以上,顶角拉向后颅部,三角巾的两底角经两耳上方,拉向枕后,先作一个半结,压紧顶角,将顶角塞进结里,然后再将左右底角到前额打结。

2)面部包扎:在三角巾顶处打一结,套于下颌部,底边拉向枕部,上提两底角,拉紧并交叉压住底边,再绕至前额打结。包完后在眼、口、鼻处剪开小孔。

3)胸背部包扎:取燕尾巾两条,底角打结相连,将连接置于一侧腋下的季肋部,另外两个燕尾底边角围绕胸背部在对侧打结。然后将胸背燕尾的左右两角分别拉向两肩部打结。

4)膝关节包扎:三角巾顶角向上盖在膝关节上,底边反折向后拉,左右交叉后再向前拉到关节上方,压住顶角结。 5)手、足包扎:手(足)心向下放在三角巾上,手指(足趾)指向三角巾顶角,两底角拉向手(足)背,左右交叉压住顶角绕手腕(踝部)打结绷带包扎 2)环形包扎法:在肢体某一部位环绕数周,每一周重叠盖住前一周。

常用于手、腕、足、颈、额等处以及在包扎的开始和末端固定时用。 3)螺旋包扎法:包扎时,作单纯螺旋上升,每一周压盖前一周的1/2,多用于肢体和躯干等处。

4)8字形包扎法:本法是一圈向上、一圈向下的包扎,每周在正面和前一周相交,并压盖前一周的1/2。多用于肘、膝、踝、肩、髋等关节处。

4.包扎伤口的方法是什么

包扎伤口的方法:①环形包扎法。

应用于肢体粗细比较一致的部位。用绷带做环形缠 绕,第一圈要拿出一角,反折回来压在第二圈下面,最后一圈的尾部用胶 布固定,或绷带剪成两条,分左右绕回打结。

②螺旋包扎法。也适用于肢体粗细比较一致的部位。

方法是先用绷带 环形缠绕数圈,然后斜向上缠,每圈盖住前一圈的1/2或1/3,呈螺旋形。③螺旋反折包扎法。

适用于前臂、小腿等粗细不等的部位。从远离心 脏的一端开始,先用环形包扎法缠绕数圈固定,再做螺旋形缠绕,每圈反 折一次,盖住前一圈的1/2或V3。

④“8n字形包扎法。应用于关节弯曲处,方法是在关节弯曲处上下两 方,一圈向上一圈向下呈“8“字形来回缠绕,每圈在弯曲处与前圈相交, 同时根据情况与前圈重叠或压盖1/2。

5.包扎伤口有哪些方法

①绷带环形法这是绷带包扎法中最基本最常用的,一般小伤口清洁后的包扎都是用此法。

它还适用于颈部、头部、腿部以及胸腹等处。方法是:第一圈环绕稍作斜状,第二圈、第三圈作环形,并将第一圈斜出的一角压于环形圈内,这样固定更牢靠些。

最后用粘膏将尾固定,或将带尾剪开成两头打结。②绷带蛇形法多用在夹板的固定上。

方法是:先将绷带环形法缠绕数因固定,然后按绷带的宽度作间隔的斜着上缠或下缠成。即成。

③绷带螺旋法多用在粗细差不多的地方。方法是:先按环形法缠绕数圈固定,然后上缠每圈盖住前圈的三分之一或三分之二成螺旋形。

④三角巾头部包扎先把三角巾基底折叠放于前额,两边拉到脑后与基底先作一半结,然后绕至前额作结,固定。

%title插图%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