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月亮的信息和知识

1.关于月亮方面的科普知识

人眼所见的月亮,在古代也被称为月球、玄土、单鹃和潘宇,是地球的卫星和太阳系的第五大卫星。月亮的直径大约是地球的四分之一,质量大约是地球的一百八十一分之一。

月球是地球上已知的最大卫星,它的表面布满了小天体撞击形成的撞击坑。月球和地球之间的平均距离约为384,400公里,大约是地球直径的30倍。

月球可能是在大约45亿年前形成的。地球形成后不久,关于它的起源有几个假设。得到更多事实证据支持的理论是,它是在“大碰撞起源理论”中形成的,该理论是由地球和火星大小的天体“Teyia”发生巨大碰撞产生的碎片形成的,并聚集在地球周围。

扩展资料:

月亮绕着地球旋转,周期为27.32166,正好是恒星月,所以我们看不到月亮的背面。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同步旋转”或“潮汐锁定”,几乎是太阳系卫星世界的普遍规律。

它被认为是卫星对行星长期潮汐作用的结果。天平是一种奇妙的现象,它能让我们看到59个平面。主要有以下原因:

1、在椭圆轨道的不同部分,自转速度与公转角速度不匹配。

2、白道与赤道的交角。

月亮相对于背景天空每小时移动半度,这与月亮表面的表观直径相似。与其他卫星不同,月球的轨道平面更靠近黄道平面,而不是地球的赤道平面。相对于星空背景,月球绕地球运行(月球自转)所需的时间被称为恒星月。

新月和下一个新月之间(或两个相同阶段之间)所需的时间被称为农历月。月月比恒星月长的原因是,当地球在月球上运动时,它自己在绕太阳的轨道上前进了一段距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月球 (天体名称)

2.关于月亮的知识有哪些

月地平均距离 384000 公里 月地最近距离 356400 公里 月地最远距离 406700 公里 月球直径 3476 公里 体积(以地球为 1 )0.0203 质量(以地球为 1 )0.0123 (7.35 * 10*19 吨) 密度(以水为 1 ) 3.3 月面温度 最高 127摄氏度 ;最低 -183 摄氏度) 恒星月(绕地球一周) 27.3217 日 朔望月(一个朔望周期) 29.5306 日 平均轨道速度 1.02 公里 / 秒 月球是地球唯一一颗天然卫星: 轨道半径: 距地球384,400千米 行星直径: 3476千米 质量: 7.35e22千克 古罗马人称之为Luna,古希腊人称之为Selene或阿尔特弥斯(月亮与狩猎的女神),另外在其他神话中它还有许多名字。

理所当然,月球早在史前就已被人所知道。它是空中仅次于太阳的第二亮物体。

由于月球每月绕地球公转一周,地球、月球、太阳之间的角度不断变化;我们把它叫做一个朔望月。一个连续新月的出现需要29.5天(709小时),随月球轨道周期(由恒星测量)因地球同时绕太阳公转变化而变化。

由于它的大小与组成,月球有时被分为类地“行星”,与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分在一起。 月球由苏联飞行器月球2号于1959年代表人类第一次拜访,这也是人类第一次在非地球星体上探索。

第一次在着陆则在1969年6月20日(你记得你在哪儿吗?);后一次在1972年12月。月球也是唯一一个被采回表面样本的星球。

在1994年夏天,月球被Clementine飞行器大范围地作了地图映象。月球勘探者号如今正绕着月球转。

地球与月球之间的引力场形成了有趣的现象。最显而易见的便是潮汐现象。

月球正对地球一点的引力为最大,反面一点则相对弱小一些。地球,特别是海洋并不是完全地固定的,而是朝月球方向略有延伸的。

从地球表面为透视角观察的话,会看到地球表面的两个膨胀点,一个正对月球,另一个则正对反面。这效果对海洋比对因态地壳强烈得多,所以海洋处膨胀得更高。

另外因为地球自转比月球在轨道上快,膨胀每天一次,每天的大潮一共有两次。 但是地球也并不完全是一个流体,地球的自转导致地球在正对月球下方的膨胀非常轻微。

这意味着由于地球自转扭力及月球上的加速度影响,使地球与月球之间的影响力并不十分确切地存在于两球心连线上。这也使得地球不断向月球提供自转能量,使得自转速度每世纪减慢1.5微秒,也使月球公转地球轨道每年增加3.8米。

(相反的结果也导致了火卫一和海卫一的不寻常公转轨道)。 不对称的引力交互作用也使月球自转同步。

比如,它的轨道位相始终相对固定,使得朝向地球的一面不变。由于地球的自转因月球的影响而减缓,所以在很早以前,月球的自转速度也因地球而减缓,不过在那时作用力要强烈得多。

当月球的自转速度减缓到适合自己轨道周期时(这样膨胀点就在地球正对点),就没有任何的多余扭力了,这样月球的情形就稳定了。这种情况也类似地发生在太阳系其他卫星上。

最终,地球的自转也将慢到合适于月球周期,就像冥王星和冥卫一的情况一样。 自然,月球也显得不太稳定(由于它的不太圆的轨道)以致于较远端的一部分度数可不定时地看到,但大多数远端表面(左图)一直无法完全观测,直到苏联飞船月球3号1959年上天对其进行拍摄才解决了问题。

(注意:这里并没有什么“黑暗面”在月亮上;月球的所有部分都能得到半日照时间。一些对“黑暗面”的称谓往往是指月亮不为人所见的另一面,因为“黑暗”有“不为人知”之意。

这种称谓在今天不够正确)。 月球没有大气层。

但是来自Clementine飞行器的证据表明可能在月球南极,处于永久阴暗面的大环行山处有固态水–冰。这如今已由月球勘探者号飞船证实。

显然月球北极也有冰,这样未来月球探索的代价将略微便宜一些! 月球的外壳平均厚68千米,从Mare Crisium下的零公里到背面Korolev环行山的107千米。地壳下是地幔,可能也是它的内核。

然而它并不像地球的地幔,月球的只是部分特别炽热。奇怪的是,月球的质心与它的几何地理中心向地球方向偏移了2千米。

同样,在这一侧其地壳也较薄。 月球表面有两种主要地形:巨大的环形山与古老的高原和相对平滑与年轻的maria。

maria地形(覆盖月球表面达16%)是由火山喷出的炽热的熔岩冲蚀出的。大部分的表面是由灰土层尘埃与流星撞击的石头碎片覆盖。

出于未知的理由,maria地形集中于靠近于地球的一面。 大多数靠近地球的环形山,火山由科学历史上的著名的称谓命名,如第谷,哥白尼和托勒密。

背面的则多用近代的命名,如阿波罗,加加林和Korolev(因为第一张照片由月球3号拍到,所以具有显而易见的俄罗斯偏向)。另外,类似于近地区,月球背面也有巨形环形山South Pole-Aitken,直径2250千米,深12千米,使它成为太阳系最大的撞击盆地,并在西侧形成了山中山,成了太阳系中重环山的典型。

(从地球上看;左侧图的正中)。 阿波罗号和月球号计划带回了一块重382千克的石头样本。

这些提供给了我们有关月球的详细知识。它们具有特别的价值,在月球上着陆后的廿年,科学家们还是在这快最期的样本上做研究。

月球表面上的绝大多数石头看来都有30到46亿岁,这与地球上的超过30亿岁的极稀少的石头。

3.关于月亮的相关信息

影响力在星盘中极重要,它是最靠近地球的星球,在黄道上运转快速。

月亮是颗阴性的星,代表我们的肉体和物质的身体,它的本质是柔软的、平滑的、思虑的。其性质是阴性的、寒冷的、潮湿的。表是家居生活的养育的驱力。在人物方面则代表女性,如母亲、妻子与女人。

两个弯弯组成的半圆,这是月亮的图腾,它的符号象征是“第一个新月状的弦月”,代表月球在它的第一个四分之一的周期。

反映太阳光芒的月亮,守护着巨蟹座。在金牛座是旺势,在摩羯座是失势,在天蝎座则是落陷。属于月亮的字诀是“感情”。它的影响如:个人情绪的转变、物质生活的原则、感受的能力、持续的能力等。

盈亏而易变的月亮,支配着我们的本能、情绪、周期运转、变动、感情、习惯、反射动作等各行为。月亮在星盘中的宫位,表示星盘主在该领域中易有情感的起伏。

月亮对于身体也有相对的感应部位,如胸、胃、体内的流体平衡、消化、腺体分泌、男性的左眼、女性的右眼。所代表的疾病如水肿、肿瘤、脓疮,及类似起因于体液的病痛、胃及消化方面的疾病、女性生理和内分泌失调、癫痫症、精神错乱、视力不明、频发抱怨。

月亮正面特征有:机智的、喜好文学的、敏捷的、记忆力强的、有才能的、勤勉的、讨人喜欢的。而负面特征如:无原则的、搬弄是非的、易受影响的、投机的、自大的、世俗的、粗俗的、健忘的、欺骗的、神经质的、焦虑的。

4.关于月亮的知识

关于月亮的迷语

谜语:

1、太阳西边下,月亮东边挂(字)

答案:明

2、三四五,象把弓, 十五十六正威风, 人人说我三十寿, 二十八、九便送终。(打一天体)

答案:月亮

3、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 有时象面圆镜,有时象把镰刀。 (打一天体)

答案:月亮

4、一个蓝蓝盘,两个圆圆饼, 一个火火热,一个冰冰冷。(打两种天体)

答案:太阳、月亮

5、小时两只角,长大没有角, 到了二十多,又生两只角。 (打一天体)

答案:月亮

7、打开半个月亮,收到兜里可装, 来时荷花初放,去时菊花天黄。

拜托给个最佳答案啊!

5.关于月亮的知识

月亮上是否真的有生命在操纵月亮,我们不敢肯定。

但在研究月神话的过程中,我们意外的发现,月神话与生命有某种神秘的关系。 客观地说,就世界各民族的月亮神话看,并没有过多的内容。

比如,中国的月神话只有“常羲浴月”和“嫦娥奔月”两种,其他就不属于神话的范围了。奇怪的是,在这为数不多的月神话里,几乎都和生命有关系,这是巧合吗? 月亮在不少民族中被当作生命之神来崇拜,他们有一种奇特的观念,认为促使植物生长的不是太阳,而是月亮。

古巴比伦人认为,地球上一切植物的生命来源于月亮;巴西的土著居民则认为,是月亮创造了大地上的一切植物,因而称月亮是“生命之母”等等。这个观点与现代科学的结论是相违的,“万物生长靠太阳”这基本上已经不是什么奥妙的科学知识,最多只能算是常识,因为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离不开阳光的,现在将阳光、水、空气列为生命存在的三要素,这不但对动物生命如此,对植物也依然如此。

在现代科学还没有充分研究透月亮与生命的关系之前,我们对古老的神话应该抱着一种极为尊重的态度,这些神话中的观点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月亮与植物确有一种说不清的关系,那么,月亮与人是否也有类似的关系呢? 解释完神,我们再来解释“命”字。

我认为,命字的上半部分也是月字,而不代表房屋。一个人虔诚地跪倒在地,拜祭着月亮,此为命也。

为什么呢?因为月亮是神,因为人的生命来自于月亮,月亮与人类的起源有某种神秘的关系,这在以后的章节里要具体讲到。 可见,月亮真是人类的谜中谜,许多文化现象都和它有关。

我们感觉到,每当皓月当空时,月亮就像一只大大的眼睛,默默地、静静地注视着大地,注视着我们的一举一动。 月亮与生命的关系还表现在其他许多神话里,比如说,月亮是地狱的说法就在世界各民族中很流行。

地狱这个观念的起源很晚,我们就不去细说它了。人们设置地狱,当时是为了解决一个问题,那就是人们死后灵魂的去向问题。

人死以后,灵魂要去哪里呢?远古的人认为,人死以后灵魂要回到两个地方,一是生命的来源地;二是祖先的栖息地。实际上,这两个地方可以合而为一。

这种认识特别古朴,也特别真实(至于地狱,那是后来人建立起来的,对人类理解终极命运几乎没有任何帮助)。所以,地狱只是一个代名词,它只表示灵魂的归向问题。

现今生活在南美洲的印第安人的古老观念中,他们普遍认为,人死以后,灵魂要飞向月亮,因为那里是生命的发源地。M.F.塔伯的一首诗代表了这一古老的信念: 我很了解你,哦,月亮,那岩洞的王国。

黯淡的卫星,巨人的骨灰, 上帝的天空遮蔽了暗淡的罪恶之所,斯卡尔的罪恶的监牢,罪恶的灵魂, 在那里惩罚为业,唉,思索崇高,这崇高容纳了黑暗的现实,当幽灵,在 广袤的世界寻觅时,你,看清了罪人,格拉莱斯特,觉悟的地狱眼睛。 不但国外有月亮是地狱的说法,中国也有类似的神话。

苗族有一种丧葬时唱的歌,名为《焚巾曲》,它是人死埋葬后的当天晚上,由巫师唱的丧葬习俗歌。唱时,焚烧死者生前的头巾、腰带、裹脚布等。

巫师用歌引导死者的灵魂离开家,沿祖先迁徙的路线回到东方的老家,然后升到姜央公公所在的月亮上去。可见苗族人认为,最终的地狱在月亮上,人的灵魂死后都要回到月亮上去。

生和死,是生命的两极,它们之间有必然的联系。一种古老的观念顽固地认为,生命之源,也就是灵魂之终,凡是能够掌握生命的地方,也必然能够管理死亡。

因此,在后来不论是佛教还是中国本土的地狱里,阎罗王管勾检人魂,但他同时也放人超生,一对矛盾就这样被和谐地统一起来。按照这样一种原始的思维方式,月亮是地狱,反过来也是在说,月亮就是生命的大本营。

月亮与生命的关系,还反映在中国的长生思想中。说到长生,就不能不提到嫦娥这个著名的神话人物。

《淮南子·览冥训》中记录了嫦娥奔月的神话,“嫦娥窃以奔月”、“托身于月;是为蟾蜍,而为月精”,仅仅短短的几句话,让人读了不过瘾。比《淮南子》早300多年的《归藏》(现已佚亡,各文献有引)中,也有两条记载,“昔嫦娥以不死之药奔月”、“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遂奔月为月精”张衡《灵宪》里有一段稍长的记载:“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张衡窃以奔月。

将往,枚筮之于有黄。有黄占之,曰,吉,翩翩归妹,独将西行,逢天晦芒,毋惊毋恐,后且大昌。

嫦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这些记载都是片片断断,很难给人一个完整的印象。

我们综合了一下各书的内容,事情的经过大约是这样的: 在美丽的阳朔,有一座奇特的山,顶部中空,状如弦月,夜晚望去,若一弯明月挂在天空,这就是著名的景点“月亮山”。传说有一位老妈妈每天都爬上山去,坐在月亮里头,给游客卖水,于是大家都叫她“月亮妈妈”。

当你去到阳朔,夜晚看着山头那个月亮,想着里头的月亮妈妈,会顿生一股不可思议的神奇之感,如闻童话一般。 “月亮”与“妈妈”联系起来,并给人以美的遐想,这并非偶然,而是与中华文化有着源远流长的血缘。

《礼记。祭器》云:“大明生于东,月生于西,此阴阳之分,夫妇。

6.关于月亮的信息

百科知识中是这样介绍月亮的: 月球,俗称月亮,古时又称太阴、玄兔,月亮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并且是太阳系中第五大的卫星。

月球的直径是地球的四分之一,质量是地球的1/81。月球是太阳系内密度第二高的卫星,仅次于埃欧,它的自转与公转同步(潮汐锁定),因此始终以同一面朝向着地球;正面标记着黑暗的火山熔岩海,中间夹杂着明亮和古老地壳的高地和突出的陨石坑。

虽然它的表面非常黑暗,反射能力与煤炭相似,但它仍是天空中除了太阳之外最亮的天体。由于月球在天空中非常显眼,再加上规律性的月相变化,自古以来就对人类文化如语言、历法、艺术和神话等产生重大影响。

月球的引力影响造成地球海洋的潮汐和每一天的时间延长。月球现在与地球的距离,大约是地球直径的30倍。

而月球与太阳的大小比率与距离的比率相近,使得它的视大小与太阳几乎相同,在日食时月球可以完全遮蔽太阳而形成日全食。同时,它也是巨蟹座的守护星座。

7.关于月球的知识有哪些

月球,俗称月亮,古时又称太阴、玄兔 ,是地球唯1的天然卫星 ,并且是太阳系中第5大的卫星。

月球的直径是地球的4分之1,质量是地球的1/81。月球是太阳系内密度第2高的卫星,仅次于埃欧,它的自转与公转同步(潮汐锁定),因此始终以同1面朝向着地球;正面标记着黑暗的火山熔岩海,中间夹杂着明亮和古老地壳的高地和突出的陨石坑。

虽然它的表面非常黑暗,反射能力与煤炭类似,但它还是天空中除太阳以外最亮的天体。由于月球在天空中非常显眼,再加上规律性的月相变化,自古以来就对人类文化如语言、历法、艺术和神话等产生重大影响。

月球的引力影响造成地球海洋的潮汐和每天的时间延长。月球现在与地球的的距离,大约是地球直径的30倍。

而月球与太阳的大小比率与距离的比率相近,使得它的视大小与太阳几近相同,在日蚀时月球可以完全遮蔽太阳而构成日全食。月球是唯逐一个人类曾登陆过的地外星球。

前苏联的月球计划在1959年发射了第1艘登月的无人太空船,而美国NASA的阿波罗计划是到目前为止,唯1实现的载人登月任务。阿波罗8号在1968年曾载人环绕月球,1969年阿波罗11号首次载人登陆月球,至1972年人类共6次载人登月成功。

这些任务总共带回了超过380千克的月球岩石,其中有些被用于研究月球的地质,以了解月球的起源(通过相干的研究提出月球构成于45亿年前的巨大撞击假说),月球内部结构构成和月球构成后的历史。在1972年阿波罗17号以后,只有没有人太空船继续造访月球,其中最值得1提的是苏联的月球步行者漫游车。

自从2004年,日本、中国、印度、美国和欧洲空间局都发射了绕月卫星。这些太空探测器确认了月球极区上永久阴暗的坑穴的土壤中有水冰的存在。

现在人类有载人重新登陆探测月球的计划,但还没有成行;现在在外太空条约下,月球仍然是所有国家以和平的用处可以自由前往探测的场所。

8.关于月亮的天文知识

月球又称“月亮”。

在望远镜发明之前,古代的人们只能在晴朗的夜晚,用眼睛仰望皎洁的明月。看到月亮表面有明有暗,形状奇特,于是人们就编出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免捣药等美丽神话。

古希腊人则把月球看作美丽的狩猎女神阿尔忒弥斯,并且把女神狩猎时从不离身的银弓作为月球的天文符号。 月球基本上没有水,也就没有地球上的风化、氧化和水的腐蚀过程,也没有声音的传播,到处是一片寂静的世界。

月球本身不发光,天空永远是一片漆黑,太阳和星星可以同时出现。 月球上几乎没有大气,因而月球上的昼夜温差很大。

白天,在阳光垂直照射的地方,温度高达127℃;夜晚温度可低到-183℃。由于没有大气的阻隔,使得月面上日光强度比地球上约强1/3左右;紫外线强度也比地球表面强得多。

由于月球大气少,因此在月面上会见到许多奇特的现象,如月球上的天空呈暗黑色,太阳光照射是笔直的,日光照到的地方很明亮;照不到的地方就很暗。因此才会看到的月亮表面有明有暗。

由于没有空气散射光线,在月球上星星看起来也不再闪烁了。 月面上到处是裸露的岩石和环形山的侧影。

整个月面覆盖着一层碎石粒和浮土。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表面有明亮的区域和暗灰色部分。

原来明亮的部分是月球表面的山区和高地,暗灰色部分是月球表面的平原。 月亮比地球小,直径是3476公里,大约等于地球直径的3/11。

月亮的表面面积大约是地球表面积的1/14,比亚洲的面积还稍小一些;它的体积是地球的1/49,换句话说,地球里面可装下49个月亮。月亮的质量是地球的1/81;物质的平均密度为每立方厘米3.34克,只相当于地球密度的3/5。

月球上的引力只有地球1/6,也就是说,6公斤重的东西到限月球上只有1公斤重了。人在月面上走,身体显得很轻松,稍稍一使劲就可以跳起来,宇航员认为在月面上半跳半跑地走,似乎比在地球上步行更痛快。

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它是围绕地球运转的、唯一的天然卫星,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384400公里。月球绕地球运动的轨道是一个随圆形轨道,其近地点(离地球最近时)平均距离为363300公里,远地点(离地球最远时)平均距离为405500公里,相差42200公里。

像地球一样,月球也是南北极稍扁,赤道稍隆起的扁球。它的平均极半径比赤道半径短500米,南北极也不对称,北极区隆起,南极区凹陷约400米。

月球在绕地球运动的过程中,还要跟着地球一起绕太阳运动。这就是说,月球绕地球运动一周后,再回到的空间位置已不是原出发点了。

由此可见,月球在运动过程中还要参与多种系统的运动。月球的运动和其他天体一样,月球也处于永恒的运动之中。

月球除东升西落外,它每天还相对于恒星自西向东平均移动13°多,因此,月亮每天升起来的时间,都比前一天约迟50分钟。月亮的东升西落是地球自转的反映;而自西向东的移动却是月亮围绕地球公转的结果。

月亮绕地球公转一周叫做一个“恒星月”,平均是27天7小时43分11秒。月亮绕地球公转的同时,它本身也在自转。

月亮的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是相等的,即1:1,月球绕地球一周的时间为也就是它自转的周期。 月球这种奇特地自转结果是:月球总以同一半面向着地球,而从地球上永远看不到月球背面是什么样,只有靠探测器才能揭开月背千古之谜,人类的这个愿望早在30多年前就已实现了。

当今大型天文望远镜能分辩出月面上约50米(相当于14层高楼)的目标。 * * * 月球在我国古代诗文中有许多有趣的美称: 玉免(著意登楼瞻玉免,何人张幕遮银阙——辛弃疾);夜光(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屈原);素娥(素娥即月亮之别称——《幼学琼林》);冰轮(玉钩定谁挂,冰轮了无辙——陆游);玉轮(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李贺);玉蟾(凉宵烟霭外,三五玉蟾秋——方干);桂魄(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苏轼);蟾蜍(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团——贾岛);顾菟(阳鸟未出谷,顾菟半藏身——李白);婵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

此外,月球还有许多别致的雅号,如玉弓、玉桂、玉盘、玉钩、玉镜、冰镜、广寒宫、嫦娥、玉羊等。 (中国科协信息中心提供 ) 初探月球的奥秘 月球是离地球最近一个天体,相距有38.4万千米。

天文学家早已用望远镜详细地观察了月球,对月球地形几乎是了如指掌。月球上有山脉和平原,有累累坑穴和纵横沟壑,但没有水和空气,昼夜之间温差悬珠,一片死寂和荒凉。

尽管巨型望远镜能分辨出月球上50米左右的目标,但仍不如实地考察那样清楚。因此,人类派出使者最先探访的地外天体仍选择了月球。

美国最早于1958年8月18日发射月球探测器,但由于第一级火箭升空爆炸,半途夭折了。随后又相继发射3个先锋号探测器,均告失败。

1959年1月2日,前苏联发射月球1号探测器,途中飞行顺利,1月4日从距月球表面7500千米的地方通过,遗憾的是未能命中月球。这个探测器重361.3千克,上面装有当时最先进的通信,探测设备。

它在9个月后成为第一颗人造行星飞往太空深处。月球1号发射两个月后的3月3日,美国发射的先锋4号探测器,从距月面59000千米的地方。

9.关于月球的知识

中月幔和下月幔由基性岩组成月球是地球的唯一天然卫星,可以认为月球核不会是较重的铁镍等元素组成,均存在月震波速的急剧变化。根据对月球内部状况的了解。上月幔由富镁的橄榄石组成,表明在这些深度处存在显著的不连续性、中月幔(300~800公里)和月震带(800 ~ 1000公里)、软流圈(1000~1600公里)和月球核(1600~1738公里)组成。月球岩石圈又可进一步分为四层,它可能呈塑性或部分熔融状,即月壳(0~60公里)。由于月球表面岩石的密度并不比整个月球的平均密度小很多,可知现今的月球内部也有圈层结构。月球表面有一层几米至数十米厚的月球土壤,也是月球的演化过程中整个月球物质圈层分化的结果,但与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并不完全相同、25公里和60公里深处。软流圈又称为下月幔。月球的上述圈层结构、上月幔(60~300公里)。在月球1000公里深处,由辉长岩和钙长岩组成。月球震源的位置位于600~1000公里的深度之间。整个月球可以认为由月球岩石圈(0~1000公里),固体部分圈层结构并不是地球本身所特有的,因此,月幔温度不会高于1000°C。月球表面至25公里深处为玄武岩组成的月壳第一层次。根据对建立在月球上的阿波罗11号和12号月震台记录资料的分析,平均月球震源深度为800公里,25公里~60公里之间为月壳的第二层,以及对月球表面和月岩的研究。在月壳的10公里,它与地球有着密切的演化联系

参考资料:/earthmoon/moon.html

%title插图%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