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的个人防控知识有哪些
一 戴口罩是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佩戴医用防护口罩步骤
1)检查口罩有效期及外包装。
2)手持口罩扣于面部,凸面朝外,鼻夹侧朝上。 3)先套下系带,再套上系带。 4)双手指尖向内触压鼻夹,并逐渐向外移动,为鼻夹塑形。 5)调整鼻夹及系带,直至吹、吸气时均不漏气。 6)污染、破损及超说明使用时限时更换,拎住系带弃于医疗(黄色)垃圾桶。
二 勤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勤洗手、用正确的方法洗手可以有效切断病毒的传播途径,因此非常必要。洗手步骤要正确: 1)在流动水下淋湿双手。 2)取适量洗手液(肥皂)均匀涂抹至整个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缝。 3)认真搓双手至少15秒,具体操作如下:
a.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b.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交换进行;
c.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
d.弯曲手指使指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e.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f.将五个手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4)在流动水下彻底冲净双手。 5)擦干双手,取适量护手液护肤。 三 勤通风,保持清洁的居住工作环境勤开窗,多通风,每日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需注意室内外温差大而引起感冒及人群的适应性。有条件的家庭也可以使用循环风空气消毒机,使用时建议在关闭门窗的情况下使用。空调过滤器、过滤网应每月清洗消毒。消毒方法可用有效氯含量为250mg/L的含氯消毒溶液喷洒至湿润,作用30分钟。
来源:协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手册
2.如何预防感染冠状病毒
1.适当开窗通风 居家每天都应该开窗通风一段时间,加强空气流通,能有效预防呼吸道传染病。
2.佩戴口罩可以有效降低感染风险 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场所,必要时外出佩戴口罩。避免到封闭、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和人多聚集的地方,特别是小孩、老年人、孕妇及基础病患者。
3.注意个人卫生 勤洗手,用肥皂和清水搓洗20秒以上,没有条件时可使用免洗洗手液清洁双手。 4.及时观察就医 如果出现咳嗽、胸闷、发热、咳嗽气促等呼吸道感染症状,应佩戴口罩及时就医。
如果出现发热、呼吸道感染等症状,需要及时就医。
3.预防新型冠状病毒内容
一、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
冠状病毒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一种病毒,因该病毒形态在电镜下观察类似王冠而得名。已知感染人的冠状病毒有6种,此次在武汉检出的病毒,是以前从未在人体中发现的新毒株。
二、人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后会有哪些症状?
患者主要表现为发热、干咳、乏力,严重者可导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性休克等。多数患者为中轻症,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
三、去医院就医需要注意什么?
就医时,应如实详细讲述患病情况和就医过程,尤其是应告知医生近期的武汉旅行和居住史、肺炎患者或疑似患者的接触史、动物接触史等。特别应注意的是,诊疗过程中应全程佩戴外科口罩,以保护自己和他人。
四、什么是密切接触者?
如发病病例(疑似和确诊病例)有如下接触情形之一者属于密切接触者:
1.与病例共同居住、学习、工作或其他有密切接触的人员。
2.诊疗、护理、探视、病例时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的医护人员、家属或其他与病例有类似近距离接触的人员。
3.病例同病室的其他患者及其陪护人员。
4.与病例同乘坐同一交通工具并有近距离接触人员。
5。现场调查人员调查经评估认为符合条件的人员。
五、公众如何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1.勤洗手。咳嗽、饭前便后、接触或处理动物排泄物后,要用流水洗手,或使用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进行手部卫生。
2.戴口罩。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能挡住大部分含有病毒的飞沫。
3.远离人群。尽量避免到封闭、空气不流通的公众场合和人群集中区,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或屈肘遮挡口鼻。
4.生熟分开。处理生食和熟食的砧板、刀具要分开,不吃生的或没煮熟的奶类、蛋类、肉类食品。
5.不碰野味。避免在未加防护的情况下接触野生动物或活牲畜,不要吃野味以及光顾提供野味的餐厅。
6.开窗通风。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室内场所每日通风2次,每次半小时。
7.及时就医。有干咳、头痛、发热、乏力、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及时戴上口罩去就近定点医院或设有发热门诊的医疗机构就诊。
8.不要恐慌。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及时关注官方媒体发布的权威信息。
4.新型冠状病毒预防措施
预防冠状病毒的感染需采用以下措施:
①冬春季节是病毒流行的高发季,人们在冬春季节要注意保暖,适当休息不要劳累,平时生活中要保持健康规律的生活习惯,早睡早起,适当运动,饮食均衡有营养,提高机体免疫力;
②注意室内通风,疾病高发季少去人流密集的场所,不与感染者或疑似感染者接触,出门时可佩戴口罩,减少交叉感染;
③勤洗手,尤其是外出接触了公共物品之后,打喷嚏、咳嗽时用手捂住口鼻,不要用脏手揉眼睛或接触鼻腔、口腔等黏膜部位;
④保持良好安全的饮食习惯,肉类、蛋类要彻底煮熟后再食用,处理生食和熟食的切菜板和刀具要分开;
⑤不要接触野生动物或养殖动物,更不要食用野生动物及未经检疫的生鲜食品等;
⑥出现发热、呼吸道症状时及时就医排查,前往医院要戴口罩。
5.冠状病毒病防治措施有哪些
冠状病毒病防治措施(1)预防措施注意冬季的防寒保温,搞好隔离和消毒。
(2)发病后措施—①病狗应立即隔离到清洁、干燥、温暖的场所,停止喂奶,改用葡萄糖甘氨酸溶液(葡萄糖45克,氯化钙8.5克,甘氨酸6克,枸橼酸0.5克,枸橼酸钾0.13克,磷酸二氢钾4.3克,水200毫升)或葡萄糖氢基酸溶液给病狗自由饮用,也可注射葡萄糖盐水和5%碳酸氢钠溶液,以防脱水、脱盐。②要保证幼狗能摄食足量的初乳而使其获得免疫保护。
也可试用皮下注射成年狗的血清。此病现在尚无疫苗可进行预防。
③中兽医验方白头翁20克,黄连须10克,黄柏15克,秦皮10克。用法:水煎去渣,分2次服,每天1剂,连服35天。
本方具有清热解毒,燥湿止痢的作用,治疗狗冠状病毒性肠炎有必须疗效。便血鲜红量多者加大黄炭、仙鹤草,里急后重明显者加丹皮,便呈血样者加乌梅、诃子。
6.怎样预防犬冠状病毒
主要做到①注意犬只所用器具以及犬舍内外的环境卫生,及时清除犬只吃剩的食物,打扫犬只的 排泄物。
良好的卫生条件可杜绝、防止病毒的 传播和感染。②注意对犬只的免疫接种,及时对犬只进行疫苗接种,防止本病的发生。
注意观察、检疫犬只,发现患病犬或带毒犬应立即隔离到清洁、干燥、温暖的地方,进行治疗。③对受病毒污染的环境、器具等进行消毒。
乙醚、氯仿及去氧胆酸钠对犬冠状病毒有杀灭消毒的作用。强烈的紫外线照射也对犬冠状病毒有杀灭作用。
因此,可使用消毒剂对器具、环境进行彻底消毒。或将犬只所用器具在阳光下暴晒。
④本病无特效药物治疗,发病后,主要采取对症疗法和支持疗法,常应用多酶片、乳酸菌片、止吐药;静脉点滴或口服补液,纠正脱水电解质紊乱•,改善微循环和治疗休克;可适量选用恰当的抗生素如氨苄青霉素等控制继发感染,由于本病感染不严重,除小犬易脱水死亡外,成年犬只一般预后较好。
7.冠状病毒到底是通过什么途径传播
冠状病毒以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为主,戴口罩是有效的防护措施之一。
冠状病毒按照以往特点来说,以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为主。气溶胶传播是否会存在,还会通过进一步调查和研究去确定,目前认为主要以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为主。
飞沫传播距离不会很长,通常来说不会超过2米。直径大于5微米的飞沫会很快沉降,如果距离太近,飞沫会通过咳嗽、说话等行为掉落在对方的黏膜上,会产生感染,所以保持一定的社会距离很有必要。
通常情况下有普通的棉纱口罩、一次性外科口罩、N95口罩等。一般人群佩戴外科口罩即可。
扩展资料日常防护办法1、勤洗手包括在制备食品之前、期间和之后;咳嗽或打喷嚏后;照护病人时;饭前便后;手脏时;在处理动物或动物排泄物后,立刻用肥皂、含有酒精的洗手液和清水洗手。2、主动防护在自己咳嗽或打喷嚏时,应用纸巾或袖口或屈肘将口鼻完全遮住,并将用过的纸巾立刻扔进封闭式垃圾箱内,并洗手。
易感人群应尽量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可佩戴口罩减少接触病原风险。避免在未加防护情况下与病人密切接触,避免触摸其眼、口、鼻。
同时注意保持家庭和工作场所开窗通风,环境清洁。3、避免密切接触尽量避免在未加防护情况下与养殖或野生动物近距离接触;避免与生病的动物和变质的肉接触;避免与生鲜市场里的流浪动物、垃圾废水接触。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新型冠状病毒,我们该怎么预防?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权威释疑:新型冠状病毒到底通过什么形式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