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运用心理学的知识使自己获得幸福人生

1.运用所学心理学知识做一份自我成长分析报告

大学生自我成长分析报告 人生的过程总是充满了喜怒哀乐。

我已经踏入人生第20个年头了,借心理健康课的这次作业,我回顾了自己的成长历程。通过这学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课程的学习,我们学习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识,从心理学的定义到如何进行自我完善,如何进行情绪的调控,如何应对挫折和压力,如何塑造和培养人格和意志品质,学习心理到社会心理,非常的全面。

我认为此次自我分析非常的有必要。我从何而来,又将往哪里而去?家庭、学校、教会生活的体验,形成了今天的我。

在每一段成长历程和人生经验中,每一步成长都是我学习积极面对人生的机会。在自我分析中也学会认识自我,完善自我。

一、自我分析 (一)兴趣,偶像及对自己的影响 在个人兴趣爱好上,我喜欢写作,音乐,但我并不是一个很有艺术细胞的人,只是很喜欢,并从其中获得快乐。 专业兴趣上,我比较喜欢贸易类的,也正是我现在所学的货运专业,我认为此专业可以让我接触到更多的人与事情。

在《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中,我做过一次人格分析和职业分析,鉴于测评结果,我的优势职业类型为企业型,创业型。我认为这很符合我的专业需要。

因为首先我是一个精力充沛、自信、善于交际、热情洋溢、富于冒险;通常具有领导才能,能够说服他人共同达到组织目标;为人务实,做事有较强的目的性。 我心目中的英雄,偶像是自己的朱镕基,海伦凯勒。

我觉得他们的做事风格和对生活的忍受能力都是我需要学习的,并且对我自己的影响非常大。 (二)性格及对自己的影响 类型:外向,开朗,但很感性。

我是一个热情开朗,很容易和他人交往,合作和适应的能力特别强。喜欢和别人共同工作,乐于参加或组织各种社团活动。

不会斤斤计较,对于别人的批评也能欣然接受。和陌生人初次见面时,也很能和对方聊得来。

在集体中倾向于承担责任和担任领导。思维敏捷,头脑灵活。

情绪比较稳定,对于生活中的变化和各种问题,一般都能比较沉着地应对,但遇到重大挫折时,或在紧急情况下,也可能会有一些情绪波动。能较好地协调自己的想法和别人的想法,一方面,对事物有自己的判断和想法,不会人云亦云;另一方面,也听得进别人的意见,不会固执己见。

通常活泼任性,轻松愉快,在集体中比较受人欢迎,对人对事非常热心。有时也可能过分冲动,自我约束力比较差。

有自己的目标和理想,虽然不是特别远大,但会持续地去追求。客观理智,注重现实,独立坚强。

遇事果断、自信。能坚持完成自己计划的事情,少数情况下,也可能会情绪失控或有所懈怠,但一般都能保持心情平和,在遇到重大挑战或紧急情况时,也可能比较紧张。

(三)能力与品质 我的人际交往能力很强,但创造性很一般,有领导和组织能力。 思想道德观念比较强,能考虑集体和他人,做事认真。

(四)人生观 我一直在追求人格的升华,注重自己的品行。我崇拜有巨大人格魅力的人,并一直希望自己也能做到。

无论是在高中,还是现在的大学生活中,我坚持着自我反省且努力的完善自己的人格。我读很多书,并积极参加活动,然后越来越认识到品行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关系到是否能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所以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都以品德至上来要求自己。无论何时何地我都奉行严于律己的信条,并切实的遵行它。

平时友爱同学,尊师重道,乐于助人。以前只是觉得帮助别人感到很开心,是一种传统美德。

现在我理解道理,乐于助人不仅能铸造高尚的品德,而且自身也会得到很多利益,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是在帮自己。对于老师,我一向是十分敬重的,因为他们在我彷徨的时候指导帮助我。

如果没有老师的帮助,我可能将不知道何去何从。我现在领悟到,与其说品德是个人的人品操行,不如说是个人对整个社会的责任。

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得对社会负起一定的责任义务,有了高尚的品德,就能正确认识自己所负的责任,在贡献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我还积极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跟随党的脚步,严格要求自己,以自己的努力为社会,集体作出贡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五)自身的优势和不足 1.自身的优势 有出色的观察力和对细节的关注能力。务实、实事求是,追求具体和明确的事情,喜欢做实际的考虑。

善于单独思考、收集和考察丰富的外在信息。喜欢逻辑的思考和理论的应用。

做事有很强的原则性,尊重约定,维护集体。工作时严谨而有条理,愿意承担责任,自己有客观的判断和敏锐的洞察力。

2.自身的不足 压力很大时,会过度紧张,甚至产生消极情绪。现实,考虑的东西太多,往往把简单的事情考虑的太过复杂。

创造性不强。 3.我需要改进的人生五方面 性格的冲动性,耐心。

(六)自我奋斗目标 完成学校里所有的学习任务,并正确认识自我,加强自我的领导能力,专业学习能力。 最后实现自己的企业目标,成为一个专业人才。

二、我的成熟标准 能够完成常规性的日常工作,并且进行劳复杂思维的工作;富于冒险、敢于竞争,经营、管理、劝服、监督和领导,并实现机构、政治、社会及经济目标的工作。在职业发展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自。

2.思修作业:结合个人体验谈谈如何实现幸福人生

学习

萧瑟的秋风扫下最后一片枯叶,那充满狰狞的面孔,空洞地望着天空,似乎在发出最后的呻吟。思想被放空,回忆被堵塞,脚踏着叶的躯干发出'”吱吱”的响声,绝望和泪水在空气中蔓延,一幕幕在我的脑海中不断涌现。

不知道为什么总是想起你,让人留恋,让人神往。习惯了空气中有你的气息,习惯了你优雅的笑,习惯了在你面前无拘无束的我……

隐隐约约,似乎我又见到你了。

我飞奔地跑向你,犹如奔向光明的路。

记得我们第一次见面,那场秋风让整个大地黯然失色,没有了往日的喧嚣与欢乐,心里无限悲哀,前方的未知、迷惘、挫折似乎都接踵而至,无言的泪水弥漫着整个脸庞,一点一点的侵蚀着我的身躯。只是你的出现让我的世界焕发生机。

那一刻,烛光微亮。

一袭淡淡的清影在这寒风中翩翩起舞——两只蝴蝶。它们似乎被什么所吸引、感染,追逐着、谈笑着。在这绰约的舞姿中,大地也莞尔一笑。

不同的曲子,却又像是相同的旋律。你们在这天地间奔跑、跳跃、旋转,给这片苍凉的大地带来一丝遥远的慰藉。没有耀眼的聚光灯,没有震耳欲聋的掌声,就这样,悄无声息的默默绽放。你是上帝的天使,是我见过最高贵的灵魂。

那一刻,泪流满面。

谁的美丽华我衣裳,谁的魅影让我高歌,谁的青春为我而唱。当断线的风筝不在空中徘徊,理想的羽翼会充斥着我们,梦想飞翔!一道道坎坷,一路的跌宕起伏,那又算什么,人生的长路不就是跌倒再华丽的站起来吗?

也许有一天时光遗忘了年华,流年吞噬了回忆,可我会永远记得它们在我孤独无助时,跳起的“惊鸿”之舞……

睁开眼睛,乌云不知道什么时候消散了,太阳也渐渐露出了笑脸,柔和却并不刺眼。于是,我便朝着前方未来的路大步迈进,犹如拥抱下一个黎明。

那一刻,幸福绽放。

3.如何用心理学的知识进行自我认知

现代人有很多文化经验,科学知识,可说无所不知,但却少自知。而自知乃是一个自我意识发展的基础。美国心理学家Jone和Hary提出关于人自我认识的窗口理论,被称为乔韩窗口理论。他们认为人对自己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因为每个人的自我都有四部分:公开的自我,盲目的自我,秘密的自我和未知的自我。通过与他人分享秘密的自我,通过他人的反馈减少盲目的自我,人对自己的了解就会更多更客观。

认识自我的三条渠道

(1) 比较法——从我与人的关系认识自我

他人是反映自我的镜子,与他人交往,是个人获得自我认识的重要来源。我们先从家庭中的感情扩展到外面的友爱关系,进入社会又体验到人与人之间的利害关系。有自知之明的人能从这些关系中用心向别人学习,获得足够的经验,然后按照自己的需要去规划自己的前途。但是通过和人比较认识自己应该注意比较的参照系。

第一,跟别人比较的是行动前的条件,还是行为后的结果?大学生来大学学习,如果认为自己来自农村,条件不如别人开始就置自己于次等地位,自然影响心态和情结,而大学毕业后看行动后的成绩才有意义。

第二,跟人比较是看相对标准还是绝对标准?是可变的标准还是不可变的标准?经常有大学生认为自己不如他人。其实他们关注的可能是身材,家世等不能改变的条件,没有实际比较的意义。

第三,比较的对象是什么人?是与自己条件相类似的人,还是个人心目中的偶像或极不如已的人?所以,确立合理的参照体系和立足点对自我的认识尤为重要。

(2) 经验法――从我与事的关系认识自我

从我与事的关系认识自我即我从做事的经验中了解自己。一般人通过自己所取得的成果,成就及社会都是一种学习,不经一事,不长一智。成败得失,其经验的价值也因人而异。对聪明又善用智慧的人来说,成功,失败的经验都可以促他再成功,因为他们了解自己,有坚强的人格特征,善于学习,因而可以避免在蹈失败的覆辙;而对于某些自我比较脆弱的大学生,失败的经验更使其失败。这也是最常见的现象。因为他们不能从失败中学到教训,改变策略追求成功,而且挫败后形成怕败心理,不敢面对现实去应付困境或挑战,甚至失去许多良机;而对一有些自我狂大的人而言,成功反可能成为失败之源。他们可能幸得成功便骄傲自大,以后做事便自不量力,往往遭失败的多,或成长过于顺利,又有家世,关系,而一旦失去“保护源”,便一蹶不振,不能支撑起独立的自我。因此一个大学生由成败经验中获得的自我意识也要细加分析和甄别。

(3) 反省法――从我与己的关系中认识自我

古人曰:“吾日三省吾身”。从我与己关系中认识自我,看似容易实则困难。我们大概可以从以下几个“我”中去认识自己:

a. 自己眼中的我。个人实际观察到客观的我,包括身体,容貌,性别,年龄,职业,性格,气质,能力等。

b. 别人眼中的我。与别人交往时,由别人对你的态度,情感反映而觉知的我。不同关系的人对自己的反应和评价不同,它是个人从多数人对自己的反应中归纳出的统觉。

c. 自己心中的我,也指自己对自己的期许,即理想我。我们还可以从实际的我,自觉别人眼中的我,自觉别人心中的我等多个我来全面认识自己。但是,对于现代大学生而言,虽然有多个“我”可供认识自己,但形成统合的自我观念比较困难。因为现代社会急剧变迁,改革开放后多元价值的影响,使现在的大学生自我认识难以客观,全面。

4.如何用心理学的知识进行自我认知

第一,要认识到“物-我”二分的大幻境。

第二,要认识到,五感聚合由意根所生的意识,是如梦般来去皆无踪影的妄识。人的心如蹦跳抓挠不停的猿猴般毫无定性,是人们受苦的根源。

第三,认识到人的意识有不同的层次,人对能观、观性、所观的执有,形成执着的“我”。这个“我”是因为“所观”而生的一种幻觉,否则是谁在看着并拥有现在所看到的感受呢? 第四,把第三和第一结合起来,便发现,正是因为憨攻封纪莩慌凤苇脯俩所看不全,才有了“我”的幻觉。

“我”成为利己主义的中心,而利己主义不是形容这个世界最为贴切的办法。因为他看到的不是实际。

第五,没有一个安全的、只属于自己的“我”,因为任何“我”其实都不能不沾染周围事物、思绪的像,由此并没有“我”,而只有“我执”。譬如角色层次,满足来源于尤顺所在系统的良知和认知,而将阴影扩散到不属于系统认知为好的事物上。

譬如形式反思(个体化)阶段,满足来源于对法的执着,如追求金钱、名利、地位而所动思维、意愿、动机。 第六,人活在心理里,既不在物质里,也不在精神里。

人活在自己所能影响的效力里。人依靠利己的愿心所造满足会消退,由此再追求更多,直到超过自己能力,而因心之不满生匮乏,生匮乏而作恶。

人依靠文字、意识思考,永远得不着真理,只有提升灵魂的质量,进入精神的层面,方能看到真理。 第七,利他主义的原理在于,当周围充满了满足的人,满足感会形成流动的系统,被这系统包围的人将体验到永恒的满足感。

这种满足因人们不封闭自己的满足而得到。 第八,凡所有像,皆是虚妄。

是说,以像为真的状态下,能看到什么像是源于人们的意识印染在五感所成的无意的画面上的。人的天性是依欲望而行,以臭为香,以灾祸为乐事。

当人毁坏灵命,所信不实,成就事情的能力也就不灵了,因为乃是力量流经人,人才有了点石成金的神力。 第九,最乐乃是能自由选择苦乐喜忧。

第十,始终记住我们人是在用意识和五感看待事物,真实事物由于其本身模样与我们的认知格式不符太多,实在不是我们感知方式所想象的那样。譬如我们的感知方式是圆形,而实际上事物都是无数嵌套的球体。

十一,人实际上是由肉体的力量(大地)和精神的力量(名为天空的像)所合而成,即我们所见的时空。如果跳苏菲旋转舞入定,可以深有体会。

十二,人的一个念头刚过去,另一个念头还未来到,之间的间隙叫一念的世界,是实相所在之地。这个间隙为天文数字之一秒。

%title插图%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