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博物馆的数学知识

1.博物馆里的数学有哪些

2006年4月8日,春光明媚,白花争艳,在宏伟、美丽的万里国际小学举行了隆重的小学教育博物馆的开馆仪式。

来自香港、台湾的小学数学界的专家和全国各地的小学数学的同仁会聚一堂,与会嘉宾还有宁波市教育局的领导们,共同见证了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刻。 小学博物馆是由著名小学数学教育家邱学华倡议,得到浙江省万里教育集团全力支持,经过一年的努力,在万里小学建成了中国乃至世界第一个小学数学博物馆。

为国家收集、保留了珍贵的小学数学教育资料,对促进我国小学数学教育研究,促进小学数学教育的国际交流,具有重大的意义。

2.博物馆里的数学有哪些

2006年4月8日,春光明媚,白花争艳,在宏伟、美丽的万里国际小学举行了隆重的小学教育博物馆的开馆仪式。

来自香港、台湾的小学数学界的专家和全国各地的小学数学的同仁会聚一堂,与会嘉宾还有宁波市教育局的领导们,共同见证了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刻。 小学博物馆是由著名小学数学教育家邱学华倡议,得到浙江省万里教育集团全力支持,经过一年的努力,在万里小学建成了中国乃至世界第一个小学数学博物馆。

为国家收集、保留了珍贵的小学数学教育资料,对促进我国小学数学教育研究,促进小学数学教育的国际交流,具有重大的意义。

3.哪个博物馆有小学数学知识的介绍

宁波 小学博物馆 2006年4月8日,春光明媚,白花争艳,在宏伟、美丽的万里国际小学举行了隆重的小学教育博物馆的开馆仪式。

来自香港、台湾的小学数学界的专家和全国各地的小学数学的同仁会聚一堂,与会嘉宾还有宁波市教育局的领导们,共同见证了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刻。 小学博物馆是由著名小学数学教育家邱学华倡议,得到浙江省万里教育集团全力支持,经过一年的努力,在万里小学建成了中国乃至世界第一个小学数学博物馆。

为国家收集、保留了珍贵的小学数学教育资料,对促进我国小学数学教育研究,促进小学数学教育的国际交流,具有重大的意义。

4.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的陈列馆

陈列馆位于摸底河北岸,是一座斜坡式的方形建筑。

屋顶的设计被建筑师融入了金沙和考古的元素,大大的圆形标志是金沙遗址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太阳神鸟金饰”的图案,围绕着太阳神鸟图案的正方形则象征着考古中使用的探方。陈列馆也采用全钢架结构,分为地上两层,地下一层。

建筑面积16000平方米,展厅面积5000平方米。陈列馆中的主题陈列名为《走进金沙》。

由“远古家园”、“王都剪影”、“天地不绝”、“千载遗珍”、“解读金沙”五个展厅组成。五个展厅的侧重点各不相同,从不同的角度展示和诠释了古蜀文化。

每个展厅又根据其不同的展示内容,采取不同的展示手段,让游客每走进一个展厅,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同时,陈列馆利用多种现代科技手段来丰富陈列,当人们在展厅中聆听浑厚的罄声,玩一玩富有趣味的小游戏,完全不会感到枯燥与乏味。

陈列馆建有四维特效影院,定时播放4D电影《梦回金沙》,借助最新视听技术,让观众穿越3000年时空,领略杜宇王朝至开明王朝的古蜀国风采。陈列馆还设有新闻发布厅、学术报告厅、金沙特色纪念品商店、品味金沙餐吧、服务咨询台、寄存处等服务设施。

遗迹馆内是金沙遗址最为重要的考古发掘现场,是古蜀金沙王国的大型祭祀活动场所,也是目前中国保存最为完整的商周时期的大型祭祀活动场所。遗迹馆建筑采用全钢架结构,面积7588平方米,高19米,跨度63米,是国内仅次于秦始皇兵马俑的大型遗址现场保护大棚。

原生态的展示方式不仅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历史遗迹和未出土文物,也给走进金沙遗址的观众带来了视觉上的震撼。在这里,观众一方面可以实地感受3000年前古蜀王国祭祀活动的宏大气派,另一方面又能身临其境,近距离观看考古发掘现场,了解考古发掘的工作原理。

原状展示:古老的河道、河道中埋藏的乌木都以原状展示,用直观的形式让观众了解当初古蜀先民在河岸祭祀的场景。图文标示展示:重要遗迹遗物用图版标识出土地点,并用文字说明文物出土时的埋藏情况。

考古地层展示:用阿拉伯数字标示探方四壁的地层划分,让观众直观地了解金沙遗址所对应的地层。图版展示:利用步道旁的墙壁展示“图说考古”,用漫画的形式普及考古基本知识,生动、活泼,使博物馆的小观众们更好的了解考古。

多媒体演示:用电视屏幕播放重要遗迹的考古发掘过程,真实地再现考古学家发掘文物的情景。 该馆设置于陈列馆二层西厅,面积约900平方米。

陈列主旨是再现3000年前成都平原的生态环境。采用高8.7米、长57米,面积达500平方米的大型想象复原半景画。

画中,碧野蓝天下的摸底河水淙淙流动,绿草丛中莺歌燕舞、万兽嬉戏,林荫掩映着古朴的民居,远处传来狩猎归来的欢声笑语。在这里,画布与实景相结合,声、光、电相结合,虚与实和谐自然地交融在一起,拉近了现实与过去的时空距离,也激起了现代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大诗人李白所描述的“九天开出一成都,千门万户入画图”的场景被真实再现。金沙晨曦复原景观:大型半景画中的仿真人物雕塑和场景式复原。

大型遗迹套箱展示:这是以原状套箱的形式从金沙遗址取出的一处大型祭祀遗迹,博物馆将其整体平移至一展厅,与半景画紧密连接,并对应展示发掘现场的照片。定向查询系统:国内首创定向查询系统。

观众只要将查询系统与半景画中相关的位置对应,就会出现背景资料的介绍。击拍式查询系统:展示世界各地早期文明的图片,并将金沙遗址与各地文明作地理位置的比较。

基本信息:设置于二层东厅,面积约900平方米。陈列主旨为展示3000多年前古蜀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巧妙地使用不规则的“碎片拼接”形式,把考古发掘成果、场景复原和高科技手段有机结合,沿着展线缓缓呈现出一幅幅金沙先民生产生活的剪影:居所、工具、烧陶、冶铸、制玉、墓葬…… 展示岛:在这里,告别了传统的方形展柜的陈列方式,用不规则的展示岛的形式将不同内容进行串联,还原了古蜀金沙王国生产生活、手工业技术和丧葬习俗等各个方面。展示手段:展览中穿插运用场景、实物、模型、沙盘、声光电等辅助手段,即使陈列空间丰富多彩,又让观众能在参观中不断获得新鲜感。

大型建筑基址:采用多种手段对金沙遗址发现的大型建筑进行展示,包括遗址内发现的木建筑构件、三合花园建筑群复原模型、照片、三合花园地点大型建筑群修建过程虚拟影像及电子虚拟书等手段。全方位立体展示金沙遗址大型建筑的宏大。

水井:水井的发明,是随着人们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定居生活出现的,是人类生产力进步的标志。将水井的原件和其使用方法配合展示,让观众了解到3000多年前的古蜀先民已经开始了凿井而饮的生活。

灰坑:灰坑是古代人类生产生活留下的遗迹之一,可能是垃圾坑、储物坑或祭祀坑,包含了很多当时在此生活的人们有意或无意留下的物品。在此将灰坑整体套箱,形成了发掘场景与出土文物的对应展示。

木耜:耜是古代翻土的农具。金沙遗址出土的这件木耜长142厘米,是目前我国唯一一件保存较为完整的商周时期的木制农具,也是成都平原稻作农业发达兴盛的重要物证。

模拟的人形手拿木耜作。

5.金沙博物馆英文介绍

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位于成都市城西金沙遗址路2号,属遗址类博物馆,是国务院公布的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是成都市文化局所属的公益性事业单位。 金沙遗址博物馆是在2001年2月考古发现的金沙遗址基础上建立的博物馆,占地面积456亩,总建筑面积约38000平方米。

主要由遗迹馆、陈列馆、文物保护中心、生态环境园林区、游客接待中心等部分组成。遗迹馆以发掘现场原生态保护展示为主。

在这里观众一方面可现场感受3000年前古蜀国宏大的祭祀场面和大量精美文物,另一方面可以近距离实地观看考古发掘的过程。陈列馆再现金沙时期人们的生态环境、生活场景、宗教祭祀方式等。

同时,展示古蜀文明发生、发展、演变的历史知识和金沙遗址发现的数千件各类精美文物,这批精美文物美轮美奂、造型奇绝、工艺精湛,会让观众对远古先民伟大的创造力和精湛的工艺技术水平震惊和叹服。特别是中国文化遗产标志—-“金沙太阳神鸟”金饰也将在此展出,该金饰是古代先民 “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丰富的想象力、非凡的艺术创造力和精湛的工艺水平的完美结合. 博物馆内还建有学术报告厅和4D影院,常年举办与金沙文化相关的文化演出活动。

博物馆其他区域主要为生态环境园林区,突出自然、野趣,优美环境。 园林区内还设有“太阳神鸟雕塑”、“西山”、“玉石之路”和“乌木林”等文化景观,是我国博物馆中不多见的现代文明与古蜀文明、博物馆与生态环境有机结合的遗址类博物馆。

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将于2006年底对公众开放。

6.金沙博物馆外貌

上个星期,我、妈妈、外婆和外公一起去了金沙遗址博物馆参观。

到了的时候,我兴奋不已,进去之后,我看见了许许多多的灯,有的是大象,有的是金沙标志,还有的是金字塔等等······哦!原来他们在准备灯会呢!

这里讲了人类文明与发达的过程。

我们进了陈列馆第一展厅,我看见了鹿角、犀牛角······

又进入了二号展厅,看见了用木头做的精美小弯刀,特别漂亮。还有挖掘出来的瓶子,很简陋、也很好看。还有用陶瓷做的小刀也很精美。

再进入了三号展厅,里面竟然有几个很大的象牙,让我目瞪口呆!

又进入了四号展厅,我看见了太阳神鸟的正真标志, 看起来很高贵。

我们又进入了遗址馆,我知道了金面具高3、74cm。我又看见了一个巨大的树干,特别巨大!我还看见了一个巨大的树根,大约长了2000年了!

金沙遗址博物馆真好玩,感觉我们人类真聪明!

7.参观成都金沙博物馆观后感

金沙遗址观后感 “中国十大考古发现 —— 金沙遗址,”一直是我想去的地方,今天,在我们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全班同学有幸参观了金沙遗址。

在这次参观中,金沙遗址是那么的让我折服。当然,我对金沙遗址也有了大致的了解。

我就将我对金沙遗址的观后感写在此。 当我站在三千年前金沙人曾生活过的土地上,呼吸着三千年前金沙人呼吸的空气;感受着三千年前金沙人的生活方式;憧憬着对古蜀王国神秘的面纱;心中有不一样的感觉。

当我们一行人来到遗址园中,踏入复原过的场景,我们就如置身于三千年前的川西坝子。碧野蓝天,万物萌发,薄雾淡烟,白云漂浮,茂密的森林由远至近,直系天际,近处农田中,有人精耕细作;远方森林里,有人狩猎捕获;村寨院落边,有人进行手工制作,还有小孩在玩耍嬉戏。

想到此,不由得为之震叹。

当我们来到金沙遗址的挖掘现场。古土的尘封中,依然保留有金沙人曾经举行过无数次盛大祭祀的痕迹。

大大小小的祭祀坑里,埋葬了无数的动物尸骨,出土了数以吨计的象牙,还有大量的野猪犬齿、鹿角、犀牛骨、马牙等,并埋藏有大量的乌木,遗址中还发现了大量的人类遗存现象。呈现与眼前的这一切,不禁让我想到了三千年前的金沙,气候温暖湿润,河渠纵横,植物繁盛,动物成群。

在这舒适宜人的环境里,金沙先民勤勤恳恳,世代过着平静而充实的生活。

在解说员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六个博物馆,那些出土的三千年前古人留下来的用品叫人叹为观止。精美的石器、玉器、青铜器、木制工具和陶制技术不得不让人折服。

最让我欣赏的是金沙遗址中出土的一件黄金饰品“太阳神鸟”金饰。其原件外径仅为12、5cm,厚度0、02cm,这件雕塑作品在原物的基础上放大勒0倍。

它是中国商周时期黄金工艺辉煌成就的典型代表。而且2005年8月16日被选定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

这些又让我看到了三千年古金沙人的智慧和勇敢。 但是当我们看了金沙影院播出的《梦回金沙》后,我才知道,金沙先民为了使自己的民族生活的更好,他们付出了怎样的代价,为了民族,他们流下了多少汗水,牺牲了多少生命。

这次对金沙遗址的参观,使我了解了金沙的历史;三千年前金沙人的聪明能干;三千年前金沙人的顽强意志;更使我了解到了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

%title插图%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