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物质的特征基本知识

1.矿物质的特点是什么

1.矿物质在体内不能合成,必须由食物和饮水中摄取。

摄入体内的矿物质经机体新陈代谢,每天都有一定量随粪、尿、汗、头发、指甲及皮肤粘膜脱落而排出体外。因此,矿物质必须不断地从膳食中供给。

2.各种矿物质在体内的分布有其专一性。如铁主要在红细胞,碘主要在甲状腺,钴主要在红骨髓,锌主要在肌肉,钙、磷主要在骨骼和牙齿,钒主要在脂肪组织等。

3.各种矿物质之间存在协同或拮抗作用。如膳食中的钙和磷比例不合适,可影响两种元素的吸收;过量的镁可干扰钙的代谢;过量的锌能影响铜的代谢;过量的铜可抑制铁的吸收等。

4.某些微量元素在体内虽需要量很少,但其生理剂量与中毒剂量范围较窄。若摄入过多易产生毒性作用。

2.矿物的特性包括哪些

矿物的概述 在科学发展史上,矿物的定义曾经多次演变。

按现代概念,矿物首先必须是天然产出的物体﹐从而与人工制备的产物相区别。但对那些虽由人工合成﹐而各方面特性均与天然产出的矿物相同或密切相似的产物﹐如人造金刚石﹑人造水晶等﹐则称为人工合成矿物。

早先﹐曾将矿物局限于地球上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天然产物。但是﹐近代对月岩及陨石的研究表明﹐组成它们的矿物与地球上的类同。

有时只是为了强调它们的来源﹐称它们为月岩矿物和陨石矿物﹐或统称为宇宙矿物。另外还常分出地幔矿物,以与一般产于地壳中的矿物相区别。

其次﹐矿物必须是均匀的固体。气体和液体显然都不属于矿物。

但有人把液态的自然汞列为矿物;一些学者把地下水﹑火山喷发的气体也都视为矿物。至于矿物的均匀性则表现在不能用物理的方法把它分成在化学成分上互不相同的物质。

这也是矿物与岩石的根本差别。此外﹐矿物这类均匀的固体内部的原子是作有序排列的﹐即矿物都是晶体。

但早先曾把矿物仅限于“通常具有结晶结构”。这样﹐作为特例﹐诸如水铝英石等极少数天然产出的非晶质体﹐也被划入矿物。

这类在产出状态和化学组成等方面的特征均与矿物相似﹐但不具结晶构造的天然均匀固体特称为似矿物(mineraloid)。似矿物也是矿物学研究的对象﹐往往并不把似矿物与矿物严格区分。

每种矿物除有确定的结晶结构外﹐还都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因而还具有一定的物理性质。矿物的化学成分可用化学式表达﹐如闪锌矿和石英可分别表示为ZnS和 SiO2。

但实际上所有矿物的成分都不是严格固定的﹐而是可在程度不等的一定范围内变化。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矿物中原子间的广泛类质同象替代。

例如闪锌矿中总是有Fe2+替代部分的Zn2+﹐Zn﹕Fe(原子数)可在1﹕0到约6﹕5间变化﹐此时其化学式则写为(Zn﹐Fe)S﹐石英的成分非常接近于纯的SiO2﹐但仍含有微量的Al3+或Fe3+等类质同象杂质。最后﹐矿物一般是由无机作用形成的。

早先曾把矿物全部限于无机作用的产物﹐以此与生物体相区别﹐后来发现有少数矿物﹐如石墨及某些自然硫和方解石﹐是有机起源的﹐但仍具有作为矿物的其馀全部特征﹐故作为特例﹐仍归属于矿物。至于煤和石油﹐都是由有机作用所形成﹐且无一定的化学成分﹐故均非矿物﹐也不属于似矿物。

绝大多数矿物都是无机化合物和单质﹐仅有极少数是通过无机作用形成的有机矿物﹐如草酸钙石[Ca(C2O4)‧2H2O]等。编辑本段矿物的形态 矿物千姿百态﹐就其单体而言﹐它们的大小悬殊﹐有的肉眼或用一般的放大镜可见(显晶)﹐有的需藉助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辨认(隐晶)﹔有的晶形完好﹐呈规则的几何多面体形态﹐有的呈不规则的颗粒存在于岩石或土壤之中。

矿物单体形态大体上可分为三向等长(如粒状)﹑二向延展(如板状﹑片状)和一向伸长(如柱状﹑针状﹑纤维状) 3种类型。而晶形则服从一系列几何结晶学规律。

矿物单体间有时可以产生规则的连生﹐同种矿物晶体可以彼此平行连生﹐也可以按一定对称规律形成双晶﹐非同种晶体间的规则连生称浮生或交生。 矿物集合体可以是显晶或隐晶的。

隐晶或胶态的集合体常具有各种特殊的形态﹐如结核状(如磷灰石结核)﹑豆状或鲕状(如鲕状赤铁矿)﹑树枝状(如树枝状自然铜)﹑晶腺状(如玛瑙)﹑土状(如高岭石)等。编辑本段矿物的物理性质 概述 长期以来﹐人们根据物理性质来识别矿物。

如颜色﹑光泽﹑硬度﹑解理﹑比重和磁性等都是矿物肉眼鉴定的重要标志。 作为晶质固体﹐矿物的物理性质取决于它的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并体现著一般晶体所具有的特性──均一性﹑对称性和各向异性。

矿物的颜色 矿物的颜色多种多样。呈色的原因﹐一类是白色光通过矿物时﹐内部发生电子跃迁过程而引起对不同色光的选择性吸收所致﹔另一类则是物理光学过程所致。

导致矿物内电子跃迁的内因﹐最主要的是﹕色素离子的存在﹐如Fe3+使赤铁矿呈红色﹐V3+使钒榴石呈绿色等﹔是晶格缺陷形成“色心”﹐如萤石的紫色等。矿物学中一般将颜色分为3类﹕自色是矿物固有的颜色﹔他色是指由混入物引起的颜色﹔假色则是由于某种物理光学过程所致﹐如斑铜矿新鲜面为古铜红色﹐氧化后因表面的氧化薄膜引起光的干涉而呈现蓝紫色的锖色﹐矿物内部含有定向的细微包体﹐当转动矿物时可出现颜色变幻的变彩﹐透明矿物的解理或裂隙有时可引起光的干涉而出现彩虹般的晕色等。

条痕 指矿物在白色无釉的瓷板上划擦时所留下的粉末痕迹。条痕色可消除假色﹐减弱他色﹐通常用于矿物鉴定。

光泽 指矿物表面反射可见光的能力。根据平滑表面反光的由强而弱分为金属光泽(状若镀克罗米金属表面的反光﹐如方铅矿)﹑半金属光泽(状若一般金属表面的反光﹐如磁铁矿)﹑金刚光泽(状若钻石的反光﹐如金刚石)和玻璃光泽(状若玻璃板的反光﹐如石英)四级。

金属和半金属光泽的矿物条痕一般为深色﹐金刚或玻璃光泽的矿物条痕为浅色或白色。此外﹐若矿物的反光面不平滑或呈集合体时﹐还可出现油脂光泽﹑树脂光泽﹑蜡状光泽﹑土状光泽及丝绢光泽和珍珠光泽等特殊光泽类型。

3.什么是矿物质,有哪些特点

矿物质是一类无机营养物质,它不产生能量,但是狗的细胞 和组织,特别是骨骼和牙齿的重要组成成分。

矿物质是多种酶、激素和维生素的主要成分,也是维持体内酸碱平衡和渗透压的基础物质,对促进新陈代谢、血液凝固、维持心脏正常活动和调节 神经起着重要作用。有一些矿物质是维持细胞膜通透性和神经兴 奋性的必需条件,所以矿物质是狗的重要营养物质。

按矿物质在体内含量的不同,可分为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常量元素是指占动物体重0.01%以上的元素,包括钙、磷、镁、钠、氯、钾和硫等元素。

微量元素则是指占动物体重0.01%以 下的元素,已经确认的必需微量元素有铁、铜、锌、锰、碘、钴、砸、钼、铬、镍、钒、锡、硅、氟和砷等。当某种必需元素缺 少或不足时,则导致动物体物质代谢的严重障碍,并降低生产力, 甚至导致死亡,但某种必需元素过量又能引起机体代谢的紊乱。

4.维生素和矿物质的特点与作用

营养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更是反映一个国家经济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

第三次全国营养调查指出,中国人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不足及不均衡的现象普遍存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的提高,膳食结构及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营养过剩或不平衡所致的慢性疾病增多,并且成为使人类丧失劳动能力和死亡的重要原因。

据卫生部统计,我国每天约有15000余人死于慢性病,已占全部死亡的70%以上,而且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十分惊人。通过日常饮食所摄入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并不能满足人体的全部需求,因此需要每天补充。

补充必须强调平衡。人体不可能只缺乏一种营养素,而营养素之间关系密切,所以必须选择组合型维生素及矿物质补充剂。

但当今市场上产品的配方多来自西方国家。饮食习惯和体质的不同,决定了中国人所缺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与西方人不同,使用西方国家配方并不科学。

然而,目前大多数中国人对此知之甚少,导致盲目补充的现象比比皆是。建立科学补充营养素的观念,成为改善中国人营养状况的当务之急。

均衡是关键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素,彼此关系密切。只有达到它们之间的均衡,其作用才能充分发挥,人体才可能健康。

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著名营养学家葛可佑教授在2001年9月27日的一个科学报告中有这样一段通俗易懂的比喻:中国人目前的营养状况是:有一些营养素不够,需要立刻补充;有一些营养素已经充足,就不需要再补了。各种营养素在身体里是相互搭配、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相互协调,关系十分复杂,比如:维生素A得到维生素E的保护维生素A防止维生素C的氧化维生素B群、D、E及钙、磷、锌要成一定的比例维生素B1、B2、B6必须符合1∶1∶1的比例维生素B2与C要成比例磷过量,钙会被耗损铜过量,锌会损失铁促进维生素B族的代谢锌要与维生素B6一起增加摄入量为上。

因此,人体补充营养素的基本原则是:必须把所缺的全部补齐,不缺的不能再补,使人体内各种营养素达到均衡。中国人严重缺乏的营养素钙 钙是中国居民缺乏的严重程度排名第一的营养素。

全国人均每天摄入量为405毫克,仅达到RDA(如果人体长期摄入某营养素不足,就会发生缺乏症的危险。当摄入量达到某一数值时,人们就没有发生缺乏症的危险。

该数值称为RDA值。)要求的800毫克的49.2%。

因缺钙,会有脚抽筋、盗汗、腰酸及骨质疏松等症状。维生素B2 维生素B2是中国居民缺乏的严重程度排名第二的营养素。

全国人均每天摄入量为0.8毫克,仅占RDA要求的1.3毫克的58.4%。缺乏状况各地区之间差异不是很大。

因缺乏维生素B2,不少人已出现嘴唇脱皮、皮肤发痒的症状。维生素A 维生素A是中国居民缺乏程度排名第三的营养素。

全国人均每天摄入量为476微克(其中157微克为维生素A,319微克来自β胡萝卜素的转化),仅为RDA要求的800微克的61.7%。因缺乏的普遍性,许多人都有皮肤干燥、粗糙,眼睛干涩、怕光的现象。

中国人缺乏的营养素锌全国人均每天摄入锌12.0毫克,比RDA的要求量少20%,属中国人缺乏的营养素。尤其是儿童、青少年缺锌比较严重,已影响部分儿童、青少年智力和身高的正常发育。

维生素B1全国人均每天摄入量为1.2毫克,离RDA的要求差11.3%。因城市居民已广泛使用精白米面,而维生素B1主要含在大米、小麦的表面上,所以城市居民实际缺乏情况比调查数据还要严重。

煮熟的大米所含的维生素B1基本上已被破坏。硒中国人均每天摄入量为42微克,离RDA要求相差11.7%。

铁调查食物摄入数据,中国人每天摄入铁已达到RDA要求,但在进行调查饮食的同时又测定了10万人的血红蛋白,发现缺铁性贫血仍十分严重和普遍。有的地区患缺铁性贫血的老年人达40%、女性达25%、儿童达30%。

据调查后分析,中国居民食用的铁,主要来自于大米、坚果、黑叶蔬菜等植物中的非原血红素铁,其利用率较低,吸收率也远远低于动物性食物中所含的铁。另外,中国人食用量最大的谷物中,含有浓度较高的植物酸,植物酸会明显抑制铁的吸收。

所以,尽管摄入了一定量的铁,但真正被人体吸收的铁并不能满足人体的需要,仍然广泛存在着贫血现象。维生素C全国人均每天摄入量为100.2毫克,已达到要求。

但是,维生素C主要来源于蔬菜中,中国居民饮食上习惯食用煮熟的蔬菜,其中多数维生素C已被破坏。有文章分析中国居民维生素C的实际摄入量仅达50毫克。

补充营养素的误区中国人与西方人不一样。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时,有些人总认为西方国家的配方比中国的好。

稍具营养知识的人都知道,中国是以植物性食物为主食的国家,西方国家则是以动物性食物为主食。比如中国人食用的米面比肉多,而西方人食用的肉比米面多;中国人一生中能吃几百种菜,但西方人常吃的就牛排、汉堡等七八种;中国人食用牛奶量极小,西方人食用牛奶量很大。

另外,黄种人与白种人在体质上仍存在着差异。比如70%的中国人对牛奶中所含的乳糖酶不耐受,而美国只有20%的人不耐受。

所以,中国人缺的营养素与西方人大不一样。偶尔机会,看到一个在中国销售的西方国家配方的产品,阅读其配方表,发现中。

5.矿物什么特性和用途

矿物的定义 地壳中存在的自然化合物和少数自然元素,具有相对固定的化学成分和性质。

大部分是固态的(如铁矿石),有的是液态的(如自然汞)或气态的(如氦)。矿物是组成岩石的基础,一般为固体,但也有液态的矿物,如汞(水银)。

目前科学已经能够制造出某些矿物,如人工水晶,人工钻石等。 目前已知的矿物约有3000种左右,绝大多数是固态无机物[1],液态的(如石油、自然汞)、气态的(如天然气、二氧化碳和氦)以及固态有机物(如油页岩、琥珀)仅占数十种。

在固态矿物中,绝大部分都属于晶质矿物,只有极少数(如水铝英石)属于非晶质矿物。 来自地球以外其他天体的天然单质或化合物,称为宇宙矿物。

由人工方法所获得的某些与天然矿物相同或类同的单质或化合物,则称为合成矿物如人造宝石。矿物原料和矿物材料是极为重要的一类天然资源,广泛应用于工农业及科学技术的各个部门。

(图:世界矿产主要金属、非金属矿产资源分布图) 矿物的分类 矿物的分类方法很多。 早期曾采用纯以化学成分为依据的化学成分分类。

以后有人提出以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为依据的地球化学分类﹐以矿物的工业用途为依据的工业矿物分类等。一般广泛采用以矿物本身的成分和结构为依据的晶体化学分类。

从矿物的分类及矿物成分来看,矿物分成单质和化合物两种。 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矿物,如金刚石成分是碳,自然金成分是Au。

化合物则是由阴阳离子组成的,根据阴离子成分不同分为若干类: 化合物类型 阴离子成分 硫化物 S-2 氧化物 O-2 氢氧化物 (OH)-1 卤化物 F-1、Cl-1、Br-1、I-1 碳酸盐 [CO3]-2 硫酸盐 [SO4]-2 硝酸盐 [NO3]-1 铬酸盐 [CrO4]-2 钨、钼酸盐 [WO4]-2 、[MoO4]-2 磷、砷、钒酸盐 [PO4]-3 、[AsO4]-3、[VO4]-3 硅酸盐 [SiO4]-4 硼酸盐 [BO3]-3 亚硒、亚碲酸盐 [SeO3]-2、[TeO3]-2 硒、碲酸盐 [SeO4]-2、[TeO4]-2 碘酸盐 [IO3]-2 氧、氢氧卤化物 [O2Cl2]-6 、[(OH)3Cl]-4 硫卤化物 S2Cl2 以上各类化合物加上单质矿物共十八类。 这些矿物中硅酸盐矿物种数最多,占整个矿物种类的24%,占地壳总重量75%,硫卤化物最少,只有一种。

矿物分为下列大类﹕自然元素矿物﹑硫化物及其类似化合物矿物﹑卤化物矿物﹑氧化物及氢氧化物矿物﹑含氧盐矿物(包括硅酸盐﹑硼酸盐﹑碳酸盐﹑磷酸盐﹑砷酸盐﹑钒酸盐﹑硫酸盐﹑钨酸盐﹑钼酸盐﹑硝酸盐﹑铬酸盐矿物等)。 新矿物。

世界上已知矿物约3000种。随著研究手段的改进﹐新矿物种的发现逐年增多。

若以20年为一个计算单位﹐则新矿物的发现﹐1880~1899年为87种﹐1900~1919年为185种﹐1920~1939年为256种﹐1940~1959年为347种。 80年代平均每年发现新矿物约 40~50种。

中国从1958年发现香花石开始﹐至1989年已发现新矿物约70种。

%title插图%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