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你知道哪些与麻雀相关的知识
麻雀是人们最熟悉的鸟类,可能也是在中国引起争议最大的鸟类。1958年,人们曾一度将它列为四害之一, 政府动员全国城乡居民,在规定的日期和时间内,掏窝、捕打以及敲锣、打鼓、放鞭炮,轰赶得它们既无处藏身, 又得不到喘息的机会,最后累得坠地而死。一年以后,各地陆续发现园林植物出现虫灾,有些还是毁灭性的。这迫 使科学家以及决策机关不得不重新寻求更好的对策。在问题没有弄清之前,人们先用臭虫顶替四害之一的麻雀,把 麻雀从四害的罪名下解放出来,还它以清白和自由。而遗留下的问题,将通过科学家长期研究来慢慢澄清。
在远离农作区的城市园林及森林、草原等地区,麻雀的主要食物不是粮食,而且它们在繁殖期间衔虫喂雏,秋冬季节能消灭大量杂草种子。特别是在目前城市鸟类愈来愈少,麻雀能带来生机,是大自然的点缀,应该说是益大于害的。还必须强调的是,以往考虑麻雀或其他动物的益和害时,眼光比较窄小,往往专去追究它吃什么,它能不能吃,毛皮值多少钱。然而,从生态学的角度看,就会感到问题比这复杂得多。这就要求把一个物种作为生态系统中的成员加以考虑,了解它在生态系统稳定以及能量流转方面的作用。特别对于像麻雀这样分布广、数量多的种类,更应慎重对待。例如,荷兰的雀鹰每年所捕食的树麻雀,占实验研究地区数量的30~50%.科学家们在欧洲所调查的一种猫头鹰(仓?)中有14% 是家麻雀。同时发现许多其他猛禽也经常捕食麻雀。猛禽是重要的益鸟,在清除自然界的污染方面有重要作用。而麻雀在冬季是猛禽赖以生存的基本食物。如果从整个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以及所带来的益处来说,麻雀的重要性是显然可见的。
2.麻雀身体的知识
鸟纲雀形目文鸟科麻雀属鸟类的通称。嘴短而强健,呈圆锥形,稍向下弯;初级飞羽9枚,外缘具两道淡色横斑。世界共有19种。中国产5种;其中树麻雀为习见种,雌雄相似。
麻雀是与人类伴生的鸟类,栖息于居民点和田野附近。白天四出觅食,活动范围在2.5~3千米以内。翅短圆,不耐远飞。鸣声喧噪。主要以谷物为食。当谷物成熟时,多结成大群飞向农田掠食谷物。繁殖期食部分昆虫,并以昆虫育雏。繁殖力强。在北方,3~4月开始繁殖,每年至少可繁殖2窝。在南方,几乎每月都可见麻雀繁殖雏鸟。巢简陋,以草茎、羽毛等构成,大都建在屋檐下和墙洞中。每窝产卵4~6枚。卵灰白色,满布褐色斑点。雌雄轮流孵卵。孵化期11~12天。雏鸟全身裸露,15天以后才能出飞自行寻食。
3.麻雀的科学小论文
星期天上午,我在家里做作业,忽然从房间里传出一串叽叽叽叫声,我走进房间一看,原来是一只小麻雀,正在玻璃上拼命地拍打着翅膀。
不知道什么原因,我连忙关闭所有的门窗,把这只麻雀抓住了。小麻雀在我的手中毫无还手之力,只能苦苦叫着。两只小爪子拼命挣扎着。我用红线悬住了它的脚,使它飞不动。我是个爱鸟的人,只想和它好好玩一会。我一松手,果然,麻雀飞不高,就斜向角落里去。身子哆哆嗦嗦的,看上去像是非常害怕。我想也许它饿了,也许它要静一会吧。我在角落里留一点就给了它一点米,晚上再和它玩吧。
到了傍晚,我去看小麻雀。它不叫了,呆呆地站在那儿,米散多,但像是没有少。见我走近可它就飞了起来,可一下子又掉了下来,白白浪费了很多力气。一对小眼睛警惕地看着我。看着它的眼神,我不禁可怜起这只麻雀来,也许这时小麻雀多心想回到家里,它的爸爸妈妈也正在焦急等待着!可我不想伤害它,还给它吃,它为什么要害怕呢?公园里的鸽子可不是这样的呀。
噢!我知道为什么了!公园里的鸟之所以会飞到游人身上讨食物,是因为它们知道人们不会伤害它们。相反,这乡下的麻雀受够了人们,所以见人就躲的远远的。麻雀,是乡下最常见的鸟,它们整天唧唧喳喳,十分热闹,由于它们的肉很好吃,所以餐桌上常有它的身影。农民把麻雀视为一种害虫,可事实不是这样的。科学家对麻雀进行研究,发现在一年中大多吃虫子,只有在虫子缺少时才去偷吃稻谷,还对它进行了解剖,事实同样如此,因而证明了麻雀是一种益鸟。我不伤害麻雀,可它心灵中的烙印实在太深,怎么会理解我的好呢?
我实在有点伤心。我真的很喜欢麻雀,喜欢早上听它唧唧喳喳的叫声。那悦耳的声音,伴着我一天学习的开始。我把小麻雀带到阳台上,剪断了悬在它脚上的线,把它放回了天空。我成全了麻雀最大的愿望。望着小麻雀远去的身影,我陷入了沉思:我成全它了,不,是麻雀它成全了我,让我爱鸟的心随它一起飞翔
4.关于鸟的科学知识
鸟的主要特征是:大多数飞翔生活。
体表被覆羽毛,一般前肢变成翼(有的种类翼退化),骨多孔隙,内充气体;心脏有两心房和两心室。体温恒定。
呼吸器官除具肺外,还有由肺壁凸出而形成的气囊,用来帮助肺进行双重呼吸。卵生。
鸟是两足、恒温、卵生的脊椎动物,身披羽毛,前肢演化成翼,有坚硬的喙。 鸟的体型大小不一,既有很小的蜂鸟也有巨大的鸵鸟和鸸鹋(产于澳洲的一种体型大而不会飞的鸟)。
鸟类种类繁多,分布全球,生态多样,现在鸟类可分为三个总目。平胸总目,包括一类善走而不能飞的鸟,如鸵鸟。
企鹅总目,包括一类善游泳和潜水而不能飞的鸟,如企鹅。突胸总目,包括两翼发达能飞的鸟,绝大多数鸟类属于这个总目。
目前全世界为人所知的鸟类一共有9,000多种,光中国就记录有1,300多种,其中不乏中国特有鸟种(参见中国特有鸟种列表)。大约有120-130种鸟已绝种,与其他陆生脊椎动物相比,鸟是一个拥有很多独特生理特点的种类。
鸟的食物多种多样,包括花蜜、种子、昆虫、鱼、腐肉或其他鸟。大多数鸟是日间活动,也有一些鸟(例如猫头鹰)是夜间或者黄昏的时候活动。
许多鸟都会进行长距离迁徙以寻找最佳栖息地(例如北极燕鸥),也有一些鸟大部分时间都在海上度过(例如信天翁)。 大多数鸟类都会飞行,少数平胸类鸟不会飞,特别是生活在岛上的鸟,基本上也失去了飞行的能力。
不能飞的鸟包括企鹅、鸵鸟、几维(一种新西兰产的无翼鸟)、以及绝种的渡渡鸟。 当人类或其他的哺乳动物侵入到他们的栖息地时,这些不能飞的鸟类将更容易遭受灭绝,例如大的海雀,和新西兰的恐鸟。
《鸟》(公元前414)也是阿里斯托芬的杰作之一,是现存的唯一以神话幻想为题材的喜剧。剧中有两个雅典人和一群鸟一起在天和地之间建立了一个“云中鹁鸪国”。
这个国家是一个理想的社会,其中没有贫富之分,没有剥削,劳动是生存的唯一条件。这部喜剧讽刺雅典城市中的寄生生活,是欧洲文学史上最早描写理想社会的作品。
在艺术性方面,《鸟》无疑是阿里斯托芬最优秀的作品。剧中情节丰富多彩,由合唱队扮演的飞鸟出入林间,五色缤纷。
全剧富于幻想,抒情气氛浓厚。在阿里斯托芬的剧作中,这部喜剧的结构最完整。
5.麻雀身体的知识
鸟纲雀形目文鸟科麻雀属鸟类的通称。
嘴短而强健,呈圆锥形,稍向下弯;初级飞羽9枚,外缘具两道淡色横斑。世界共有19种。
中国产5种;其中树麻雀为习见种,雌雄相似。 麻雀是与人类伴生的鸟类,栖息于居民点和田野附近。
白天四出觅食,活动范围在2.5~3千米以内。翅短圆,不耐远飞。
鸣声喧噪。主要以谷物为食。
当谷物成熟时,多结成大群飞向农田掠食谷物。繁殖期食部分昆虫,并以昆虫育雏。
繁殖力强。在北方,3~4月开始繁殖,每年至少可繁殖2窝。
在南方,几乎每月都可见麻雀繁殖雏鸟。巢简陋,以草茎、羽毛等构成,大都建在屋檐下和墙洞中。
每窝产卵4~6枚。卵灰白色,满布褐色斑点。
雌雄轮流孵卵。孵化期11~12天。
雏鸟全身裸露,15天以后才能出飞自行寻食。
6.有没有关于麻雀方面的资料
麻雀身体上面大致为栗色,背部有粗的黑色轴斑。脸及颈侧灰白色,而在颊的部倍位有一块黑色斑点,常会使人有误认为是他的眼睛的错觉。体下面颜色较淡,呈淡灰褐色。
生活城镇、乡村中,在地上啄食,在垃圾堆中觅食,也在树上觅食种子。收获季节常在农耕地带忙碌地跳跃、觅食、鸣唱及飞翔,飞行时呈波浪形。常在草地上、树枝间玩追逐游戏。麻雀有洗澡的习惯,在浅水中沐浴,在沙堆中行沙浴。主要以栗米等农作物之果实为食物,在夏季时也捕捉大量的昆虫为食。繁殖於每年的3-7月底,每巢约有4-8个蛋。麻雀是所有鸟类中数量最多的一种。